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 运筹谋千里(四)

太行军的骑兵数量,并不算少。根据并州州师近来的了解,在张狂手下,至少有接近一千人,具备在马上作战的能力。

战马这种军资,在冀州的价格不菲。太行山一代地区想要得到战马,也难免要费些手脚。可是,对于并州人来说,战马这种东西,就不是什么很昂贵的军资了。

在盛产马匹的那几个郡县里,当地的马价,价格最多有冀州马价的三、四成而已。

郭太这个人,在并州士民中名气不小。虽然此人总是给人一副不显山不露水的安静模样,但是,身为在并州根基深厚的一代大豪,如果有人真的胆敢小视他,结果必然不会太妙。

以丁原的估量,郭太如果全力发动他在并州的影响力,想要收集两千匹马以资军用,那是毫无问题的。所以,目前的太行军,如果想要,至少可以编组出为数达到一千人的骑兵队来。

可是,丁原在连日以来从斥候们汇报上来的的太行军战报中,只看到对方出动步兵的记录,却从来没有出动过五十人以上的骑兵。

这很不合理。

匈奴崽子尽皆为骑兵。汉军在对付他们的时候,最好使用一半步兵、一半骑兵的步骑合攻战术。这是大汉边军通过上百年与北方蛮族交锋,用鲜血和武器所得到的宝贵经验。

简单地讲,若是手头没有足够的骑兵,面对匈奴崽子们的游牧骑兵骚扰,就会让人觉得相当头痛。而且,在击败匈奴人以后,若没有骑兵进行追击,则战斗的胜果就要大打折扣。

张狂也是打了不少仗的将领了,既然敢于深入并州,与南匈奴人作战,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丁原又翻阅了近日来太行军草料的征集情报,发现最近一段时间里,太行军的草料征集情况很不活跃。

草料是马匹的主要饲料。一匹普通的战马,一天需要数十斤的草料,才能填饱肚子。当然,在很多关键时刻,战马还需要喂以大量的谷物,以补充营养。

不过,没有出战的马匹,一般不能得到那种高级待遇。丁原不相信太行军能够奢侈到,平时也完全用谷物喂养战马。

到了这个地步,太行军的行为,简直是呼之欲出了。

——太行军的骑兵,已经有一段时间不见了!

既然不可能向东,南面也没有收到线报,那就只能是向西或者向北了!

西边的上郡,更是苦寒之地。兼且胡虏部落杂乱,与凉州的乱羌多有勾连。如今皇甫将军的数万大军,尚且奈何这些乱羌不得。以张狂的才智,当不会去蹚这滩浑水。

所以,张狂必然是……

——向北!

脑中快速的闪过这些想法,丁原的思绪,立刻坚决下来。他派亲兵通知帐下的从事张杨、张辽、吕布等人,前来议事。等亲兵急匆匆的出发之后,丁原略一放松心情,突然又自言自语的笑道:

“张狂竖子手下,还真是人才济济啊!这个被他留下来镇守大营的将领,居然能以小部步兵,轻易的击破匈奴崽子,也不是个等闲之辈啊!”

——但是,我丁原帐下的诸多将士,又岂是等闲之辈?

——张狂竖子,你且好走。纵使你可以一举击败匈奴崽子,可是,安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日出日落。不知不觉中,地上的草儿已经长成了一片碧绿。

一名穿着破旧的简陋皮毛衣服的牧民,骑在一匹消瘦的栗色杜马【公马】上,懒洋洋的关注着周围的羊群。

啃了一个冬天的干草,整个部落里的羊群,都掉膘掉的老厉害了。这不,吃了一个月的青草,这些羊的身上,才算是有了些肉,看起来不再那么瘦骨嶙峋的。

数完一遍羊群的数量,发现没有少,这个看起来颇为年长的牧民,从坐骑上跳下来,爱怜的拍了拍栗色杜马的头,放这匹马儿去吃草。倒是两只牧羊犬,在羊群与主人之间跑来跑去,表现得相当活跃。

牧民看了看天空中的太阳,掏出一个皮囊,咕咚咕咚喝了一口水,又小心翼翼的将皮囊绑好。然后,他从怀中掏出一块干巴巴的熟肉,和一块黑乎乎的饼子,咬一口饼子,就一口熟肉,慢慢吞吞的在太阳下吃着。

去年的世道不好,能有这些东西吃着,牧民心中就有着格外的满足。

倒不是说这儿去年遭了什么天灾。虽然冬天的雪下得有些早,不过,哪年不都是这样过的呢?要算起来,那些因为“白灾”而死去的牲畜,完全是正常年景的表现。

这个世道,纯粹就是**太多了。

虽然看起来满面风霜,至少有三十五、六岁的样子。不过,牧民的年纪,真心不算大,今年不过才二十二、三而已。没办法,草原上的人多半都显老,还有三十岁的人,看起来像汉地六十岁的人呢!

本来,在牧民的父亲手上,足足有四个棒小伙儿,长到成年。这在匈奴人部落里,也算得上是兴旺的一家子了。六个男孩子才夭折两个,运气可谓相当的不坏。

然而,老大在当年汉人远征鲜卑人的时候,作为民夫从军随行,死在了“落日原”。老二在八年前的一次部落冲突中,不幸从马上摔下来,成了残废,两年后也死了。

去年,汉人的皇帝又下诏,征调匈奴骑手去讨伐北方的东胡。老三跟着“左贤王”老爷,去了汉地,至今都没有个音讯。

如今的部落中,牧民一家子的男丁里,就剩下他这个守灶的幼子了①。

由于汉人皇帝的过度征发,族中的牧民们,历年以来对汉人积累起的宿怨,可不是一星半点儿。所以,当去年冬天里,部落的首领老爷们,发起了反对“单于”老爷的叛乱时,这个牧民也很是兴奋的参加了。

但是,这场匈奴人内部的变乱,最终越闹越大,也并没能给牧民的家庭生活,带来什么看得见的好处。

是的,原本高高在上的“单于”老爷被杀死了。数以百计的贵族老爷,被砍下了高贵的头颅,悬挂在新任“单于”的大旄【军旗】边。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变得与以前不同了。

可是,原本属于死去老爷们的财产和奴婢,现在依然属于活着的贵族老爷们。原本属于活着的老爷们的族人,依旧过着原来的生活。

牧民在这场波及整个匈奴部落的大变乱中,所得到的好处,只有一柄铁质的匕首,一件新皮袄,还有战斗之前,所吃到的几餐饱饭。

还好,贵族老爷们也知道,手下的这些牧民,需要战利品来安慰一下。所以,他们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

掳掠汉人!

与贫苦的匈奴牧民们相比,周边的汉人,生活就好像是在天堂一样。

——有衣服穿,有粮食吃,还有房子可以住,尼玛的这还不是天堂?

——尼玛匈奴有多少人,身上就是披一块皮子?

——尼玛匈奴人的哪块土地里,能长出这么多的食物?

——尼玛匈奴人能支起个不透风的帐篷,那就是贵族老爷们的待遇啊!

牧民手中的那半块杂粮饼子,就是用上次掳掠汉人时,所抢到的一袋子杂粮粉,在铁锅里烙出来的。

顺便提一下,烙饼用的铁锅,也是牧民的掳掠收获之一。

想到这里,牧民紧了紧身上的破皮袄,开始庆幸。

是的,庆幸。

汉人的东西虽然好,却也要有命在,才能去抢啊!

想想年初的时候,牧民所在的那一队人马,可是死掉了接近一成的人,才有了刚才提到的那些收获。

牧民这样的文盲,自然没有听说过“一汉当五胡”之类的文字。但是,他凭借着自身稀少的从军经验,还是可以得出一些简单的推论。

汉人们的性子,可以叫做彪悍。

至于那些汉军们,却要被称为可怕!

PS:①在后世的游牧民族——蒙古族中,有着所谓的“幼子守灶”的说法。意指父母身边最小的儿子,将来能够继承父亲的大部分财产。以此类推,同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应当也有着类似的习俗。

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60节 上应转世星?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89节 巷里敌可踩(上)第45节 陷地终有计(一)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45节 孙袁皆受挫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89节 巷里敌可踩(上)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二 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49节 杀伐天子殿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20节 复仇起草莽(二)第2节 纵败无降意(下)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45节 陷地终有计(一)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60节 上应转世星?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75节 吕布遭暗算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60节 子龙搏激流(中)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第22节 运筹谋千里(六)第5节 天子何留去?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12节 张杨谍影缠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37节 有公国名赵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75节 判敌未如判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31节 水火腾刀浪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45节 陷地终有计(一)第3节 需胜方由己(上)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33节 陈登甘称臣
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60节 上应转世星?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89节 巷里敌可踩(上)第45节 陷地终有计(一)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45节 孙袁皆受挫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89节 巷里敌可踩(上)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二 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49节 杀伐天子殿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20节 复仇起草莽(二)第2节 纵败无降意(下)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45节 陷地终有计(一)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60节 上应转世星?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75节 吕布遭暗算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60节 子龙搏激流(中)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第22节 运筹谋千里(六)第5节 天子何留去?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12节 张杨谍影缠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37节 有公国名赵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75节 判敌未如判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31节 水火腾刀浪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45节 陷地终有计(一)第3节 需胜方由己(上)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33节 陈登甘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