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 袁术累三军

金尚应该庆幸,这队迎上来的郡兵,不是曹操派出来的,而是张邈的手下。若是曹操派出的队伍,绝对会一句话不说,先就杀了金尚,断了他人染指兖州的根源。张邈与曹操的关系虽然很好,毕竟不是曹操本人,犯不着如此穷凶极恶。他的部下对上金尚,则显得很客气,但是很坚定的让金尚的车驾调转方向,一路护送着这群来自长安朝廷的客人离开了兖州。

金尚并非董卓的亲信。若是董卓的亲信,在整个关东地区都群起反对董卓的情形下,他一出司隶的范围,只怕就会被贪功的豪强和诸侯给干掉。他从长安出来以后,就没有想要再次回到那个让人提心吊胆的武夫独【和谐】裁之地。

年初之时,为了一些儿小事和陈年的积怨,董卓居然将前任太尉、现任卫尉张温,公开斩杀于市集。这等暴虐的行径,在让金尚更加厌恶董卓的同时,也让金尚对董卓的恐惧无限加大。

——天知道董卓什么时候一发疯,又把朝廷重臣清洗一遍?

有着这等考量,金尚可不愿意回到长安城里。而且,如今关东群雄并起,州郡长官的地位,可比朝廷那些形同木偶的公卿风光多了。其情形,无由的让人想起东周时期的诸侯争霸。

对于兖州刺史的高位,一向雄心【野心?】勃勃的金尚,可没有就此放弃的打算。先祖金日磾竖立的荣光,永远都是每一位金氏子弟所希图发扬光大的。哪怕如今他的处境很是不妙,他依然在坚持着。

兖州去不了,长安回不得,金尚便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去南阳,找袁术。

初平三年【192年】的袁术。在朝廷官吏和天下士人眼中,比袁绍更加强大。袁绍在酸枣搞了一个声势浩大的会盟,集结了众多的军队,结果却没有给董卓造成什么损失。而袁术去年一出手,所派出的大将孙坚便成功攻克了雒阳。若非袁绍在后面扯后腿,此时的孙坚。说不定都打到了长安去。

既然袁术与袁绍不和,而袁绍的手下曹操却占据了兖州,金尚想要夺回兖州刺史的位置,请袁术出手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袁术对金尚的到来,自然是大加欢迎。说实话,就算袁术如今风头正盛,在天下士人中,真正有大声望的,还真没有几个欣赏袁术。金尚既然肯来。就是给袁术挣面子。而金尚头上的兖州刺史官位,也让袁术酝酿中的进攻兖州的行动,有了名正言顺的借口。

此时,孙坚在与黄忠战斗时所受的箭上还没有好,袁术不好在这等时候,又出动孙坚带伤上阵。外加他觉得自己的部下诸将,跟着孙坚经历过几次大战,看起来已经有些战力。于是袁术居然决定亲自出动,调动主力大军出征兖州。打算一举击败曹操,占据兖州!

那么,袁术就不怕荆州的刘表乘机出兵,进攻他的老巢南阳吗?

说实话,袁术还真的不是很担心这一点。之前刘表虽然在袁术的大军围攻下,成功的守住了樊城和邓县。但荆州军的主力也损失不小。以荆州与袁术双方的实力对比,刘表自保有余,进取却还嫌不足。有孙坚留在南阳附近养伤,刘表就算全军出动,孙坚也当可顶得住。

再说了。他袁术是何等人杰?

四世三公袁氏嫡子,当今天下最强大的诸侯,身份尊贵无比,兵力更是雄厚无敌。整个南阳和豫州一带的豪强大族,几乎都站在他袁术一边。谁要是敢来捋虎须,那就是与天下诸侯与整个中原的豪强作对!

袁术既然决定出兵,声势自然要搞得浩大无比。按照计划,他将动员麾下八万大军,分三线出击。其中,东线以睢阳为据点,纪灵为主将,率领两万大军,攻略济阴郡;西线以阳城为据点,孙坚部曲为主力,经过河南朱隽的地盘,侧击陈留、东郡交界处。而袁术则亲自统御主力五万人,走许县,沿着颍川与陈国的边界,正面推进陈留。

从军事角度来说,袁术的这次出兵,其实有很多问题。

首先,袁术的部下们刚刚与董卓大战一通,还没有休整几天,就对刘表发动的强攻。等到打完了刘表,数万士卒自然疲惫不堪。这时候,袁术不让疲惫的部下休整一段时间来恢复战斗力,却直接又要将大军拉上进攻兖州的战场。

对于这种完全不体恤底层士卒的行为,军中自然是一片怨声载道之音。哪怕孙坚也曾经为此苦劝过盟友袁术,可是凭借孙坚打出的战绩,导致骄纵之心日盛的袁术,却根本没有听进去。

孙坚之所以托辞养伤,推却了这次出兵的主将之位,也是对袁术的无度出兵,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以袁术军此时的军心士气,即使有孙坚统御,他也没有信心可以获得此战的胜利。

此外,有曹操据守的兖州,也不是一根好啃的骨头。孙坚在当年“黄巾之乱”时,与曹操有些往来,对曹操的军事能力还是有几分了解。而且,就凭曹操不久前,能够带着一帮子彼此提防的郡国兵联军,击败兵力远远超过己方的三州黄巾军,他就不是个易于之辈。

而且,袁术所安排的这三路人马,特别是东路,与主力隔得实在是太远了。从军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明显的分兵,极易导致孤军深入,从而被曹操找到破绽。

但是,对于这一点,袁术虽然清楚其中的危险,也是没办法的。因为,在颍川的许县与梁国的睢阳之间,隔着一个陈国。陈国虽然不大,偏偏盘踞着一位令天下群雄都感到棘手的强龙。那便是:

陈国王刘宠。

天下得到实封的刘氏王者,少说也有十几位。但大多数刘氏王者,都只能乖乖的呆在自家的宫殿里,接受太傅、国相、中尉等国中大吏的监察,做一个混吃等死的米虫。这是自从当年“七王之乱”以后,便流传下来的老规矩。

偏偏只有这位陈王刘宠,凭借自身的强悍武力,居然打破了刘氏王者不得署理国中军政之事的潜规则。借助黄巾之乱的机会,刘宠凭着故天子刘宏下达的各地豪强自行募兵许可,便利用历任陈王积蓄下来的财富,在国中亲自招募勇士,组建了一支精锐的射手军。

后来,“黄巾之乱”虽然被朝廷顺利平息,可是作为这次乱事的中心位置所在,豫州兖州一带一直都动荡不安,常有黄巾余孽和流民乱党作乱。以这些威胁一直不减为理由,陈王刘宠虽然精简了部下的射手军,但军力却从未下降。

当董卓入京以后,刘宠又借着这个机会,自称辅汉大将军。公开屯兵万人在阳夏,打破了刘氏王者不公开带兵的忌讳。作为陈国国相的能吏骆俊,在这种形势下,也对陈王的举动表示了实际支持。有骆俊在后方发展生产,稳定民心,刘宠后勤无虞,其军队堪称器甲精良,战斗力无人胆敢轻视。

这位骆俊,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三国演义》也未曾将他提到。不过,此人有一个好儿子,在历史上的名声比他还要大上一些。

骆俊之子,叫做骆统,此时还未曾出生。熟悉三国的人,应当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骆统虽然不是三国第一流的能人,但文武全才,在三国英杰当中,应当排的上第二梯队。

而这位陈王对局势的态度,也让所有人都琢磨不透。他既不表示向着袁氏,也不表示向着董卓,只是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就这么矗在两军交战的战场附近。如此姿态,外加那支据说装备了数千强弩的射手军,让董卓和讨董双方都有些忌惮。

以自己的心思去度量,袁术倒是大概能够猜出陈王刘宠的想法。他大概是想要乘着这个乱世,拥兵自重,等待良机。若是机会适宜,当今的天子被废黜,朝廷中无人可立的话,说不得这位陈王刘宠,那时候就要跳出来,自立为天子。如果从这一条来看,刘宠还可以算是袁术的同路人。

当然,现在的袁术,虽然心中有了异志,倒还没有胆敢将这等大逆不道的心思,直接表露出来。

对于刘宠的这种痴心妄想,袁术当然是嗤之以鼻。不过,鉴于刘宠的善战之名,以及陈国的富庶充实,袁术也不敢将他足以任命豫州刺史的威风,带到陈国去。既然不能招惹陈国,东路军远一点儿,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

袁术起兵八万,号称二十万,大举进攻兖州的事情,一时间的确是震动了天下。可是,就在袁术大军开拔之后几天,一条来自关中的消息,让袁术出兵所造成的轰动骤然变得无关紧要。这条来自关中的消息,便是:

初平三年【192年】十一月初八,相国董卓于长安皇宫门外,遭到刺杀!(未完待续。。)

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18节 争权论朝堂(四)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8节 小人偏遇吉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31节 何进立少帝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14节 片语闻敌情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48节 自当顺人意(二)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29节 强敌徐徐随(上)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35节 青史本无常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42节 伐交显谋略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二 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第56节 董卓大起兵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51节 王刘遭暗劫(上)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88节 城中路何在?(下)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42节 曹操试应敌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75节 吕布遭暗算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3节 游侠探可疑(上)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
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18节 争权论朝堂(四)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8节 小人偏遇吉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31节 何进立少帝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14节 片语闻敌情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48节 自当顺人意(二)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29节 强敌徐徐随(上)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35节 青史本无常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42节 伐交显谋略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二 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第56节 董卓大起兵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51节 王刘遭暗劫(上)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88节 城中路何在?(下)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42节 曹操试应敌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75节 吕布遭暗算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3节 游侠探可疑(上)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