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

对张狂目前的现状来说,若想治理军中发生的各种贪腐,首要的是拥有一个可靠的执行者。这个执行者不但要品德贞廉,熟悉法律,还要尽量避免与太行军中的原有势力搭上关系。要不然,一个不好,治理贪腐的行为也许就变成欺上瞒下,互相庇佑的关系网联盟了。

正好,赵云前段时间为了祭祖,回了一趟老家真定,返回时带回一个精通刑律和军法的人才,复姓夏侯,单名一个兰字。

夏侯兰出身贫寒,可是自幼好学,以性情刚直,不惧强暴闻名于真定县中。由于他曾经揭发县吏的渎职行径,得罪了幕后指使的县令,所以才能固然出众,却始终出仕无门。也正因为如此,夏侯兰才会答应同乡好友赵云的邀请,投奔张狂,以求谋上一个职位。

张狂与军师程昱对此人进行了考察以后,一致认为这个夏侯兰,在执法这一块的能力不错。加上又有赵云为此人的品行背书,张狂便任命了夏侯兰担任“军正”,也就是军法官,对军中的贪腐行为进行调查。

而鉴于目前太行军的地盘,都是暂时施行军法,张狂特地增加了夏侯兰的属下数量,让他顺带将太行军治下有关民事方面的刑诉,也一并管理起来。

被张狂加以重任的夏侯兰,对张狂的重用感激涕零,做事很是卖力气,很快就抓取了几个典型的例子,对太行军治下刚刚露出苗头的贪腐现象,进行了严厉打击。其中他揪出的最大一个战果,便是依仗儿子臧霸的军中地位,在卤城横行暴敛的臧戒。

为了杀鸡儆猴,夏侯兰在得到张狂的同意以后。果断的拿臧霸的父亲臧戒开刀,以臧戒贪污了地方上三千钱的公款为例,罢免了臧戒所担任的卤城县功曹史的官位,并罚没赃款六千钱,以示惩戒。

臧戒几年以来,在职位上的收入。当然不止区区三千钱。不过,一来臧戒行事狡猾,利用原来任职于泰山郡的经验,露出的破绽不大。二来,张狂也不欲将事情闹大,以至于丢了臧霸的忠心。所以,夏侯兰报上去的罪状,被张狂勾去不少,只是做到将臧戒罢职的程度就算了。

臧戒身为太行军最重要的分支首领臧霸的父亲。在太行军中辛劳多年,居然因为一点儿“小错”,被夏侯兰说罢免就罢免。这个大动作,立刻震住了不少官吏的贪心,也算是正式树立起夏侯兰的个人威望。

对夏侯兰的动作表示满意之余,张狂不得不给他擦屁股,免得臧霸去找夏侯兰算账。在为臧戒之事,私下里安抚完臧霸以后。张狂这才有闲心,对朝廷近来的一些举动加以点评。

“诏除公卿以下子弟为郎。以补宦官之职,侍于殿上?”

这份诏书,也是董卓上台之后,为了讨好天下士人,所特地发布的朝廷政策之一。

所谓的“郎”,也就是“郎官”。为君主侍从之官,内部又可以分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四种。充当郎官,算是高官子弟出仕的一条捷径。例如袁绍、曹操、袁术等人,都曾经是郎官队伍里的一员。

不过,诏书的前半句。其实算不得什么。公卿子弟,本来就有被“荫补为郎”的政治传统。董卓的做法,毫无出奇之处。

这份诏书的关键,是在后半句。

以郎官补宦官之职,就意味着整个庞大的宦官体系,在朝廷编制上,已经失去了位置。如果天子身边不再有宦官的位置,自然就意味着宦官这一集团,天然的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这一招,乃是釜底抽薪之计,彻底铲除了宦官赖以存在的土壤,比起将宦官统统屠杀一空,在本质上还要狠辣些。

“宦官之祸,算是完了。”

程昱现在也爱上了饮茶这项活动。他用从张狂这儿学来的泡茶之法,将一块来自蜀中的“荼饼”掰开冲泡,慢慢的啜吸着。

话说夏侯兰判决臧戒一案,其实是程昱在背后大力支持才得以顺利完成。要不然,以夏侯兰这个刚刚加入的新人,哪里有这个实力,能够轻轻松松的,将堪称太行军元勋的臧氏父子二人搞定?

“无忌,此刻我军是否应当向朝廷上表,表示支持,顺便讨些好处呢?”

程昱对张狂几年前,就预测到灵帝之死,以及随后的董卓执政,表示佩服的五体投地。

以他对朝廷势力的了解,而做出的推导,太傅袁隗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能够完爆董卓。偏偏袁隗不知道是吃了什么药,居然将一手主宰朝廷的大好机会,可以说是拱手让给了董卓。

就连这种完全让程昱无法看懂的朝政变化,都能够被张狂事先预计到。接下来应当怎么走,程昱也希望张狂能够继续发扬他的“预言”能力,为未来指明一个方向。

“再等等吧。董胖子刚刚上台,强行压服了朝野势力。这时候,正是董胖子最为志得意满的时刻。我们在此时巴巴的送上一份支持的表,必然不会被董胖子所看重。”

“若要从董胖子那里捞到足够的好处,需要等到董胖子感觉到局面危急的时刻。那时候,我们上一份表,只要略微说上几句好话,董胖子必然不会吝惜朝廷的名爵,给咱们封上一个大大的官!”

听到张狂用这么肯定的语气说起来,程昱自然没有异议。他话题一转,又说到另外一个问题:

“张杨刚刚得到上当太守一职。此人与董卓并非一条心,仆以为,可以想法子离间他与董卓之间的关系,将他拉拢到我军一方。”

如今,太行军的势力和地盘,被汉家所管辖的州郡,给生生的分割成两片。

其中的一片地区,是太行山山区。太行军在此处虽然根基稳固,却因为地形的制约,田少人稀,缺少继续发展的资源。

至于另一片地区,则是从南匈奴和鲜卑人手上抢来的原西河、朔方、五原等郡。这块土地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如若经营得法,不但可以为太行军提供大批的粮秣,还可以获得足够的优良战马和熟练骑手。除了旁边有鲜卑人的威胁,安全不能很好的保证,此地堪称王霸之基。

只是,地盘被分割开来,毕竟不是什么好事。别的不说,张狂对两块地区如何有效的进行行政管理,就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时间长了,还有可能导致部下尾大不掉的问题。所以,如何将两块地盘成功的连成一片,是张狂与程昱思考多时的一个大问题。

隔离两片土地的,是汉室的上党、太原、雁门三郡。三郡之中,任意再控制一个,就能够达成太行军将土地连成一片的目标。三郡之中,相对而言,太原最富裕,雁门最容易入手。可是若从战略地位来看,上党的战略意义才是最重要的。

上党郡的得名,所谓“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其地东临太行山,窥视冀州;西屏太岳山,易守难攻;南下即为司隶河内郡,可以威胁雒阳。因此,上党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

对太行军来说,如果能将上党郡夺到手中,除了以上的好处,还有一条更加实际的利益。那就是:将太原郡与雁门郡从大汉的领土中分割出来,成为一片飞地。

以太行军的实力,这两郡若是被己方四面包围住,则彻底占据两郡,也就是迟早的事情。

但是,上党郡这么关键的地方,自然不是那么好占据的。要动用武力,不说张狂现在能动员多少军队发起进攻,也不说董卓会不会坐视张狂的活动,再排除由此带来的恶劣政治影响,光是上党太守张杨所率领的军队,就不是张狂目前可以轻易对付的。

张杨是大将军何进的嫡系,前任并州刺史丁原的亲信。他本人在并州呆了不少年头,由于脾气温和,心思简单,肚量宽大,在并州一地的朋友熟人当真不少。

就算说不上是一呼百应,可就凭张杨在丁原死后,依然能成功的依靠自身的兵力,从董卓手中,顺利得到上党太守一职,可见他在并州的声望不差。

而且,张杨的手下,多半是当年丁原部下的精锐战士,实力相当可观。

自从丁原自杀以后,他原本的那点儿势力迅速的土崩瓦解。有投奔了荣升骑都尉的吕布,有投靠到河南尹王允手下的,也有直接辞职回乡的。但是,丁原部下里最为精锐,对丁原最为忠心的一支部曲,却是在军侯杨丑的带领下,返回并州,投奔到张杨帐下。

这样一来,张杨手下的军队,就达到了骑兵八百,步卒三千四百的数量。凭借这些兵力,张杨也许无力威胁太行军的活动。不过,在上党豪强的支持下,以这些兵力稳守一个地形险要的上党郡,张杨表示却是毫无压力。

所以,太行军若是指望用武力来吞并张杨,可能性极小。但是,张狂也不是对张杨毫无办法。比如说,在张杨手下的几员骨干部将里,就有能与太行军拉的上关系的人。(未完待续。。)

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2节 赫赫猛将威!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2节 纵败无降意(下)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65节 苦斗马不歇(中)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25节 小县藏能吏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33节 飞将非无敌(上)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6节 张狂攻可取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97节 三英现峥嵘(上)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26节 伏兵城中来(五)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54节 太傅显老谋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11节 踌躇黄河岸(下)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65节 太行根基盛(二)第6节 张狂攻可取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5节 麹义观局势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14节 时穷节乃现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63节 袁绍定决心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10节 冀土奇袭谐(二)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75节 吕布遭暗算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8节 战炁耀三军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35节 抽丝理乱麻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24节 万军无主将
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2节 赫赫猛将威!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2节 纵败无降意(下)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65节 苦斗马不歇(中)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25节 小县藏能吏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33节 飞将非无敌(上)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6节 张狂攻可取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97节 三英现峥嵘(上)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26节 伏兵城中来(五)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54节 太傅显老谋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11节 踌躇黄河岸(下)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65节 太行根基盛(二)第6节 张狂攻可取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5节 麹义观局势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14节 时穷节乃现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63节 袁绍定决心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10节 冀土奇袭谐(二)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75节 吕布遭暗算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8节 战炁耀三军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35节 抽丝理乱麻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24节 万军无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