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 陈宫献小计

骑都尉曹操,意图帮助鲍信军,在青州黄巾军与兖州的“卜己”黄巾军汇合之前,先击垮这支来自青州的敌寇。

或者,至少也要迟滞这支青州黄巾军的行动。

陈宫一见鲍信,就推出了他的破敌之策。鲍信听了之后,觉得极为可行。于是,便有了这几天以来,与黄巾军的那些交锋。

第一步,疲敌。

青州黄巾军千里远来,意在救援“卜己”黄巾军。鲍信利用他在兖州的威信,鼓动了周围数家地方豪强,出兵对青州黄巾军进行骚扰。这样一来,就必然大大降低了青州黄巾军的行军速度。

第二步,诱敌。

青州黄巾军被不断袭扰,必然会谋求反击。意在尽快与“卜己”黄巾军汇合的青州黄巾军,不太可能采用围攻坞堡的方法。这样做的话,太花时间了。

所以,最有可能的做法,就是集结军中的一些剽捷敏锐之士,对来犯的敌人,予以迎头痛击。只要将来犯之敌打得狠了,以后自然就没有几个豪强,敢再来捋虎须。

面对青州黄巾军可能集结的反击之军,陈宫利用已有的信息,反复推测青州黄巾军的可能前进线路,敲定了三处可以有效伏兵的地形区。

如果一切顺利的的话,鲍信派出的诱敌部队,将成功的把青州黄巾军的反击部队,引诱出来。然后,兖州州师可以趁机发动伏兵,将黄巾军反击部队吃掉或者驱散,从而完成第二步行动。

对于这一步,陈宫直言,只有六成把握。若是青州黄巾军的行军路线没有料对,或是黄巾军斥候机灵,探破了兖州军的埋伏,则这一计策,就只能落空。

所以,当鲍信和陈宫发现,黄巾军的反应,居然与预料一模一样,心中的欣喜,真是无以加复。若非如此,将诈败变成真败的鲍韬,也不会就这样轻描淡写的就被鲍信放过。

至少,他得挨上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

而那些从森林中溃逃的黄巾军,只要他们无法在第三步计策发动之前,提前回到黄巾军阵营中,就无关大局。

鲍信现在所进行的行军,就是陈宫所献计策的第三步:

——破敌!

青州黄巾军既然派出了反击部队,自然不会再有什么额外的提防。当这些黄巾军完全放松之时,鲍信率领汉军主力一千二百精兵,从反击部队的出发处,杀入黄巾军中,必然能达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效果!

在这种被奇袭的情况下,除非这支青州黄巾军训练有素,才可能及时的将部队整合起来,进行有效的抵抗。但是,就凭着这些天,鲍信和陈宫的试探和查看来说,青州黄巾军的组织水平,即使不是乌合之众,也离此不远。

林间小路,行军虽然不是很方便。但是,对全是由训练有素的战兵,组成的兖州州师来说,这样程度的道路,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奇袭行军要求。

当第一个兖州郡国兵,出现在正在重新整顿行军次序的黄巾军面前时,最后一个兖州兵,也只距离黄巾军不过三百多步。

还处于战后的混乱中的黄巾军,并没有在意突然出现的汉军。在他们的心中,还残留着刚才,大队黄巾军追击敌人的印象。出现的汉军,大概也就是被杀散的游兵散勇,慌不择路的逃过来的。

直到出现的汉军达到数十人,前锋都已经从小丘上冲入人群,大肆砍杀,这些反应迟钝的黄巾军,才如梦初醒,撕心裂肺的惨叫着,向四面八方奔逃而去。

一些自负有勇力的黄巾军战兵,一时还不慌乱,拿起兵器,想要杀退敌人。然而,这些可怜的战兵,却不知道,他们面临的敌人,是从兖州州师三千六百人中挑选出来,作为“陷阵士”的存在。

只见带头冲锋的侯成,左手钩镶一架一扭,锁住了两名黄巾军的武器,右手环首刀连劈三刀,将这两个勇敢(鲁莽?)的黄巾军战士,斩得浑身是血。

紧接着,侯成飞起一脚,将还站立不倒的那名黄巾军伤兵踹倒在地上,也不追杀,大叫一声,再一次向前方冲去。

——上司鲍都尉亲自在后面督战,事先已经下了严令,未有号令之前,只能向前,不得向后,违者立斩!

——侯成敢于不把军候鲍韬当一回事,却绝对不敢违背都尉鲍信的命令!

“杀呀!”

侯成手起刀落,又连斩了两人,对手下的精锐大声的激励着。那些精挑细选出来的陷阵士,见到身为屯长(升官了?)的侯成,作战如此勇猛,一个个士气高涨,如同砍瓜切菜般的屠杀着意图抵抗的黄巾军。

虽然黄巾军人多,却完全处于下风,被这些悍卒一冲,抵抗纷纷土崩瓦解。人数达到数百的黄巾军,短短一瞬间,就被少于自身的汉军击溃,向着多个方向发生了溃败!

“跟上!跟上!盯住蛾贼的队伍!不能让蛾贼有喘息之力!”

鲍信虽然没有亲自在第一线搏杀,却也不轻松。他一反平时温文儒雅的名士风范,扯着喉咙大叫着,指挥手下的战士,快速补充到前线,好追在崩溃的黄巾军屁股后面,不让这些败兵有重新整合的机会。并顺势将这些败兵作为工具,冲垮后方未败的黄巾军。

“挡我者死!”

侯成一刀劈出,被敌人架住,左手钩镶自下向上用力一撩,狠狠的打在对手的下巴上。趁着敌人被击晕的空隙,右手刀轻轻一挥,就割破了对手的颈部大动脉。

作战到如今,侯成一直战斗在第一线,手上的人命,至少有十几条。他停下脚步,喘了口气,将手中满是缺口的环首刀随手一扔,从地上捡起一柄完好的大刀,不紧不慢的跟在一只黄巾军败兵之后,一边前进,一边恢复体力。

在战场上,即使是身怀“战炁”的强者,也必须注意保持自己的体力。如果自恃勇武,一个劲的向前冲,这样的人,很难在战场上活得太久。不说双拳难敌四手,光是当自身的体力不足时,敌人的刀剑,就足以要了他的命。

所以,侯成平时,若非必要,绝不逞强。

好在,他不是一个人战斗。在侯成慢慢行走恢复体力的时候,其他的“陷阵士”们,也以五人为一组,对黄巾军保持着压力。

偶尔有勇敢的黄巾军战士,奋不顾身的进行反击。可是以一敌五,面对的又是精锐悍卒,其下场,与那些扑火的飞蛾,也没什么两样。

陈宫得意的看着汉军,将黄巾军的行军队伍,从中间截断为两截。他站在小丘的高处,远远的眺望了一下周围,估计了一下局势,来到鲍信面前,喊道:

“鲍都尉!宫刚才眺望远方,见‘蛾贼’帅旗在西方,可速击之!慢则生变!”

经此一计,鲍信对陈宫的智略,已经颇为佩服。见陈宫如此说明,鲍信果断下令:

“鲍军候!你率领本部,向东衔尾追杀‘蛾贼’,不求杀伤,但求驱赶!”

鲍韬不敢怠慢,大声应诺,转身扶了扶自己的头盔,大叫一声:“跟我来!”,带着本部两百多人,自去追击溃兵。

鲍信接着下令:

“全军听令,随本将向西追击,直取‘蛾贼’贼帅,共建大功!”

“诺!”

跟在鲍信身边的几个传令兵纷纷离开,去执行上官的命令。近千人的汉军,聚集在混乱拥挤的黄巾军身后,不紧不慢的将最后一排黄巾军斩杀,压迫得黄巾军士卒,还未接战,就已经被败兵冲乱了阵脚。

与此同时,远在一里多以外的黄巾军大帅管亥,却还不知道汉军的奇袭。

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66节 中原乱风波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95节 两军斗智勇(上)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24节 征战漫天急(三)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57节 真定藏麒子第28节 攻城休怨累(下)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第10节 冀土奇袭谐(二)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23节 豪强陷阵急(上)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3节 游侠探可疑(上)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28节 攻城休怨累(下)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24节 征战漫天急(三)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34节 飞将非无敌(中)第11节 临淄诚难保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8节 战炁耀三军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31节 何进立少帝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20节 运筹谋千里(四)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
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66节 中原乱风波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95节 两军斗智勇(上)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24节 征战漫天急(三)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57节 真定藏麒子第28节 攻城休怨累(下)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第10节 冀土奇袭谐(二)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23节 豪强陷阵急(上)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3节 游侠探可疑(上)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28节 攻城休怨累(下)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24节 征战漫天急(三)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34节 飞将非无敌(中)第11节 临淄诚难保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8节 战炁耀三军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31节 何进立少帝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20节 运筹谋千里(四)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