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

这一刻,张狂对袁术这个最终被历史所唾弃的大汉明日之星,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好奇。

不过,好奇归好奇,他可不会为了单纯的好奇之心,就这样跑到前方,去现场采访一下身为敌方阵营的袁术、袁公路。 ωwш.ⓣⓣⓚⓐⓝ.¢ ○

但是,张狂不会这么做,却不代表袁术不会这么做。

在众目睽睽之下,真正的世家嫡系公子袁术,居然驾驭着战马,慢慢的向张狂这群敌人走来。袁术身边的侍从们,看起来想要劝阻一二,却被袁术一句话,乖乖的的跟在他的战马后方,小心翼翼的观察周围的情形。

这样的举动,让张狂一方的人们,立刻大为紧张起来。不过,张狂示意众人,不要先出手,放这些汉军骑士靠近。在冥冥中,他感到,某些非常奇怪的事情,即将在眼前发生。

趾高气昂的袁术,接近到距离张狂一行人四十步左右的距离,便停了下来。看来,他也不是狂到了没边,还是知道要与敌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退思贤弟,别来无恙?”

本来张狂以为,像袁术这样秉性傲慢,眼高于顶的世家公子,一开口必然没有什么好话。没想到,这位袁公路说的话,居然很是让人感到温和亲切,半点都没有让人不舒服的地方。

“公路兄,久违了。”

谢逊的回答,也是彬彬有礼,仿佛双方并非处于敌对阵营,而依然是相交默契的友人。

“听说令尊在数月之前,不幸逝去,真是让人不胜唏嘘……”

“先父既然立下志向,这些事情,早已经看透。在下不孝,自当追随先父的奇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哈哈,退思贤弟,果然不愧是孝子。可惜现在战乱,举不得孝廉。要不然,为兄当为贤弟推荐一番。”

袁术口中有一搭没一搭的问着。他这次冒险接近敌军,却是因为在百步之外,看见了一头金发的谢逊。想起自己与此人好像还有点交情,突发异想,想要劝说谢逊,向汉军投降。

当然,在投降之后,谢逊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是被打入大牢,还是被就地枭首,就不是袁术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了。他所在意的,不过是诱降敌酋的那一份功劳罢了。

如今谢逊一开口,就明确的堵住了袁术说话的口子,让身为世家嫡子的袁术,心中很有些窝火。不过,数十年锻炼出来的家庭教养,让袁术忍着这点不悦,并没有与谢逊当场翻脸。

——毕竟,这些“蛾贼”进退有度,看起来甚为精锐。虽然比不上“北军五校”的精锐,可是比起一般的郡国兵来,已经丝毫不差了。

袁术的性子固然喜欢好勇斗狠,到底经历的多了,年纪大了些,不再是几年前那副愣头青的模样。在他心中,既然身处险地,那么稍稍收敛一二,也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袁术不想动手,却不代表别人不想动手。

看着这个汉末著名败家子,在自己面前旁若无人的与谢逊聊天,张狂的感觉古怪无比。

虽然张狂在这具身体原来的记忆里,得到过太平道与不少世家大族关系暧昧的消息。接触过不少太平道机密的张狂,隐隐推导出太平道的起义,也是与某些世家大族合谋的结果。可是,经历过许多次与豪强大族的冲突之后,张狂对脑子中残留的这种念头,已经不太相信了。

但是,袁术当前所表现出来的言行,却让张狂突然间深有感触。

——莫非,在太平道起义的背后,还真的有世家大族这只幕后推手的存在?

当然,不管这只幕后推手到底存不存在,张狂可以肯定,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太平道与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早已完全破裂了。别的不说,单看故“波才帅”与“张曼成帅”在兖州豫州一带对地方豪强大动干戈的行事作风,就知道双方差不多是完全撕破了脸。

在谢逊与袁术侃侃而谈的时候,被忽略的张狂暗暗有些恼怒。看着袁术这一行人骑乘的战马和披挂的盔甲,张狂心中突然有些意动。

——那些马匹和盔甲,可都是好东西呢!

“退思,你与这位袁公路,可是关系莫逆?”

听到张狂突然间的发问,谢逊的口中淡淡的说道:

“不过是一面之交,归根到底,依然是分属敌我罢了。”

听到这句话,张狂脸上微微一笑:

“那么,我若是杀了这厮,退思你也不会难过吧?”

“那是自然。”

在两人低声的说话间,袁术也注意到了张狂的存在。他原本以为,能够整训出这样一支严谨的强军的人,应当非家学渊源,以擅长兵法而著称的太平道“波才帅”之子莫属。眼前的黄巾军,也多半是从孙坚、曹操手中逃得性命的“波才帅”残部。可是瞧张狂与谢逊两个人的态度,他心里略一思量,感觉倒仿佛谢逊是别人的下属?

——这个剑客模样的家伙,到底是什么人?

——难道,是这支“蛾贼”的主将?

袁术正在思索间,猛然听到对方一手指向自己,一声大喝:

“义公,拿下此人!”

话音刚落,一名顶盔掼甲的黄巾军骑士轰然应诺,策马横刀,越众而出,单人独骑,杀向袁术!

袁术心头一震,一眼扫过这名黄巾军骑士。见这人露出来的眉眼不过十八、九岁的年纪,脸上却是杀机遍布,袁术不由得暗暗耻笑:

——乳臭未干的小儿,也敢如此托大,前来送死!

袁术的武功,在京城浪荡子中,堪称数一数二。年轻一辈的官僚子弟里,能够在武力上与他相提并论的,也就是曹操、袁绍等区区数人。正是凭借这一身好武艺和一个好家世,袁术才能折服京城里那些年少轻狂、心高气傲的世家公子,得到“京师气侠第一”的称号。

但是,与大多数公卿大族子弟一样,袁术的武技,属于那种单挑炫技的路子。这种武技若是在战场上使用,未必能对付得了一名“百人斩”。所以,在战场上,袁术还从来没有亲自与敌人动过手。要知道,他可是真正的“千金之子”,就算身上少了一根头发,也会让身边的侍从们胆战心惊。对袁术来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他一声令下,身边自然就有人奉命出手,将敌人一个个切瓜砍菜般的统统干掉!

这一次面对敌人的突袭,不待袁术开口,在他身边警戒多时的侍从中,已经有一人主动策马冲出,口中还大叫一声:

“无知小儿,死开!”

说话间,这名得以成为袁氏嫡子侍从的汉军精卒,手上浮现出一层淡绿色的“战炁”。原来他的嚣张,也并非没有原因。光是以这种程度的修为,此人只怕应当是一个“百人斩”一级的好手,在北军中做一个队率也是绰绰有余的。

短短四十步左右的距离,并不足以让这两名相对着发起冲锋的骑士充分加速。不过即便如此,双方这样一个交错冲锋,由于马匹的奔跑所造成的冲击力,若是要杀死一个人,那还是轻而易举的。

面对展示出自身“战炁”水准的敌人,从黄巾军阵营中冲出来的那位骑士,并没有丝毫害怕或者忌惮的表情。在那张年轻却粗狂的脸上,只是透露出一种对功劳的渴求。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不久前与同样年轻的张飞大战良久,未分胜负的亲卫什长韩当。

他在数日前夜战张飞,虽然说是未分胜负,可是在明眼人心里,最终应当还是会不敌对方。这却是因为,韩当本来是马上的猛将,在步下作战这一块,其实不是他最擅长的。眼下骑在马背上,韩当有着如鱼得水的感觉,即使对方的汉军骑士亮出了“战炁”,也只是博得他嘴角向上一撇。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两匹战马交错着对冲而过之时,韩当手中大刀挥舞,连“战炁”都没有催发,直接如飘雪一般攻出了十二刀。对手不料韩当的刀法如此快捷,一时大吃一惊,急忙挥动环首刀,狼狈的招架。

但是,技不如人,无可奈何。此人在袁术身边呆的久了,从未真正上过以命相搏的厮杀场,故而面对韩当先声夺人的飘雪刀法,心中惊疑不定。心中惊疑不定,手上难免慢上一慢。手上慢上一慢,韩当的刀法就可以从容施展。于是,悲剧降临了。

这名袁术的侍从先是感到肩头一痛,手中的刀势缓了一缓。接下来,腰间,背上,以至于后脑上,汉军骑士便连连中招。固然有精良的好盔甲保护,免于受到重伤,这名骑士还是在韩当一连串的快速打击之下,身体失去了平衡,一个倒栽葱,摔在了地上。

眼看此人的脑袋与脖子折曲的角度,多半是不能活了。

没有显露“战炁”,便击败一人之后,韩当并未就此罢手。相反,他携带着瞬间斩杀敌人的气势,马匹全力催动,摆出一往无前的架势,血迹未干的刀锋一指,直奔袁术而来!

“啊呀!”

袁术身娇肉贵,虽然跟随在皇甫嵩的大部队中间,也算是经历过几次战斗,可是像这样被人当面冲击的情形,却是第一次接触。惊慌失措之下,袁术一时间手脚无措,几乎就想要调转马头,立刻逃跑了……

如果,没有紧贴着袁术的那条大汉,及时出击的话。

“休伤吾主!”

伴随着这名虎背熊腰,强壮如牛的猛将一声暴喝,一骑快马飞驰而出。正想一举击杀袁术,建立自己在天平军中功业的韩当,突然之间,就不由得放慢了马速。

因为,在韩当的感觉中,前方突然出现了一只恐怖巨大的怪兽,正在砥砺它的爪牙,想要将他撕成碎片!

韩当的恐惧,却是袁术的欣喜。由于恼怒于刚才差点儿出丑的原因,袁术对韩当,是必欲杀之而后快。见身边的头号猛将暴起出手,袁术不由自主的大声呐喊:

“纪公台!杀了他!”

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12节 张杨谍影缠第24节 征战漫天急(三)第43节 且冷眼旁观(一)第4节 游侠探可疑(下)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1节 冥冥我是谁?敌讯水上败一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31节 颜良战典韦敌讯水上败一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5节 麹义观局势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27节 华雄战不休(上)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17节 董卓思时局(上)第34节 院后火起中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37节 列人内有乱(上)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44节 胜负难明言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61节 雒阳兵祸起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67节 乐进布铁骑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48节 自当顺人意(二)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4节 游侠探可疑(下)第24节 万军无主将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第60节 奉先喜得国(下)第44节 胜负难明言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40节 称王成风潮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
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12节 张杨谍影缠第24节 征战漫天急(三)第43节 且冷眼旁观(一)第4节 游侠探可疑(下)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1节 冥冥我是谁?敌讯水上败一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31节 颜良战典韦敌讯水上败一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5节 麹义观局势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27节 华雄战不休(上)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17节 董卓思时局(上)第34节 院后火起中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37节 列人内有乱(上)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44节 胜负难明言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61节 雒阳兵祸起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67节 乐进布铁骑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48节 自当顺人意(二)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4节 游侠探可疑(下)第24节 万军无主将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第60节 奉先喜得国(下)第44节 胜负难明言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40节 称王成风潮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