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

幸好,张宝的失踪,并没有持续多久。大约两个时辰之后,“地公将军”终于出现,开始处理各项事务了。只是,这时候已经到了夜晚,依旧等候接见的吏员不多。大约半个时辰后,终于轮到了韦笑。

韦笑细心观察,发现师傅脸色有些憔悴,眉眼间还深藏着一丝隐晦的愁苦。他也不敢多问,只是向张宝简略的诉说了一番,这一次出行得到的消息。

当然,在汇报中,韦笑还特意提及了张狂,以及他一手拉扯出来的天平军。如果张狂在场,听到韦笑对天平军的各项介绍,只怕也会小小的吃上一惊。

恐怕就连曾经与天平军,合兵一处的管亥,也不如韦笑对天平军上下的情形了解的透彻。

这便是韦笑暗中的另外一个身份,在发挥作用。他的师傅张宝,既然是整个黄巾军的谍报首领,身为弟子的韦笑,当然也要多多在谍报战线上,发挥自己的才能。

事实上,整个黄巾军的谍报系统中,韦笑的地位已经颇为不低。在他手下,作为随从供他驱使的部下,不下三十人。其中,还包括了属于精英的六名“五行士”和三名剑客。

若是放在从前,韦笑对张狂这样的张氏子弟,并不会太过于在意。张氏一族人员众多,与张狂年纪相当的人物,少说也有十几个。张宝没有儿子,身为张宝嫡传弟子的韦笑,前途并不在一般的张氏子弟之下。

但是,当张狂由一介剑术只能评价为出众的剑客,跃升为一“方”渠帅之后,在韦笑的眼中,张狂的前景,可就变得极为远大了。

其中最为远大的一个前景,便是“大贤良师”张角的继承人!

众所周知,大贤良师这一生,由于一心探索天道,寻求匡扶天下百姓的妙法,在女色上并不热心。直到现在,大贤良师的膝下,也只有两个女孩儿,一个十一岁,一个六岁。

这样一来,大贤良师若是身故,太平道中空出来的那个位置如何处理,便成为了一个极有悬念的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虽然重要,却并不急迫。“太平真气”之所以被朝野上下公认为“天下第一品”的真气法诀,其中“延年益寿效果显著”这一条,占了不少分量。

шшш ттkan ℃O 据说最早创立这一套法决雏形的“琅琊仙师”于吉,已经活过了八十余岁,可容貌依然如同四、五十岁。而整套功法在被学究天人的“大贤良师”张角修改整理过以后,据说在“延年益寿”的效果上还要比原本的功法更胜一筹。

如此推导以“大贤良师”张角的真气修为来说,再活上个二、三十岁,甚至是四、五十年,那是毫无压力的。

在被当做闲聊的太平道内部讨论中,有一种常见的说法,就是上古时期比较流行的“兄终弟及”。

张宝和张梁,都可以说是人中龙凤。在张角故去之后,由两兄弟来接手,倒也是极为自然的事情。

但是,张氏三兄弟对于这种说法,都没有正面肯定过。

说起来也奇怪,张氏三兄弟在子嗣上,颇为相似。张角生的是女儿,张宝和张梁,也尽生的是女儿。

虽然张宝、张梁年纪还不老,说不定还有生出儿子的可能。但是,要想等到儿子长大成人,需要的时间太长了。万一有什么意外,那就更说不得了。

因此,在太平道高层的意见里,是希望张角从家族下一辈的子弟中挑选一人,作为过继子,以继承太平道首领的位置。当然,这个过继子必须是下一辈中人才出类拔萃的人物,还要尽可能的年轻些。如此一来,有资格竞争这个位置的人,可就屈指可数了。

目前,比较有希望作为继承人的张氏子弟,一个是“张牛角”,一个是“张白骑”。作为张角义子的“飞骑营”首领张燕,因为不是张氏的血脉,却根本没有参与继承人挑选的资格。

“张牛角”和“张白骑”,当然不是人的名字。这只是两名张氏子弟的外号。

“张牛角”本名张涛,因为修习“太平真气”,略有成就,领悟了一门道术,可以通过吹奏牛角的号声,大幅度的鼓舞己方士卒的斗志。这样一来,他便得了一个外号,被人叫做“张牛角”。

至于“张白骑”,是说这名叫做张考的子弟,特别喜欢骑白马。由于大家见此人喜欢一天到晚都骑在白马上,便干脆称他为“张白骑”。

两人都是巨鹿张氏下一辈中能力出众的佼佼者。在太平道高层的眼中,这两人是张氏下一辈里最有前途的人才。只要二人日后能够立下些功绩,谁继承了“大贤良师”的位置,都是很有可能的。

不过,在战绩耀眼到夺目的张狂面前,“张牛角”和“张白骑”虽然也算得上杰出人才,差距却是显著的。更别提张狂在血缘上,比起那两人,还要稍微更亲近张氏三兄弟一些。

这些比较,还是没有加上张狂部下一众猛将的结果!

虽然夜色已深,张宝的脑中,依然没有一丝睡意。

韦笑的汇报,让城府深厚的张宝,也忍不住兴起了几分惊讶。

“不意我张氏一族,居然出了如此人才……”

张宝自言自语了一句,对韦笑吩咐道:

“你可与七郎多多往来,但不可露出端倪。”

“弟子省得。”

见韦笑悄悄的退下,张宝将手中的毛笔抛在桌上,起身在屋内转了几圈,便一头走了出去。

目标:

——兄长张角。

广宗城内发生的事情,张狂自然不会清楚。对于张角继承人的位置,张狂虽然有几分渴望,却也有些不安。

渴望的是,在继承张角的位置之后,对数十万黄巾军的号召力。不安的是,汉室大军,会放过一个如此醒目的标靶吗?

这可是真正的高回报、高风险啊!

在惴惴不安中过了几天,这次大战的战报都出来了,张狂依然没有得到“大贤良师”张角的召唤。这可与张狂暗中的预计,很不相符。

此战的统计结果已经出来,张狂作为一方渠帅和张氏近枝族人,也算是有资格得到准确数字的一员。一战下来,黄巾军足足损失了三千强健战士,另有五千人负伤。这样惨重的伤亡,得到的战果是斩首三千,俘虏八百,杀伤的汉军也当在四、五千人。

如果光是从双方的伤亡比来开,这一战黄巾军与汉军只能算是打了一个平手。但是,事情当然不是这么简单来看的。

黄巾军多半由平民组成,训练不足,但是数量庞大。这八、九千人的伤亡,对黄巾军来说,固然算是比较大的损失,却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反观汉军,有不少死伤,是发生在倚为主力的北军之中。特别是由淳于琼统帅的“先登营”,被“大贤良师”张角的一个落雷法术,直接就打残了一半,后来又被奋起的黄巾军当先围攻,损失怕是超过了半数以上。

再加上在战役的最后阶段,由于来不及撤退而被包围的冀州州师,足足有一千多人全军覆没,这一战过后,汉军的可战之兵数目,只怕要减少一半。可以说,短时间中,整只冀州讨伐军,算是被打残了。在没有新的汉军来支援前,黄巾军将占据战局的绝对优势。

但是,从另一处战场传来的消息,很快让高兴了一阵的黄巾军高层渠帅们,再一次皱起了眉头。

兖州急报:

从青州驰援卜己帅的管亥帅所部精兵万余人,在谷城县被汉军皇甫嵩部围攻。管亥帅率领部下苦战两天,结果不敌,全军溃败!

ps:最近有些犹豫,不知道本文适不适合发布在某点。从目前的待遇来看,似乎本文有些水土不服。现在在书页下边搞了个作者调查,各位读者若是觉得本文还行,请务必投一票。这关系到一些作者的个人选择。当然,无论如何我都会坚持写下去的。谢谢。

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63节 袁绍定决心第89节 巷里敌可踩(上)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第63节 枭雄大事成(五)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61节 雒阳兵祸起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37节 侠士亦官迷(中)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21节 单父现重礼(上)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24节 万军无主将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23节 运筹谋千里(七)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49节 杀伐天子殿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15节 三英战吕布(四)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37节 白波起乱战(一)第36节 相逢是冤家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57节 真定藏麒子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17节 取城如探囊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51节 当朝有太傅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49节 屯田有章法第16节 元城故吏说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25节 小县藏能吏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
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63节 袁绍定决心第89节 巷里敌可踩(上)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第63节 枭雄大事成(五)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61节 雒阳兵祸起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37节 侠士亦官迷(中)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21节 单父现重礼(上)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24节 万军无主将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23节 运筹谋千里(七)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49节 杀伐天子殿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15节 三英战吕布(四)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37节 白波起乱战(一)第36节 相逢是冤家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57节 真定藏麒子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17节 取城如探囊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51节 当朝有太傅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49节 屯田有章法第16节 元城故吏说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25节 小县藏能吏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