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 愿吃苦中苦

张狂脸上带着笑容,心中却泛着苦味。

他可是真不愿去兖州,与汉军主力硬碰硬的干一仗。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他说了不算。

管亥何许人也?被“大贤良师”张角,夸赞为“太平道第一高手”多年,在黄巾军中,乃至整个天下间,都是威名远扬的存在。而且,他身为张角座下八大弟子之一,信望极高,在太平道中的地位,也绝非张狂可以相比较的。

更不用说,管亥这一生,教授弟子无数,就连张狂本人和周仓,都得叫他一声师傅。如果张狂不同意,只怕管亥开口喊上一声,张狂手下那些将士,不管是来自“波才帅”残部的,还是从一开始就跟随张狂的,都会干脆的抛弃张狂这个渠帅,转而跟随“管亥帅”,踏上西去的道路,主动去找汉军的麻烦。

这些都还不算什么。反正,只要典韦、臧霸、于禁这些人才还留在自己身边,张狂其实对那两千来普通士卒,并不是太在意。

但是,真要是出了这样的事情,张狂就会被周围的人认为,是一个不遵上命,不敬师长,背叛教团,恣意妄为的小人。

这,才是对张狂最大的打击。

当世重名声。而良好的名声,首先来自良好的道德。别的不说,光看官府,在召集人才时,都是以“举孝廉”为主,就可见一斑。

如果张狂的名望大坏,不单以后别想再召集其他人才,就连现在已经跟随在他身边的这些人,也未必会继续追随。这样一来,除非张狂以后找个地方,改名换姓,苟且偷生。否则,基本上没有任何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随便举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吧。

第一个告发太平道起义的唐周,同样也是身为张角座下八大弟子之一,执掌“巽”部的太平道教众,本人才能卓越,风度不凡。

但是,当他一朝做了叛徒,出卖了“太平道”起义的机密,立刻就成为太平道最为痛恨的叛徒。凡是太平道信徒,对此人的痛恨,还超过了对任何一个汉室官吏的怨恨程度。

而汉室朝廷的官员们,也因为唐周的行为,对他极为鄙视。即使唐周身为镇压黄巾军起义的一大功臣,也没有给他任何好处。

根据张狂两世为人的见闻,这样一个能力超强的人才,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无论是当前,还是后世,张狂都从来没有听说过此人的任何后继消息。

张狂自然不想成为唐周第二。而且,在得知管亥即将到来的消息之后,张狂在反复思量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巨大的弱点。那就是……

——名望不足!

在未来的规划中,张狂是想要继承“大贤良师”张角的名望,用于号令数年以后再次兴起的青州黄巾军和徐州黄巾军。

可是,凭借张狂目前在泰山附近,闯荡下的那点儿名望,能够压制得住几年后那些拥众数万、甚至数十万的黄巾军首领吗?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招募人才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名望,谁会来投奔一个天知道是谁的无名小卒?

别看天平军现在拥有周仓、典韦、于禁、乐进、臧霸等历史名将,似乎是人才济济的样子。但是,仔细回顾一下,这些历史名将,全都是机缘巧合之下,外加上张狂竭尽全力的诚心招诱,有些还使出了非常的手段,才甘心成为天平军中的一员。

但是,直到现在,主动来投奔的人,也基本上是些贫民、流民。几个月下来,张狂还没有在主动投奔者中,发现什么像点样子的人才。

当今乱世,身为黄巾军中的一员,想要出名,除了与敌人们真刀真枪的干上一场,似乎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只要本部的兵力不多,即使名头大一些,想必也不会被汉室当做眼中钉来处理吧?

若是实在不行,到时候,带着天平军向哪个山头上随便一躲,想来皇甫嵩也不会有这么多的闲心,来搜捕一支藏身在深山中的“残军”吧?

话说回来,张狂心中反复思量一番后,发现这一路上,也是风险伴随着机遇。所以,他决定,冒一回险,看看在这一路上,是不是还可以再收罗几员三国名将。

富贵险中求!

做出了这个决定,张狂心中如释重负。当他把即将出兵的消息传达下去之后,天平军将士们也都一个个欢声雷动。

这一个多月的闲居,让张狂手下这些,或者野心勃勃,或者忠心太平道的战士们,憋得极为难受。如果只是呆在泰山这个山区险地,坐观外界的成败,未免也太对不起将士们那一颗颗要求上进的心脏了。

军中第一要事,当以粮草为最先。

一万三千斛粮食,一百三十头羊,四十头猪。这是张狂在计点自己的物资之后,赠送给管亥部黄巾军的粮草。天平军如此大方,让管亥军在羡慕之余,也极为感激。

要知道,对于黄巾军来说,向来不是愁没有人,没有兵器,只是愁没有足够的军粮。只要手中有粮,为了混一个肚儿圆,绝对有不少贫无立锥之地的流民愿意加入黄巾军。而接受了张狂军的大方捐赠之后,管亥军也就不好意思,再去打天平军剩余物资的主意了。

当然,到了这一步,对于将张狂所部收编的想法,也被管亥果断的抛弃了。只要张狂遵循“大贤良师”的指示,起兵救援“卜己帅”,管亥就既没有名义,也没有实力吞并张狂部。

对于这般大方的捐赠,天平军内部也有不少人极为心痛。

但是,张狂在考虑了运送这些物资,将会对天平军行军速度造成的拖累之后,还是果断的只留下两个月的军粮。有张狂的命令,泰大师和于禁等人的支持,臧霸、周仓等人,也只好收回了自己的意见。

饶是如此,天平军队伍中车辆之多,辎重之充足,也让管亥部的黄巾军士卒羡慕不已。双方合军之后,在路上没走几天,管亥军就流传起这样一首歌谣来:

“前军穿鞋,后军赤脚。前军披甲,后军衣少。前军肉食,后军吃草。”

前军,就是天平军。张狂既然要积极表现,干脆就一口气积极到底。他以天平军兵精将勇为理由,自告奋勇担任前军。这种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积极精神,自然深得管亥军上下的赞赏。

却不料张狂心中,本就是想要趁机练练兵,磨砺出一只少而精的强兵来。只要能达到这个目标,张狂并不介意,天平军的数量在目前的基数上损失一半。

他的目光,现在依然在盯着数年之后才会发生的汉帝驾崩,军阀混战局面。

不过,这个未来,到底是发生在四年以后,还是五年以后呢?

张狂有些记不准了。

毕竟,他在后世,只是一个“真·游戏玩家”和“伪·历史爱好者”。

就这样,一只人数达到一万四千人以上,基本由精壮男丁组成的黄巾军大军,行进在兖州的官道上。

张绕将手握在环首刀的刀柄上,坐在一辆牛车上。与他一样,忍受着没有减震器而产生的颠簸,安静的坐在牛车上的人,足有三百之多。

这三百人,有的是张绕的部众,有的是管亥帅派出来的精兵。除了武艺出众,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跑步速度快,耐力强。

他们,是由黄巾军大帅管亥亲自选中的,用于快速反击的精锐部队。目标,就是那些不知死活的地方豪强私兵队。

本来,由于管亥军所部人员众多,装备精良(相对的),让所过之处的地方豪强们,两股战战,忧心忡忡。

这样规模和装备的军队,不是那些只有数百可战之士的中小豪强们,可以对抗的。

但是,从这只大军的前进速度中,不少的有识之士看出了蹊跷,从而放下心来。

日行四十里,这是以管亥的统军能力,所能保持的最高行军速度。如果再加快速度,管亥就不能够保证,在到达东郡附近与卜己军汇合时,手中还能够掌握多少部众。

毕竟,在太平道中,管亥是以武力著称,并不是很擅长统帅大军。黄巾军统御最强的几个人,依次是“波才帅”,“马义元帅”,“张曼成帅”,“卜己帅”和叛徒唐周。能够将手下的一万多人管理好,已经接近管亥统兵的极限了。

为了保持这样的行军速度,尽快的与“卜己帅”大军汇合,管亥军没有主动进攻沿途所经过的坞堡,还尽量避开了县城的官兵。

然而,让管亥始料未及的是,这样的示弱行为,并没有让己方的麻烦减少。相反,却让途经地区的官兵和豪强们活跃了起来。自从出了泰山郡,进入济北国开始,地方武装势力对大军的袭击,就突然间变得频繁多了。

对此,管亥也相当的烦躁。

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57节 真定藏麒子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49节 屯田有章法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40节 称王成风潮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51节 王刘遭暗劫(上)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24节 万军无主将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57节 短弓对强弩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1节 冥冥我是谁?第92节 细分狐与豺(下)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45节 孙袁皆受挫第34节 金毛现狮王?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37节 白波起乱战(一)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16节 元城故吏说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49节 公曹当覆灭(上)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44节 胜负难明言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20节 复仇起草莽(二)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17节 取城如探囊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49节 陷地终有计(五)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37节 白波起乱战(一)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
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57节 真定藏麒子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49节 屯田有章法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40节 称王成风潮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51节 王刘遭暗劫(上)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24节 万军无主将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57节 短弓对强弩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1节 冥冥我是谁?第92节 细分狐与豺(下)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45节 孙袁皆受挫第34节 金毛现狮王?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37节 白波起乱战(一)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16节 元城故吏说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49节 公曹当覆灭(上)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44节 胜负难明言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20节 复仇起草莽(二)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17节 取城如探囊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49节 陷地终有计(五)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37节 白波起乱战(一)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