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

就在日上三竿的时候,关羽与高顺双方军队的布阵已经完成。高顺以本部陷阵营为中军,曹性的弩手为散兵,魏越所部为左翼,薛兰所部为右翼,排出一个鹤翼阵。至于关羽,则以校刀手为先锋,骑兵在左翼,排出一个变相的鱼鳞阵。

只要略懂一些兵法阵势的人都看的出来,这两个阵法都明显倾向于进攻,可见交战的双方,都没有在此战中进行防守的打算。

以攻对攻的话,战斗就会显得比较激烈,而且胜负也会分出的比较快。

第一轮战斗,首先在双方的游骑散兵之间展开。

曹性本人擅长骑射,他部下的弓弩手中,也有一支专门的骑马射手,就是他带出去追击关羽的那一支。可以说,高顺所部的骑兵主力,主要就在曹性的麾下。这些骑马射手在战斗一开始,就脱离了主力阵型,对抗起来自北方的游骑。

关羽的军团是一个综合性的军团,向来就以独当一面为作战目标。如此一来,关羽的军团什么兵种都有,同样有善于骑射的散兵。也许与其他冀州军团比较起来,关羽军团的骑射散兵实力不算出色,却也绝不是泛泛之辈。

数以百计的散兵骑士,就在双方大军的阵前,展开了短暂而激烈的相互追逐、射击和狗斗。

吕布军的骑射手有不少来自并州的老兵,战斗力自然不菲。不过,相比起张狂从草原上直接招募到的胡人骑射手,吕布军的士卒在个人战斗力上难免就有些吃亏了。

所谓的“一汉当五胡”,那是汉人骑兵在武器装备、后勤补给以及组织训练上带来的全面战力提升。但是在同样配备了良好的装备以后,外加汉文明提供的优秀组织和训练,胡人从小练就的骑射本领。显然比起汉人骑兵要略微高上一筹。

散兵的争斗略有失利,并不能让高顺改变面容。他板着那张军中号称“万年石脸”,果断发出将令,让散兵骑士们略退一步。并命令两翼发动试探性攻击。

魏越是吕布的小舅子。魏续的兄弟。他跟着吕布打了多少年的仗,精通小股游骑兵战术。但是。在带兵正面作战,而且是带着步兵作战上,魏越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高顺也不指望他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只要魏续派出小队人马。试探性的进行骚扰便可。

相比之下,右翼的薛兰就让高顺觉得可靠多了。薛兰此人出身寒门士人,是吕布手下少有的精通文墨的亲信。他虽然武艺不行,在指挥调度人手方面却颇为熟练。有薛兰指挥的军阵,比起魏续可就要强得多了。

面对高顺从两翼发动的试探进攻,关羽淡定的下令,同样从两翼出击。压制住吕布军,然后直接打过去,包围高顺的陷阵营。这一战,拼的就是双方的真实战斗力。而非韬略之流。因为,不是每一仗都有机会使用计谋的。

双方的真正交锋开始了。

在两翼交战中,战事陷入了暂时的胶着状态。关羽训练的兵更精锐一些,而高顺一方的兵在数量上略多一些。由于大家都没有出全力,双方虽然杀成一团,却都维持住己方的阵线。

在交战前线,最前方的士卒们,一边用盾牌遮蔽身体,抵挡敌人的攻击,一边用长矛,大刀之类的武器攻击敌人的防线。当然,大部分的攻击力,最终都会落在盾牌上,变成了矛与盾品质的较量。很多时候都是以战斗者暂时后撤几步,以更换自身损毁的武器,来结束一对一的交锋。

双方缠战小半刻钟,阵线接触面宽达三、四百步,彼此间造成的伤亡却不过数十人而已。由此可见,两翼的战斗都没有投入全力。

事实上,对于那些非精锐的部队来说,这种交战场面才是最正常的。那种一照面就杀的人头滚滚,血花飞溅的场景,只有极为精锐的部队出动时,才会出现。如果连普通部队也能够打成这等惨烈的战况,很多战斗就根本不会连绵日久,难分胜负了。

不过到了下一刻,两翼士卒间的厮杀突然停滞了下来。不少人暂时忘记了厮杀,屏住呼吸,心情紧张的当起了观众。这是因为,双方最强的两支军队,正在大步的接近当中。只要再过几个呼吸的时间,陷阵营和校刀手之间,就要展开一场决定性的血战。这次战斗的胜负,将最终决定此战的结局。

陷阵营的移动整齐划一。七百人的步点,形成了一个节拍。虽然人数并不算太多,可是气势却胜过了千军万马。

若是蒙上眼睛去听,多半有人会将陷阵营前进的脚步声,听成是有一个体型庞大的巨人正在移动。那种雷鸣般的踏步声,足以将某些心脏不好的人给吓出问题来!

作为七百人的主将,高顺并未身先士卒。他站在指挥车上,双手持着鼓槌,有节奏的击打着。深沉悠扬的鼓声,便是陷阵营七百将士的指挥棒。哪怕此时的战场上,正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鼓声,但由高顺亲手击出来的鼓点,却就是与众不同。

通过严格的训练,每个陷阵营将士,都能够听出高顺鼓声中的含义。因此,这支军队甚至都不需要旗帜用于指挥了!

陷阵营在动,高顺也在动。他所容身的指挥车,专门有十多名士卒负责牵引,与陷阵营保持着同样的移动速度。光是凭借着这种行军威压,陷阵营就曾经多次不战而胜,让对面的敌人自发引起崩溃。

“所击无不破”五个字,每一个都需要有足够的胜利,才能够成功铸就的。

很显然,这份气势,让挑选和训练都极为严格的校刀手们,也产生了一定的动摇。不过,当关羽骑着战马,进入校刀手阵型中时,校刀手的动摇立刻得到了制止。可这也证明了,校刀手比起陷阵营来,也许还是差了那么一筹。

关羽当然看得出两支部队可能存在的差距。他沉着脸进入校刀手阵中,青龙刀一扬,低吼一声:

“攻!”

“攻!”

校刀手齐声大喝。

一声号令,列成方阵的校刀手,将长柄大刀斜斜的向前探出,形成一排刀墙。那排寒光闪闪的刀刃,看起来无限狰狞。

“进!”

关羽又是一声暴喝。

“进!”

校刀手齐声呼应。

当关羽领着校刀手亲自步入战场的时候,校刀手便犹如有了主心骨,以毫不畏惧的气势,踏着沉重的步伐,如林般前进。

——总算可堪一战……

关羽的心中有些郁闷的想道。他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够高看高顺一眼了,没想到实际上,他还是小看了高顺!

双方的步伐都不算快。但是,在相互的推进当中,两军的距离很快由三百步变成两百步,两百步变成一百步,一百步变成五十步,四十步,三十步,二十步,十步,最后,迎头撞上!

“咚咚咚!”

高顺敲出的鼓点突然变得高亢起来。而身处刀阵当中的关羽,口中也爆出一个“斩!”字来!

刀光凛凛,迎头斩下。陷阵营将士则举着手中的兵器,猛的向前冲刺。面对可以斩断生死的闪亮刀锋,没有一个陷阵营将士有所退缩。

一片兵器的交击声中,连绵的鼓声突然停下。而这对于陷阵营的将士们来说,只意味着一件事:

全力突击!

本来整齐无比的陷阵营,突然间就变得“混乱”起来。相近的士卒们迅速的联成一团,根据各自所使用的兵器,搭配成一个个五人小阵。本来已经各自瞄准斩落目标的校刀手们,忽然发现,有的人失去了刀下的敌人,有的人则需要同时面对多个敌人。

战斗在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校刀手的大刀,是极为难以抵挡的利器。在关羽的严格要求下,一名合格的校刀手,必须要能够做到,一刀下去,将一名骑兵变成“人马俱断”!

但是,若校刀手的大刀落空,或者被陷阵营用各种兵器或者盾牌勉力招架住,那校刀手的悲剧就来了。长柄大刀,本就不是太适合近身缠斗。

兵器的交击声连绵不绝,间或响起几声临死的惨叫,以及粗重的呼吸声。无论是陷阵营还是校刀手,在战斗中都始终保持着沉默。

这些富有经验的战士都知道,战斗中的大喊大叫,只是在平白浪费宝贵的体力。只有那些需要依靠嚎叫来壮胆的新兵,才会这么做。对于能够做到死战不退的老兵来说,嚎叫,只会暴露己方的虚弱……

从兵器上来看,校刀手占优。从甲胄上来看,陷阵营占优。从军阵训练来看,陷阵营占优。从单体实力来看,校刀手占优。

短短小半柱香的时间里,陷阵营和校刀手如同割麦子般的倒下。而后方的战士,则毫无犹豫的自动填补到前面的缺口当中。双方死者的尸身,迅速在犬牙交错的战线上堆积起来。很快的,在近百步的交锋战线上,便堆出了一条达到人膝盖的隔离带。

在两翼观战的数千双方士卒,一个个目瞪口呆,手脚发冷。他们可以发誓,这辈子从来就没有见到过如此惨烈的战阵厮杀。这一刻,他们对交战中的双方,都从心里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幸好不用我们上……

这是观战士卒们的共同想法。

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65节 苦斗马不歇(中)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33节 飞将非无敌(上)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64节 欲静风不止第8节 小人偏遇吉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12节 冀土奇袭谐(四)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49节 杀伐天子殿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60节 奉先喜得国(下)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12节 冀土奇袭谐(四)第56节 董卓大起兵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33节 飞将非无敌(上)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34节 金毛现狮王?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34节 郭嘉说局势(下)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66节 大旗力可扶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17节 董卓思时局(上)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61节 雒阳兵祸起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40节 得失未分明
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65节 苦斗马不歇(中)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33节 飞将非无敌(上)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64节 欲静风不止第8节 小人偏遇吉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12节 冀土奇袭谐(四)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49节 杀伐天子殿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60节 奉先喜得国(下)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12节 冀土奇袭谐(四)第56节 董卓大起兵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33节 飞将非无敌(上)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34节 金毛现狮王?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34节 郭嘉说局势(下)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66节 大旗力可扶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17节 董卓思时局(上)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61节 雒阳兵祸起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40节 得失未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