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 科举可立国

“当今的汝南袁氏,表面上为国之柱石。可是我毫不夸张的说,汝南袁氏,已经具备了暗中抗衡天子的实力。若是天下有大变乱,说不得,袁氏可是很有希望取刘氏而代之的!”

“噤声!”

听到张狂刚才的话语,程立下意思的呵斥了张狂一句。不过反应过来之后,他的脸上难得的露出了一丝不好意思的表情。

——太平道可是连汉室天子都反了,何况是一个朝廷大臣?

但是,程立对张狂所说的话,心里还是有些怀疑的。

“袁氏固强,如何有取代汉室的实力?”

听到三国中有数的智者程立也不得不询问自己,张狂心中暗爽。

这就是来自后世的好处之一了。当前的袁氏家族成员,处事以不得罪朝野的几大主要势力为原则,自然容易让人忽略袁氏通过“四世三公”,积累下来的威望和势力。

若不看后世的历史,又有谁会知道,向来表现得对汉室忠心耿耿的汝南袁氏,在这一代的嫡系子弟里,不但出了一个意图废立天子的袁绍,还出了一个狂妄到自行称帝的袁术呢?

“也许袁氏现在还不够强大。不过,关键是,汉室他自己在衰落啊!”

张狂这句话,让程立安静下来,细细思索着,继续听张狂的发挥。

张狂在帅帐里,来回踱着步子,组织了一下语言,又开口说道:

“汉室衰落,那些实力足够的世家大族,也许会想要维持原状,依然循序渐进的发展自己。可是,当双方为了朝堂的权柄和利益,不得不发生暗中的交锋时,冲突就将不可避免。如果,通过和平手段,无法解决这种权柄的争夺问题,双方最终,只怕不得不付之以武力恐吓。”

这个推论,是张狂想起数年后汉帝组建“西园八校”军,所得出来的结论。

“武力恐吓,可是很容易过火的。一旦当今天子驾崩,在实力足够的朝臣面前,宫里的太后和宦官,或者还有外戚,能够压制得住那些,试探手段不断的朝臣吗?”

张狂所说的,程立并不完全认可。不过,他今天并不是想要与张狂辩论,而是想要得到某种答案。

“张家小子,既然世家大族如此不可安定,你又有什么手段,将他们彻底压制住,从而不生变乱呢?”

虽然对程立的问题有些不快,张狂还是接下了这个问题。

“我的手段,呵呵……”

“我若成事,为了压制高门大族,首先便是要废除当今的人才选拔制度!”

“既然举孝廉、举茂才之类的选拔方法,都变成了世家大族发展党羽的手段,我就要从根子上,换一种新的人才选拔制度!”

“这种新的制度,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员。所有士人,只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学识,不分尊卑,不分贵贱,都可以参加分科考试。通过考试的士人,必然具备了相当的治政能力,就可以给他们任命官位。”

“这样一来,那些世家大族,也许因为学问教育比较好,出现的人才比较多。可是,数以万计的寒门士人,也从而有了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机会。”

“当然,此中对朝廷最大的好处,是由于官位来自朝廷的选拔,恩出于上,不出于世家。意图得到官位的士人,也就可以凭借自身的才学和努力,不用再依附在世家大族身边,才能谋求一个出身!”

“这种分科考试,举荐人才的方法,我称之为‘科举’1!”

“有‘科举’在,我又何惧世家大族的发展?”

张狂这一番石破天惊的话语,将程立的内心,彻底震动。但是,他立刻又提出了另外一个尖锐的问题:

“世家大族中,杰出人物不少,如何看不出你这‘科举’对他们家族的损害?”

对于这个问题,张狂也早就思量过了。

“反正我黄巾军,已经被这些世家豪强,看做盗贼匪徒一流。以我的声望,也绝无可能吸引他们前来投靠。所以,我黄巾军的未来根基,不在于豪强世家,而在广大的寒门士人。”

“如果豪强世家识相的话,我也不欲与其为敌。但是,若这些‘护家犬’执意要与我作对,那就让大军手中的刀戟,来替我们,说服他们吧!”

“狂妄……”

程立的反应,并不像张狂想象中的那样激烈。

“你之所为,必然激起无数腥风血雨。若是成了事,也将在史上留下无穷骂名。”

对于程立的感慨,张狂随口答道:

“我何尝想要与这些大族作对?是他们逼我的……”

“如此大事,行事不可急迫!”

“看来,你还是读书太少了些。也罢,以后,每日有闲暇的时候,可到仆居所来,仆以圣人正道教你!”

对于程立的这句话,张狂一下子没有明白过来。但是,下一刻,他就高兴的来到程立面前,大礼参见:

“多谢程师!”

“不可!”

程立一把扶住张狂的大礼,说道:

“你与仆,平辈论交即可。仆老迈矣,生平志向,怕是无望。听说你曾有言,要为万世开太平。你既立下如此大志,就让仆在一旁,参观一二。看看你的大志,是否终能实现?”

“你弱冠,仆不惑,可为忘年之交……2”

对于程立的说辞,张狂自然极为满意。当然,他也不是个妄自尊大的人,明白光凭自己这点儿斤两,怕是还招揽不到程立这样的稳健智者。其中的变故,看来只有“大贤良师”张角,才能解答。

双方重新见礼完毕,程立端坐在草席上,又提起一件事情:

“仆在东阿,颇有亲族。为免除亲友牵连,只怕从今往后,需要换一个姓名了。无忌小友,你可有什么见解?”

张狂按捺心中窃喜,正色说道:

“听说,先生年少时,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身处泰山,双手捧日。不知这是不是真的?”

程立颔首说道:

“确实。”

“这是‘天启’啊!”

见程立的表情有些疑惑,张狂赶紧接口说道:

“先生,立于泰山上,双手捧日,这是注定先生的名字,将要在‘立’字上,加上一个‘日’字,改成‘昱’字啊!”

一边说着,张狂一边享受着,抢了曹操台词的得意之中。

“程昱?”

“对,离上加日,为昱!”

“好,就是程昱!从今以后,世上再无程立!”

虽然不知道“大贤良师”是如何劝说的,反正,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的程昱、程仲德,算是正式加入了天平军的阵营。

这,可是张狂收服的第一位重量级谋士啊!

比之荀彧、郭嘉、荀攸、司马懿等人,程昱在后世的名望要差上不少。但是,程昱能统兵,能治政,能断狱,能识人,可谓文武双全。相较于其他四位声名更胜的谋臣,程昱的能力和功绩其实丝毫不差。

ps:1科举:科举是中国官制史上的巨大进步,相对世袭官位制度,科举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后世明清的科举之所以名声大坏,那是因为考试内容和形势的僵化,而非科举本身的问题。

实际上,现代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选拔官吏制度,也是脱胎于科举。在西方,科举制度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其在人才选拔上的优越性可见一斑。

2弱冠:二十多岁。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不惑:四十多岁。中孔子说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3节 游侠探可疑(上)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8节 小人偏遇吉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41节 真气世家子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12节 三英战吕布(一)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21节 复仇起草莽(三)第2节 赫赫猛将威!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16节 乐进破阵弩(下)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27节 谈笑定军机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14节 时穷节乃现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第18节 争权论朝堂(四)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31节 何进立少帝第1节 冥冥我是谁?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72节 居心藏诡异(下)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94节 独品惊共骇(下)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65节 太行根基盛(二)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56节 董卓大起兵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20节 复仇起草莽(二)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14节 强军初露头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2节 赫赫猛将威!
第3节 游侠探可疑(上)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8节 小人偏遇吉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41节 真气世家子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12节 三英战吕布(一)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21节 复仇起草莽(三)第2节 赫赫猛将威!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16节 乐进破阵弩(下)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27节 谈笑定军机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14节 时穷节乃现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第18节 争权论朝堂(四)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31节 何进立少帝第1节 冥冥我是谁?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72节 居心藏诡异(下)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94节 独品惊共骇(下)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65节 太行根基盛(二)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56节 董卓大起兵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20节 复仇起草莽(二)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14节 强军初露头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2节 赫赫猛将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