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节 荆北新安定

襄阳是南郡的大县,人口众多,财赋充足,让刘表在短时间之内,便能组建起一支两千人的州师。同时,襄阳城里的实力派大族蔡氏,也在刘表的诚意邀请下,表示愿意支持他夺回荆州刺史的权柄。

但是,面对北边拥众数万的庞然大物袁术,这点儿人马,自是完全不够用。侄儿刘磐为此极为着急,屡次向刘表问计,却被刘表笑而不答。倒是黄忠对此毫无异议,专心整顿兵马,调教弓弩手,其沉稳镇定之处,颇有大将之才。

黄忠跟在刘表身边数年,当然知道刘表绝对不是一个胆子很大,喜欢冒险的人。在趋利避害,明哲保身上,刘表倒是很有几分眼色。既然在如今的状态下,刘表都能够安之若素,那便充分说明,他必然对目前的困境有所准备。

果然,只是耐心的多等待了几天,好消息就传来了。

刘表在单身离开雒阳赴任之前,曾经拜访过一个朋友。此人便是江夏郡安陆名门黄氏之后,原本在朝廷里担任秩比四百石“执戟侍郎”的黄祖。

黄祖是前代名臣黄香之后。黄香为东汉时期的文化名人,史籍记载他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他是“二十四孝”中“黄香温席”故事的主角。后世的《三字经》里。也有“香九龄 能温席”的说法。

黄祖此时年过三旬,在朝廷官场上并不得志,早有回家当他的土霸王的念头。刘表与黄祖的关系本来并不算太亲密,也只是泛泛之交。但在得到荆州刺史的任命以后,刘表很快找上黄祖,与他深谈了一番。

在朝廷众多的官吏里,黄祖固然只是个籍籍无名之辈。可托了他先祖黄香的福,黄氏在江夏豪强中,却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此时的黄祖,正值壮年。也算是一个可用之材。他自幼好武。学经书不成,武技却在京城的诸执戟郎里,号称第一。

刘表靠着运气当上荆州刺史,不过目前还处于空头司令的阶段。手中乏人。而黄祖一族在荆州却算是一流大族。自身也是个合格的将才。自然被薄有交情的刘表一眼看上了。

面对得到朝廷正式任命的刘表,亲自上门很有诚意的辟除,早就对现状不满的黄祖毫不犹豫。一口便答应下来。随后,黄祖立刻辞去执戟郎的职位,返回荆州家乡,为刘表给出的官位而积极的招兵买马,以便帮助刘表,让他可以立足江南。

就在刘表不得不走小路,悄悄潜伏通过南阳的时候,黄祖却大摇大摆的带着仆役二十余人,通过南阳郡的大路,返回了江夏安陆。凭借着江夏黄氏的声名,沿途中,黄祖不但没有受到任何刁难,甚至还有闲心前往后将军府拜访袁术。

只是袁术当时没兴趣见他,黄祖这才算是罢了与袁术暗通的心思。要不然,黄祖并不介意将刘表卖一个好价钱。反正他与刘表的关系也就是一般般,不用担心什么“卖友求荣”的说法。

回到家乡,黄祖立刻动员了自己手头能使唤得了的人力,又拉拢宗族好友,组织了一支不下三千人的私兵。等到刘表在襄阳正式竖起荆州刺史的大旗,黄祖立刻带兵前往襄阳,与刘表军会合,并顺便经过与江夏黄氏世代交好的南郡中庐蒯氏的庄园,劝说蒯氏一族也支持刘表。

蒯氏一族,据说出自秦末汉初年间的蒯通。蒯通原名蒯彻,因为避武皇帝刘彻的讳,后来在历史上改名。他的能力,当可以算是那时世间第一等的纵横家,谋略不下于汉帝刘邦手下的郦食其。只是所属主公非人,蒯通这才没能功成名就。

有着这等精于谋略的先祖,蒯氏一族的子弟,也多以谋士为自身发展的方向。目前的蒯氏主事者蒯良,为南郡名士,向来谨慎自守,但如果设谋,无有不中。其弟蒯越,进取之心更强,以智略闻名于世间,曾经被故大将军何进慕名,辟除为幕府的东曹掾,和当时雒阳城里的风云人物袁绍、袁术、曹操等人都有些交情。

后来,蒯越所出的计谋不为何进采纳,因此心生不满,在何进死前数月,便想法子外出为县令。等到何进一死,京师大乱,蒯越凭借着提前离开雒阳,躲过了接下来的乱事,其“善谋”的名声,便越发高涨起来。

说起来,蒯越与刘表也是旧时相识,两人也做过短暂的同僚。不过,蒯越属于纵横家,而刘表却是正宗的儒士,两人所学不同,可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两人间的关系,属于那种不冷不热的点头交。

刘表的到来,曾经让蒯越有所心动,却也仅限于心动。对刘表的书信邀约,蒯越回信婉拒了。但是黄祖的来访,却让蒯越的兄长蒯良,真正感受到刘表的诚意。

这份诚意还不足以打动蒯良、蒯越,不过已经让两人将加入刘表麾下之事,纳入思考范围。但是,当黄祖离开后半个月,刘表亲自带着黄祖和襄阳大族首领蔡瑁,来到中庐登门拜访的时候,就连蒯良也无法再拒绝刘表的辟除了。不为别的,只因为刘表给出的条件确实极为诱人。只要同意加入刘表的阵营,蒯氏一族日后必然能有巨大的收益。

蒯氏两兄弟都是极为高明的谋士。不过,兄长蒯良擅长阳谋,兄弟蒯越却精通阴谋。在蒯氏兄弟的策划操作下,刘表平生第一次杀伐果断了一把。他以荆州刺史的身份,邀请当时遍布荆州诸郡的宗贼首领,前来襄阳城聚会,讨论如何治理荆州,划分各自的治理范围。

所谓“宗贼”,是当时的一种民间军事组织,又称“宗部”、“宗伍”。他们是以宗族、乡里关系而组成的武装集团。因为其有时会劫掠郡县,所以称之为“宗贼”。汉末三国时期,这种“宗部”组织,在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两广、东南亚都有分布。

刘表之名,向来是以德行卓越,劝人向善而被传扬的。既然他写信保证,说是要与各位地方上的豪杰,共享荆州治理的权柄,整个荆州的士人和豪强,就没有多少会不相信的。更何况,为刘表送信的人,都是黄氏、蔡氏、蒯氏这等荆州知名的郡望大族的族人,单凭这些大族的实力,就足以压制住大部分宗贼的蠢蠢欲动,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坐下来与刘表谈条件。

被刘表的书信骗到襄阳的宗贼首领,一共有五十二家。这些人带到襄阳城外的总兵力,达到两万余人,远远超过了刘表的直属兵力。可是,就在宗贼首领们认为,他们可以凭借自身的兵力,反客为主,压制住刘表,将刘表当成一个傀儡的时候,刘表一方的势力悍然发动!

那一战,五十二名宗贼首领,还有他们的亲兵数百,被刘磐和黄忠带领五百精兵,团团围困在宴席上。

面对如此无耻的陷阱,宗贼首领们必须要全力挣扎。于是,在武力最强的三名“千人破”武士的率领下,宗贼们向着人数相当的敌人,发动了全力的反扑。

刘表的实力有限,只要有人能够顺利突围出去,把消息传到城外,宗贼们就能将聚集在襄阳城附近的数万民兵发动起来,进行反扑。到了那时候,即使刘表有黄祖、蔡瑁、蒯越等支援的数千士卒,最好的结果,也就能守住襄阳城池。而刘表事后还想在荆州混下去,就必须乖乖的接受大伙儿给出的条件。

但是,如铁一般的事实,教训了宗贼们。只要有黄忠在,只要黄忠手上的五石弓在,谁也别想逃出去。

刘磐手持长刀,冲锋在前,所向披靡。但是,他却不是此战中战功最耀眼的一个。宗贼中的勇士,若是在反击中表现的太突出,往往就会被一支突如其来的长箭,一击射杀。即使后来宗贼们有了教训,开始小心防备黄忠的箭,黄忠每次开弓,也总是能够带走一条敌人的性命。

宗贼首领中,武力最强的三名“千人敌”,成为了第一批被黄忠射杀的目标。在没有甲胄护体,没有大盾掩护的情形下,没有人能够挡得住黄忠的一箭!

此战结束以后,宗贼一方被杀四百六十余人,刘表一方却只是损失二十三人罢了。其中,光是黄忠一个人,便一手射杀宗贼中的勇士六十七人。从此,在刘表军中,黄忠“箭神”的称号开始不胫而走,成为刘表手下最有名的猛将。而刘表也根据此战中黄忠的功绩,将黄忠任命为中郎将,秩“比二千石”。

依靠蒯越的计策,黄忠、刘磐的勇武除去宗贼首领以后,刘表的发展极为迅速。他将宗贼们的部曲分化、改编、吸收,成功的在极短的时间里,成为拥兵三万余人,实际控制住南郡、江夏二郡的实力派诸侯。

在扩张自己势力的同时,刘表又根据蒯良的建议,向朝廷上表,改荆州的治所为襄阳,并推举后将军袁术为南阳太守,以缓和与袁术的紧张关系。

当然,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荆南四郡,刘表暂时还无力顾及,只得留待以后再收服。但汉时的荆州,精华尽在长江北岸。荆南四郡虽然看似面积庞大,一郡甚至可抵得过中原的一个州,其实人口稀少,又多是山越、武陵蛮等异族,实际的价值并不高。(未完待续。。)

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67节 乐进布铁骑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54节 太傅显老谋第二 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18节 争权论朝堂(四)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92节 细分狐与豺(下)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40节 三军取全胜第75节 判敌未如判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68节 赵云逞单骑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43节 且冷眼旁观(一)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32节 天师登神坛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50节 功臣孰为首?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第24节 黄巾密密铺(下)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二 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5节 天子何留去?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31节 水火腾刀浪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88节 城中路何在?(下)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31节 水火腾刀浪第89节 巷里敌可踩(上)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23节 豪强陷阵急(上)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15节 乱石穿空过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45节 汉宫现连环(三)第62节 冀州强龙伺
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67节 乐进布铁骑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54节 太傅显老谋第二 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18节 争权论朝堂(四)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92节 细分狐与豺(下)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40节 三军取全胜第75节 判敌未如判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68节 赵云逞单骑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43节 且冷眼旁观(一)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32节 天师登神坛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50节 功臣孰为首?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第24节 黄巾密密铺(下)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二 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5节 天子何留去?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31节 水火腾刀浪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88节 城中路何在?(下)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31节 水火腾刀浪第89节 巷里敌可踩(上)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23节 豪强陷阵急(上)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15节 乱石穿空过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45节 汉宫现连环(三)第62节 冀州强龙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