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

安定元年【193年】二月十四,一场发生在袁绍势力和公孙瓒势力之间的大战,在冀州饶阳城外打响。

参加战斗的双方,为公孙瓒大军三万余人,和袁绍大将麹义两万余人。当然,如果计算的是战兵,则公孙瓒军有一万六千人,而麹义军有一万四千人。占了据守城池,无需太多后勤人员的便宜,麹义军虽然在总兵力上差了不少,可是实际战兵数目却与敌人相差不大。

饶阳城虽然不是什么坚固的城池,毕竟有三丈余高的城墙。如果麹义带兵坚守饶阳城,别说是公孙瓒区区三万多大军,就算是十万大军,也未必能够攻克。

所以,公孙瓒军来到饶阳城下,根本就没有准备几件攻城器械。因为公孙瓒看准了麹义,在当前堪称势均力敌的情形下,他根本不会像个弱者那样固守在城中,而是会主动出击,与己方决一死战。而公孙瓒目前的兵力状况,也容不得他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城战。

当然,要是麹义坚定的死守不出,公孙瓒便会越过饶阳城,大胆的向冀州的腹地挺进。不过这种高风险的无退路情景,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

麹义的想法,与公孙瓒所料大致不差。麹义从来就没有想过,光是守住饶阳即可。作为冀州最强悍的一员大将,麹义自视甚高,并不害怕与公孙瓒一战。在他心里,兵力相当的情况下,若是不敢出击,就不配做一个大汉将军!

麹义不但主动离开城防的范围,向公孙瓒军发起挑战,他甚至计划此战一举击垮公孙瓒军。以结束这场在冀州大地上持续了一年多的争霸战。然后,麹义认为自己挟着如此一场大功劳,足以超过位在自己之上的淳于琼,一跃成为河北最强的将军!

对于此战,麹义排出的阵型很简单。他将张郃所部摆在右翼,左翼交给蒋奇。自己的本部带着韩猛居中,骑兵较多的高览为预备队。至于杂牌子的马延所部,由于新兵较多,战斗力相当不可靠,麹义根本没有看上眼,干脆让马延去负责守城。

而公孙大军的应对,则是单经对付张郃,邹丹对付蒋奇,公孙瓒本部加上刘备对上麹义。严纲和王门为预备队。至于堂弟公孙范的渤海军,由于战力较弱,被分派到留守大营。

在经历过多次大战以后,双方对敌人都不陌生。于是,没有什么开场白,此战从一开始,就打出了真火。

晴朗的天空,不断刮过的北风。吹得战旗猎猎作响。不过,在双方战士震天的呐喊声里。没有人能够听到风吹过的声音。战刀砍进骨肉里的声音,枪头刺进胸腔中的响动,都比风声更加的响亮。

来自肃慎的重甲武士极为威猛。这些野性未驯的蛮夷,手持沉重的战斧、狼牙棒等兵器,身披镶铁的两层牛皮甲,在酣战的时候不断的发出种种模仿野兽的战嚎。

为了减轻甲胄的重量。他们的甲衣都是只有前半身,后半身则毫无防护。这让汉军督战队在督战时显得极为方便。如果发现哪个肃慎蛮子的伤口是在身后,那些面无表情的汉人督战队便会手起刀落,从肃慎士卒们毫无防护的背后斩杀他们。

——对付蛮族,哪怕是自己部下的蛮族。公孙瓒从不手软。按照公孙瓒的话说,上了战场还敢不卖力的家伙,活在这个世界上又有何用?

在重赏和军法的双重激励下,一千多名肃慎蛮子一个个都显得悍不畏死。虽然他们缺乏大范围的军阵配合训练,不过肃慎士卒依靠自身从渔猎生活里培养出来的小范围配合,也可谓是战斗得颇有章法。若非与他们敌对的张郃所部不是弱者,只怕一个照面下来,敌人的军阵就会被撕开一个口子。

面对那些脸上涂着防冻的猪油,脑后拖着小小的辫子,面目狰狞可恶的肃慎蛮子,张郃英武的脸上丝毫不见慌乱。敌人固然强悍,可是由张郃一手训练出来的大戟士,却是连麹义都赞叹不已的精兵。

每位大戟士身上,都穿着精致而防护出众的玄甲,手中的大戟长而锐利。单个的大戟士,战斗力可能并不让人觉得有多么出众。但是,当大戟士聚拢成群以后,将两排长戟层层叠叠的排列起来以后,他们之间的娴熟配合,会让任何一个想要突破的敌人,都必须面对三支以上的长戟,陷入以寡敌众的糟糕境地。

相较于长枪的简单刺击,长戟在使用上,还有着钩、啄、割等技巧。以肃慎人的粗糙武技,面对结好的戟阵,可谓是防不胜防。若非肃慎人得到了公孙军配备的重甲防护,对上大戟士排出的战阵,根本就没有一战之力!

与肃慎人战斗,按照张郃的判断,一对一,大戟士最终多半会失败;两个大戟士对上两名肃慎人,就会胜负难料;若是十人对十人,大戟士必胜;但一百名大戟士列好阵型,至少可以对付一百五十名肃慎人。如今大戟士数量高达千人,即使对方有两千肃慎人,也是无济于事的。

战局的变化,印证了张郃的判断。激战半个多时辰下来,肃慎人被杀了三百多,而大戟士的死伤不过一百余人。这种交换比,张郃虽然有些心痛,却也能够承受。

不过,肃慎人对如此巨大的伤亡率,显然已经难以承受了。即使有百余名手持利刃的督战队在后方虎视眈眈,肃慎人依然停止了向前的进攻。以张郃的带兵经验,看得出来,如果公孙军再对肃慎人施加高压的话,这些蛮子八成就会立刻发动叛乱。

只可惜,这种结果并没有真正出现。拥有丰富经验的单经,对肃慎人的使用非常老道,绝不会出现如此不小心的局面。见肃慎人苦战无果,单经很干脆的鸣金,让肃慎人退下。

张郃刚想乘肃慎人一窝蜂溃退的时候进行掩杀,却骤然脸色一变,大声的吼了一句:

“举盾!”

“举盾!举盾!”

由于情况紧急,张郃无法用金鼓或战旗下达命令,只得让十余名亲卫们一齐放声大喊。好在大戟士就在张郃的马前列阵,张郃的命令可谓是极为及时。就在大部分大戟士都将绑在左臂的一面小臂盾举过面门之时,一阵箭雨猛然铺天盖地的浇了下来!

箭雨射穿了一些不及举盾的大戟士的面门,也有不少落在溃退中的肃慎人身上。若非张郃应变得快,及时注意到敌军阵后弓弩手的变化,这下就会给大戟士带来不小的伤亡。

公孙军不分敌我的箭雨,阻止了张郃的追击。在张郃整顿好阵型以后,又发现敌军中出现了大队的骑士。自从北疆的骑兵从凉州骑兵那里学到了双边马镫的使用之后,骑兵第一次让正面冲击的战斗方式,取代了原来的游击远射。

而大戟士此时还没有针对骑兵的正面冲击,做出完善的相应部署。见到公孙军出动了骑兵队,张郃只得放弃了大举进攻的想法,先列出了防御阵型,再小步向前推进。并且每前进五步,张郃便停下来,整顿一次阵型。

张郃的保守战术,虽然可以策应万全,却给了单经足够的时间,来排列己方步兵的阵型。当张郃向前推进了五十步,让对方的骑兵进入到己方的强弩射程以后,对方的骑兵却很干脆的从两侧退出。

此刻,暴露在张郃面前的,已经是一排排巨盾长枪组成的防御阵型。即使以大戟士的精锐,面对汉军传统的防御阵型,也是难有大的战果。不过,张郃依靠大戟士的强悍战斗力总算是转守为攻,把握了一部分战局的先机。

相对于张郃所获得的微小进展,左翼的蒋奇所部,却从头到尾都在被动的防御当中。

蒋奇字义渠,出身于冀州一家小豪强,祖上也多次出过千石级别的武将。虽然蒋奇自身武技不高,却因为兵法出众,深受“万人敌”颜良的尊重。这次出战,他带上本部不足两千人的战兵,还有麹义额外拨付给他的两千名强壮辅兵,任务就是守。守住左翼,一直坚持到此战的结束,蒋奇便是大功一件。

当然,蒋奇想要在此战中完成任务,说起来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他将要面对的,可是公孙瓒手下兵力最多的邹丹。

邹丹本部足足有八千多人,除去两千留守大营的老弱辅兵,其余六千人都被邹丹带上了战场。这六千人中,胡人占了一半,骑兵的数量更是高达三千之多。因此,邹丹从一开战,就放出了大队的胡人游击骑兵,让他们绕到蒋奇军的侧翼,甚至是后方,去袭扰敌军。

即使除去邹丹放出去的一千胡人游骑,他的军阵,一眼看上去也要比蒋奇所部大上一倍。仗着人多,邹丹对蒋奇的军阵发动的是车轮战法,每次出动五百人的小队,向蒋奇军发动进攻。

蒋奇军若是抵抗顽强,小队战士就撤回来休整,以待下次出击。但蒋奇所部若是抵抗不住,露了破绽出来,邹丹就会指挥全军一拥而上,从敌军阵线的缺口处,撕裂蒋奇军,进而一举击败对手!

当然,由于邹丹与冀州军交手的次数多了,冀州军对他的这一套战术已经颇为熟悉。可是即便如此,邹丹的骑兵摆在那里,仗着机动力的优势,谁都拿他没有办法。

蒋奇也不例外。

不过,蒋奇本就没有想过要击溃敌人。他要做的事情,仅仅是拖延。拖到麹义击破公孙瓒的中军,便是胜利。(未完待续。。)

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18节 君臣青且嫩(下)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57节 短弓对强弩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31节 何进立少帝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16节 乐进破阵弩(下)第52节 白波现故人第16节 乐进破阵弩(下)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63节 无忌思好逑(中)第51节 当朝有太傅第56节 董卓大起兵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6节 张狂攻可取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23节 运筹谋千里(七)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3节 需胜方由己(上)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2节 竖子安敢欺?(下)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24节 黄巾密密铺(下)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二 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45节 陷地终有计(一)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59节 子龙搏激流(上)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65节 太行根基盛(二)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2节 赫赫猛将威!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39节 彭城有曹氏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
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18节 君臣青且嫩(下)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57节 短弓对强弩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31节 何进立少帝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16节 乐进破阵弩(下)第52节 白波现故人第16节 乐进破阵弩(下)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63节 无忌思好逑(中)第51节 当朝有太傅第56节 董卓大起兵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6节 张狂攻可取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23节 运筹谋千里(七)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3节 需胜方由己(上)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2节 竖子安敢欺?(下)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24节 黄巾密密铺(下)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二 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45节 陷地终有计(一)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59节 子龙搏激流(上)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65节 太行根基盛(二)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2节 赫赫猛将威!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39节 彭城有曹氏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