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

事实证明,张杨就是这样一个做事直接,喜欢与人友善的人。三言两语之间,关羽就感觉与张杨的关系,一下子亲近了不少。

“额说,兄弟,你的刀法,能不能用在马上去?额看你的刀招,在步下用出来,有些不能够充分发挥威力啊?”

“张从事的眼光,果然不错。吾之刀法,果然是在马上更有威力。”

关羽说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话就没有说出来。骑在马上,威力当然更大。不过,那样的话,关羽自己都无法控制自己的大刀了。双方毕竟是友非敌,真要是一刀下去,将对方给斩了,那就不是功劳,而是犯祸了。

除此之外,另外一条理由,关羽就更不能对外人道了。

以关羽武技的特点,若是想要充分的发挥出来,他就需要一匹宝马,一匹兼具载重量大,冲刺速度快两项优点的宝马。

可惜的是,这样的宝马,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纵然张狂愿意出千金【真正的一千斤黄金】来为关羽购买,也没有人会\能\舍得卖给他。

张杨在夸奖过关羽的武技之后,突然凑到关羽胸前,小声的说道:

“关兄弟,有句实话,额还是要告诉你。兄弟你的武功是高,怕是有‘万人敌’的级别了吧?不过,可千万不要自大。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至少在额们并州军里,就有一位英豪,武功比你,可是要高上一些!”

关羽虽然武力惊人,不过在太行军中呆了那么长的时间,自然知道太行军中是卧虎藏龙,人才辈出。所以,目前为止,他还没有那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张杨说的话,关羽居然能够听进去。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张兄所说的那位,可是姓吕?”

听到这话,张杨的脸上露出小小的惊讶。他语气带着奇怪的问道:

“难道阿布的名声,已经传到太行山去了吗?”

“阿布?可是姓吕、名布、字奉先的那位?”

“兄弟,你们俩以前认识不成?”

“不认识。只是听人提到过。”

看着张杨脸上再次透露出的惊讶,关羽心中的震动,可不像表面那么平静。

——吕布,吕奉先!张校尉口中的“勇武天下第一”!

但是,张杨接下来的话语,却让关羽内心的震动,更加重了一层。

“奇怪,兄弟你怎么会听说阿布的呢?要知道,阿布兄弟原来可不叫这个名字呢!”

见关羽一直平静的脸,第一次露出好奇的神色,张杨的谈性马上被强烈的激发出来。于是,两个人席地而坐。张杨将自己能说出来的事情,都向关羽细细的介绍了一番。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其父吕良为“使匈奴中郎将”部下的一名属吏,娶了南匈奴中的贵人之女为妻。由于经常在南匈奴的王庭美稷,与九原县之间往返,吕布从小便弓马娴熟。

后来,吕良早早就去世。吕布失去家族长辈看管,便纠合汉人和匈奴人中的勇武善战之士,在九原一代劫掠商旅,追杀马贼,横行一方。

数月前,南匈奴发生内乱,不少部落趁机劫掠汉家郡县。这种混乱的情形下,吕布为了家人的安全,才不得不带着部众,举家迁徙到南部的太原郡。

恰逢此时,并州刺史丁原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大肆招募各方豪杰从军。吕布率领部众前去应募,由于武力惊人,极为被丁原欣赏,一下子就从白身变成了军中从事,秩二百石。

由于长期厮混在匈奴人之间,吕布原来通常被人称为“赤那”,汉名“吕狼”。刺史丁原嫌这个名字胡风太重,于是在上个月重新为“吕狼”取名,这才有了“吕布、吕奉先”的叫法。

听到这些并州军中的辛秘,即使以关羽的修为,脸上也不由得露出震撼的表情。张杨见自己的话语产生了如此效果,脸上满是得意。却不料,关羽的震撼,其实是来自于张狂!

——三年之前,那吕布还未曾改名,张校尉就告诉吾等,此人是“勇武天下第一”的豪杰!

——传闻中的“安世者”之语,果然不假!

“关兄弟,大哥额还是要告诫你一句。阿布兄弟心地不坏,性子却不太好。他虽然看不上老穆,可是你将老穆打成这样,却算是扫了额们(我们)并州军的脸。别人不说,阿布兄弟,是一定会来找回这个场子的……”

临别之时,张杨的告诫殷殷在耳。关羽虽然一向对自己有着强烈的信心,这一刻,终究还是被张狂的提示打动了。

——仙人之言,不可不听啊!

马蹄声响起,马蹄声远去。关羽目送着张杨一行人,带着受了轻伤的汉军司马穆顺离开。正要回大部队向张狂禀报,却听见后方的马蹄声响起。

张狂来了,带着他的亲卫队来了。

这一次出兵,光凭太行军的区区七千人,当然不足以压服南匈奴的数十万人口。但是,张狂岂是无谋之辈?

在事先的谋划当中,太行军还有好几方强有力的臂助。其中,并州刺史丁原所掌握的并州州师,便是一只极为有利的臂助。

并州向来民风强悍,士兵以敢战乐战著称。虽然并州刺史丁原手中的并州州师,数目不过六千,其中有大半还是刚征募的新兵,实力却极为不俗,怕是不在远征的太行军之下。

帮助刚刚被招安的太行军,与并州军拉上关系的,是太原郡祁县的大族王氏。

王氏一族,是并州的名门望族,世代都有人担任州郡中的重要官职,号称“二千石世家”,在当地影响很大。尤其是近年以来,王氏出了一个全国闻名的人才,对整个并州士林的影响力,更是明显加强了不少。

这位王氏名士,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连环计”的设计者,王允、王子师。

王允自幼以文武双全出名。出仕以后,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官尽忠尽诚,宽宏贤能。在当年“黄巾之乱”中,王允出任豫州刺史,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联手,共同击破了颍川黄巾军波才所部,可谓劳苦功高。

但是,王允此人的性格过于刚烈。在击灭波才黄巾军后,王允从黄巾军的营地中,搜查到一封信,一封中常侍张让的宾客所写的书信。

信中的内容,涉及到一些与黄巾军有关的机密。对那些霸占朝廷权柄,打压世家重臣的阉宦,王允早就心怀不满。如今既然阉宦们有把柄落在他的手中,性情刚烈的王允自然不会放过。

由此而起,王允怀疑张让与黄巾军私通,便进一步追查,把其中的具体细节全部揭发出来,并且据此写成详细的奏折,以快马上奏皇帝陛下。

这些事情,固然让张让在天子面前,很是狼狈不堪了一番。但是,已经慢慢成熟起来,对于治国之道有了自己见解的刘宏,并没有过于追究张让的责任。

毕竟,在张角造反之前,太平道的传播,即使在皇宫之内,也曾经兴盛一时。

不说大名鼎鼎的“十常侍”之二的中常侍封谞、徐奉等大宦官信奉太平道,就连天子刘宏,也对太平道产生过一些兴趣。如果按照王允的意思来抓捕,偌大的汉宫中,能够剩下几个囫囵的人?

而且,张让是天子刘宏手下,最为忠心,最为有用的走狗爪牙1。就算是出于制衡朝中大臣的需要,刘宏也不能少了张让。

再说了,鉴于发动“党锢”十多年的后遗症,刘宏对朝中大臣的信任度,一直不算太高。如果要将太平道的事情追究到底的话,那些暗中与党人们勾勾搭搭的朝臣们,怕是有三、四成的人首先需要下狱审问一下,当年为何在暗中偷偷支持党人的活动。

张让没死,揭发他的王允,当然就悲剧了。

ps:1在汉代,“走狗爪牙”还是一个褒义词,或者至少是个中性词。一直到了后世,这个词才变成了贬义。

又ps:现在多出个潜力签约,有些难以选择。本文的经济收入我是不做指望了。但是若潜力签约了,会不会有更多的读者能够看到我的书呢?

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50节 筹谋幕府间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41节 真气世家子第73节 吕布非叛将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12节 张杨谍影缠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49节 公曹当覆灭(上)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56节 阉党鸣挽歌(下)第55节 磨刀向东胡敌讯水上败一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11节 踌躇黄河岸(下)第97节 三英现峥嵘(上)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17节 董卓思时局(上)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10节 冀土奇袭谐(二)第68节 赵云逞单骑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26节 大汉病天子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56节 煌煌威共势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第31节 颜良战典韦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2节 竖子安敢欺?(下)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41节 攻城需汗血
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50节 筹谋幕府间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41节 真气世家子第73节 吕布非叛将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12节 张杨谍影缠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49节 公曹当覆灭(上)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56节 阉党鸣挽歌(下)第55节 磨刀向东胡敌讯水上败一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11节 踌躇黄河岸(下)第97节 三英现峥嵘(上)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17节 董卓思时局(上)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10节 冀土奇袭谐(二)第68节 赵云逞单骑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26节 大汉病天子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56节 煌煌威共势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第31节 颜良战典韦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2节 竖子安敢欺?(下)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41节 攻城需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