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

时间在一点一点的过去。

对于计划停当的蹇硕来说,这种等待,简直是一种煎熬。但是,再难熬,蹇硕也必须睁大了眼睛,期待视线中出现大将军何进的身影。

朝中的三公九卿等重臣,都已经拜见完皇帝的遗体。可是,身为位在三公之上的大将军,竟然还未曾出现!

——这个何进,真是太失礼了!

不光蹇硕这么想,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吏,都在这么想。

天子去世,丧葬之礼可谓是重于一切。何进在此时还敢不出现,传出去,至少会有几百封奏折上书弹劾他!

蹇硕继续等待。

皇帝在宫中的丧礼,已然接近尾声了。可是,大将军依然未曾出现!

蹇硕不再等待。这个时候,他可以肯定,大将军不会出现在宫里了。

计划失败,接下来这么办?

蹇硕对此,并没有仔细想过。或者说,这件事情,其实没什么好想的。

大将军何进不死,朝堂之上,就没有人真正能够阻止皇子辩继位大宝了。当然,由于何进的失礼,他也许需要对朝中重臣们作出很多补救工作。但是这些事情,统统与蹇硕无关。

——为什么何进没有出现?

被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小黄门,回报蹇硕,大将军突然得了急病,卧床不起。

——这个消息,会是真的吗?

蹇硕半信半疑。只是,他也没有办法,混到戒备森严的大将军府里,亲眼去看一看实情。对他来说,要想对付何进,就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那就是在确认帝位继承人的大朝会上。

如果何进连这次大朝会都不出席,蹇硕相信,凭着自己的兵权,再加上骠骑将军董重的配合,应当能强行改变帝位的继承人。

当然,若是何进敢出席这次朝会。蹇硕相信,自己亲自挑选的这十五名高手,一定会让何进收到一份大礼。

皇帝驾崩之后,最重要的事情,除了给死去的皇帝发丧之外,就是确定新皇帝的继位。己巳年夏,四月十三戊午日,即公元一**年五月十五日,被雒阳城内内外外万众瞩目的大朝会。终于开始了。

蹇硕作为秩二千石的西园军上军校尉,在朝会中的地位并不高。但是,鉴于他宦官身份和兵权在握,蹇硕的位置,被安排到相当靠前的地方。在这个地方,蹇硕一眼就能认清所有到场的中二千石以上重臣。

——何进没来!

蹇硕心中冷笑。

——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这个屠夫居然还不露面。难道,他就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吗?

朝会的主持者,一如既往的由十常侍之一担任。瞧着张让慢条斯理的主持模样。仿佛这就是一次平常的大朝会。但是,群臣们只要向上一望,就能够体会到这次大朝会的与众不同之处:

如今的龙椅,已经是空的!

由于人人都关心的那个问题,朝会一开始,就朝着最关键的地方展开。

九卿之一的太常卿。三言两语说完了上任皇帝的丧葬情形,并公布了对皇帝刘宏最终的谥号。

太常里的博士们,在经过对皇帝刘宏终身成就的平定之后,一致认定,他的谥号为:孝灵皇帝。

谥号里的“孝”字。是自光武皇帝刘秀之后,每一任汉室皇帝所共用的谥字。所以,群臣对皇帝刘辩的真正评价,其实就是一个“灵”字。

这个“灵”字,可不是一个什么好谥号。按照谥法来论,不勤成名曰灵, 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怪曰灵,极知鬼神曰灵。

太常博士们给出的“灵”字,出自“乱而不损曰灵”,意思就是国家有动乱而无法制止。联想到故去天子继位初期的党锢之祸,后期的黄巾之乱,还有贯穿整个在位期间的西羌叛乱,群臣听了,都觉得恰当。就连蹇硕,对此也毫无意见。

由此可见,汉灵帝刘宏,是多么不受国人待见了。

当然,这个谥号,仅仅是事先通知朝廷重臣们,顺便征求意见。真正的谥号公布时间,那是要等到新皇帝继位之后,由朝中重臣,以新皇帝的名义公布。所以,太常卿也极为知趣,简单的说了半刻钟,就交代完自己的职责,然后将头一缩,躲到一边去了。

太尉刘虞,司徒丁宫,司空刘弘,这三位身为朝廷的三公,在群臣中,地位仅次于大将军何进。如今大将军何进未到,单以身份论处,这三位三公级别的大佬,就必须出头,来决定皇帝继承人到底是谁!

只是此时,在朝野中地位最高,威望最盛的太尉刘虞,却远在北方的幽州处理边疆安定事物,并不在京城雒阳。剩下的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眼,司空刘弘主动出列,对群臣说道:

“国家丧君,帝位不可空悬。以大汉礼制,可立先皇帝嫡长子,皇子辩为嗣!”

汉时礼法,有嫡子先立嫡子,无嫡子方才可立庶长子。皇子辩既是嫡子,又是长子,比起身为庶子的皇子协,身份上明显要高贵的多。只要不出意外,天下人都会觉得皇子辩的继位,名正言顺。

这个时候,皇子协一派,若不及时反驳,事情就无可更改了。

“不可!”

刚当上骠骑将军不久,平时在朝堂上一言不发的董重,在这个时候显得极为积极。他大声的站出来,对群臣叫道:

“先皇帝有遗诏!当立皇子协为嗣!”

说着,骠骑将军董重从怀里掏出一份帛书,摊开展示给群臣。三公代表群臣,上去检验了一番,确认的确为先皇帝刘协所颁布。

司徒丁宫见了这封诏书,不再说什么,退回自己的位置。表示没有意见。

但是,司空刘弘是刘氏宗亲,而且在汉室宗亲里,也是以牌子响,辈分高而著称。这天下是刘家的,身为刘氏家族大前辈的司空刘弘。当然有资格插手皇帝的继位人选问题。

“先皇帝临终卧病,思绪混乱。若是为乱命,又岂可轻从?”

——刘宏死前都病迷糊了,下的遗诏多半是“乱命”,也就是人临死前神志昏迷时留下的遗言。这种话,可不用理会!

以刘弘的汉室宗亲身份,再加上他司空的高位,素来在朝中没有什么存在感的骠骑将军董重,光凭一份先皇帝的诏书。还真的压不住他。蹇硕见群臣在下边议论纷纷,颇有支持司空刘弘观点的,心中也有些不安,只得对侍立在一旁的小黄门使了个眼色。

——事到如今,需要将底牌一张一张的翻开来了!

小黄门的身影悄然隐去。就在太尉刘虞,以自己的身份地位,牢牢的压制住骠骑将军董重的时候,突然听到大殿上鼓乐齐鸣。稍有经验的朝臣。一听这个曲调,就知道。先皇帝的生母——董太后来啦!

这位董太后,也是个有故事的。

一开始,她虽然生了个当皇帝的儿子,却由于当时宫中还有一个正牌子的太后在,自身却依然只是区区一个亭侯的妻子,属于“藩妃”。身份并没有母凭子贵。

直到第二次“党锢之祸”发生,宦官们将当时的正牌太后窦妙的父亲,大将军窦武杀死,董太后这才得以进京,被朝廷重臣尊为“孝仁”皇后。

“哀家听说。有人质疑皇儿的诏书是乱命。这是胡说!皇儿下诏书的时候,哀家就在他身边,亲眼看着皇儿思绪清楚。再说了,皇儿也不是第一次说要协儿继位!早在去年,皇儿就有这个意思了!”

董太后一露面,司空刘弘就不好再坚持了。毕竟,董太后是先皇帝的生母,辈分极高,与先皇帝的关系,又远比刘弘更加亲近。从情理上来说,刘弘也无法再坚持认为,骠骑将军董重手中的诏书是乱命了。

“臣,无异议了。”

司空刘弘不再多说,返回位置。骠骑将军董重意气风发,正要宣读汉灵帝刘弘的遗诏,却听见大殿上又是一阵鼓乐齐鸣。董重心中一个激灵,愕然的回首,看见一个盛装宫中贵妇,急急地来到大殿上。

“拜见母后!”

来者的声音极为悦耳。可是听在董重和董太后的耳朵里,却显得若针刺般的刺耳。如果说,从大汉的法度和情理上来讲,当世已经没有哪个人,可以违逆董太后的意旨了。那么,眼前的这名宫中贵妇,就是世上唯一的例外。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汉灵帝的正牌妻子,灵思何皇后。

“你不在后宫呆着,来这里作甚!”

董太后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厌恶。显然,即使是天子家里,婆媳关系也不会与平民百姓家里好上多少。不过,何皇后对董太后话语里的意思置若罔闻,脸上带着笑容的说道:

“母后,现在朝廷正在议论国家大事。我们妇道人家,懂得不多。这些国家大事,还是应当让朝廷里的大臣们去处置。母后若总在朝廷里指手画脚,未免会让天下人笑话我大汉‘牝鸡司晨’呢!”

牝鸡司晨,出自:“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索,尽也。雌代雄鸣则家尽,妇夺夫政则国亡。”用现代汉语来解释,则是:“母鸡不司晨。母鸡(如果)司晨,则会家道败落。”

何皇后不愧是主宰后宫,顺昌逆亡的女强人。普一露面,就对着自己的婆婆夹枪带棒的好一顿批。特别是最后那句“牝鸡司晨”,差点儿没把董太后给气死!

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14节 浴血豪强间(下)第51节 王刘遭暗劫(上)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34节 金毛现狮王?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36节 相逢是冤家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33节 飞将非无敌(上)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14节 片语闻敌情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4节 刘虞心在帝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34节 金毛现狮王?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21节 壮士半生死(上)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58节 本初终陨落(下)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45节 且冷眼旁观(三)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75节 判敌未如判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2节 竖子安敢欺?(下)第37节 白波起乱战(一)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5节 天子何留去?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45节 汉宫现连环(三)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5节 公路何足道(上)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15节 三军齐整备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
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14节 浴血豪强间(下)第51节 王刘遭暗劫(上)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34节 金毛现狮王?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36节 相逢是冤家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33节 飞将非无敌(上)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14节 片语闻敌情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4节 刘虞心在帝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34节 金毛现狮王?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21节 壮士半生死(上)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58节 本初终陨落(下)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45节 且冷眼旁观(三)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75节 判敌未如判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2节 竖子安敢欺?(下)第37节 白波起乱战(一)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5节 天子何留去?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45节 汉宫现连环(三)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5节 公路何足道(上)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15节 三军齐整备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