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

张狂掉头,目视了身边的典韦一眼。典韦会意,越众而出,将双铁戟向地上一插,入土半尺。然后,他一手勾起一个陶罐,在掌中掂了两掂,猛然向前一掷。陶罐在空中划过一条曲线,正中袁军阵型的中央。

哪怕被击中的那名袁军士卒反应够快,及时用盾牌护住了身体。可是那些黑乎乎、黏糊糊的可怕液体,依然四散溅落,染上十数人的身躯。典韦狞笑一声,双手操起双戟,用力一挥击,发出“当”的一声巨响,大吼道:

“是战是降,一言而决!”

“若不降,便来战!”

这些天里,经历过激烈的攻城作战后,对袁军将士来说,典韦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凶威卓著。那些被困在城中的袁军,就没有不知道这位的可怕的。四周的并州军见典韦出面,也立刻配合的大声呼号起来:

“降!降!降!……”

面对典韦的直接威慑,终于有袁军动了。一个袁军将兵器向地上一扔,立刻引发了其他人的效仿。但听“叮叮当当”的声音响了好一阵,大半的袁军已经将武器给解除了。此刻依然手持兵刃的,不过一、二成罢了。

“空手的,到这边来!老子请你们吃肉!”

一个嘹亮而粗俗的声音响起,却是本来负责镇守北面的廖化在喊话。廖化年纪不大,可从小就在军中长大,对普通士卒的心思最为了解。若论并州军诸将中,最能与士卒打成一片的,那就非他莫属。哪怕大家都说着同样的话,偏偏就是廖化最能让士卒们信服。

“娘的,快来啊!来晚了的。可就没肉吃了!”

廖化接连吆喝了几嗓子,立刻将袁军降兵的恐惧之心打消了不少。很快,一群空手的袁军士卒在小小的串联之后,一齐动身,向廖化那边走去。而有了带头的人,那些心中怀着降意的袁军。马上跟风而上。

只是小半刻钟的时间,场中除了近百名依然持着兵器的袁军,其他人都乖乖的进入内城区域,当了并州军的俘虏。

“降不降!”

典韦提着双铁戟,漫步向袁军逼近。哪怕是感觉再迟钝的人,也能觉察得出,典韦这是真的打算动手了。就凭剩下的百来人,只怕典韦一个人,便能够将他们统统杀光。性命攸关之下。所有的袁军士卒,此时都不停的转动脖子,将视线在典韦和一名战甲精良的军官身上来回注视。

“我等愿降……”

被部下的目光注视,那军官终于无法承担事关近百人生死的压力,从口中艰难的吐出这么一句话。而他这句话一出口,其余的袁军士卒也纷纷长出一口气,很干脆的将兵刃向地上一扔。

于是,袁军的这次破墙突击行动。到此终于结束。所有突入城中之人,自主将郭援以下。尽皆被俘。

眼前的战事结束了,但整场战役依然还在继续。

另一方面,围绕崩塌城墙的破口周围,还需要继续修建长墙用于防御作战。好在这件事情被赵雨自告奋勇的接过去,不用张狂操心。等到诸事都被理清了一遍,张狂的精神松懈下来。这才感觉到断掉的手臂剧痛无比。

即使疲惫已极,伤处的痛苦也极为强烈,张狂依然还是无法好好休息。此时的张狂心中有一个疑问,必须得到解答。要不然,他的心里可安定不下来。

城墙为什么会突然崩塌呢?

这个问题。不但张狂急切的想要弄清楚,其余并州军将士,也对此极为好奇。说的严重些,这可是关系到城池能不能继续坚守的大事。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其实不算困难。只要问一问被俘虏的袁军,就能够了解答案。也许普通的大头兵,会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可是以袁军校尉郭援的身份地位,那是绝对能够得知答案的。

说起郭援此人,也不是个无名之辈。他出身颍川名门郭氏,与袁绍谋臣郭图,张狂谋臣郭嘉份属一族。只不过,相较于郭嘉的旁支地位,郭援算得上是郭氏的嫡系。而且,他的母亲,乃是当世书法大家钟繇的妹妹,自身也才学不薄,堪称是典型的书香门第。

有着如此良好的出身和家教,郭援的求学之路可谓一路畅通。偏偏郭援此人,从小就喜欢习武多过学文。及至成年,郭援在学问经典上其实造诣不俗,却最喜欢于众人面前摆显他的剑术。

同辈的颍川士人见郭援好武,多有调笑他是大汉的下一个“班定远”。每当听到这样的话,郭援不以为忤,反而极为高兴。

所以,自从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的局面出现以来,郭援便追随堂兄郭图,出仕袁绍的幕府,终于有了他的用武之地。由于郭援喜欢习武,袁绍便将一支兵马交给他,用其为将。

在袁军诸将中,郭援的能力不算出彩,但也属于水准之上。而由于他的出身优越,袁绍向来对其极为看中,视郭援为身边最可靠的亲信将之一。能够继高览之后,成为第二位袁军突击队的指挥官,就充分的说明了郭援在袁绍心目中的地位。

那么,袁绍如此看重,郭援为何不拼死奋战到底,反而最终投降呢?

如果郭援是一个单纯的武人,这种行为会让他以后备受鄙视。不过,谁让郭援是士人大族出身的呢?

作为士人,在事不可为之时,明哲保身,以待将来之用,那可是大毅力、大智慧。岂不闻“胯下之辱”,也能够成为一代美谈乎?

而且,郭援也不认为自己是投降于张狂。他明明是经过苦战力竭,这才被迫为敌人俘虏的好不好?

只要郭援不在张狂手下出仕,袁绍一方就不会认为郭援“降贼”了。反正巨鹿城旦夕可下,当袁军攻克巨鹿,自然就可以救出被俘的郭援。他这位袁氏的忠臣,还是可以如原来那样,继续为袁绍效力。最多,以后袁绍会略为疏远郭援一些,不放心让他继续带兵便是。

有着如此优越的心态,郭援对并州军的询问,回答的倒也痛快。当然,他的回答也是有底线的,仅限于那些郭援认为不需要保密的东西。但凡是并州军下些功夫,就能够得知的消息,郭援并无保密的打算。

对于城墙为什么突然崩塌,就算郭援不说,张狂仔细调查一番,其实也能够最终弄明白。这种事情,郭援没有特意隐瞒的必要。

至于郭援给出的答案,与张狂原本的猜想,倒也相差不大。

因为地道。

自从围城一开始,袁军就在挖地道。那些地道口就明晃晃的摆在城头不远处,只要守军没有瞎,抬头就能够看见。就连挖掘过程中运出来的土,都被袁军直接堆在地道口和城墙之间,叠起一座小丘,用于防御城中的出击。

对地道的挖掘有足够经验的人,甚至只要看一看地道口堆起的土方量,就能够估算出地道大概的进度。只可惜,张狂手下并没有这样的人才。但是,对于袁军地道的掘进度,张狂一方还是大约可以估算出来的。

本来按照袁军的挖掘进度,还有从地听处传来的监听信号,袁军的地道应当早几天,就已经挖到了城墙边,可以通到城内来了。为此,张狂都准备好了专门的堵口器械,准备待袁军的地道一被发现,就给他们一个好看。

可是,缺乏守城经验的并州军,没有人想到,袁军的地道,居然不是想要直接通到城中,而是想要挖倒城墙!

巨鹿的城墙修建的颇为深厚,地基深达六尺以上。想要挖空厚度超过五丈的城墙,让其整个儿塌陷下去,需要的土方量堪称极为庞大。

Wωω☢ ttκǎ n☢ c ○

不过,袁绍手下有一只由矿徒【矿工】组成的“掘子队”,对如何在地下挖掘空间,经验丰富。况且,巨鹿的表层土壤,都是河流沉积形成的松软黄土,开挖这种软质土壤,比起在山间的岩石缝隙里敲打,对那些掘子队的成员来说,可是轻松了好几倍呢。

掘子队的首领,是个在矿山里干了近三十年的掾吏。对于什么样的坑道会坍塌,如何避免坑道的坍塌,他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所以,想要挖倒巨鹿城墙,虽然算得上有些艰难,却还难不住掘子队。

为了让城墙陷落倒塌,掘子队的首领在目测之后,便制定了整个挖掘计划。他们将巨鹿城墙正下方的地基,刨空了大约四分之三,只留下四分之一完整面支撑。而为了避免城墙支撑不住,提前倒下,掘子队还用粗大的木桩,顶住了被刨空的地基。

等到一个长近十丈,宽四丈有余的地下空洞形成以后,掘子队撤出地道,用点灯的油脂浇在支撑地道的木桩上,点燃了火苗。如此一来,木桩开始燃烧,产生的烟气则从地道的通风口不断冒出。

那些从地下隐隐冒出的烟气,引起了城头守军的关注,结果将数十名守军引到城头。可惜,并州这些没有多少守城经验的菜鸟,完全不知道烟气代表着什么。

当木桩被一根根烧毁,无法支撑住城墙的重量以后,便发生了之前的那一次声势浩大的城墙坍塌事件,也就有了接下来的一系列激烈攻防战斗。(未完待续。。)

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54节 太傅显老谋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59节 子龙搏激流(上)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88节 城中路何在?(下)第48节 自当顺人意(二)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68节 赵云逞单骑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26节 大汉病天子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37节 有公国名赵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50节 功臣孰为首?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49节 陷地终有计(五)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25节 州固易得矣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2节 名族遭毒手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49节 公曹当覆灭(上)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37节 有公国名赵敌讯水上败一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8节 小人偏遇吉第31节 何进立少帝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35节 多情难相忘
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54节 太傅显老谋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59节 子龙搏激流(上)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88节 城中路何在?(下)第48节 自当顺人意(二)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68节 赵云逞单骑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26节 大汉病天子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37节 有公国名赵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50节 功臣孰为首?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49节 陷地终有计(五)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25节 州固易得矣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2节 名族遭毒手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49节 公曹当覆灭(上)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37节 有公国名赵敌讯水上败一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8节 小人偏遇吉第31节 何进立少帝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35节 多情难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