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

“前几日,‘南华老仙’又在梦中提点我,说是小心汉军,卜己帅早晚必败!”

“什么?”

“怎么会?”

周仓、典韦等几个脾气直,心思少的人,直接就叫了出来。其余性子沉稳一些的人,虽然没有发出声音,却也显得极为惊讶。

张狂说这番话,并不是他历史学得好,记得卜己军是什么时候失败的。只不过,张狂既然知道,最后的张角三兄弟,是被皇甫嵩带兵给击灭的。他自然可以根据目前的局势,推测出“卜己帅”这个自己前世丝毫没有印象的黄巾首领,必然溃灭在即。

历史书上写的清清楚楚,黄巾军起义,前后历时不过九、十个月,就轰然崩散了。如今,自从二月起兵开始算起,已经过去了半年的时间。而这个时候,皇甫嵩所部,居然还在与“卜己帅”鏖战。

算算从东郡到巨鹿郡,光是行军也要花上二、三十天。张氏三兄弟又不是软柿子,想要击败他们,也总是要花费一段时间。所以说,如果皇甫嵩不能在短期之内,击败“卜己帅”,只怕这黄巾之乱,就不是九、十个月能够搞定的了。

至于说什么“蝴蝶效应”之类,张狂觉得,若是心里抱着这样的想法,也太瞧得起自己了。他目前最多算是一个小小的黄巾军头目,想要影响到天下大局,未免有些自视太高了。

等到众人都接受了这句话,张狂环视一眼,鼓舞大家:

“放心,‘南华老仙’早就提示过我,这天下,迟早是要太平的。但是,纵观我中国五千……三千年历史,历次改朝换代,岂有在短短数月之内,就能完成的?

汉室代秦,用了十多年。刘秀称帝也用了十多年。我太平道代汉,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间需要经历的艰苦危机,大伙儿都要心中有数。现在,卜己帅很快就会吃个败仗。此乃天意。我如今召集大家,也就是要大家提前做好遇到失败的准备。万一到时候卜己帅真的败了,我天平军也好及时脱身,避免殃及鱼池!”

由于张狂历来的“神棍光环”过于耀眼,此时他所说的话语,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众人各抒己见,对未来将要出现的失败未雨绸缪。既然有了预料,许多事情就不再那么麻烦了。

正在讨论的热烈之时,突然,房外的亲卫大声禀报:

“主公!何仪佰长说有紧急军情求见!”

张狂心中一跳。

何仪此人,是随着波才之子谢逊,在单父一战之时,投奔天平军的。这几个月下来,有了谢逊带头,他手下的两百来人,纷纷主动融入天平军。

何仪之弟何曼,人称“飞天道人”,擅长侦查敌情,现在已经是天平军斥候队的百人长了。至于何仪,月前也在臧霸那个百人队中,担任了副百人长之职。

一天之前,张狂吩咐臧霸,派人前去追查程立两个儿子的下落,具体的执行者,就是行事老到的何仪。

如今何仪说是有紧急军情回报,莫非是已经抓住了程立的两个儿子?

——可是,这算是什么“紧急军情”?

虽然心中有疑惑,张狂还是让何仪来到跟前。但见何仪神情败坏,粗粗的行了一个军礼,还没等张狂发问,张口就说道:

“渠帅,大事不好!卜己帅,他,已经战败了!”

静!

无比安静!

看着一道道盯着自己的炽热目光,张狂心中苦笑。

这,也太他·妈·的凑巧了吧?

片刻之后,在何仪的不解之中,王果向张狂行了一个大礼,口中叫道:

“主公神机妙算,属下拜服!”

有了这么一个带头的,其余人等纷纷有学有样,一齐拜倒,高声叫道:

“主公神机妙算,属下拜服!”

“那里那里……这都是‘南华老仙’的教导……”

张狂话音未完,典韦就大声的打断了他的话语:

“若主公不是‘天定之人’,‘南华老仙’又怎么会如此高看主公?”

事到如今,张狂也无法推脱,干脆厚着脸皮应下来。

“虽有天命,然而此事不可多说。随意泄露天机,那反噬之力,可是非同小可!”

王果带头,大声叫道:

“属下知晓!绝不乱传!”

一时间,一个本该引起全军大恐的坏消息,居然让在场的诸多武将,心头燃起了一团火!

雄心万丈之火!

席卷天下之火!

列土分疆之火!

“属下带着前几天,在城中捉住的,薛房的第三个儿子,来到渠首山。那薛房一开始还不肯,可是禁不得他的妻室在一旁哭闹,只得同意俺们的条件,用程立的两个儿子,来交换他的三儿子和其他几个族人……

……就在俺们要回城的时候,远方突然蹦出一群黄巾同道。他们一见到俺,就把这个消息通知了俺。俺一听,可了不得,便带着这些同道的头领,一路骑马飞奔,赶着回来给渠帅报信呢!”

随着何仪的讲述,张狂算是清除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旁的王果,见张狂不说话,插嘴问道:

“大何佰长,你说,你将那些败兵的头领带了过来?”

“正是!”

“主公,何不先问一问这个败兵头领?”

“军师说的有理。大何,那人呢?”

大何,是军中对何仪的称呼。因为何仪、何曼是两兄弟,所以兄长何仪为“大何”,兄弟何曼为“小何”。还有一个斥候营的何迁,因为也姓何,年纪比大何、小何又差了一截,被军中士卒细称为“幼何”。

因为这三个何姓之人,都在军中担任了百人长或副百人长一级的职务,就被天平军将士顺口称之为“三佰何(山百合)”。

等到那个败军头领被带到张狂面前,张狂一时间,觉得有些眼熟。而此人一开口,就证实了张狂的感觉并没有错。

“张渠帅,您……还认得我么?”

“你是……郭大目?”

虽然只是在几个月前的长社大火时见过两次,不过这个郭大目,本身既有些勇武,为人也相当的忠诚,张狂对此人,还是相当有好感的。既然是熟人,张狂自然就不用太过于戒备,当下与郭大目闲聊了两句,这才问起“卜己帅”失败的情况。

原来,卜己在波才战死之后,收编了不少败逃的黄巾军。他手中的青壮战士,一度达到了五、六万人之多。就连比较精锐的黄巾力士,也足足有五千多人。凭借着这些兵力,卜己对部下宣誓,一定要击败皇甫嵩和朱儁两部汉军,为波才帅报仇雪恨。

但是,汉军在击败了波才之后,士气大振。而周边的豪强大族,也终于受到鼓舞,竟然敢于相互串联起来,在地方上配合汉军,与黄巾军缠战不休。

再加上汉军在击败波才帅之后,又多次从关中司隶得到援军和兵器补给。虽然朱儁所部汉军被汉室朝廷调到南方,围攻大帅赵宏——就是南阳大帅张曼成战死之后,接替他统帅荆州黄巾军的大帅赵弘。可剩下的汉军数量,也大大超过了卜己帅的预计。

在与汉军皇甫嵩部交战时,卜己帅惊讶的发现,光皇甫嵩所统帅的汉军数目,就超过了长社之战中波才帅所需要面对的汉军总数!

wωw⊕ttκǎ n⊕¢○

这样的情况下,外加上与皇甫嵩初战不利,卜己帅不得不向“天公将军”求援。但是,就在从青州而来的援军尽在咫尺的时候,多日以来一直与卜己部相持不下的汉军,突然就迸发出巨大的战斗力。

猝不及防之下,卜己帅在三日之中,一败于东武阳,二败于黄河边,第三战竟然被疯狂追击过黄河的汉军前锋追击于仓亭渡口,不知所踪!

“汉军先锋是谁?”

张狂心中一跳,问了这么一句。其他几个心思机敏之人,也竖起耳朵,想要听一听那个被形容为“疯狂”的汉军先锋官,是不是某位“熟人”?

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56节 煌煌威共势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34节 郭嘉说局势(下)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49节 屯田有章法第17节 董卓思时局(上)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10节 冀土奇袭谐(二)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15节 乱石穿空过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37节 列人内有乱(上)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3节 游侠探可疑(上)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65节 太行根基盛(二)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63节 无忌思好逑(中)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第5节 郡国嚣张卒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14节 强军初露头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35节 青史本无常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27节 谈笑定军机第2节 赫赫猛将威!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21节 单父现重礼(上)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8节 小人偏遇吉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10节 冀土奇袭谐(二)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75节 吕布遭暗算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51节 当朝有太傅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42节 伐交显谋略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25节 州固易得矣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25节 州固易得矣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37节 侠士亦官迷(中)第56节 阉党鸣挽歌(下)第41节 真气世家子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
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56节 煌煌威共势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34节 郭嘉说局势(下)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49节 屯田有章法第17节 董卓思时局(上)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10节 冀土奇袭谐(二)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15节 乱石穿空过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37节 列人内有乱(上)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3节 游侠探可疑(上)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65节 太行根基盛(二)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63节 无忌思好逑(中)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第5节 郡国嚣张卒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14节 强军初露头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35节 青史本无常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27节 谈笑定军机第2节 赫赫猛将威!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21节 单父现重礼(上)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8节 小人偏遇吉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10节 冀土奇袭谐(二)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75节 吕布遭暗算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51节 当朝有太傅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42节 伐交显谋略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25节 州固易得矣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25节 州固易得矣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37节 侠士亦官迷(中)第56节 阉党鸣挽歌(下)第41节 真气世家子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