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

史阿在美稷城内的家,原本属于一名大汉商人。在去年的匈奴动乱中,这名商人被殃及池鱼,全家被杀,宅院被匈奴人霸占。如今,经过史阿新纳的妻室——呼衍氏的重新布置,这个两进的院子,重又恢复了舒适和安逸。

史阿到家的时候,呼衍氏正在厨房里做羊羹。听到史阿进来的动静,她并不为所动,依然专心的烹制食物。

除下佩剑,让家中唯一的侍女去做自己的事情,史阿信步迈进了厨房。看着身穿匈奴服饰的呼衍氏,只是瞟了自己一眼,依然不做声,史阿也不客气,来到呼衍氏身后,一手探进她的胸怀里,一边说道:

“明天又要出一趟远门,准备点干粮。”

呼衍氏怔了一怔,转头看了史阿一眼。史阿明白她的意思,苦笑着说道:

“怕是一时间回不来。少说也得一、两个月。”

听到这里,呼衍氏麻利的将调料放进羊羹汤里,用匈奴语叫侍女过来烧火,转身牵起史阿的衣带,就向卧房走去。

匈奴风俗,女子较汉人更加开放。史阿乖乖的随着呼衍氏进了卧房,然后被呼衍氏一把推倒在床榻上。

之后所发生的事情,不足为外人道也……

白昼宣淫完毕,呼衍氏只披着外袍,就从卧房出来,使用匈奴话,开始指挥侍女和面,烙饼,做干粮。

第二天一大早,史阿拖着被呼衍氏再次压榨了两回的身子起了床。饶是史阿年轻恢复力强,腰骨也是好一阵酸麻。他牵着两匹马,驮着换洗衣物和干粮马料等一大堆的东西,来到了美稷南门,与赵云汇合。

与赵云同行的。除了史阿,还有赵云的两名亲卫,和一名兼职向导的信使。一行人每人两匹马,踏上东去的大道,马不停蹄的向太行山奔去。

汉朝的大道,是在秦朝时修建的驰道的基础上。扩充建造而来的。虽然近些年以来,随着汉室国力衰退,财源枯竭,在大道的维护上投入渐渐减少,却依然能让赵云一行人,在大道上保持着日行一百二十里的前进速度。

所以,不过区区五、六天,延绵千里的太行山区,就出现在史阿面前。

太行山是张狂的大本营。故此。赵云史阿一行人来到这里,心中的戒备立刻消失了大半。

如今的天下,疫病流行,灾荒不断。升斗小民的日子,极为难熬。活不下去的民众,有的当了流民,有的则转职山贼路霸什么的。

比如说赵云这一行人,数量不多。偏偏带了那么多的马匹,一看就是一副肥羊像。一路上。跳出来试图打劫的团伙,就有三个之多。有了这些主动冒出头来的贼寇,可以让赵云发泄一下怒火,赵云的心情总算好转了不少。

让人意料不到的是,许多年以后,这些被赵云杀死的贼寇。也荣幸的成为了赵云民间流传故事中的角色。还有说书人,据此编了什么“雁门盗贼横行,赵云怒闯三寨”之类的话本。

被张狂所任命,肩负留守太行山大任的将领,是千人长周仓。当赵云见过周仓以后。第一句话就是:

“周大哥,某家姐在哪里?”

“到真定去了。”

周仓苦笑一声,解释道:

“夫人执意要去为赵堡主主持丧事,某无法,也只得放行了。”

跟在赵云身后的史阿一惊。

史阿自从投奔到张狂部下担任刺奸从事之后,除了在街上巡逻,维持一下城中的治安外,也就是去过一次白波谷。

当时,史阿被上面吩咐,多熟悉白波谷的地形。史阿那时还以为,自己会被分配到什么艰巨的任务,比如说,刺杀韩暹,或者郭大贤什么的。

不料,后来峰回路转,并州太平道对太行军的态度变得极为亲近,史阿的利剑,也就失去了亮相的机会。

如今,史阿又接受到张狂亲自布置下来的任务,来到冀州。可是,若在这期间,张狂的夫人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史阿担心,自己难免被无辜受到牵连。

接下来,周仓的下一句话,让史阿的心,一下子悬在了空中。

“据线报回报,真定的贼曹吏,两天前,带上百十号人,直奔赵家堡而去!”

周仓所说的贼曹吏,是真定县令的亲信属下。此人自认武力出众,自一年前随真定县令上任以来,在县中纠合了一批轻侠亡命,对县里的大小盗匪,进行了严厉的打压。

当然,若是乡间有什么大户,被这贼曹吏发现了缝隙,也难免受些无妄之灾。此人手段酷烈,凡是被他瞄上的人家,不管是不是盗贼,多被弄得家破人亡。

这样的一个酷吏,自然不会受到真定居民的欢迎。但是,这贼曹吏又颇有眼色,对那些势力强大的乡间大豪和世家大族,通常不去招惹。这样一来,没实力的惹不起他,有实力的没必要惹他,居然让贼曹吏成了县里的一霸。

时间倒退回两天前,真定贼曹吏带着一帮手下,根据手下的线报,来到了赵家的坞堡门外。

贼曹吏拉起来的队伍,数量达到百多人,人人都有兵器,还有二十余副皮甲。单以战斗力来论,真定县城里,有能力与其对抗的土豪家族,不会超过五个。

有赵风带领的赵家,当然算其中的一个。只是,现在赵风突然横死,连带赵家堡的壮丁,也损失了二、三十人。这些赵家的精英被消灭,残余的赵氏武装力量,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素质上,都无法与贼曹吏的队伍相比。

在贼曹吏的眼中,唯一对他这一行人构成阻碍的,只剩下赵家堡的堡墙。

所以,贼曹吏到了赵家堡门外,并没有直接动武,而是大声的叫门,声称是前来调查月前赵风被杀一案的。

只是,见到贼曹吏一伙人,一个个持刀弄枪的样子,赵家人也不是傻子,不会轻易的将门打开。对于贼曹吏这群不速之客,只能让赵氏目前的当家人,来决定如何对付。

赵氏宗族除了赵风之外,倒还有几个同一辈的男丁。不过,现在的赵家,真正的话事人,却是一个女子,一个已经出嫁的女子。

——太行校尉张狂的正室,闺名“小雨”的张夫人,赵雨。

按照当地的风俗,一族之内,是无论如何都轮不到一介女流之辈来说话的。可是,赵家这些年以来,通过帮助太行军从冀州高价购买粮食,分润了不少好处。外加上大汉堂堂“校尉”的官位,赵雨以张狂正妻的身份,要压制那些只能被称为“白丁”的赵氏族人,那真是绰绰有余。

赵雨身穿孝服,正与嫂子、小妹、侄子侄女,在灵堂守灵。听到堡外出现的恶客消息,赵雨问清楚了大致情形,凤目圆睁,低低的骂了一句:

“哪里来的狗才,敢来我赵氏撒野?!”

她从席子上立起,对身边的侍女说道:

“取我的长枪来!”

“小雨,你这是……?”

赵风的未亡人有些不安。

“大嫂,小妹去去就回,别让人打扰了哥哥的灵堂!”

嫂子欲语还休。她性子有些软弱,却知道赵雨性子外柔内刚。想到丈夫若是在世,那个什么“贼曹吏”,决计不敢欺负到赵氏门前来,忍不住又是悲从中来,隐隐的落下泪来。

再看赵雨,提着长枪,来到堡中,对周围的人扫过一眼,淡淡的说道:

“亲卫跟上,其余人在后,开门,我去应战!”

“不可!”

发话的,是赵雨的一个叔父,赵氏一族里,目前辈分最大的那位。

“对方可是官府吏员,我们赵氏,往后还要在真定讨活,怎么能轻易就得罪了官府啊?”

听到这话,不少赵氏成员,都表示赞成。赵雨毕竟是一介女流,若说是治丧待客,大家听听她的吩咐,倒也无妨。但是,要带着赵氏一族,去与人打打杀杀,赵氏其他成员,未免就开始退缩了。

听到长辈们这样说,赵雨的脸涨得通红。然而,赵雨也无法因此去指责他人。毕竟,就算是大哥赵风做主的时候,赵氏也只是在暗中与太行军有联络。明面上,赵氏可是官府面前的标准顺民。

赵雨再有主见,终不能对自己的娘家人蛮不讲理。

就在赵氏成员之间,意见发生分歧的时候,从坞堡大门的方向,突然传出“吱呀”的声音。有人转头向那边一看,立刻大声的惊叫起来:

“门开了!门开了!有人开门了!”

www ¤ttκǎ n ¤C 〇

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45节 且冷眼旁观(三)第32节 天师登神坛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6节 张狂攻可取第8节 小人偏遇吉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5节 郡国嚣张卒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88节 城中路何在?(下)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14节 片语闻敌情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34节 郭嘉说局势(下)第95节 两军斗智勇(上)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12节 张杨谍影缠第20节 运筹谋千里(四)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第66节 大旗力可扶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17节 取城如探囊第21节 复仇起草莽(三)第49节 公曹当覆灭(上)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50节 功臣孰为首?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63节 袁绍定决心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57节 真定藏麒子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4节 游侠探可疑(下)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56节 阉党鸣挽歌(下)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49节 陷地终有计(五)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45节 且冷眼旁观(三)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59节 子龙搏激流(上)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27节 华雄战不休(上)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74节 李肃有担当
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45节 且冷眼旁观(三)第32节 天师登神坛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6节 张狂攻可取第8节 小人偏遇吉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5节 郡国嚣张卒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88节 城中路何在?(下)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14节 片语闻敌情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34节 郭嘉说局势(下)第95节 两军斗智勇(上)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12节 张杨谍影缠第20节 运筹谋千里(四)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第66节 大旗力可扶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17节 取城如探囊第21节 复仇起草莽(三)第49节 公曹当覆灭(上)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50节 功臣孰为首?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63节 袁绍定决心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57节 真定藏麒子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4节 游侠探可疑(下)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56节 阉党鸣挽歌(下)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49节 陷地终有计(五)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45节 且冷眼旁观(三)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59节 子龙搏激流(上)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27节 华雄战不休(上)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74节 李肃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