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 内廷见尚书

在完成了自己“连环计”的实施以后,袁绍出宫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请教叔父袁隗。

但是,袁绍并没有在太傅府见到袁隗。因为,太傅袁隗一得到袁术派出的心腹侍从通报,立刻就从府中出门,极为罕见的骑上马背,带着一票能召集到的手下,直奔袁术所说的那处宫门。于是,袁绍与袁隗两叔侄,成功的在半路上汇合了。

一看见叔父,袁绍就能感受到叔父眼中透露出来的凛冽目光。被这样的目光一刺,袁绍心里就忍不住重重一跳。他还是第一次看见,一向和气的叔父,眼中放出这样的光芒。

“说吧!怎么回事?”

袁隗将袁绍带到路旁树荫下,屏退左右,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严厉的询问袁绍。

在叔父面前,袁绍不必\不能\不敢撒谎,快速的将整个事件策划过程,简单的介绍了一通。袁隗听完他的讲解,眼睛半闭起来,从牙根里幽幽的冒出一句:

“做得好大事啊……”

“叔父这样说,侄儿惶恐……”

“你惶恐?你会惶恐?能够做出这样的大事,你还会惶恐?”

就算是向来以镇定自若著称的太傅袁隗,这一刻也是大为光火。

“朝廷权位最高的大将军,你……说杀就杀了?”

尽管满肚皮的怒火,袁隗在说到后半句话的时候,依然将声音压制到极低,深怕被旁人听到。

“你知不知道,目前的大汉,需要的是什么?是稳定,是修养生息!”

袁隗有满肚子的话语想要倾述。但是。一想到向来被当成袁氏骄傲的这个侄子,居然处心积虑的给他闯出如此巨大的祸端,现任太傅的嗓子眼,就像是被什么给堵住了。

“当前的局势,如何处置,还要叔父多费心啊!”

面对叔父的怒火。袁绍虽然有些心悸,脸上却毫不显示心虚之意。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没用了。袁隗也不是一个放不下的人。他强行回复了心情,表面上平心静气的说道:

“如今之计,是想法子杀光宦官,控制住太后的嘴。还有……”

说到这里,袁隗突然住嘴不提。他瞪了一眼袁绍,犹有余怒的呵斥道:

“还不去发动西园军,围攻宫城。尽诛宦官呢!还在这里等着别人揭穿你吗?”

得到了袁隗的明确指示,袁绍并不立刻行动,而是深施了一礼,恭谨的问道:

“那叔父现在意欲何往?”

“意欲何往?”

袁隗眯起眼睛,冷冷的说道:

“去尚书台,找卢子干!”

卢子干,大名卢植,是刘备和公孙瓒等人的老师。他曾经在中平元年【184年】黄巾之乱时。被朝廷拜为北中郎将,统兵征讨冀州黄巾军张角部。后来。由于宦官左丰在汉灵帝刘宏面前进献谗言,卢植被下狱押解回京。

幸好皇甫嵩在剿灭冀州黄巾以后,上表为卢植请功,卢植这才得脱牢狱之灾,并在汝南袁氏的暗中相助下,一举翻身成为尚书令。

从秩比二千石的北中郎将到秩千石的尚书令。表面上看,卢植的官位下降了不少。其实,单以在朝政中的作用来比较,二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尚书本是九卿之一的“少府”管理的机构之一,与尚方同列。自汉成帝时。开始朝着皇帝直辖办公机构演化。到了汉光武帝刘秀时期,他鉴于西汉末年大权旁落于贵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权力集中于君主,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以此制约三公。

虽然尚书令不过是秩千石的禄位,却是位卑权重的典型。尚书令领导的尚书台,是中朝最重要的机构。尚书台权力极重,既出诏令,又出政令;朝臣选举,由尚书台主管;还拥有纠察、举劾、典案百官之权;参预国家重大政事的谋议、决策,对朝政有着重大影响。

卢植能够在这个要紧的位置上一干四、五年,其才干是毋庸置疑的。更兼此人性情刚直,却又在上次被宦官诬陷下狱以后,学到了基本的自保技巧,做事有原则却不过火。

如此一来,凭借着卢植自身在朝野中的巨大声望,无论是宦官当政,还是大将军当政,都对此人甚为倚重。

当天,卢植正像往常一样,按时到达尚书台,处理天下的各种繁杂事务。

话说尚书台虽然选址在皇宫中,毕竟不能像宦官那样,在宫中可以避嫌。所以,尚书台所在的位置,就显得比较偏远,紧靠着一座宫门旁的墙根。

这个位置,既有利于与外朝联系,接收大汉各地的奏折、上表,又可以最好的避免瓜田李下之嫌。唯一的不利之处,就是此处地势低卑,夏天酷热,冬天严寒,办公条件算不上舒适。

卢植接连处理了一个时辰的朝中公事,感到手腕有些发麻,正准备休息一下,吃些寒瓜【西瓜别称】解解暑。这时,从宫中突然来了两位不速之客。

面对两位不速之客,卢植虽然身为尚书令,也不可不客客气气的。这两位来客,却是十常侍中的张让和段珪。他们手持诏令,急匆匆的找到卢植,开口就是催促:

“卢尚书,这是天子诏令,赶快起草诏书,咱们被天子催的急呢!”

“是啊,请起草吧!”

张让和段珪一边说着催促的话,一边亲自动手,一个为卢植磨墨,一个为卢植铺纸。这份殷勤的架势,让平时与两人打过不少交道的卢植,感觉很不对劲。

不过,起草天子诏令,让天子的意图变成朝廷的正式公文,本来就是尚书的分内工作。卢植狐疑的接过张让手中的诏令,仔细一看,立刻就看出了不对劲。

这份诏令,居然是任命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

樊陵表字德云,是大汉安帝、顺帝时期的《易》学大师、著名隐士樊英先生之孙。与先祖樊英不同,樊陵却颇为热衷于仕途,先后担任过“京兆尹”、“永乐少府”等高官,皆有政绩。

特别是担任京兆尹期间,樊陵在京兆阳陵县修建了泾河渠,惠及数万当地百姓,也让士人们多有赞誉。这条渠被后人称为“樊公渠”。名士蔡邕在看到这个工程后,写下了《樊惠渠歌》,以示欣赏。

当然,樊陵后来干了一件事情,让他在士人中的声誉下降了不少。那就是:从天子刘宏和宦官的手里花钱买官,代替了曹操父亲曹嵩担任了太尉一职。只可惜,这个花费一千万钱买来的官儿,仅仅当了一个月,便因为天灾而被罢免。

许相的出身更是不凡,乃是汝南平舆许氏一族。祖父许敬,父亲许训,还有他自己,都担任过“三公”。因“月旦评”而驰名的许劭、许靖兄弟,也是许相的同族。

不过,许相和他父亲,都是以“谄事宦官”以得以成为“三公”,并且封侯的,在士人中的风评甚差。就连同族的许劭等人,也由于许相在政治上紧密的依靠在宦官一方,半公开的对其表示不屑。

樊陵、许相二人,是朝臣中态度比较倾向于宦官一方的。当前的司隶校尉是袁绍,河南尹是王允,都是对宦官持敌视态度的。如果袁绍和王允的位置上,被成功撤换成樊陵、许相二人,那当今朝廷几方势力的实力对比,将立即发生巨大的变更!

对于如此重大的人事变更,尚书令卢植自然要仔细查探,确定意思无误,的确是天子的诏令,才敢于动笔写成诏书。不管一旁的张让、段珪二人如何催促,卢植依然仔仔细细的将诏令看了一遍,连一个字都没有漏过。

“这份诏书,不能写。”

看完诏令,卢植一抬手,将这块诏板递回张让的手中,幽幽的回应了一句。

“什么?”

“卢植,你好大的胆子!你敢抗旨吗?”

张让和段珪的反应,全在卢植意料之中。听到两人的威胁,卢植一本正经的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对两人说道:

“张常侍,段常侍,二位也是宫里的老人了。难道二位不知道,由于天子年幼,现在是由大将军暂理朝政吗?天子但有诏令,若无大将军副署,皆为乱命。二位常侍且找找这块诏板上,哪里是大将军的副署?”

卢植这番话,显然是有礼有节。

本来嘛,大将军就有“录尚书台”的职能,称得上是尚书台的直接上司。而且何太后在月前也明确下诏,宣布大将军有临时“监国”的权力。

如今在大将军未曾表态的情形下,就凭两个过了气的宦官,也想要让天子诏令通过?

那朝廷的法度,岂不是形同虚设了?

张让、段珪二人都是政坛的老手,当然不会不知道这些事情。只不过当前的局势紧急,两人一时紧张,把这回事给忘了。下意识间,他们还是按照汉灵帝在世时的老规矩来办事。那时候,只要有灵帝的诏令,谁还管大将军是谁?

这一刻,两位曾经权倾朝野的中常侍,表情完全可以用“气急败坏”四个字来形容!(未完待续。。)

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20节 运筹谋千里(四)第60节 上应转世星?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5节 天子何留去?第38节 白波起乱战(二)第16节 虎士痴未成(下)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73节 吕布非叛将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64节 欲静风不止第16节 元城故吏说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26节 大汉病天子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12节 张杨谍影缠第8节 小人偏遇吉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2节 纵败无降意(下)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45节 陷地终有计(一)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16节 乐进破阵弩(下)第68节 赵云逞单骑第44节 胜负难明言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4节 刘虞心在帝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25节 小县藏能吏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75节 吕布遭暗算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60节 子龙搏激流(中)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42节 伐交显谋略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12节 冀土奇袭谐(四)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2节 竖子安敢欺?(下)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34节 飞将非无敌(中)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15节 三军齐整备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25节 小县藏能吏第46节 淮陈已被夺
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20节 运筹谋千里(四)第60节 上应转世星?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5节 天子何留去?第38节 白波起乱战(二)第16节 虎士痴未成(下)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73节 吕布非叛将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64节 欲静风不止第16节 元城故吏说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26节 大汉病天子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12节 张杨谍影缠第8节 小人偏遇吉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2节 纵败无降意(下)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45节 陷地终有计(一)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16节 乐进破阵弩(下)第68节 赵云逞单骑第44节 胜负难明言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4节 刘虞心在帝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25节 小县藏能吏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75节 吕布遭暗算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60节 子龙搏激流(中)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42节 伐交显谋略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12节 冀土奇袭谐(四)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2节 竖子安敢欺?(下)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34节 飞将非无敌(中)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15节 三军齐整备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25节 小县藏能吏第46节 淮陈已被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