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

——打,还是不打?

对公孙瓒来说,这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不是因为公孙瓒怕输或者怕死。

公孙瓒从来就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当年,他那位官居太守的岳父大人,因为受到一件冤案的牵连,被朝廷判决,流放到南方烟瘴之地。

那时候的公孙瓒,还没有与这位刘姓太守结亲。双方之间的关系,也只是“举主”与“被辟除者”而已。然而,公孙瓒却毅然拜别宗族和祖坟,以随从的身份,自愿陪同刘太守,前往那据说是九死一生的荒蛮险地。

能够做出如此行为的人,怎么可能贪生怕死?

所以,公孙瓒考虑的,并不是自身的安危。他只是不愿意为构陷师长卢植的帮凶,去打生打死。

敌骑来的很快。两里地的距离,很快就会消失。

公孙瓒被覆盖在面甲下的俊脸上,眉毛一扬,已经做出了决定。

——竟敢挑衅白马长史?

——那就请你去·死·吧!

敌骑就在一百二十步之外。

公孙瓒清亮的嗓音,再次响起。

“左右!两分!掉头!”

两百余白马义从,突然间齐声应诺。爆发出来的气势,着实吓了张燕一跳。

白色的洪流,仿佛遇到了什么阻碍似的,突然间自动从中间分成了两条线。这两部分白马,技艺极为精湛的,急拐过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居然从左右两侧,同时向追击而来的黄巾军骑兵,包抄过来!

看到如此剧烈的马队调头,就连在马背上骑了大半辈子的董卓,也不由自主的骂了一句。在两军相对列阵的狭小空间里,进行这种程度的一百八十度大拐弯,对“白马义从”里每一个骑兵的骑术和战马,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若是一个两个骑兵这么做,那算不上什么大的难度。但是,能让两百多骑兵整齐的完成这样的战术迂回,却是连董卓麾下最精锐的“飞熊军”,都做不到的事情!

“还好,这小子只有两百骑……”

董卓一边下令指挥汉军主力列阵,一边不时对两支骑兵相互追逐的战场看上一眼。

两道反向调头的白线,只是在片刻间,就与从后面追击上来的张燕部骑兵,迎头擦身而过。双方的距离,甚至还不到三十步!

这个距离,正好是骑射杀伤力得以充分发挥的距离!

也不见有什么号令发出,但见所有的白马义从,纷纷用双腿控制马匹的速度和方向,腾出双手,张弓搭箭,对着不远处的黄巾军骑兵,就是一阵狂射!

而且,这种狂射,还是两面夹击,让想要躲闪的黄巾军骑士,左右难以兼顾。

“嗖嗖嗖……”

“噗噗噗……”

“啊啊啊……”

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黄巾军骑兵,随着箭雨的洗礼,一个个的从马背上栽倒。这些掉下马背的骑兵,即使没有被掉落地面的巨大冲击力给撞死,也多半死于己方后继骑士们践踏上来的马蹄。

短短的一次错身,白马义从至少发出了一千支箭矢!

这一千支箭矢所造成的杀伤,至少导致了一百名精锐黄巾军骑兵的阵亡!

“啊……混蛋!”

作为“飞骑营”的首领,张燕一直冲杀在前,自然也被箭雨所波及。万幸的是他身手矫健,挡住了九成的箭矢,剩下的一、两支乱箭,也被轻便的鳞甲给挡住了,入肉不深,并无大碍。

但是,眼睁睁的看着敌人,轻轻松松的射杀了己方百多人,却只在己方零零落落的反击下,死伤数人而已,年轻气盛的张燕,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

一时愤怒之下,张燕猛的一勒战马,让战马原地急停,人立而起,然后一个急转身,向着“白马义从”的队尾,发起了全力的冲刺!

张燕所骑乘的战马,自然是千里挑一的好马。而“白马义从”的骑士们,为了保持队形的整齐,自然不会将速度提升到最大。于是,暴怒中的张燕,居然在“白马义从”意想不到的时刻,一头撞进了马队的尾部!

“死去!”

张燕手中长枪一刺,在敌人还没有意识到之前,就已经穿透了他的胸口。

枪头一收一送,第二个敌人也惨叫一声,从马背上栽下。

就这样,当“白马义从”发现张燕来袭的时候,张燕已经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连杀了四人!

然而,就算“白马义从”发现张燕的杀入,一时间,却也没有应对的好法子。要知道,这可是在奔驰的马上,如果“白马义从”要保持队伍的完整,是不可能甩掉钉在队尾的张燕的。

张燕抓住机会,瞄准最接近的那名白马骑兵,第五枪刺出。枪身探出,隐隐带出风雷之声!

但是,能够被公孙瓒选入“白马义从”的人,岂会是等闲之辈?那名骑兵猛的一个翻身,已经将身体藏到了马腹下面。

然后,白马骑兵一挺腰,从另一侧翻身上马,一手还拿过一支长矛,向后反刺!

长矛刺出,矛尖离张燕还有半尺,却突然停下。那名白马骑兵瞪着死鱼般的眼睛,身体不由自主的从马背上栽倒下去。

张燕一抖手,从敌人的心口处收回长枪。他被黄巾军战士们称为“飞燕”,正是由于身手矫捷,剽悍过人。如果论起枪法之快,十五万冀州黄巾军中,无出其右者!

“好小子!”

一员甲胄精良的汉将夸赞了一声,只以双腿控制坐骑,一摆马身,突然间就与张燕并驾齐驱起来。汉将的面甲之下,一对精光四溢的眸子,牢牢的盯住了张燕。

“试试这个!”

张燕一枪刺出,荡开了对手刺来的长矛矛头。淡红色的“战炁”,与对手纯白色的“战炁”搅成一团,激荡出阵阵光华!

只不过一次短暂的交锋,张燕立刻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敌将的纯白色“战炁”,属性为“金”。而张燕的属性,却是克“金”的“火”。按“五行相克”之理来说,张燕应当占有优势的。

可是,交锋的结果,偏偏却是张燕被压制了。

这种结果,只有一个解释。

那就是:

——敌将的“战炁”修为,比起张燕来,要深厚得多!

一击没有建功,敌将并未停下,反手一转,长矛扫过张燕头顶,掉了个头,居然用矛尾再次向张燕刺来!

不,不是矛尾,是矛头!

原来,敌将这支长矛,居然是古怪的双头矛!

一时大意之下,没有料到敌将兵刃古怪的张燕,匆匆的用枪杆一架,却没能完全遮架住。锋利的矛尖带着纯白的“战炁”,极为迅猛的刺入张燕的肋下,撕裂了轻铁甲的保护,狠狠的敲在他的一根肋骨上!

“啊!”

张燕惨叫一声,回马便走。敌将的双头矛,不但可以刺,居然还两端开了刃,极为锋利。刚才那一矛,不光敲断了张燕的肋骨,也将他腰间的一大块皮肉给削了下来!

“跳梁小丑!”

见到张燕败走,面甲下的公孙瓒,从口中吐出这么一句话来。他收起双刃长矛,取出力道达到三石五斗的强弓,反身对着远去的张燕,随手一箭。只见那支箭,如同长了眼睛一般,在天空中划过一道长长的弧线,准确的钉在张燕的肩头!

——可惜,足有六十步远……

射完这一箭,公孙瓒回过头去,并未再看张燕一眼。这一箭的结果,公孙瓒已经心中有数了。既然不能够回身去追杀,那就暂且绕过这厮一条小命吧……

而且,在刚才的交锋中,因为那员黄巾武将的冒险追击,“白马义从”已经折损了七、八个白马骑士的性命。这种损失,虽然从军事的角度实在算不上什么,却也让把“白马义从”当做自己命根子一般的公孙瓒,有些难以忍受了。

若是为了老师卢植而战死,也倒是罢了。可是,要为了现在的汉军主将董卓……

——凭什么?!

有了这样的想法,公孙瓒招呼一声,两百“白马义从”合二为一,向着本方阵营返回。

不得不说,公孙瓒率兵返回的时机,确实是刚刚好。此时,汉军已经完成了基本的战阵布置。光是从战术上来说,“白马义从”已经圆满完成了掩护己方布阵的任务。

但是,从董卓透露出一丝阴沉的脸色上来看,汉军诸将都明白,刚才出击的“白马义从”,根本就没有出全力。要不然,黄巾军的阵型,比起现在,至少要乱上一倍!

ps:历史上并无公孙瓒在184年南下进攻黄巾军的记载,此处杜撰,识者勿怪。

第31节 水火腾刀浪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23节 豪强陷阵急(上)第17节 董卓思时局(上)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1节 纵败无降意(上)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65节 太行根基盛(二)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56节 煌煌威共势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75节 吕布遭暗算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56节 煌煌威共势第26节 伏兵城中来(五)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26节 大汉病天子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63节 无忌思好逑(中)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38节 白波起乱战(二)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45节 汉宫现连环(三)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94节 独品惊共骇(下)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58节 本初终陨落(下)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75节 判敌未如判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25节 小县藏能吏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88节 城中路何在?(下)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54节 太傅显老谋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8节 战炁耀三军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
第31节 水火腾刀浪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23节 豪强陷阵急(上)第17节 董卓思时局(上)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1节 纵败无降意(上)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65节 太行根基盛(二)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56节 煌煌威共势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75节 吕布遭暗算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56节 煌煌威共势第26节 伏兵城中来(五)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26节 大汉病天子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63节 无忌思好逑(中)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38节 白波起乱战(二)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45节 汉宫现连环(三)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94节 独品惊共骇(下)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58节 本初终陨落(下)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75节 判敌未如判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25节 小县藏能吏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88节 城中路何在?(下)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54节 太傅显老谋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8节 战炁耀三军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