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

作为嫡亲的张氏族人,张梁对张狂这个侄儿可谓是知根知底。在他的印象中,除了剑术出众,够得上“一郡之冠”外,这个侄儿好像就乏善可陈了。没想到这一次,不光张梁自己,却是连张角、张宝两位,都对那小子看走了眼。

——能够让一位“万人敌”成为部下,那是走了何等的狗屎运啊!

张梁的思绪,张狂自然察觉不到。而且,当前的张狂,也没有时间去琢磨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如何。因为,天平军正处在激烈的战斗当中。

以于禁所部为前锋,典韦的“重铠队”做第二队预备出击。天平军全军,如同一条长长的箭头,直指冀州讨伐军的后阵。

但是,在与讨伐军主将董卓碰撞之前,天平军必须先经过一道关卡。

这道关卡,是编制为一千五百人的敌军,和一员极为勇武的主将。

河北自古多豪杰。当年汉光武皇帝属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中,出生于河北的就颇为不少。而在如今的黄巾起义中所崭露头角的河北新一代豪杰中,最为著名的那一位,便是:

——颜良,颜子美!

颜良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即使在远处,也拉风到能够被张狂一眼认出来。

确切的说,是认出颜良手中的那口刀。

在原来那位“张狂”身体里所留下的印象当中,曾经与颜良见过一次面,比过一次武。而颜良那口别致的刀,也给那位已经消失的“张狂”,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怨念。

那口刀,用一百二十炼的精钢打造,柄长一尺五寸,刃长四尺八寸,刀身细长,形如大雁的翎毛,重二十一斤。颜良对此刀极为珍爱,为其取名曰:秋水。

人的身形面貌可以记错,“颜”字的将旗也可以别指他人,但是这柄冷光流转的“秋水雁翎刀”,张狂是无论如何,不会看错的。即使远在百二十步以外,张狂的脖子,依然感到一阵凉丝丝,仿佛那口“秋水雁翎刀”的刀锋,依然停留在他的喉头上!

当然,现在是两军交战,张狂作为一军主将,自不会去与颜良单打独斗。不过,从身体主人所保留下来的过去记忆中,翻出颜良武力水准的张狂,依然对前面的于禁、典韦二人特别叮嘱道:

“小心此人!颜良的武功,以快为主,兼以大力,切切在意!”

典韦一边将第二件铠甲披到自己身上,一边从随从手中接过一块肉干,忙着补充体力,只是对张狂简单的应诺了一声,又将第三件铁制铠甲加持上去。倒是于禁,答应之后,又想了一想,这才肃穆的对张狂说道:

“主公勿忧!我以军阵克之,此人又有何能为?”

说起来也很奇妙。以力大著称的武将,在单挑中,往往会被同级中以速度或者技巧著称的武将所克制。但若是比较一下突破军阵的能力,擅长速度或者技巧的武将,就远远比不上以力大著称的武将了。

就比如典韦臧霸二人,两人如果动手单挑,结果是典韦不能胜,臧霸不会败。可在击破敌阵的能力上,要有两个臧霸,才能够与典韦相提并论。同样的,周仓、于禁、韩当三人武力相差不大,在单挑中周仓是败多胜少,可他破阵的能力,却远在于禁与韩当之上。

因此,颜良既然是以速度为特长,于禁便不会对他的破阵能力太过于忌惮。大家都是“千人破”,于禁自恃对上了颜良,有手下那一帮军阵娴熟的好兄弟支撑,必定能够顺利的击破对方。

要知道,于禁在数月前还没有被张狂“点化”时,就曾经以“百人斩”的实力,在几位配合默契的军中兄弟的帮助下,重创了属于“千人破”一级的侯成!

当然,侯成在“千人破”中,属于比较垫底的存在。可是,无论如何,于禁借助军阵之威,越级挑战成功,也是不争的事实。

对面一声鼓响,颜良单人独骑,来到天平军前方六十步,提气扬声,大声喝道:

“来将通名,可有敢于与某家一战者?!”

天平军诸将听了颜良的挑战,都有些奇怪。现在这个年头,又不是六百年前的春秋时期,已经不流行双方将领的单挑了。难道说河北的武人,到现在还保留着古风古俗,开战之前,先要玩一次单挑?

——可是,看前面那员白甲武将,生得眉清目秀,仪貌堂堂,颌下三缕青须,一副书生模样,不像是个没脑子的浑人啊?

不提除了张狂以外,天平军诸将的疑惑,且来说说颜良此人。

颜良会做出这样的举措,也是在目前局面下,不得已尝试的一个办法。

出生于扶柳颜氏的颜良,据说祖籍本在青州,乃是孔圣人的首席大弟子——颜回的后人。在王莽篡汉时,颜良的曾曾曾祖父避难于河北,从而留下了他所属的这一颜氏分支。

既然是当年亚圣的后裔,颜氏一族自然向来是以耕读传家。偶然出了颜良这么一个武道奇才,也不是很受家族中的器重。所以,颜良的武力惊人,在颜氏族中却颇受压制。而且颜氏一族追求的是儒家经义,家中的藏书并没有几本兵法书。单是从颜良所接受的军事教育来看,他目前还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不过,在黄巾大起义之后,突然间遭遇到兵祸洗礼的扶柳颜氏,突然发现,族中还有颜良这么一位猛人存在。面对动荡不安的局势,为了家族的存续考量,颜氏一族这才决定,大力支持颜良的崛起。

拥有家族的支持,外加上颜良的武力的确无人可敌,颜良属下的队伍人数迅速增长,本人的名望也在乱世中得以远扬,很快就成为河北屈指可数的猛将豪杰之一。就连当代大儒卢植,也听说了这位颜回后人的事迹,特意亲自写信,将颜良招到麾下助战。

就算前任统帅卢植离职,后继接任的董卓对颜良的勇武也是极为看重的。此刻,颜良接受了主将董卓的命令,前来狙击【或者消灭】张狂这只黄巾军小股部队。颜良初始还不以为意。等到接近敌人一看,他立刻倒吸了一口凉气!

虽然颜良在治理军务方面能力不强,毕竟是在堪称汉军精锐的北军里混熟了人头。眼前的黄巾军,器甲鲜明,队伍严整,士卒在行动进退间,皆有章法。这哪里像是一只以饥饿的贫民为主力的变民军,明明是一只堪比北军的精锐!

要知道,不久前天平军在黄河南岸大破袁术军,斩首固然不算太多,可缴获的器械和铠甲却极为丰富。本来在器甲装备水准上就相当不错的天平军,在经过运输大队长袁术的慷慨馈赠之后,足以将两千人队伍的上上下下,武装到牙齿了。

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己方的队列,颜良的心中,几乎就要恼羞成怒了。双方的阵型和装备,清晰的反映出了战力上的差距。颜良就算是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己方这一千五百人,决然不是敌人的对手。

在这种情形下,颜良只能挺身而出,试图凭借自身的武力,来打击敌方的士气,鼓舞己方的斗志!

——可是,敌人会不会上钩呢?

颜良听说,由于黄巾军崛起太快,下面的小帅是典型的良莠不齐。现在,只能盼望对面的敌人,有一个鲁莽好斗的首领,敢于出来与自己单挑了。

那么,张狂会如何决断呢?

根本无需多想,张狂大手一挥,下令道:

“不理他,突击!”

得到命令的于禁,毫不犹豫的将手中长矛向前一指,大声喊道:

“前进!”

一声令下,以十人为一排,分成左右两部的天平军前锋,排列整齐的向着敌人,踏出了坚定的步伐。近两百人踩着同样的步点,列着严整的队形,向颜良逼近。这种气势,把颜良身后的豪强私兵们,狠狠的震撼了一把!

打起仗来,向来是一拥而上的私兵们,不是没有见识过这种严密的阵势。但是,在他们的印象当中,只有搜罗了整个大汉精英加入的北军士卒,才拥有这样的列阵水准。

作为一群深知北军军阵的强悍之处,对正规战阵半懂不懂的士兵,他们所受到的震慑,还超过了那些什么都不知道的兵法外行。

更何况这一次战斗,就连在双方参与战斗的人数上,私兵们都占不到什么优势。

为了及时的赶到广宗战场,张狂将行动迟缓一些的辎重兵放在后方,只带领战兵一千余人,狂飙猛进。按理来说,颜良手下有一千五百人,在兵力上是有一点优势的。

然而,这一千五百人,只是表面上的兵力数。如果去除两百人的空额,再刨掉六百人的民夫和辎重兵,颜良手下真正可战的人员,只有七百左右。

这也是领兵之人的老传统了。无论什么年代,将领们吃上一些空额,来保证自家的收益,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而将辎重兵冒充为战兵,也属于军中的正常现象。

ps:有关颜良身世的说法,历史无明确记载。本文关于颜回后人的说法,为小说家之言,纯属杜撰。特此说明。

第43节 且冷眼旁观(一)第31节 颜良战典韦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12节 三英战吕布(一)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56节 阉党鸣挽歌(下)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44节 胜负难明言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24节 黄巾密密铺(下)第20节 复仇起草莽(二)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第63节 无忌思好逑(中)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42节 伐交显谋略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51节 王刘遭暗劫(上)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11节 临淄诚难保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53节 二袁自暗斗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41节 真气世家子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53节 二袁自暗斗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97节 三英现峥嵘(上)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37节 有公国名赵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61节 雒阳兵祸起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63节 袁绍定决心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12节 冀土奇袭谐(四)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97节 三英现峥嵘(上)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29节 强敌徐徐随(上)
第43节 且冷眼旁观(一)第31节 颜良战典韦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12节 三英战吕布(一)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56节 阉党鸣挽歌(下)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44节 胜负难明言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24节 黄巾密密铺(下)第20节 复仇起草莽(二)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第63节 无忌思好逑(中)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42节 伐交显谋略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51节 王刘遭暗劫(上)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11节 临淄诚难保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53节 二袁自暗斗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41节 真气世家子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53节 二袁自暗斗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97节 三英现峥嵘(上)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37节 有公国名赵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61节 雒阳兵祸起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63节 袁绍定决心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12节 冀土奇袭谐(四)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97节 三英现峥嵘(上)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29节 强敌徐徐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