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 人杰当称王?

众所周知,吕布好色。而且吕布对于自己的女人,也是极为重视的。魏越、魏续、曹豹等人,正是依靠与吕布的姻亲关系,才最得吕布的信任。对别的诸侯来说压力不大的女人问题,对吕布来说,却是沉重无比,让他的心中百转千回,纠结不已。

“怎么,君侯难道不以妻妾子女为念,一意孤行到底?既然如此,那便请回。待来日我将手中美女赏赐三军将士,便与温候你决一死战!”

张狂话语中的“将美女赏赐三军将士”云云,显然是一种威胁。只要吕布执意不降,张狂绝对做得出将吕布的姬妾女儿当做赏赐,分给部下诸将的行为。这种事情在当今乱世中,本就是常见的。

听到张狂发出的威胁,吕布咬碎钢牙,却无可奈何。

形势不饶人。哪怕不考虑自己的妻妾都在张狂手中,光以如今的战场形势而论,吕布也已经处于绝对的下风。除非出现某些奇迹,否则对吕布来说,他基本上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吕布并非一个会慷慨赴死的人。他会贪利,会害怕,也会胆怯。面对从各方面都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张狂,吕布动摇了。

——大家都是大汉官吏,何须拼到你死我活……

思考了良久,终于,吕布单膝艰难的跪倒,低着头向张狂说道:

“张……方伯,吕布愿降……”

听到吕布最终说出了这种话,张狂满意的笑了。

“哦?既然如此,便让人传讯三军,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吧!”

对于吕布的降服,张狂并不太意外。如今的吕布军,由于陈登献出广陵郡。已经陷入了四面包围的战略状态,只能够苟延残喘。在如此绝望的情形下,张狂再以吕布好色的弱点相逼,按照郭嘉的分析。吕布降服的可能性超过了八成。

“君侯。真的要投降了吗?”

听到吕布传下来的命令,他的亲卫们一个个都面面相觑。待吕布再次重复了他的命令之后。亲卫兵在沉默中,乖乖的服从了吕布的意志。吕布甚至能够感受到,有好些个亲卫都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显然是在庆幸不用与张狂军对上了。

吕布军的军心。已经在郯县陷落后大为动摇。对大多数将士们来说,他们很担心跟着吕布继续作战,会祸及身在郯县的妻儿老小。因此,当亲卫队将吕布决定投降的消息传递下去之后,从多处吕布军大营中,居然都传出了“万岁”的欢呼声。

只有鲍信等少数军将,对此等结果失望不已。悄悄的从军营中离去。而吕布对于鲍信等人的行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有任何反应。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吕布是这样想的。

伴随着吕布的被迫投降。整个徐州大地,除了彭城国被及时赶到的曹操占据,其余如东海、下邳等地,纷纷轻松的落入了张狂的手中。这个巨大的变故,再次让本来就对张狂的扩张忧心忡忡的南方诸侯,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当中。

于是,从兖州到益州,从豫州到扬州,甚至是从荆州到司隶的官道上,都出现了不少赶着马车飞快奔走的使者。

对南方诸侯所发起的大串联活动,张狂并不是太在意。除了吩咐韦笑多加关注以外,张狂并没有任何动作。事实上,他正在忙于重新架构自己的政权组织模式。

张狂起兵之初,由于人少地狭,采用的是军法统治。等到攻克美稷,开始在河套地区屯田以后,张狂势力才正式开始了民事管理的探索。不过那时候,河套一带依然属于半军半民的管理方式,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民政统治机构。

在并州入手之后,为了统治骤然扩大的地盘,缺乏统治经验的张狂,不得不借用了汉室的统治模式。虽然在军事组织上,张狂一直没有套用汉军的编组方式,但是在民政这一块,几乎是完全照搬了汉室的“郡县乡里”制度。

吞并冀州,是张狂势力发生质的飞跃的关键点。由于将重心放到了冀州,张狂对并州和幽州二地的关注程度明显下降了不少。而当青州和徐州又陆续落入张狂手中以后,原本的州牧治理模式,不但在名义上变得不合适起来,更兼在统治上发生了大量的弊端。

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冀州与其他州,从理论上来说,都是一个平等的大州。可是冀州州牧府却将并州刺史府、幽州刺史府、青州刺史府等同级机构都管理起来了。如此行事,可谓是“名不正言不顺”。不少其他州郡的掾吏,也因此不自觉的抵制起从冀州州牧府下达的各项命令。

对于这种现象,第一个指出来,并提出解决方案的人是董昭。董昭在并州刺史的位置上干了两年,就转到了幽州刺史的位置上。当青州被拿下以后,董昭便上书张狂,认为己方如今的地盘太大,不再适合用区区一个冀州牧来加以统领。

在上书中,董昭很直接的提出,此时的张狂,完全可以自行称王,然后以王爵的名义,统领北方四州。

这是张狂下属献上的第一份劝进文书。

张狂接到董昭的上书,当时并没有同意。他在给董昭的回信中,说明了自己“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发展战略,表示如今时机还不成熟,汉德还未完全衰弱,不适合随随便便的就称王。

张狂可是清清楚楚的记得,三国时期第一个称帝的大诸侯袁术,可是在称帝以后,势力飞快的土崩瓦解,最后走投无路,在投奔兄长袁绍的路上吐血而亡。所以,第一个称王称帝的人,结局多半都不太好。

得到张狂的回信,董昭对这个问题沉默了几个月。不过,当吕布向张狂投降,徐州的地盘大半入手之后,董昭再次上书张狂,劝说张狂称王。

在上书中,董昭列举了多条张狂应该称王的理由。

第一条,南方诸侯们在从长安的韩遂那里抢走了天子以后,立刻汉家天子的名义,宣布张狂为大汉的叛逆。张狂若还是以汉家任命的冀州牧为主要官位,则在面对南方诸侯的时候,天然便有气虚的感觉。

第二条,作为现实问题,张狂治下的土地越来越多,区区一个“冀州牧”的官位,已经不足以治理地方。张狂只有在称王以后,奉王爵之尊,才可以顺理成章的压制住各地州郡。

第三条,董昭列举了当年汉光武帝的故事,表示大伙儿跟着张狂东征西讨,就是为了“攀龙鳞、附凤翼”,期待有朝一日成功得志。如今张狂占据了大汉的半壁江山,却连个王位都没有,未免使得众将官大失所望,各自离散。如果人心一散,则张狂未来的大业,还能够有什么指望?

董昭的劝进文一公开发表,立刻引起了各地州郡大吏的群起支持。为了向张狂表示忠心,也为了以后的官位能够再提上一提,表示支持张狂称王的文书,如雪花般飘到巨鹿城中。除了程昱、赵云等寥寥数人之外,差不多所有的重臣大吏,都对张狂的称王表示强烈支持。

其实在张狂心中,又何尝不想早日称王称帝?

不过,张狂到底是来自后世的穿越者,他在史书上,见多了各种实力不足却强行称帝者的下场,深知“帝”“王”的位置,是一份有进无退的高风险职业。万一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不小心,可是后悔都没用的。

而且,汉室虽然比从前又大大衰弱了,可是在大汉的统治下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还在决定天下局势走向的中坚力量。这批人哪怕对大汉有再多不满,却始终在内心最深处怀有一份对大汉的留恋之情。冒冒然的去挑战这批人的底线,风险太大而收益有限。

要知道,历史上曹丕篡汉,也是在乱世维持了几十年,成长于大汉依然完整时期的那批人几乎都死光了,人们不得不接受汉室必亡的结论之后,才顺利完成的。曹丕的老子曹操当了好些年的魏王,就是不敢乱动,还不是生怕自己的行为引出大麻烦来吗?

当然,董昭等人只是希望张狂称王,并没有直接支持张狂称帝。但是按照汉家的故事,汉高祖当年立下“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张狂这个异姓者,只要称了王,那天下还有谁不知道他最终迟早是要称帝的呢?

考虑到以上这些事情,张狂倒是不急于称王称帝。不过董昭等人说的也是有道理的,张狂现在手中有五州之地,还要加上小半个司隶,确实需要更加高级一些的官位来领导手下了。

要不然,张狂自己不过区区一个州牧,他的手下总不可能升官升的比张狂还要高吧?

如此一来,很多州郡大吏呆在张狂手下不就升官无望,还有多少做事的动力呢?

所以,王是不好直接称的。不过,换成比“王”低上一级的“公”,张狂觉得倒是可以考虑考虑。

第5节 公路何足道(上)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56节 董卓大起兵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72节 居心藏诡异(下)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53节 流亡亦强力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57节 真定藏麒子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37节 列人内有乱(上)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34节 飞将非无敌(中)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34节 郭嘉说局势(下)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2节 纵败无降意(下)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31节 水火腾刀浪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4节 刘虞心在帝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1节 纵败无降意(上)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二 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16节 元城故吏说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3节 需胜方由己(上)第48节 自当顺人意(二)第97节 三英现峥嵘(上)第3节 游侠探可疑(上)第51节 当朝有太傅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
第5节 公路何足道(上)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56节 董卓大起兵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72节 居心藏诡异(下)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53节 流亡亦强力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57节 真定藏麒子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37节 列人内有乱(上)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34节 飞将非无敌(中)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34节 郭嘉说局势(下)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2节 纵败无降意(下)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31节 水火腾刀浪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4节 刘虞心在帝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1节 纵败无降意(上)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二 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16节 元城故吏说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3节 需胜方由己(上)第48节 自当顺人意(二)第97节 三英现峥嵘(上)第3节 游侠探可疑(上)第51节 当朝有太傅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