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 伏兵城中来(五)

甲士!

身穿黄色战袍的甲士!

就在街角的拐弯处,二十余步开外,一队全副武装的甲士,正在那儿等待着大陵县兵的到来!

——太行军?

大陵县尉急忙一勒坐骑,停止了前进。他的脸上惊恐万状,完全没有料到眼前的局面!

——太行军怎么会毫无征兆的出现在县城内部?

好在大陵县尉脑袋不算木,很快就想到了一种最大的可能性。

——是船队……?

县尉心中猜测的时候,身体也没有闲着,一个翻身,就从马背上跳下来。这个举动,无疑救了县尉的一条小命。紧接着的,一波箭雨呼啸而来,将簇拥着县尉走在最前头的七八名县兵,无情的刺穿!

“突击!”

侥幸依靠坐骑的遮掩逃得一命的县尉,听到前方敌军一声暴喝,滚滚的黄色洪流,就在兵戈光耀的闪动下,正对着自己冲了过来。饶是这县尉可以算是有几分勇武的壮士,在此刻的措不及防之下,也完全乱了分寸。

——战?还是逃?

看着迅速逼近的刀锋和枪尖,县尉利用自己过去在朔方逃得一命的经验,第一时间做出了决定。就在中箭的坐骑倒下的时候,县尉掉过头,就向后方的人堆里挤过去。

这个决定,无疑断送了五百县兵最后的一丝胜利可能。当然,县尉相信,就算自己不逃,这一战也是无法获胜的。

“万胜!”

呼号着战号的太行军甲士,一头撞上依靠惯性前进的县兵队伍。完全没有作战准备的县兵们,也完全没有抵抗的能力。第一排的县兵。连刀枪都还没有举起来,就被狂暴呼号着冲上来的敌军,乱刀砍死了十多个。后面跟随的其他士卒,一看这个架势,立刻也丧失了抵抗的心思,惊声尖叫着转身就逃!

但是。想要逃走,也需要有路可逃。

就在队伍前方遭到太行军迎头痛击的时候,城门楼上也突然冒出一群手持强弩的黄衣军士。这些占据了有利地形的太行军战士,一方面用强弩大肆的杀戮县兵队伍的尾巴,一方面从城楼上扔下几大捆的柴草,将城门洞堆满了易燃的物品。

几罐油从城门楼倒下来,一个火把掉落,在城门处燃起了熊熊大火。前有烈焰,后有伏兵。一时间,五百县兵竟然落入了前无去路,后无退路的绝境!

“投降不杀!”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劝降声,让县兵们心思大乱。面对绝境,县尉正要说些什么,以便鼓动县兵们向外冲去,好让自己乘乱逃脱。突然,一支劲箭横空飞来。正中他的太阳穴,竟然将县尉一箭爆头!

伴随着大陵县尉的战死。县兵们完全失去了抵抗的可能,纷纷举起双手,跪倒在地,瑟瑟发抖的大叫着:

“投降了!”

“额们都愿降!”

看着眼前乱哄哄的一片降服声,站在城头弯弓搭箭的一名粗壮青年,脸带微笑的放下手中的三石半强弓。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被张狂派出来,身负突袭大陵县城任务的郭威。

郭威带着四百名精锐太行军,先是坐着徐盛的船,到达离大陵县城十里外。接下来,他在下船后又督军疾行。只花了半个时辰,就赶完了十里地,来到大陵城下。凭借着晋阳兵曹掾的印信,郭威用一队换上汉军服饰的精兵,极为简单的敲开了大陵县东城门,毫无阻碍的控制住整个县城。

当大陵县尉领着五百人,距离大陵还有七、八里地的时候,上至大陵县令,下至城中的更夫,都已经被郭威所部控制住。整个过程极为和平,甚至没有流一滴血。

接下来,郭威留下的斥候哨兵,发现了一路摸黑赶来的大陵县兵们。得到消息的郭威,只是略作思考,便布置下一个关门打狗的歼敌计划。

本来,郭威还担心连夜赶来的敌人会不会中计。毕竟,能够想到在水军覆灭后,立刻带兵前往大陵协防,这样的敌将,心思自然颇为细腻,一不小心就能够从某些蛛丝马迹中看出破绽来。

为此,郭威特地带着亲兵登上城楼,狠狠的胁迫着城门吏钱串子,让他不敢露出马脚来。却不料,敌军居然对此毫无防范,使得郭威都有一拳打在空处的感觉。而整个歼敌的过程,比郭威计划中的理想状况还要顺利!

当天色变得大亮,日头高高挂起的时候,这一战的统计资料就出来了。敌人五百县兵,被斩首六十余,俘虏三百七十,其中有伤员四十。虽然有六、七十人县兵仗着地形熟悉,逃入了县中人家,却也不足为虑。而郭威的部下,除了两人轻伤,居然就没有任何损失了。

大捷!

全胜!

这一战绩,再加上全取大陵县城的功劳,足以让郭威以后,在太行军的老资历们面前,抬起头来了!

郭威大获全胜,以本部四百人,歼敌六百【包括大陵留守的县兵二百人】余人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张狂的耳朵里。而就在张狂派出的第二批援军随着水运到达大陵时,郭威立刻将大陵留给援军守备,自己点起四百先锋部队,直奔下一个重要据点——梗阳乡。

梗阳的位置,就是是后世的清徐县。此地虽然在当时只是榆次县所辖的一个乡,却有着小县城一般的城墙。事实上,梗阳在两、三百年以前,一直是一个县城。直到汉武帝设立十三州刺史部,梗阳才被并入榆次县,成为榆次县西部的一个小型城市。

有兵曹掾李拀的印信,假扮太原郡兵的郭威所部再次极为顺利的拿下了梗阳城。如此一来,太行军不但切断了晋阳城与平陶城之间的联系,还将兵锋直逼晋阳城。只要拿下平陶城,张狂就可以率领大军,直扑郡城晋阳!

面对着郭威从前方发回来的捷报,太行军诸将无不为之欢欣鼓舞。更有人懊恼自己没有抢到郭威的出战任务,决心接下来要更加踊跃的求战,以为自己立下更大的功勋。

不过,张狂并没有因为这一份战报就得意忘形。多年的征战下来,他也算得上是一名老练的统帅了。攻克大陵和梗阳之后,太行军固然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却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危险。

在某一点上来说,由于敌人依然据守住平陶城,此刻的太行军,实际上是处于被分割切断状态。徐盛的水军固然可以有效的为太行军主力和大陵、梗阳二地的一千余太行军提供联系,可这样的局面,并不安全。一旦太原郡的敌军再次镇定下来,突前太快的郭威所部,就极有可能变成一支深入敌后的孤军。

同时,由于平陶城内目前依然有近三千人的守军,太行军也不可能将这么多敌人弃之不顾,主力向晋阳推进。徐盛的水军也许能够为两千人数目的军队提供足够的补给支援,却不可能为上万大军维持辎重的输送。

而想要改变这一局面的唯一方法,依然是尽快攻克平陶城。只有这样,太行军才能够打通东进的线路,真正的威胁到太原郡城晋阳,从而最终攻克整个太原郡。

还好,如今的太行军,进攻平陶城的行动已经具备了很大的优势。由于太行军作战的连续胜利,平陶守军的士气自然被极大的削弱。占领大陵城,也让平陶守军真正陷入到孤立无援的地步。

所谓“外无救援之兵,则内无可守之城”。若是太行军没有占据大陵城,张狂还真没有几分把握,可以在不动用底牌的情形下,一举强攻下平陶城。

虽然在攻城器械的制作上,张狂作为一名穿越者,有着自己的底牌。只要动用这份底牌,即使是再高大坚固的城墙,也很难挡住张狂大军的进攻。但是,这份底牌只要正式露面,别人看上几眼,说不定就能够仿制出来,反过来给张狂制造麻烦。

若能够尽量将这份底牌,留到未来的关键时刻,张狂自然就能够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

攻城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按照兵法中的记载,对于据守坚城的敌人,如果没有五到十倍的兵力优势,就很难强行攻克敌城。

现在在张狂手上,除去分兵在外的郭威所部千人,还有骑兵千余人,堪称精锐敢战的步卒部队,也就只有四千余人。剩下的民夫什么的,用于操作攻城器械也还将就。想要让他们登城肉搏,那是完全没有指望。

反观平陶城中,虽然大多数守军都只是训练不足的县兵和豪强私兵,可在守城战中,却足以担任防御的重任。一般来说,攻守双方由于地利的差异,一个精锐的攻方士卒,在作战效能上未必比得上一名老弱守军。城墙越高大,防御准备越充分,攻方需要付出的伤亡交换比,数值就越大。

幸好,平陶县城城墙不算高,来自晋阳的郡兵,也基本上被提前消灭,让太行军攻城的难度下降了三、四成。要不然,张狂可舍不得拿自己的精兵去换取一场伤亡惨重的胜利,那根本就是得不偿失。

乘着如今攻城器械基本制作完毕,军中士气也因为连胜而保持高涨的好机会,张狂果断决定,立刻发动攻城行动!(未完待续。。)

第18节 争权论朝堂(四)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51节 王刘遭暗劫(上)第17节 董卓思时局(上)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52节 白波现故人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58节 本初终陨落(下)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24节 征战漫天急(三)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2节 名族遭毒手第4节 游侠探可疑(下)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15节 三英战吕布(四)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27节 谈笑定军机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39节 彭城有曹氏第63节 枭雄大事成(五)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11节 临淄诚难保第56节 煌煌威共势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5节 公路何足道(上)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14节 时穷节乃现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27节 华雄战不休(上)第2节 名族遭毒手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50节 豪杰夜带刀
第18节 争权论朝堂(四)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51节 王刘遭暗劫(上)第17节 董卓思时局(上)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52节 白波现故人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58节 本初终陨落(下)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24节 征战漫天急(三)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2节 名族遭毒手第4节 游侠探可疑(下)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15节 三英战吕布(四)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27节 谈笑定军机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39节 彭城有曹氏第63节 枭雄大事成(五)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11节 临淄诚难保第56节 煌煌威共势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5节 公路何足道(上)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14节 时穷节乃现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27节 华雄战不休(上)第2节 名族遭毒手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50节 豪杰夜带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