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 时穷可当走?

韩暹在并州一呆十多年,根基稳固,是郭太手下有数的心腹谋臣。更兼此人学问广博,太平道中人都尊称此人为“博士”,张狂若是轻易就想拿下他,只怕会牵连甚广。

张狂微笑。

“宋渠帅,要说起并州地理,风土人情,君远胜于我。可是,要论起看人来,我远胜于君。”

听了这话,宋果脸上一红,后面的话语,就说不出口了。

张狂是何许人也?

宋果在太行军里厮混了一个月,对张狂的种种事迹和传闻,那是耳熟能详。不说张狂上应天星,拥有“点化”之能;也不说他能知道未来,指点江山;光凭一个“大贤良师”继承人的头衔,就足以让宋果将他看做“陆地神仙”一流的人物了。

如今,在这样一位可以看穿未来,点化猛将的“陆地神仙”面前,他宋果有什么资格,敢说自己看人比人家看的还要准确?

“……也许,里面有啥误会?”

憋了片刻,宋果憋出了这么一句话。

张狂轻叹一声。

“我也希望这是个误会。只是……”

沉吟了一下,张狂继续说道:

“外边的匈奴俘虏,想来还有一些。宋渠帅如果不嫌辛苦,不妨多审讯几人。”

“诺……”

话说到这里,宋果的神情有些消沉。不过,他毕竟也是位豪杰。虽然希望不大,他依然会尽力求证。

目送宋果离开,张狂虽然感到疲惫不堪,却依然不能休息。

大帐再次被掀开。目前的太行军中,可以不做禀报,直接进入张狂大帐的人,不超过三个。军师程昱,自然是其中的一个。

“先生,韩暹的异心,我早就看出了一二。却不料他竟然有如此大的胆子,敢于公然勾连匈奴人,来对付我。”

张狂一手支着额头,轻轻按摩,对程昱说道。

“韩暹此人,当年吃过阉宦的大亏,又在并州苦寒之地呆了这么多年,心性必然有所变更。此人若是没有图谋,四年以前,就可以借着解除党锢的机会,想办法入京为官了。”

程昱在自己的席位上坐下,一手捋着胡须,一边分析韩暹的行为。

“这些日子里,仆与韩暹略略交谈过几次。以此人言下之意,将当年‘党锢’之祸,完全定在当今天子的身上。只要当今天子还在位,韩暹怕是绝不会放弃,起兵反乱的想法。”

停了一下,程昱继续说道:

“虽然他言谈中极为掩饰,不过,依然隐隐透露出,对我军招安的不满。在此人想来,我军已经没有与汉室抗争的勇气了,才会主动要求汉室招安。”

“所以,若是能够借助匈奴人的刀,将我军消灭,在韩暹的眼中,怕是就少了一个对手。而韩暹在匈奴人中,交游广泛。无论是须卜骨都侯一派,还是于夫罗一派,都有不少匈奴贵人,与其相熟。”

“借助匈奴人之力,他说不得在我军大败之后,还能借机招诱我军的部分士卒,为他所用。”

说到这里,程昱也是释然的一笑:

“幸好无忌你麾下人才济济,猛将辈出。只要略有防范,即使于夫罗计策再高明,也抵不住我军的蛮力。”

“不过……”

“无忌,今日行为,以仆之见,实在是太过于弄险!你身为一军之主,一方之霸,面对今日之危局,万全之策,乃是保全自身,以图后事!”

听到程昱对他今天冒险行径的谏言,张狂无奈的解释了一句:

“只是,当时我若不肯冒险,全军必然大败亏输……”

“错!”

程昱挺起腰板,厉声说道:

“今日之胜,实属侥幸!敌人若有一‘万人敌’,有备攻无备之下,试问典韦、赵云等人,就一定抵挡得住吗?”

“一旦抵挡不住,无忌你如有事,你子又年幼,则太行数十万人之基业,顷刻间,必然土崩瓦解!”

“或者无忌你担心大败之下,局势无可挽回。不过,我军乃是百战精锐,就算战败,亦有集结后撤之道。只要我军可以及时收罗败兵,就算要进行反扑,依然当与敌人有一战之力!”

张狂被程昱这一顿铺天盖地的指摘,脸色刷的一下,变得殷红无比。他毕竟当了好几年的一军主将,不知不觉中,脾气比起原来,自然大了许多。那些责备的话,也就不太听得进去了。好在张狂知道“忠言逆耳”的道理,又有大唐李二的例子在前,还不至于就此爆发出来。

一连运了两遍“太平真气”,张狂这才冷静下来,向程昱深施一礼,说道:

“是我莽撞了。多谢先生指点。”

按照《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记载,堪称三国第一人的曹操,生涯中也是多次吃过惨败。比如对战张绣时的“宛城之败”,若是曹操当时也死战不退,怕是就没有以后的许多成就了。

为将者,与为帅者,到底不能够一概而论。

就如同当初,只要曹操逃亡成功,典韦可以战死一样。只要张狂的安全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就算手下两千精锐,战损了一半,从战略上来说,依然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张狂以后必须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坚持,什么时候又该毫不犹豫的逃。

见张狂想通了这一点,程昱点了点头,又回到了一开始的话题。

“那匈奴人所言,多半是真。区区韩暹,不足为虑。可虑的,是韩暹背后的郭大贤。”

“当初,我军之所以决定远征美稷,郭大贤给出的条件,可是重要原因。若韩暹的态度,是郭大贤的意图,则我军面临的局势就将大坏。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立刻率军,顺利撤回太行军。”

张狂想了一想,说道:

“以我的看法,郭大贤未必知道韩暹的所为。”

“理由?”

“没有理由,只是我的直觉。”

张狂到了一碗水,润了润喉咙,慢慢的说道:

“上次我拜访郭大贤,从他身上感受到的,都是善意。而且,郭大贤身居千里之外,发生在美稷王庭的事情,他怎么可能如此迅速的做出决断呢?”

“再说了,郭大贤身为我伯父座下八大弟子之一,与我军本就是一家。削弱我军,对并州太平道,并无好处。郭大贤身为并州太平道首领,这一点,不可能不清楚。”

“特别是,当时的联姻之事,可是郭大贤主动提出来的。他既然舍得将家人托付给我,又怎么能够朝三暮四呢?”

程昱沉吟道:

“不管怎么说,如今之事,已经不是一句话可以解释得了了。若想将此事化解,必须立刻派人去与郭大贤当面联系。”

“那么,以先生的意思,是派谁去最为适宜呢?”

程昱看了一眼张狂,淡淡的说道:

“派谁去最好,无忌,你会想不到?”

张狂皱了皱眉头,说道:

“我只是担心,他的身体……”

“地师得的是心病。若是能够为太平道大业多尽上一份力,地师的身体,说不定更能好转。”

张狂深吸一口气,说道:

“先生说的是。我这就去请地师出马。”

“有地师出马,此事就剩下静待佳音了。无忌,这方圆数百里的匈奴牧区,如何治理,你可定下了全盘的考量?”

“略有所得,还要请教先生。”

程昱加入太行军,三分之一是看在“大贤良师”张角的面子上,三分之一是为了自家妻儿老小的性命,还有三分之一,便是想要在“异人”张狂手下,一展所长。

如今,南匈奴故地即将完全到手,正是程昱发挥自身才干的大好机会。此时的程昱,当然不会有任何的谦让之举,对着地图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倾诉着自己对于领地建设和发展的观点。

当天夜里,张狂大帐的烛火,一直亮到了三更天。

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24节 黄巾密密铺(下)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25节 小县藏能吏第5节 天子何留去?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53节 流亡亦强力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35节 青史本无常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36节 侠士亦官迷(上)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21节 复仇起草莽(三)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21节 单父现重礼(上)第37节 侠士亦官迷(中)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50节 筹谋幕府间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第94节 独品惊共骇(下)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63节 袁绍定决心第16节 虎士痴未成(下)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23节 运筹谋千里(七)第32节 天师登神坛第56节 煌煌威共势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64节 欲静风不止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42节 曹操试应敌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18节 君臣青且嫩(下)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14节 强军初露头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
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24节 黄巾密密铺(下)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25节 小县藏能吏第5节 天子何留去?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53节 流亡亦强力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35节 青史本无常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36节 侠士亦官迷(上)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21节 复仇起草莽(三)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21节 单父现重礼(上)第37节 侠士亦官迷(中)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50节 筹谋幕府间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第94节 独品惊共骇(下)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63节 袁绍定决心第16节 虎士痴未成(下)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23节 运筹谋千里(七)第32节 天师登神坛第56节 煌煌威共势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64节 欲静风不止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42节 曹操试应敌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18节 君臣青且嫩(下)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14节 强军初露头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