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

田丰之才,堪称国士。但是他的脾气向来被评价为“刚而犯上”,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可不管主公袁谭的想法是什么,就一定要实行下去。并且由于袁谭年幼【?】,在军中和民间都显得威望不足,无法向他老子袁绍那样,能够成功的压制住田丰,只用其才,不显其弊。

至于青州的其余臣子,在田丰独揽大权的情形下,当然也讨不了什么好。就连手握兵权的袁绍麾下第一大将淳于琼,都被田丰所排斥在外,两年没有返回过青州。而许攸、郭图、逢纪等袁绍身边的老人,由于不是田丰的冀州系一派,更是不得不小心收敛,仰田丰的鼻息过日子。若不然,他们就会遇到直接的打压。

例如审配这个同样出身冀州,性情刚直的方面之才,因为之前在政事上屡屡与田丰发生争执,如今已经被田丰打发到东莱那个偏远的角落里,去看守海防了。

可以说,青州的名义首领和实际主宰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并且这种裂痕极为难以消除,除非其中一方放弃对青州权柄的要求。而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好在田丰性情刚硬之外,还有一个“忠直”的特点。他在打压了与其争夺权柄的几个同僚之后,倒也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除了失去不少权柄之外,许攸、郭图、逢纪等人的表面地位倒是没有多少下降。

外加上田丰处事向来公允,不徇私情,青州郡县的大小官吏们对其又敬又怕,却没有什么怨恨的意思。这让田丰在青州的地位显得颇为巩固,除非袁谭想要搞掉他……

因着有这层隐患在,青州的防务看似牢固。说不得就有可能被狡计百出的张狂给钻了空子。对于这种可能性,曹操和荀彧都是看得出来的,却无法提醒青州一方进行防备。

张狂如今本就已经是天下间军力最强,地盘最大的诸侯势力了。他若是进一步吞并了袁谭的青州。便成为坐拥并、冀、幽、青四州。外加小半个司隶的超级强国了。

那样一来,等若接近一半大汉的人口和财富。就将为张狂这个黄巾余孽所控制住。到那个时候,还有谁能够抗衡来自北方的这个霸主呢?

“张狂若有诡谋,袁显思必然难以抵挡。看来吾等必须及早回师,看看能否及时助袁显思一臂之力!”

曹操基于对张狂的忌惮之情。主动提出了援助青州的策略。而荀彧也对此大为赞同,说道:

“唇亡而齿寒。青州若有失,则兖州危矣。不过,以我兖州军力,若要救援青州,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兖州难保。正好孙豫州【孙坚】兵力强大。吾等可以向孙豫州陈述厉害,庶几可得数千援兵。”

“此议甚佳。但有袁公路【袁术】在身侧觊觎,孙豫州必然不肯多出援兵。”

对于孙坚可能派遣的援军,曹操并没有报以太大的希望。曹孙两家的关系并不是太好。之前一个属于袁绍势力,一个属于袁术势力,还相互打过几仗。双方的盟友关系,也是在最近一年里才建立起来的。孙坚若是能够支援他三、五千精兵,便已经很够意思了。

不过,哪怕孙坚不出兵,曹操也是要向他讨要些别的支援的。毕竟,张狂带给南方诸侯的压力太大,曹操绝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傻乎乎的与张狂大军死磕。

孙坚是在天子车驾快要到达宛陵的时候,才从豫州出发迎接天子的。当曹操与孙坚碰面,并向其求助一同对抗张狂的时候,出乎曹操的意料,孙坚对派兵北上抵御张狂之事,表现的相当积极。曹操一开口求援,孙坚便很痛快的同意,派出长子孙策,统帅八千丹阳精锐士卒,随同曹操一起北上对抗张狂的入侵。

当然,孙坚也有个条件。他提出,孙策所部只能在兖州境内帮助曹操抵御张狂,要求曹操不能带着孙家的军队进入青州。这其中的缘由,与孙坚和袁谭向来关系不睦有关。孙坚担心孙策所部进入青州,会被袁谭当做炮灰使用。

至于曹操一方,孙坚倒是对他颇为放心。反正兖州离豫州近,如有必要,孙坚自可带着大军直接北上救援。而曹操在面对河北张狂的压力下,绝不会想要出现腹背受敌的局面。所以,孙坚对交给曹操指挥的那部分豫州军很是放心。

就在曹操向孙坚讨得了援军,准备返回兖州,整顿好一支足以与张狂大军一战的主力,进入青州救援袁谭的时候,袁谭的青州,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变故的发生,源起于一处小小的县城当中。

贾老三是平原郡乐陵县的一名城门吏,负责看守乐陵城的东门,还有戒备敌人偷袭城门的行动。由于乐陵紧靠着冀州的地界,属于对冀州张狂的第一线,所以乐陵城的城门,关着的日子比开着的日子可要多得多。这样的情形,让专门负责看门的城门吏很难捞到多少油水。而且,作为城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门吏被归属到军职里。因此,但凡在县里有些门路的小吏,都对城门吏一职兴趣不大。

不过,由于直接影响到乐陵城的安危,城门吏的关系重大,县令也不能胡乱派一个人就去看门。万一那个看门的掾吏是太平道的奸细,冀州军一到,就开门献城怎么办?

所以,能够担任城门吏的,都是被认为忠于袁青州【袁谭】的可靠老人。贾老三就是这么一个大家眼中的可靠人儿。

要说贾老三的资历,其实也不算短。早在袁青州之父——袁冀州【袁绍】还没有进入冀州的时候,那时候的州牧还是韩馥,贾老三就已经加入了冀州的州师,当了一个小卒。后来,在迎接袁冀州上任的时候,贾老三因为表现积极,好运的得了许主薄【许攸】的赞许,便一跃成为了二百石的小吏。

当然,大家都在暗地里说,那是因为贾老三送了重礼的缘故。许主薄的贪财,在青州也是小有名气的。

只是,如今青州可是由田长史【田丰】说了算,许主薄只好埋头喝酒,不好抬头管事。如此一来,由许主薄一手提拔起来的贾老三,当然也就没了什么前途。这不,到了现在,已经升任“三百石”多年的贾老三,居然从县寺中直接被分派到城门吏的位置,还美其名曰“责任重大,非君不可”,不是已经失势的节奏还是什么?

对于贾老三的境遇,县中不少小吏都议论纷纷,有褒有贬。贾老三平日里做事还算勤勉,出手又颇为大方,有侠士之风,在吏员当中还是人缘不错的。只是官场上的事情,他们那些小喽啰们只有观望风色的份。真正有权利决定人事任免的人物,对贾老三倒也不怎么熟悉。县令交给贾老三的任务发配,大家也只好在私下里议论一声,暗叹一声“可惜了”。

反而是贾老三对接手的这个守门任务,倒是一副安之若素的样子。不光如此,他还将几个心腹手下都一齐带到了城门守备处。如此行径,当然会让不少人觉得有些纳闷。

也有与贾老三关系亲近些的小吏,私下里问他为何这样做。贾老三回答,上头如今斗得太厉害,自己躲到城门守备这里避避风头。等上面斗完了,他再去活动个好位置也不迟。

这个回答虽然显得有些怯懦,倒也中规中矩。特别是对于靠山失利的一方,韬光养晦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于是,没有人再怀疑贾老三如此动作,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但是,偏偏贾老三乖乖的听从县令的话,到城门守备上任,其实是有着巨大的隐情的!

甚至,这个结果其实是贾老三暗中使力的结果……

由于乐陵需要防备北方的恶邻,城门向来是辰时二刻才开门,等到了未时三刻左右,不过开启个半天左右,就要关闭的。每天只用干半天的活计,如此轻松,让贾老三也露出一副乐得逍遥的模样,成日里只在县吏晃荡。有些与贾老三暗中不对付的掾吏,还偷偷的给他取了个“无事忙”的诨号。

某一天中午未时前后,城门口依然如平时那般门可罗雀。按照惯例,再过的片刻,城门就将要关闭了,而“辛苦”了一上午的守门吏士们,也可以逍遥轻松去了。可就在此时,从东方升起烟尘滚滚,突然冒出一只规模不小的骑兵队伍来了。

“关门!”

突然到来的骑兵,让守城的吏士们都大为吃惊。贾老三作为一个城门吏,当然要先保证城门的安全。当守城的吏士们七手八脚的将城门关好以后,来自东方的骑兵已经到了距离城头不过百步左右。

瞧着这些骑兵的装束和旗号,倒是属于袁青州的没错。但如此一支为数上千的大队骑兵突然间的到来,而且上头事先还没有发出通报,哪能不让城头的守城吏士们紧张起来?

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45节 陷地终有计(一)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53节 二袁自暗斗第45节 孰能横刀立?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2节 名族遭毒手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25节 州固易得矣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50节 筹谋幕府间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75节 吕布遭暗算第49节 杀伐天子殿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1节 冥冥我是谁?第36节 侠士亦官迷(上)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18节 争权论朝堂(四)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45节 孙袁皆受挫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53节 二袁自暗斗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35节 抽丝理乱麻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59节 子龙搏激流(上)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63节 无忌思好逑(中)第39节 彭城有曹氏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49节 屯田有章法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二 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
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45节 陷地终有计(一)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53节 二袁自暗斗第45节 孰能横刀立?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2节 名族遭毒手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25节 州固易得矣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50节 筹谋幕府间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75节 吕布遭暗算第49节 杀伐天子殿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1节 冥冥我是谁?第36节 侠士亦官迷(上)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18节 争权论朝堂(四)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45节 孙袁皆受挫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53节 二袁自暗斗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35节 抽丝理乱麻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59节 子龙搏激流(上)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63节 无忌思好逑(中)第39节 彭城有曹氏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49节 屯田有章法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二 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