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

张宝退出张角的静室之后,立刻赶往下一处地方。在那处地方,成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而那处地方的主人,自然是张氏三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人公将军”张梁。

张梁身高八尺有余,全身肌肉饱满,面目威严,一看便是个骁勇的军中悍将。此刻,他正在对一个跪伏在地的黄巾军小帅破口大骂。

“废物!损失了几十个兄弟,竟然连人家的一根毛都没有捞到!你还有脸来见老子吗?”

那个跪伏在地的小帅,不敢申辩,只是将头颅俯的更低了。

“人将【人公将军的简称】,其实这事情,也不能全怪老席。那个董胖子,据说是前几年刚死掉的段颎之后,凉州所冒出来的又一位‘万人敌’。遇上这样的家伙,没有几百上千的兵将一拥而上,可是累不死他的……”

一旁几个小帅,异口同声的为地上的小帅开脱。张梁想了想,怒气渐渐平息,走到那犯了错的小帅身边,没好气的踢了这厮一脚,气呼呼的说道:

“滚!三天之内,别让老子看见你!”

腰上挨了重重的一脚,那小帅不但不恐惧,反而大喜过望,连声谢道:

“谢人将!谢人将!俺这就滚……”

其他几个站在一边的小帅,也一齐舒了一口气。张人将的脾气就是这样。踢了一脚,就代表这件事过去了。三天之内别出现,就意味着第四天一切便恢复正常。

在张梁打发完部下的请罪以后,张宝这才走进张梁的军议大厅。

“六弟!”

“二哥,有什么事情?”

兄弟二人平时各管一摊的事情,如果没有重要的大事,也不会经常见面。张梁脾气直,也不与张宝拐弯子,直截了当的就问起来了。

“四日之后,汉军会全军出战。”

“什么?”

听到这个消息,张梁先是一惊,立刻反应过来,高兴的大叫起来:

“好!老子等了这么就,那帮京师来的无胆鬼,终于敢从营地里出来了!二哥,你先等一会。来人,聚将!我这就让小的们准备出战!”

见到张梁的兴奋,张宝也被他感染了一点儿。他也不卖关子,接着抛出了下一个好消息。

“大兄会亲自出面,教训教训这些可恶的汉军。”

“真的吗?”

张梁越发的兴奋了。

“有大兄出手,看来那些司隶公子哥们,这下子是在劫难逃了!既然如此,二哥,我们也全军出动,争取一口气灭了敌人!”

“如何调度布阵,六弟你要好好的思考一下。这一战关系不小,大兄可不是哪一战都有出手的兴趣的!”

“我晓得的。二哥就放心吧!”

于是,伴随着黄巾军高层传达下来的命令,黄巾军的战争总动员,也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一场超过十万人参加的大战,即将开场!

四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这四天里,张宝可以说是忙了一个四脚朝天。毕竟,要管理十五万大军的相关事务,特别是后勤辎重的分发任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缺少大量有能力帮手的情况下,这个任务,自然就更加的艰巨了。若非黄巾军采取的是极为粗放的“渠帅负责”制度,可以将一支部队内部的各种事项都交由带兵的渠帅们自行处理掉,就算将张宝劈成八个来用,也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这种粗疏的管理方法,大大削弱了太平道高层对各支黄巾军内部的支配掌控能力。若非有着“大贤良师”张角那无可比拟的崇高威望,各自将几百数千部下紧紧抓在手中的渠帅们,未必会乖乖的听从太平道高层颁布的各种命令。

张宝和张梁都是明白人,知道如今的组织形式太过于松散,而且权柄操于下边的诸多渠帅,不是长久之计。只是目前局势严峻,黄巾军并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改组和整编。但是,在击败了眼前的董卓军以后,如果要乘胜上雒,就必须将目前的十余万黄巾军重新编组。

在张宝的预料中,接下来的几天,将会比刚过去的四天更加忙碌。

十多万大军出征,如果胜利了,打扫战场,清点缴获,记查俘虏,安排犒赏,登记军功……这一大堆的杂务,足可以让张宝忙上十几天。

——若是败了……

——不过,有大兄【张角】出马,黄巾军又怎么可能失败呢?

定下的决战之日很快就到了。从这一天的一大早上,黄巾军各部就开始埋锅造饭,整顿兵器甲胄,等待出战的号令。有些大战经验的士卒们都知道,在正式的大规模交战前,别的不说,光是想要让十万大军列好阵型,就需要一个极长的时间。

说起来,广宗黄巾军号称是四十万,实则真实人数只有十五万。而真实的十五万人的大军中,其实与汉军号称十二万,实则四万人一样,也含了不少水分在其中。

十五万的数字,只是一个总的人口数目。在广宗黄巾军大军中,有不少老弱妇孺充斥其间。

这些老弱妇孺,都是黄巾军战士的家属。当然,这些被算进十五万人当中的黄巾军家属,大多是广宗本地信徒的家属。那些来自冀州其余地区的黄巾军战士,家属都被安置在较为安全的后方。

真正算起来,数字高达十五万人的黄巾军大军中,经过简单的战斗操练,可以上阵厮杀的丁壮,大约是十万出头。

在十万丁壮之中,当然也是有着精锐和普通部队的差异。广宗黄巾军最为精锐的部队共有三支,第一支精锐部队,是由张梁亲自统帅的“甲士营”;第二支精锐,是由张角义子张燕所率领的“飞骑营”;第三支精锐,则是由张宝直辖的“九地营”。

“甲士营”,顾名思义,由身强力壮的披甲勇士组成。这只部队,人数大约是四千,人人装备齐全,比起汉军郡国兵也毫不逊色。就连汉军最重要的利器——强弩,都装备了足足有上千具。其中的成员,多是乡间的悍勇轻侠,或者太平道的虔信骨干人员。在战斗力上,张梁自信,当能胜过同等规模的冀州本地郡国兵一筹。

“飞骑营”,自然是一只轻装骑兵部队。与兖州、徐州这些内地的州郡不同,冀州紧挨着的并州和幽州,都是边境州郡。由于离胡人的牧场不远,得到战马的难度并不大。所以,张燕手下的骑兵数量,高达三千之多。就算比起汉军的骑兵数目,也不遑多让。

至于“九地营”,严格说起来,其实并不是一只适合上阵正面战斗的部队。“九地营”的营头中,包括了三百甲士,四百轻骑兵,八十剑客轻侠,还有一百余的五行士。

有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九地营的命名,便是出自这一句兵法。

这些看起来杂七杂八的人员,主要的任务并非与敌人正面交战,而是袭扰破坏、暗杀绑架、敌后侦察、窃取情报、心战宣传、要员警卫等等。如果用后世的名词来形容,“九地营”的编制,倒像是谍报人员、侦查部队与特种部队的综合体。

若是将十五万黄巾军比喻为一个人的话,那么“甲士营”是手臂,“飞骑营”是双脚,而“九地营”便是人的耳目。以这八千出头的精兵为根本,作为破敌主力,再搭配上其他的黄巾军作为炮灰,便是冀州黄巾军使用的基本战法。

至于其余的黄巾军,在编组上就显得相当的杂乱。一般来说,以五百到一千人,为一个营头,由一个小帅带领。小帅之上,设有“太平使者”,协调十到二十个左右的小帅作战。而“太平使者”之上,便是“人公将军”张梁。

十五万大军,不可能会在战场上全部出动。一来,老弱拉上战场,那就是个负担,而不会有多少战斗能力。二来,战场的大小,也很难一次性容纳那么多的人。冀州一带虽然都是平原,想要找到能将十万部队充分展开的一块开阔地形,也会有些麻烦。

所以,在张梁的计划中,他只准备出动七万精锐大军,分成三路,从中间和两翼战场一齐发动,以便利用本方的优势兵力,包围敌军,对其展开三面夹击。

这三路大军,左右两路各派出一万五千人,从两翼拉开战线,以分薄汉军的兵力。至于中路军,则由包含了“甲士营”和“飞骑营”在内的四万精兵组成,从正面硬撼汉军。

表面上看起来,黄巾军将七万大军分成三路,似乎违反了兵力集中原则。其实,这也是张梁手中兵力太多,而精锐又太少,难以充分展开的原因。

ps:历史上,张燕并非黄巾军中的一员,而是在黄巾军覆灭之后,兴起的另一支“黑山军”的首领。“黑山军”可以算作是黄巾军的一个分支,在历史上也颇有些名声。不过,本文中,有关黑山军的事情,将另行安排,识者勿喷。

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5节 天子何留去?第40节 称王成风潮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14节 强军初露头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2节 赫赫猛将威!第65节 苦斗马不歇(中)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15节 乱石穿空过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16节 元城故吏说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第89节 巷里敌可踩(上)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56节 阉党鸣挽歌(下)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60节 奉先喜得国(下)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21节 壮士半生死(上)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20节 运筹谋千里(四)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37节 白波起乱战(一)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
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5节 天子何留去?第40节 称王成风潮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14节 强军初露头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2节 赫赫猛将威!第65节 苦斗马不歇(中)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15节 乱石穿空过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16节 元城故吏说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第89节 巷里敌可踩(上)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56节 阉党鸣挽歌(下)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60节 奉先喜得国(下)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21节 壮士半生死(上)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20节 运筹谋千里(四)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37节 白波起乱战(一)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