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 徐州变数起

徐州当前最强的豪族——彭城曹氏,虽然实力排在第一,上有曹宏在陶谦面前把握州中事物,下有曹豹掌控州师上万精兵,却也并非无敌。

别的不说,光是东海糜氏,便有部曲私兵万人。另一家大豪强陈氏,在下一任家主继承人陈登的策划下,将家中实力转移到了南方的广陵郡,占据了几处因为黄巾和海贼之乱遭到废弃的县城,于当地建立了连片的庄园,奴客部曲以万人来计算。如果论起潜在实力,其实陈氏才是徐州境内最强大的。

陈氏与糜氏向来不和,而曹氏与陈氏也由于新州牧的人选问题,几乎陷入决裂状态。至于曹氏与糜氏之间,一个将糜氏视为土财主,恨不得狠狠咬上一口;一个将曹氏看做幸进小人,对曹氏的实力羡慕嫉妒恨。

内部的几家豪强之间,居然拥有如此大的矛盾,徐州哪里有可能对外发动进攻呢?

因此,辛评都不用怎么出手,徐州自己就没有进犯兖州的可能了。只是,若是就这样回去,辛评哪有什么功劳可以摆显呢?

袁绍的幕府里堪称是人才济济。就连荀彧这样,早早的被名士何顒评价为“王佐之才”的强人,都有感于袁绍幕府里竞争太激烈,宁愿跑到袁绍的小弟曹操身边,担任曹操的副手。辛评如果什么都不干,就这样回去,未免会被其他幕僚讥讽为“因人成事”,以后他在幕府中的地位可就难说了。

所以,在写了一封书信回去,通知袁绍徐州绝无可能出兵兖州之后,辛评大摇大摆的在徐州呆了下来。他的目光。对准了陶谦的继承者。

别误会,辛评可没有傻到觊觎徐州权柄的地步。他只是想要让继承陶谦地位的那个人,在态度上倒向袁绍一方,不要再与袁术搅在一块。

徐州的局势虽然充满矛盾,却很奇妙的保持住了平衡。最强的三家豪强,曹氏、陈氏、糜氏,由于担心徐州政局被打破。会让自己的家族遭受严重损失,都在那里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陶谦作为州牧,大权在握,也是一心想要维持局势的安稳。

如果局势继续这样拖下去,等州牧陶谦哪天突然挂了,辛评一个外来户,也不会有什么机会可以利用。说不定到了那时候,彭城曹氏将袁术请进徐州。其他豪强们多方顾忌之下,也没人敢主动抗拒袁术的到来。

为了搅动徐州看似平静的局面,辛评用计了。他的计策很简单,既然徐州当前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平衡,那就再请一位实力派进入徐州,干脆的打破这种不可靠的平衡。

被辛评看上。认为比较适合到徐州来蹚浑水的,不是别人,却是那位平原相刘备。

大汉旁支刘备原本是幽州名将公孙瓒的部下。公孙瓒属于袁术阵营。向来与徐州关系不错。被公孙瓒任命为平原相的刘备,虽然因为平原被袁谭控制住大半,没有在平原国真正到任过。可是他之前却担任过将幽州战马卖给徐州,以换取部分军粮的任务,与徐州官吏有过几次接触。徐州的各位大吏,对这位善于交际的刘氏宗亲,还是有几分好感的。

如果公孙瓒不死,辛评是绝对不会想到刘备这家伙的。但是,只能说公孙瓒死的正好。

刘备虽然是公孙瓒的师弟,却算不得公孙瓒的部曲。只是暂时从属于公孙瓒。公孙瓒一死,刘备就算是完全从北疆军系统独【和谐】立出来了。

拥有独【和谐】立身份的刘备,身份不高不低。属于可以拉拢的级别,又与袁绍并无直接矛盾,无疑可以被袁绍一方认可。而只要刘备以后不再反对袁绍,辛评还是想尝试着拉拢这位公孙瓒手下有数的猛将的。

偏偏刘备目前的情形,恰恰不算好。

顶着平原相这个头衔,可平原国却被袁谭占了大半,没有刘备多少立足之地。悲催至此的刘备,没钱没粮,差点儿连手下的两千部曲都养不活。

正因为如此,刘备才会被北海太守孔融一招手,就屁颠屁颠的跑过去投靠人家。在击退了管亥的青州黄巾军以后,刘备便暂时留在孔融的地头上休整部队,以图日后崛起。

只可惜,这年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孔融是大汉最优秀的政治批评家之一,偏偏不擅长干实务。如果是太平年间,有孔融这样的太守,大约也不会坏事。偏偏北海被黄巾军一顿洗掠,钱粮立刻显示出不足来。孔融一边要恢复自家的郡兵规模,另一边又要供养刘备的数千部曲,粮仓一下子就显得空旷起来。

虽然孔融好面子,尽量维持着对刘备部曲的供给。可是孔融的手下,肯定就不会那么痛快的将物资补给交给刘备。可以说,刘备在青州,日子也是过的紧巴巴,只是勉强维持罢了。

在北海过得不如意,刘备也想要换一个地方呆着。徐州无疑是个好的落脚点,钱粮充裕,让人垂涎三尺。可若是没人引荐,刘备敢这般巴巴的过去,那是要找揍的。

就在刘备呆在北海踟蹰不定,无法确认自己的前途时,辛评悄悄从徐州轻车简从的前来拜访他了。

此时的刘备,在天下人眼里,也只是一介无名之徒。哪怕孔融夸奖过他几句,也就是让青州境内的士人们,知道州中有了这么一个来自北方的武夫。在那些名门和世家子弟的眼里,一个武夫,就算姓刘,也不值得多么重视。

不过,袁绍军与公孙瓒多年交战,袁绍帐下的将领和谋士们,对刘备的能力还是表示谨慎的欣赏。听到辛评居然大老远的前来拜访,刘备就知道,自己等待多年的机会终于来了。

辛评见到刘备,第一句话就是:

“刘将军可愿与主公交结?”

刘备本来还想要客套一下,没想到辛评居然如此直接,略略愣了一下。不过,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的反应之快,并没有让辛评感觉到这一点。向辛评作了一个长揖,刘备用他那富有磁性的声音,略显激动的答道:

“车骑将军名动天下,备仰慕已久,但恨无缘结交罢了!”

听到这个回答,带着一份倨傲的辛评满意的点了点头,却又突兀的问出一句看似毫不相干的话:

“若徐州牧有请,刘将军可愿前往小聚?”

这句话里的潜台词,可是要拐几个弯才想得到。不过刘备一听这话,毫无迟疑,当即兴奋的长身而起,一揖到底,答道: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从头到尾,辛评都没有问刘备,是否愿意投效袁绍。而刘备对此,也没有任何意见。两人各有所需,此次行动不过是见机而作。

刘备毕竟与袁绍军打过几年的仗,直接投奔过去,双方的心结都有些难解。而袁绍目前被张狂奇袭,丢掉了半个冀州。实力大损之下,刘备也没有跑回冀州帮袁绍当炮灰的打算。

对辛评来说,刘备打不打算投靠袁绍,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刘备进入徐州,必然会让看似平静的徐州政局,出现一场巨大的变故。这场变故,也必定能够让图谋徐州的袁术,有着措手不及的感觉!

袁术是袁绍眼中的第二号大敌——之前是头号大敌。削弱袁术的势力,是袁绍的基本方针之一。辛评并非直接针对袁术,这种行为与袁绍向袁术传送出去的和平信号并不违背。

哪怕袁术知道了这件事情,他也不好就此责怪袁绍一方。毕竟徐州又不是他袁术的——哪怕袁术已经将徐州看成了自己的禁脔。

只要能够败了袁术的事情,保证徐州落入一个对袁绍相对友好的诸侯手中,辛评便是大功一件。至于刘备到底能不能在徐州立足,辛评才不会关心呢……

当然,在徐州,辛评只是个外人。以他的身份,不可能决定徐州的未来。但是,当他出头为刘备说项,劝动徐州大吏和豪强们的时候,那些忌惮袁术将手伸进徐州的豪强大族当即认为,让刘备进入徐州,是会有利于徐州的未来的。

在糜氏、陈氏等大族的心里,哪怕拥立的是刘备这个无名之辈成为徐州州牧,也比被袁术占据徐州要强的多。

更何况,刘备一介寒门,势单力薄,想要掌控徐州的局势,就必须如陶谦那样大力依靠徐州本土豪强,甚至犹有过之。

毕竟,当年的陶谦声望远在如今的刘备之上,而且背后还有汉室支持。而徐州豪强的实力,却比过去大为增强。臣强主弱之势,可谓极为明显。各大豪族完全可以将刘备高高供起,然后在自家的地盘上当一个土皇帝。

看出了这一点之后,就连彭城曹氏都减弱了反对刘备的声音,摆出坐视刘备进入徐州的姿态。毕竟,袁术那位贵人,也的确有些难以伺候。

至于州牧陶谦,他与刘备在当年黄巾之乱中,也曾经有过一段接触。两人的关系不坏,性子也有几分相投。而且刘备出身寒门,基本上是凭借自己的能力才得以崭露头角的,与陶谦本人有几分相似。因此,陶谦对让刘备进入徐州一事,还是谨慎的表示赞成的。

于是,辛评的策划获得的相当的成功。

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43节 且冷眼旁观(一)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21节 壮士半生死(上)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35节 抽丝理乱麻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46节 但埋头种田(一)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45节 陷地终有计(一)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32节 天师登神坛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48节 自当顺人意(二)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4节 兖州名士劫(下)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35节 青史本无常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第88节 城中路何在?(下)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72节 居心藏诡异(下)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第34节 飞将非无敌(中)第3节 游侠探可疑(上)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24节 万军无主将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46节 但埋头种田(一)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二 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35节 青史本无常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
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43节 且冷眼旁观(一)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21节 壮士半生死(上)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35节 抽丝理乱麻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46节 但埋头种田(一)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45节 陷地终有计(一)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32节 天师登神坛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48节 自当顺人意(二)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4节 兖州名士劫(下)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35节 青史本无常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第88节 城中路何在?(下)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72节 居心藏诡异(下)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第34节 飞将非无敌(中)第3节 游侠探可疑(上)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24节 万军无主将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46节 但埋头种田(一)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二 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35节 青史本无常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