第13节 复闻黄巾起

自从张狂确定了,匈奴人故地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以后,他就将自己大本营搬迁的事情,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太行山毕竟是山区,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在太行山里与敌人进行防御性战斗,当然是很有优势的。只是,若要想发展经济,训练大军,夯实自己争霸天下的基础,太行山就显示出很大的不便。

张狂窝在太行山区好几年,也算是没有成为穿越者之耻,东拉西扯的建立了一只,大致可以满足太行军军需要求的后勤队伍。什么炼铁、炼钢、造纸、制衣、制甲、造弓、造弩、煅刀之类的工匠,几年下来,太行军多多少少也培养了一部分。

现在,张狂有了五原、朔方和西河郡北部这两个半郡的地盘,单论地理上的发展条件来,比之太行山区可要强上一大截了。所以,在七月末,张狂在于麾下众将讨论之后,派出信使,让留守的周仓和臧霸收拾好东西,尽快将太行军的辎重、工匠和家属,迁移到美稷城来。

要说张狂在太行山的几年里,积累下了多大的家当,那也是笑话。他区区一个文科生,既不会吹玻璃,也不会配火药,可没有能力带着一帮不怎么识字的古代工匠,一步就跨入工业时代。

所以,太行军后勤基地搬迁的任务,完成的并不困难。只要工匠都安全到达,那些设备工具什么的,花上两、三个月,就能重新被制造出来。那些没有什么高科技含量的东西,就算丢了也没有多少可惜的。

在搬迁过程中,张狂唯一可虑的,就是沿路的安全问题。

毕竟。从太行山到匈奴故地,中间有六、七百里的路程,需要经过汉室朝廷的地盘。而众所周知的一件事情是,太行军与汉室之间,从来就不是真正的一路人。因此,若是在太行军后勤人员和军中家属的迁移路线上。发生了什么盗贼袭击事件,谁都不会觉得惊奇。

不过,自从太行军一战破匈奴王庭,二战逼退太行山大军,三战让宴荔游签订了城下之盟,太行军在整个并州的声势,一时无两,甚至还压过了正牌的并州州师!

至少在短时间之内,整个并州之内。都不会有多少人胆敢故意挑衅太行山。也正是看到这样的一个机会,太行军诸将,才会一致同意,乘机将后勤基地搬迁过来。

当然,在安全问题上,张狂是不会大意的。周仓所部,将作为搬迁队伍的直接护卫,随队前进。张狂这一方。也派出了韩当率领的四百并州游击骑兵,赶往太行山。以增添搬迁队伍的安全系数。

这次搬迁的队伍里,拥有周仓、赵云、徐盛等猛将压阵。一路上,虽然遇到过小股的郡县兵,但是看到周仓所部士饱马腾,器甲精良,没有哪个不长眼的。敢于真的对队伍动手。

在经过二十天的行军后,为数达到四千,载着一千六百多车物资的太行军搬迁队伍,终于成功到达了匈奴故地。

这一批嫡系后勤人员的到来,大大缓解了太行军对流民管理的人手不足问题。有了陈大师、泰大师等一批老练的民政管理人员。接手流民的安置工作,张狂终于可以腾出时间,来安抚一下自己的妻子。

其实,张狂说是安抚自己的妻子,倒不如说是向赵雨赔小心。不说别的,单就是宴荔游将女儿送到张狂身边一事,张狂若不将此事摆平,必然会引起赵雨的不满。

家宅和谐,对张狂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张狂可不想闹出什么“葡萄架子倒了”的典故来。古人讲究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家不齐,别人难免会怀疑张狂“治国平天下”的能力。

好在汉时的妇女,在班昭的广为传播下,通过多年的被教育,已经接受了自身低下的地位。在张狂第五十四次向赵雨保证,她是这个家里不可动摇的女主人,又拖出老师程昱来证明,纳宴荔游之女为妾,纯属太行军不得已的战略需要之后,赵雨才“勉强”接受了,以后要与其他女人分享丈夫的事实。

宴荔游之女,名叫“阿是”,是他娶了鲜卑女子为妻所生育。

还是众所周知的,正宗鲜卑人黄发白肤,是典型的白种人面貌。阿是作为黄、白人种的混血儿,兼具两大人种的特点。她虽然头发带点儿黄,不是很符合汉人的审美观,但是肌肤雪白,却让不少汉家女子羡慕嫉妒恨。

虽然是草原女子,但阿是从小接受的教育,却是由一个汉人嬷嬷负责的。这位汉人嬷嬷,身为党人之女,是在“党锢之祸”中,随着被汉室朝廷捕购的父亲,逃入鲜卑的。因此,张狂完全不用考虑女方是否语言不通,是否不通汉家风俗……

正因为阿是从小接受了正宗的汉家女教育,宴荔游才有信心,自己的女儿能够让张狂接受,甚至受到张狂的特别宠爱。若是一般的胡人女子,宴荔游只怕还要担心是不是会在张狂家中闯祸,哪里敢强行往张狂家里塞人?

接完家眷,张狂的生活不但没有多出些闲暇,反而越发的忙碌了。摆在太行军面前的第一大问题,便是如何让五、六万缺衣少食的流民,顺利的度过眼下这个寒冷的冬天。

好在之前的作战中,太行军从南匈奴贵人手中,夺得的牛羊,数以十万计。在负责远征军后勤的沈富提议下,从九月中旬到十月,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太行军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屠杀”。

沈富也是张狂手下的老人了,从当年还打着“天平军”旗号的时候,就是军中的骨干。不过,当张狂手下汇集的猛将越来越多,心思机灵的沈富,自知自己武力不足,难以与那些猛将争锋。在来到太行山之后,他便主动的向张狂提出,退出军队的战斗系统,转向后勤辅助那一块。

当时张狂正愁手中可用的文吏不足,沈富这么一说,张狂立刻就对他委以重任。说来也巧,“沈富”这个名字,还真是取对了。在管理辎重后勤这一块上,沈富所展示出来的才干,让泰大师、陈大师等人,都纷纷赞不绝口。

可以说,张狂这一次出征并州,基本没有受到后勤供应上的困扰,与沈富的事先准备充分,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当沈富一到美稷,立刻就被张狂任命为美稷县长,兼度支从事,全面负责太行军治下,数十万百姓的过冬问题。

在沈富的指挥下,有三十多万头羊,和两千多头老牛,被流水价似的屠宰。它们的皮毛用于制衣保暖,肉和内脏被曝晒和风干,作为过冬的干粮。

外加上张狂按照事先谈好的协议,从太原和河东一带的世家豪族那里,高价购买的二十万斛杂粮,他对于带领手下二十多万军民度过这个冬天,心里算是有了把握。

就在张狂指挥部众,热火朝天的展开大生产,以奠定未来霸业的基石之际,一封来自汝南葛陂的信笺,被负责太行军情报联络的韦笑,十分郑重的送到了张狂的案几之前。

韦笑是“地公将军”张宝的入室弟子,在张宝假死隐退之后,归附到张狂部下,为张狂掌控天下间的谍报信息。前一段时间,太行军能够提前得到,弹汗山鲜卑大王和连率军来犯的消息,就是韦笑的功劳。

经历了“黄巾大起义”失败的洗礼,如今的韦笑,比起从前,越发的黑瘦了。只是,从他那看似迷茫的眼神里,不时透出的一点儿精光,有效的提醒着其他人:

——此人不可小看。

“葛陂太平道已经聚集起数万人马,声势浩大。不过,汉室正准备派出西园军,去镇压他们。他们目前的形式,并不是太妙。”

张狂一边听着韦笑的提醒,一边将帛书铺在案几上。几眼看完葛陂黄巾军的来信,张狂的心里,不由得升起了一股怒气。

作为连汉室都放下面子,半推半就招安了事的太行军首领,张狂完全有资格被称为一方豪强。如今太行军又接连大破南匈奴和西部鲜卑,张狂的威势更胜从前。就连并州刺史丁原,在与张狂的公文来往中,都要尊称张狂一句“张太行”。

然而,在葛陂黄巾军的来信中,居然毫不客气的称呼张狂为“小帅”。这种统领几百上千人的中级头目,在葛陂黄巾军中只怕是车载斗量。被如此称呼,自然而然的,张狂就被葛陂一方,摆在了下级一方。

这些虚名,张狂倒不会太在乎,最多皱一皱眉,就会丢到一边。但是,在信笺中,葛陂黄巾军对张狂所提的要求,根本就是让太行军无法接受的。

说起来,葛陂黄巾军大首领黄邵的要求,倒也简单,只有一条。可就是这一条,完全违背了张狂与程昱定下的未来三年发展策略。

葛陂黄巾军的要求,就是:

让太行军立刻起兵造反,呼应葛陂黄巾军!

感动中。

不过,咱扑街也有扑街的自知之明,知道那个榜单咱没有戏,请给几张。没办法,

感谢书友“沈杨”的厚爱,万分感谢!

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67节 乐进布铁骑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18节 争权论朝堂(四)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16节 元城故吏说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50节 功臣孰为首?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49节 公曹当覆灭(上)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35节 青史本无常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14节 时穷节乃现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31节 颜良战典韦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23节 运筹谋千里(七)第52节 白波现故人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4节 兖州名士劫(下)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3节 兖州名士劫(上)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15节 三英战吕布(四)第15节 争权论朝堂(一)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43节 且冷眼旁观(一)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20节 苦肉收军心
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67节 乐进布铁骑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18节 争权论朝堂(四)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16节 元城故吏说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50节 功臣孰为首?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49节 公曹当覆灭(上)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35节 青史本无常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14节 时穷节乃现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31节 颜良战典韦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23节 运筹谋千里(七)第52节 白波现故人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4节 兖州名士劫(下)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3节 兖州名士劫(上)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15节 三英战吕布(四)第15节 争权论朝堂(一)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43节 且冷眼旁观(一)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20节 苦肉收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