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 华雄战不休(上)

董卓不得不咽下这口气。他没有充足的理由,来处罚明显在保留实力的公孙瓒。而且,董卓扪心自问,如果是他处在公孙瓒的情形下,还未必会做到目前的程度上。

看了一眼前方的黄巾军,董卓大声下令:

“擂鼓!”

“咚咚咚咚……”

沉闷的轰响,传遍了方圆十里。在战鼓的催动下,一队队的汉军将士,披着火红的战袍,踏着整齐的步伐,坚定的向前方移动战线。

虽然在人数上,汉军要远远少于头裹黄巾的义军。但是,单论气势,行动齐整的汉军大阵,比起依然没有成型的黄巾军来说,已经呈现出压倒性的优势了。

远远的看起来,数朵由汉军组成的军阵,就如一道铺天盖地的大火,将要燃尽面前的所有障碍!

对于今天的决战,董卓布置的,是一个大型的锥形阵。光是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汉军今天的战术意图,便是一鼓作气,由中军突破敌阵,达到击败敌人的目标。

黄巾军中,拥有足够军事素养的人并不多。能够认出汉军这种巨型变化版锥形阵的人,为数不超过十个。

“人公将军”张梁,并不是这十个人中的一个。但是,一位站在他身边,全身笼罩在一件黄色长袍中的小个子参谋,却一眼就认出了敌人的阵型。

“人将,汉军此阵,是为‘锥形’。”

张梁虽然认不出这个变形严重的阵势,却不代表不清楚阵型后面的意味。他冷冷的一笑道:

“董胖子还真敢想……他以为,我十万黄巾大军,都是豆腐1做成的吗?”

说完,张梁对身边的一个亲信将领下令:

“出动‘甲士营’,在中军布阵。敌人若是突破到阵前,就给老子把他们打回去!”

等亲信将领接下命令,张梁又转脸对着黄袍参谋,一脸诚恳的嘱托道:

“白兔先生,待会儿,就拜托你指点这些不懂事的小子了!”

被称为“白兔先生”的参谋,姓眭、名固,字白兔。他,也是当年“党锢之祸”的受害者之一。

虽然,汉室已经颁布诏书,赦免了党人。可是,由于眭固在太平道中牵连太深,已经不能\不愿\不敢回头,只好死心塌地的与汉室战斗到底了。

就在“甲士营”全体出动,在黄巾军中军的后部列阵之时,齐步前进的汉军锥形阵,已经逼近到,离黄巾军两百步远的地方。刚刚才勉强布置好战阵的黄巾军小帅,一看对面齐刷刷的一排严整玄甲战士,脑袋里就有一种,天旋地转的感觉。

所谓的“玄甲”,其实就是铁甲。通常,一副铁甲,由几千片铁片密密麻麻的串好,形状像是鱼鳞,又名“鱼鳞铠”。因为当时的铁,制造成盔甲后,通常呈现出黑色,所以铁甲也叫“玄甲”。

黄巾军小帅看看己方士卒的装备,再看看敌人的武装,简直是欲哭无泪。

——尼玛的全是铁,怎么砍得动啊!

但是,黄巾军是英勇的,不会因为这么点儿原因,就打起退堂鼓来。只要一想到“天公将军”也在后方远远的观战,小帅的心中,立刻克服了刚才的恐惧。

要是认真算起来,小帅手下人的装备,其实在大军中,算是比较好的。这七百多号战士,一共拥有玄甲七具,皮甲两百余具,强弩十五张,盾牌一百八十面,环首刀一百五十柄,长矛六百根。

如果不是与对面那些“武装到了牙齿”的汉军精锐相比较,小帅的手下若是对上一般的郡国兵,其实也是拿得出手的。

当然,以大汉朝廷的富裕,也不可能做到每个士卒,人手一具玄甲。列阵在锥形的顶端,肩负着破阵任务的部队,乃是数万汉军中精选出来的“陷阵士”,自然要得到最好的武器装备!

按照汉军的惯例,在重要的战事展开之前,主将会从部下中,挑选出一批最为敢战的勇士,作为手中最为锋利的武器来使用。这些被精挑细选出来的战士,通常被荣耀的称为“先登”或者“陷阵”。

当前,在董卓的任命下,担任了从“步兵营”中,选出的一千“陷阵士”指挥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董卓手下头号悍将——华雄、华伯英!

华雄为了鼓舞部下的士气,特地走在队伍的前列。他那一身相对于普通士卒来说要高级得多的鱼鳞甲,在周围士卒的陪衬下,也显得格外的醒目。

没办法,谁叫华雄是个身高九尺有余的彪形大汉,即使不骑马,也比普通士卒高上一大截。何况华雄现在,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越发显得是鹤立鸡群了。拥有如此雄壮的身材,就算华雄没有磨练出“战炁”来,光靠他一身蛮力,也抵得过一个顶级的“百人斩”了。

周围的步兵营战士,多有悍勇之辈。据说里面拥有“千人破”实力的猛人,就有两、三人。可是,听到华雄成为“陷阵士”主将之后,这些平日里桀骜不驯的家伙,居然没有一个人,敢于跳出来,对这项任命表示不满。

因为,只要在军营中消息灵通一点的人,就会知道:华雄这厮,不但武艺强悍无比,怕是半只脚已经迈入了“万人敌”的行列。而且,动起手来,他的手段也如同其他的凉州兵一样,极为狠辣。

别的不说,在几个月前的一次西凉军与北军的纠纷当中,这厮在场中大声叫嚣着,与对手立下生死状,然后毫不留情的连杀三名北军中的勇士。当第四名北军战士,高声大叫着认输时,华雄这厮居然依然不依不饶,举起大刀,就将对手一刀两段。

所以,在董卓宣布由华雄担任“陷阵士”主将以后,还真就成功的压制住了那些来自各处的军中勇敢之士。只要华雄一瞪眼睛,就没有哪个汉军士卒还敢在他面前呲牙咧嘴。

“快点!保持阵型!”

华雄使用的那柄长杆大刀,重量不下五十斤。但是,在他的手中,这柄大刀却如同一根藤条,不停的被用于敲打那些队形不够严整的士卒。

有着主将董卓的信任,华雄对手下人的不满毫不在意。他的根基不在北军,而在西凉。哪怕北军士卒对华雄再是爱戴,对华雄来说也毫无意义。同样的,就算北军将士对华雄再是不满,华雄身上也不会少块肉。

哦,也不见得不会少块肉。当然,前提是华雄的武力已经压制不住手下人了。

不得不说,华雄这种态度,也许不能得到军士们的信任和拥戴,但在强化部下战斗意志的坚定程度上,却大有几分效果。无论是哪个战士,也不想因为战场上的怯战,而在战后去面对华雄这厮的处罚。

——那多半是九死一生……

于是,这大约一千人的精兵猛将,兵甲齐全、气势汹汹、声威骇人的向着黄巾军猛扑了过去!

“射箭!快射箭!”

一名黄巾军小帅高声的呼喊着。他那汗光油亮的脑门,充分展现出心中的焦急。伴随着小帅的呼喊,黄巾军中的二、三十个弓弩手,纷纷扣动弓弩的扳机,或者张弓搭箭,对着前方不远处的玄甲巨浪,射出一支支或强劲,或无力的箭矢。

然而,这些稀疏的箭矢,射在玄甲浪潮当中,就如同投入河流中的一颗小石头,发出一声轻响,然后,就连水花都不见了。

一支弩箭,无巧不巧的对准了华雄的面孔,直愣愣的扎过来。华雄连磕飞这一箭的兴趣都没有,只是随意的举起手臂,护在面门前。只听“当”的一声,这支箭矢连华雄手臂上的铁甲甲叶都没有刺破,就被轻轻的弹到了一边。

轻蔑的看了一眼三十步外的敌军,华雄一个翻身,从高头大马上跳了下来。他虽然马上的功夫也不错,可还是脚踏实地,更能发挥一身惊人的武力。

现在,距离黄巾军已经只有五十步了。

“准备!”

华雄扯着破锣般的嗓子吼叫道。听到主将的命令,训练有素的汉军勇士,纷纷准确的服从了命令。

“齐射!”

排在“陷阵士”队列第一排的,都是擅长射击的弩手。这些战士手中的强弩一发射,立刻就在对面的黄巾军中,造成了一片腥风血雨!

ps:1豆腐相传是前164年,由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炼丹时所发明。虽然在学术界还有多种异议,本书还是采用这个说法。

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20节 运筹谋千里(四)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68节 赵云逞单骑第49节 屯田有章法第92节 细分狐与豺(下)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53节 流亡亦强力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22节 运筹谋千里(六)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23节 豪强陷阵急(上)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75节 判敌未如判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21节 壮士半生死(上)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45节 且冷眼旁观(三)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5节 公路何足道(上)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8节 战炁耀三军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94节 独品惊共骇(下)第27节 华雄战不休(上)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25节 州固易得矣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
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20节 运筹谋千里(四)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68节 赵云逞单骑第49节 屯田有章法第92节 细分狐与豺(下)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53节 流亡亦强力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22节 运筹谋千里(六)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23节 豪强陷阵急(上)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75节 判敌未如判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21节 壮士半生死(上)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45节 且冷眼旁观(三)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5节 公路何足道(上)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8节 战炁耀三军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94节 独品惊共骇(下)第27节 华雄战不休(上)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25节 州固易得矣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