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 围城攻坚堡

就在夏侯渊作为曹军前锋,带着本部兵马迎战郝昭所部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陈留城下,再次点燃起了激烈的战火。这一次,徐晃需要面对的,可是整整四万以上的孙坚、刘表联军!

刘表在后世历史上的评价并不高,被公认为“守户犬”。但实际上,这位仅仅以一人之力,便成功掌控住荆州十多年,而且南平张羡之乱,北拒袁术侵扰的汉室宗亲,真的会是如此不堪吗?

也许刘表的魄力是小了一点儿,不如孙坚和曹操等人好战。但是,在事关全局的战略性问题上,刘表却没有做出过什么错误的判断。

后世有不少人拿刘表在官渡之战中袖手旁观的事情,来论证刘表“守户犬”的实质。可刘表在官渡之战中,真的应该出兵去捣毁曹操的老巢吗?

要知道,历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可是居于劣势的一方。当时的袁绍,拥有全天下最庞大的军队,最充足的财力,被天下士人目为最有可能结束这个乱世的英雄人物。就连曹操手下的不少吏士,也对本方持悲观态度,更加相信袁绍能够获得最终胜利。

在那时,曹操能够翻盘,取得对袁绍的胜利,可是大大出乎天下人意料的事情。已经明显居于劣势的曹操,若是再被刘表从背后捅一刀,结果只会有一个。

袁绍已经是天下最强诸侯了,若是能够轻松的击破曹操,则必将实力再次大涨。到了那个时候,实力膨胀的袁绍便可继续南下,吞并其他的诸侯。而没有了曹操作为屏障,刘表就要直接面对势力完全无法抵挡的袁绍大军。

这种结果。对刘表当真是好的吗?

而且,不要忘记在荆州的下游,还有一个孙氏势力。官渡之战时,孙策虽然已经死掉了。但孙权却得以成功掌权。并且孙权掌权以后。出于种种考量,并没有放弃对荆州的持续进攻。这让刘表在出兵的问题上。必须慎重考虑。

在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恶邻存在的前提下,刘表贸贸然的出兵中原,那才是犯傻的行为呢。

再说了,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那时候的曹操,可是拥有献帝和朝廷的正统呢!

袁绍自从起兵反董开始,便公开否认当今天子法统的正当性。他可以不在意天子,悍然出兵进攻曹操。但刘表身为汉室宗亲,就这样出兵袭击大汉天子的国都所在,那是要公然谋逆的吗?

结合以上几点,对当时的刘表来说。最理想的结果,应当是袁绍和曹操拼个两败俱伤,相持不下。这样,中原之地依然保持着均衡势态。谁也奈何不了谁。而荆州便可以继续保持平安。

所以,刘表当时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应该是支持曹操对抗袁绍才是正理,而非在后面捅曹操的刀子。

好了,对刘表的大局属性说明完毕。话归正题,当张狂如今兵锋犀利无敌,危及到天下诸侯生死存亡的时候,刘表果断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判断。那就是在荆州大起三军,全力支援孙坚和曹操对赵国入侵的抵抗。

若刘表坐视不管,任由孙坚和曹操在与张狂的交战中失败,则意味着荆州就可能需要独自面对张狂麾下战力恐怖的南下军团。而那种结果,是刘表完全无法抵挡的!

对未来局势的发展有着足够清晰认识,刘表的行动显得急切而不计代价。

这次荆州大举出兵北上,支援孙坚和曹操,刘表可是下了血本的。他亲自担任大军的主将不说,还将荆州的精兵强将几乎都带出来了。这些被刘表深深倚重的武将们,分别是:

张济,当年董卓手下“龙虎豹熊”四校尉中的“豹”校尉,与李傕、郭汜等人齐名。其侄儿张绣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武力犹在叔叔张济之上。还有当世名声不显,却在后世大大有名的“毒士”贾诩,此时也依附在张济身边。

刘磐,刘表的亲侄子,刘氏宗族在荆州军中的代表人物。在平定荆南四郡的“张羡之乱”中,刘磐作为全军的主将,战功赫赫,可谓是刘表最信任的人,也是刘表最倚重的武将之一。

黄忠,刘表的老部下,勇冠三军,号称荆州第一射手,就连孙坚当年进攻荆州的时候,都被他给一箭射伤,差点儿要了命。在荆州军中,黄忠虽然地位并非最高,却是军神一般的存在。

文聘,荆州南阳的豪强大族,部曲训练有素,本人也勇武非凡。在刘磐和黄忠被调到南方去平定张羡之乱的时候,是文聘替代了两人,镇守樊城一带,屡屡挫败袁术的部将,遏制住袁术对荆州的觊觎之心。

甘宁,部曲号称“锦帆军”,长江上人称“锦帆贼”的无敌水将,出身巴蜀大族,荆州军中新加入的一员“万人敌”猛将。虽然在陆上作战,甘宁的实力会有一定的下降,但也保持了“万人敌”的实力,任谁都不可小视于他。

除了亲自统帅的,为数达到两万以上的第一批大军以外,刘表还命令蔡瑁和黄祖在后方陆续发兵,用作后续支援。此外,取自荆州的大量资财,也在数万被征发的民夫运输下,源源不断的被运往北方。对久经战乱,缺少钱粮的孙坚来说,这些资财可比刘表的援军还要来的令人高兴。

作为客军的刘表,一出手就是两万多精兵。身为主场作战的孙坚,可不好被刘表给比下去。这一次再攻陈留城,孙坚不但集结了孙贲、程普、黄盖、宋谦,以及新加入不久的“万人敌”猛将许褚等人,也聚集起两万以上的大军,与刘表一起进兵,再次包围了陈留城。

且来话说许褚。这位身高八尺,腰大十围的强人,在原本的三国历史上,其实是投靠了曹操势力的。不过,在张狂时空里。豫州牧孙坚勇武非凡,威名远播,对许褚这种寒门出身的武人,吸引力比曹操还要更强些。所以。曹操在被张狂挖走了不少武将之后。再次不幸的失去了许褚。

面对四万多,接近五万大军的围攻。驻守在陈留城中的徐晃,心中也有些发虚。

徐晃自身是万人敌不假。可是他听过张狂对天下知名武将的评价,知道孙坚、黄忠、许褚,还有甘宁。都是货真价实的万人敌,而非被吹捧出来的淳于琼之流。一想到自己要以一敌四,徐晃就有一种心虚气短的感觉。

特别是黄忠那厮,根据谍报里传来的信息,此人的神射功夫,决不在太史慈和吕布之下。无论是攻城,还是守城。遇上黄忠这种能够百步穿杨的神射手,都是最让人头痛的。

偏偏此时太史慈带着殷罡所部,已经南下陈国,去接收机动骑兵新攻占的地盘去了。陈留城中的步卒。只有徐晃和高顺部下的四千余人。另外,徐晃还征发了三千余陈留城内的居民丁壮,用于辅助守城。不过这些丁壮当不得大用,在战场上只能打打杂罢了。

当然,太史慈南下之后,郭嘉为陈留调配了一支新的骑兵作为补充。只是这支由李傕的外甥胡封所统领的骑兵,在实力上比起太史慈来,可就有不小的差距了。

好在陈留城高池深,防御能力不错。徐晃虽然心中忧虑,却不是担心会守不住城,而是担心自己的部曲死伤太大。

他的担心显然很有道理。面对由黄忠一手训练出来的“射生军”,赵国军哪怕占据了高大城墙的优势,可是在伤亡交换比上,却依然只是勉强维持住一比一。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光光黄忠一个人,一天下来,便射杀了四、五十人的守军,以至于赵国军每当发现城外有黄忠的将旗在时,竟然都不敢伸出头去查看敌情了!

不过,黄忠的射生军虽然战果为攻城队伍之最,却并非徐晃最忌惮的。让徐晃最为担忧的,是在西、南两边城墙一字排开的数十架配重式抛石机。

这种类型的抛石机,由张狂首先使用,但因为原理并不复杂,赵国军只是公开的大规模用过几次,终究为其他诸侯所学会了。有了这种划时代的攻城武器,天下的知名将领们纷纷感慨,天下间怕是难有哪座坚城,能够在这种抛石机的威力下幸存了。

面临着配重式抛石机的猛攻,徐晃总算是明白了守城的艰难程度。如果给刘表、孙坚联军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放手强攻,徐晃不认为陈留城能够守上太久。但是他更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

己方的援军,很快就会到达!

张狂在指挥作战时,最注重谍报工作。为此,张狂不惜每年支付数亿钱,花费在谍报人员身上。而有着韦笑、郭嘉、陈宫这几位能人的配合和组织,张狂手中的谍报网络,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先进,最有效率的谍报系统。

所以,刘表大军北上的消息,又怎么可能不被赵**所知晓?

就在陈留被围攻之前,南下占据了陈国的李傕所部,便派出一小队亲卫骑兵,向陈留的徐晃送来了一份简略作战计划。

这份计划很简单,就是让徐晃在陈留城坚守至少十日,以吸引敌人的主力攻城。而在这段时间里,南下的赵国大军将被集结起来,对敌人实行一次反包围,以图一举歼灭敌人的主力部队!

徐晃大致了解到,目前已经顺利南下的赵国军,数量约为两万。凭借这些兵力,想要将敌人四、五万的主力一举歼灭,未免有些不可思议。

但是一想到指挥这一战的是郭嘉,而郭嘉在之前的青州攻略和徐州攻略中表现神奇,屡屡出奇计扭转战局,徐晃就觉得此事倒有几分可能。

当然,作为有着名将潜质的徐晃,是不会完全相信郭嘉的计策的。任何时候,计策都有失败的可能。所以,徐晃在坚守陈留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留下一只精锐部队,用于万一需要突围的情况。

ps:

感谢书友“凤栖梧桐626”的月票。另,书友“专注看书八年”一下子成为前列的粉丝,莫非是全定了本书?

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66节 中原乱风波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50节 筹谋幕府间第72节 居心藏诡异(下)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14节 浴血豪强间(下)第65节 苦斗马不歇(中)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45节 孙袁皆受挫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2节 名族遭毒手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41节 真气世家子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36节 侠士亦官迷(上)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16节 虎士痴未成(下)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27节 谈笑定军机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59节 子龙搏激流(上)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
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66节 中原乱风波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50节 筹谋幕府间第72节 居心藏诡异(下)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14节 浴血豪强间(下)第65节 苦斗马不歇(中)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45节 孙袁皆受挫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2节 名族遭毒手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41节 真气世家子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36节 侠士亦官迷(上)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16节 虎士痴未成(下)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27节 谈笑定军机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59节 子龙搏激流(上)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