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 踟蹰忧胜负

六月十二这一日,听完斥候队送来的情报,张狂立刻调动大军,迎头对上了奔袭而来的鲜卑骑兵。

由于鲜卑人一人双马,整个营盘散的颇开。斥候们观察出来的结果,是对方骑兵约有万人。面对这万人大军,张狂调度了骑兵队,游击队,谢逊千人队,于禁千人队出战。

至于在匈奴人传闻里,声名赫赫的重铠队,则被留在了美稷县城压阵。当然,为了避免战力的浪费,典韦这个“万人敌”,临时加入亲卫队,跟随在张狂身边。

这样一来,没有典韦这个“刺头”在,负责留守美稷的总指挥,军师程昱,指挥起重铠队来,也算是得心应手了。

除了近三千的主力部队,跟随张狂出战的,还有两千辅兵和两千精壮民夫。可千万不要因为被称为“辅兵”,就小看了他们。来自后世的张狂,这几年在练兵当中投入的资源,远远超过当世的平均水平。

太行军中,最善于统兵的于禁,对这些辅兵战斗力的评价是,他们已经达到了大汉一般的郡国兵战兵的水准。

就连那些来自太行山区的民夫,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当做预备队顶上前线。这些经历了数千里路程拉练的民夫,光从纪律性来说,并不比普通大汉郡国兵差。

张狂心中都已经计划好了,如果战事顺利,成功的在西河边陲站住了脚,他就将这三千来自太行山的民夫,编组为辅兵部队,用于屯田地区的防守。

表面上看起来,张狂以总数只有七千人的兵力,去迎击人数达到万人左右的鲜卑骑兵,在人数上居于明显的下风。可是,不要忘记,按照汉军对胡人的战绩,向来是“一汉当五胡”的。

就算鲜卑人里,含有一千人的王庭常备军,战斗力比一般胡虏较为强悍,张狂也有把握,光凭麾下不到三千人的战兵,就能将敌人击败!

太行军主动而果断的出动,大大出乎和连的意料之外。他原本在战马还没有上膘的夏季出兵,就是想要打汉人们一个措手不及。可是,现在倒好,敌人明显是严阵以待,而且还凶猛的冲到自己面前来了!

一时间,和连对打,还是不打的问题,头痛欲裂。

现在的鲜卑联盟,表面上虽然依旧都奉弹汗山的王庭为主。可是,无论是东部鲜卑,还是西部鲜卑,对来自弹汗山的命令,都不当做一回事。就算是目前还算可靠的中部鲜卑,见到局势的发展,也有不少“大人”,暗中开始自行打算了。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东部鲜卑与西部鲜卑内部,各个“大人”之间,关系也算不上有多好。若不是这些“大人”相互之间的勾心斗角,矛盾丛丛,只怕早就有势力强大的部落,主动的举起叛旗,对抗弹汗山了。

想要慑服这些蠢蠢欲动的鲜卑“大人”们,其实也并不是太难。毕竟,前任大王的名望竖在那里。占据了大义的名分,和连的优势不要太多了。总的来说,和连目下,只有一个缺陷。但是,这个缺陷,对一个游牧民族首领来说,却是致命的缺陷。

战功!

就是战功!

和连缺少的,就是拿得出手的战功!

和连不是没有带兵打过仗。只是,他的几次出征,表现的都很平庸。不少在和连麾下被指挥过的部落首领,都觉得,若是换成自己来指挥大军,表现一定比和连要好得多。

有了这样的认知,一些远离弹汗山的部落,对王庭的敬畏之情,开始慢慢消退。外加上和连上台以后,表现出来的贪财好色,任人唯亲之类负面性格,对和连有意见的鲜卑“大人”,也就一天比一天多。

说句老实话,在草原上,贪财好色,任人唯亲,乃至于御下残暴,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草原上的蛮子们,向来是“畏威而不怀德”的。可是,如果再加上“指挥不力,缺乏武勋”,就构成了足以让其他草原强者,背弃此人统领的理由。

和连此次出征,除了趁火打劫,捞些子女财帛外,最重要的目的,还是想打一个“大”胜仗。毕竟,就算有“落日原”之败,汉军在草原上的威慑力,依然强横无比。

如果身为鲜卑大王的和连,能够成功的在汉军面前,取得一场说得过去的“大胜”,则和连的威望,必将趁几何级数飙升。而其他的鲜卑“大人”,还会敢于对和连大王的命令,阳奉阴违吗?

但是,伴随着太行军的快速反应,和连发现,自己一月以来的精心谋划,如今居然都成了泡影!

如果不想让自己手下这些可靠的力量,受到大的损失,和连就得接受空手而归,白跑一趟的结果。

然后,这次出征的结果,将会成为其他鲜卑贵族议论和连的新话题。而和连在鲜卑族内部的威望,又将进一步的下降。到那时候,和连真的就成了“偷鸡不着蚀把米”了。

但是,真要与汉军打起来,和连又没有胜利的信心。毕竟,汉军在近百年以来,在草原上留下的赫赫武功,已经让和连心惊胆颤。而他此前与汉军多次交战的结果,也证实了汉军的战力,到底有多么的强悍。

就这样,和连在战与退之间,犹豫了一夜,依然没有做出判断。而在战场上,没有决断,是比决断错误还要更加严重的后果!

随着汉军一大早出营列阵的行为,和连的烦恼终于消失了。如今,被汉军逼近到五里地距离的鲜卑人,已经没有选择的权利了。

在这种近距离的位置,鲜卑人若是撤退,必然会遭遇到为数不少的汉军骑兵,毫不犹豫的无情追击。一旦这种事情发生,鲜卑人必然会迎来一场大败!

——那就战吧!

从小就以聪明著称的和连,停止了无益的思考,开始调动兵马。

说实话,在太行军逼近之前,和连的兵力调度,可以说是中规中矩,并无什么明显错误。但是,几个接受了命令的老练军帅,却对和连腹诽不已。

——这种时候,还打什么打啊!赶紧派出一支骑兵作为后卫,让其他部队快点儿撤退才是正经!

草原骑兵的优势,从来就不是阵而后战。他们最大的优势,便是可以依靠自己的机动力优势,在己方选定的时间,己方选定的战场,打一场由己方主导的战斗。

如果己方明显出于不利的位置,对所有草原骑兵来说,最佳的对策,不是战斗,而是撤退。

在草原部落的牧民心里,临阵脱逃,绝对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耻辱。最多,以后己方有机会报复回来便是。

“大王这是汉人的书读多了!”

接到命令,被和连要求主动出击,从正面迟滞敌人的一名鲜卑小帅,私下里对自己的亲信抱怨着说道。虽然这个命令,并不要求小帅率部与汉军硬拼。然而,对汉军的弩箭极为忌惮的小帅,心里已经做好了损失十分之一兵力的准备。

由于古代交通信息交流的不便,在凉州地区已经被不少羌人装备上的马镫,在北方的鲜卑部落中,却没有几个人知道。而没有马镫提供的马背稳定性,骑兵的近战肉搏能力,至少要下降五成。

至于后市被某些“砖家”“叫兽”推崇备至的骑射,其实应当从中间分割开来,描述为“骑”和“射”。无论是骑马,还是射箭,都是鲜卑人极为擅长的。但是,在骑马的时候还能射箭,就不是一般的鲜卑人能够做得到的。

再说那比骑在马上射箭,还要更加高级得多的奔射,也就是在策马奔跑时进行射箭的技巧,能够做到的草原人,就更加稀少了。即便是在收罗了不少骑射高手的和连手下,也只有不足千人的骑士,具备这项高级技能。

而且,在奔射的过程中,无论是所射出箭矢的力道,还是准确度,都只能用“糟糕”两个字来形容。自古以来,奔射这种手段在战场上的运用,也基本上局限于小规模的精英斥候追逐战当中,少有运用到正面战场上的。

在小帅的部下,那些能够做到奔射的鲜卑人,多是军中的精英,大大小小是个头目。深知汉军弓弩强悍的鲜卑小帅,可没有打算将手中这几十号宝贝疙瘩,去与汉军弓弩手交换性命。

最后,还有一件更加关键的事情,让鲜卑小帅完全没有发动奔射的考虑。那就是:

战马的状态。

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31节 何进立少帝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43节 且冷眼旁观(一)第35节 抽丝理乱麻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64节 欲静风不止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3节 需胜方由己(上)第1节 纵败无降意(上)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56节 阉党鸣挽歌(下)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5节 公路何足道(上)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36节 侠士亦官迷(上)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第75节 判敌未如判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23节 运筹谋千里(七)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29节 强敌徐徐随(上)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5节 郡国嚣张卒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6节 豪杰忿怒顾
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31节 何进立少帝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43节 且冷眼旁观(一)第35节 抽丝理乱麻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64节 欲静风不止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3节 需胜方由己(上)第1节 纵败无降意(上)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56节 阉党鸣挽歌(下)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5节 公路何足道(上)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36节 侠士亦官迷(上)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第75节 判敌未如判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23节 运筹谋千里(七)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29节 强敌徐徐随(上)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5节 郡国嚣张卒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6节 豪杰忿怒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