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公孙忧何食?

就在麹义巡视城头的时候,在不远处的城下也有一群人,偷偷的观察城头的动静。

那为首之人肤色微黑,相貌端正,让人见之可亲。他借着城下的一处残垣断壁的掩护,小心的观察城头士卒的状态。

在首领身边的,是一位身高八尺,体态壮硕的青年武将。如果光看这名武将脸上的那一圈络腮胡子,保准会看不出武将的真实年龄。此人对城头的动静倒是不太关注,只是无聊的看着四周,自顾自的把玩着手中一支七尺长的短矛。

其余的随从还有六、七人,不过,都分布在距离两人较远的地方,悄悄的不敢有什么大动作。他们所在的地方,距离饶阳城墙只有二百步。虽然不用担心敌人从城头射下来的箭矢,可是却不能不防备冀州军的骑兵从两翼发动包抄。冀州军骑兵不多,但也不是没有。

“大兄,都半个时辰了,还要看什么呢?”

满脸络腮胡的年轻武将有些不耐烦了。麹义在城头露面的时候,年轻武将还很有兴致的盯着他看了一阵子。不过,当麹义离开这段城墙以后,年轻武将对城头上的动静就没了兴趣。

被人催促了一句,那位首领也不恼火,脸上依然和蔼可亲。他回头看了年轻武将一眼,说道:

“翼德,你就不耐烦了?”

“大兄,有些儿。”

“带兵打仗,可不能这么没耐性。翼德,你天赋秉异,在战场上是天生的猛将。可是,若想要成为一员真正的‘万人敌’,却必须要克制自己的性子。要不然。为兄怎么放心让你独立带兵?”

“翼德”摇了摇头说道:

“俺觉得现在就挺好的。大兄指哪儿,俺就打哪儿,不用想那么多弯弯绕绕的东西。想得脑仁疼!”

首领听了“翼德”的话,无奈的摇了摇头。

“你啊,就是聪明的过了头啊!”

感慨完毕,那首领掉过头去。继续耐心的观察城头上的动静。

二月的天气,在冀州依然冰雪未消。在野地里观察敌人的动静,虽然借助残垣断壁的帮助,不需要趴到雪堆里,可依然足够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意。“翼德”虽然不怕这点子寒冷,却看到大兄的皮帽子上已经结起了一层白霜。

“翼德”犹豫了一会儿,又想开口劝说“大兄”。不过,没等他开口,那首领却先一步问道:

“翼德。你闻闻,那些冀州军吃的是什么?”

此时正当中午,按照汉时一日两餐的习俗,并非用膳的时间。不过,军中有军中的惯例,在大军面临大战之前,通常都会让士卒一天吃上三餐,以保证士卒的体力。振奋士卒的士气,好。

城下这一群人距离城头有些远。守城士卒也通常不会在城头直接吃饭,所以城墙下的人,不可能直接看到冀州军的伙食情形。但是,这些问题对于那位以“精于辨味”而闻名的“翼德”来说,倒也没有多么困难。根据某位老卒的描述,这位“翼德”可是能够在两里地以外。闻出火上烤的到底是羊腿还是羊头的老饕。

“翼德”吸了吸鼻子,闻着从上风向飘过来的淡淡肉香,撇了撇嘴道:

“有羊肉汤,面饼,咸菜干。唔。居然还有新鲜大葱的味道?这些有钱的冀州侉子……”

听到“翼德”爆出的食谱,首领的脸色略微有些阴晦。等“翼德”将敌人的伙食单说完,首领也没有心思继续在这个野地里吃冷风了。他不再掩饰身形,威风凛凛的直起身体,对身边的人低喝一声:

“回了。”

得到这个期盼已久的消息,“翼德”和一众亲卫立刻精神大振,自觉的跟在首领身后,朝外围走去。等到步行出两百步远,便有另一群亲卫送上被藏好的战马。众人纷纷熟练的跨上战马,策马扬鞭,在城头的冀州兵做出反应之前,一群人已经扬长而去,返回了两里地外的营地。

回到营地,饥肠辘辘的一群人,草草吃过由肉干佐餐下咽的粗麦饭,首领安置了一下营地中的事物,便带上“翼德”,朝后方的营地走去。一路上看见他们的军士,都对那首领表现出相当恭敬的姿态。而首领虽然心中有事,接人待物依然和蔼可亲。

前方,便是整个公孙军的主将大帐。守卫在门口的亲卫,无疑对来访者极为熟稔,一见到对方,立刻含着笑迎上去问候:

“刘君来了?主公正好用完膳,俺这就去通报。”

“刘君”笑着向公孙瓒的亲卫行了礼,在外边等候了两、三个呼吸的时间,便顺利的进入了主将大帐。

“玄德,阿飞,坐。”

步入中年的白马名将公孙瓒,脸上和鬓角上已经显露出几分老态。不过,与年轻时相比,公孙瓒眼睛里的光彩,却变得更加有威严。他此刻正盯着一副摊开在地上的大型羊皮地图,默默思考如何击破袁绍军的方法。

刘玄德,也即是刘备,对公孙瓒周到的施了一礼,便熟稔的坐在了一边的草席上。

“玄德,今日观察敌军动静,有什么收获?”

“大兄,我今日出营观察敌军,心中很是不定啊。”

“为何?”

在自家亲信小师弟的面前,公孙瓒也没有精力去维持,平日里在士卒面前的那种威严和自傲形象。他抬起头,皱着眉头,用依然如鹰隼般敏锐的眼神看着刘备,等待着刘备的解释。

刘备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目光直视。这并非意味着公孙瓒有何不满,只是一种探究的目光。刘备只是苦笑一声,说道:

“我军如今快要粮尽,士卒都不得不杀死老弱残疾的马匹为食。可是在敌军的城头,就连普通士卒都能有羊肉吃,还搭配上蔬菜……”

简单的描述,便展现出双方在后勤补给上的巨大差异。后勤上的差异,最终将会转化为士卒的士气差异。而士气上的差异,显然会对未来战斗的胜负,造成极为关键的影响。

公孙瓒沉默中。

“刘幽州为何还不发粮?他还想饿死某等不成?”

见场中的气氛有些冷,跪坐在刘备身旁的张飞有些冒失的问道。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军中很多士卒的巨大疑惑。说到底,公孙瓒军也是幽州的州师,都是幽州牧刘虞的部下。哪怕公孙将军平日里有些桀骜不驯,但在大事情上,不还是乖乖听从刘州牧的命令吗?刘州牧为什么会不发粮呢?

公孙瓒毕竟只是将军,按照大汉的朝廷制度,属于有兵权没地盘的那种,军粮供给主要还是依赖幽州牧刘虞。他之所以顶着与天下党人魁首,袁氏嫡子袁绍翻脸的压力进攻冀州,也就是想摆脱总是要依赖刘虞供给兵粮的被控制状态。

别看前段时间里,公孙瓒大军在手,威风凛凛,完全无视袁绍的势力,一口气任命了三个州刺史。真要论起来,还是有了刘虞的默许,公孙瓒才能够大举入侵冀州。作为刘虞的一名老部下,公孙瓒敢于在某些小问题上与刘虞炸刺,却没有可能不得到刘虞的同意,至少是默许,就悍然出兵大汉的其他州郡。

哪怕如今的公孙瓒兵威再强,只要是公孙军的中层以上将校,没有哪个不知道,幽州真正的话事人,其实依然是幽州牧刘虞。也只有名望高于朝野的汉室宗亲刘虞,才有这等底气和身份,能够公然派出手下大将公孙瓒,与“四世三公”的袁绍动手争夺冀州。

当然,公孙瓒也不是白给的。他虽然是刘虞的故吏,如今随着自身地位的上涨,已经在刘虞的麾下具备了半独立的资格。刘虞放公孙瓒进攻冀州,一来,是消耗一下公孙瓒的精力,省得思想中极端仇视异族的公孙瓒,老是在幽州给刘虞找些不大不小的麻烦,让边境地带不得安宁。二来,也是刘虞对富庶的冀州,暗中怀有一份想念。如此一块肥沃的宝地,可不能轻易的让袁绍这个“乱党”给占了去。

刘虞是汉室宗亲,深知大汉朝廷的威严,直接关系到天下刘氏一族的兴衰存亡。任何人,不管他打着什么冠冕堂皇的旗号,说的话有多么大义凛然,只要在行动上造成了让大汉权威衰减的事实,他便是真正的乱臣贼子。

在刘虞心里,袁绍这个家伙无论名声有多好,实质上便是汉室的乱臣贼子。让已经变得不够听话的公孙瓒,去进攻披着忠臣皮的袁绍,无论谁胜谁负,都有利于刘虞恢复汉室在北方的控制。

刘虞的这等心思,就算公孙瓒自己看不出来,他的长史关靖也能够解释给公孙瓒听。不过,刘虞之所以会这样做,也就是看准了公孙瓒不可能忍住对冀州土地的贪求。当然,为了得到刘虞所提供的军粮补给,公孙瓒不得不承诺,将所夺得的冀州郡县,分一半交给刘虞来任命。

张飞的这个问题,看似冒失,其实并无风险。在场的都是公孙瓒的心腹,对刘虞的态度,自然要向公孙瓒看齐。张飞就算借此缘由骂上刘虞两声,在场之人也只会觉得解气。

不过,张飞这个本来没打算得到答案的提问,却让公孙瓒一阵苦笑。(未完待续。。)

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34节 金毛现狮王?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92节 细分狐与豺(下)第14节 片语闻敌情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94节 独品惊共骇(下)第64节 欲静风不止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72节 居心藏诡异(下)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52节 白波现故人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88节 城中路何在?(下)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第48节 自当顺人意(二)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32节 天师登神坛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56节 董卓大起兵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11节 临淄诚难保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5节 郡国嚣张卒第16节 乐进破阵弩(下)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2节 名族遭毒手
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34节 金毛现狮王?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92节 细分狐与豺(下)第14节 片语闻敌情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94节 独品惊共骇(下)第64节 欲静风不止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72节 居心藏诡异(下)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52节 白波现故人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88节 城中路何在?(下)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第48节 自当顺人意(二)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32节 天师登神坛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56节 董卓大起兵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11节 临淄诚难保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5节 郡国嚣张卒第16节 乐进破阵弩(下)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2节 名族遭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