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

张狂又埋头想了想,要是用这个理由解释整件事情,从逻辑上来讲,却是非常合理的。虽然借助“点化”之术,张狂也在天平军中建立了相当高的个人威信。可是,他毕竟不能和所有黄巾军的精神偶像相比啊!

想一想三天前那次恐怖的“落雷”吧!

即使来自于“无神论”盛行的后世,张狂也被声威若此的神迹,骇得手脚发麻。与如此声威滔天的神迹相比较,张狂那点儿“点化”之术,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所以,若是那些虔信的太平道道众,遇到需要选择的时候,将张狂与张角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高高翘起的那一端,必定是属于张狂的。

逻辑上明白了,可是张狂从感情上,依然完全无法接受。想一想吧,只要张角想了解,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完全彻底的暴露在张角的眼前。

对于一个来自后世,信奉个人**权的穿越者来说,这是绝对无法忍受的!

再将事情说的严重一些,若是张角,只是比如说,张角要干掉张狂,怕是亲卫队中的虔信者,也会毫不犹豫的亲手将刀锋刺入张狂的心口。

这是一种何等的悲哀?

当张狂从自己的帐篷中出来时,已经下定了决心。

一定要组建一只,绝对忠诚,完全只听命于自己一人的亲卫队!

当然,不是现在。以张狂目前的情形来说,他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由于统帅部下的时日尚短,才不过区区半年,张狂在军中,并没有那种可以得到大多数士卒效死的可能。就算是对其有着“点化”之恩的典韦、臧霸、乐进之流,只怕也不会对张狂愚忠到那种地步。

这一切,都要徐徐而图之。

接下来的两天,张狂开始在黄巾军大营中进行串门。

不得不说,张梁这个名义上的黄巾军主帅,还是相当有能力的。在带兵这一块上,不说他是韩信之才,至少一个樊哙之才,还是有的。一个拥有名将才能的人杰,最终居然被迫只能在造反时才能发挥自身的才干,对大汉朝廷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讽刺。

虽然黄巾军的数量,高达十多万,将整个广宗城和附近的大片地区,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军营。而这些从农夫和流民转化来的新兵,在治理和统帅上难度当然不小。但是,置身于广阔的营地中,固然环境很脏,到处都是垃圾、粪便等等,却并不显得乱。

每一个黄巾军小帅,都根据自己所统帅的兵力,得到了一块大小合适的地皮来安营扎寨。营地与营地之间,相互的间隔不远也不近,各有道路相通。在最外围的营寨中,更是将防御工事建立得相当整齐,错落有致,给人一种凌然不可侵犯的感觉。整个黄巾军大营与广宗城之间,呈现出互为犄角之势,无怪乎即使以卢植的统御力,依然奈何黄巾军不得。

转了两圈下来,张狂不得不承认,比起这些土生土长的汉人,自己这个穿越者,在冷兵器时代军事上的见解,确实是提不上台面。

不过,这些东西在张狂心中,都是小事。目前张狂最为关心的,只有一件事情,那便是:

——“大贤良师”张角,到底打算如何处置自己这个乌鸦嘴?

张狂倒不是担心,自己小命不保。好歹张狂也是巨鹿张氏的内部成员之一,在重视宗族和乡情的汉代,只要不是试图危害家族的重大利益,他的人身安全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只是,在经历了小半年前呼后拥,发号施令的上位者身份之后,张狂已经不愿意去想,若是失去了目前所掌握的权柄,自己又将如何过日子。

若是用一句话来形容,张狂现在的心理,却是——

“不为九鼎食,便为九鼎烹!”1

——只要,只要自己能够保留手中的这些军队,哪怕再是一无所获,也难不倒我!

张狂如是想着。至于成为张角继承人一事,如今已经被张狂抛到了脑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自己才是最可靠的。指望别人将好处放在自己身上,多半有些不太靠谱。

这个时候,他的心中隐隐也有些后悔。

——也许就应该呆在泰山郡,默默的沉上几年。

不过,这样的想法,很快就会被张狂从头脑中驱逐出去。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张狂是个愿赌服输的人。就算这一把不能赢,也不能就此后悔!

身为堂堂穿越者,面前有无数前辈的成功案例,张狂自信,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一定能够在这个乱世中有所作为。最次,张狂也觉得自己能够割据一方,当个土皇帝。至于要不要投靠曹、刘、孙三巨头,到目前为止,张狂还没有这种打算。

然后,一个由韦笑传来的消息,让张狂再也没有胡思乱想的时间。

“天公将军有召!”

张狂愕然。

张狂思索。

张狂欣喜。

——没有问题了!

——一定有什么好事情……

以张角“大贤良师”的半个仙人身份,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够见到的。既然知道自己离死不远,张角当不会故意去浪费本已经不多的时间。他既然想要接见张狂,当然不是想找张狂问罪。

要找张狂的麻烦,有张角一句话便可,何须召见?

一路跟着韦笑,见到张宝。再由张宝亲自带领着,第二次踏入张角的居所。整个过程,张狂都有些真假难辨的飘飘然。

——真耶?幻耶?

直到与张角那双充满真诚的眸子再次对视,张狂这才真正的清醒下来,进入自己的角色当中。

“每临大事有静气!”

这是张狂在穿越前上高中时,从语文老师那里学来的一句话。心中默念了一遍,张狂躬身施礼,见过“大贤良师”张角。

张角开口了。

语调缓慢,悠长,然而又能让人觉察到,其中蕴藏着某种奇妙的力量。

“今日叫你前来,是要教你一些东西。”

接着,也不待张狂回答,张角便自顾自的开始了讲述。

“世人皆视吾为神仙。吾自然知道,自家并非神仙。”

“当吾年轻之时,本是一介士子,游学雒阳,希望得到伯乐的举荐,出仕汉室,为百姓造福。虽然吾才疏学浅,却幸而得到前太傅陈讳仲举【陈蕃】的看重,随侍在旁,多有教诲。”

“只是可惜,汉室昏庸无道,权柄竟然落入阉竖奸佞之手。这些幸进小人,一旦掌握了权柄,便得意忘形,肆意妄为,残害天下百姓以自肥。”

“陈太傅见阉竖奸佞在朝堂上倒行逆施,残害天下,遂联络前大将军窦武,意图清君侧,除去这些为祸天下的阉竖奸佞。”

“不料曹节、王甫这些阉竖奸佞,在阴谋上颇有造诣。窦大将军和陈太傅一时不察,竟然落入阉竖奸佞的罗网之中,先后牺牲。”

“吾当时因为受到陈太傅的差遣,前往外郡联络同志【志同道合者】,无意间避过此难。然而,阉竖奸佞之流早已经将吾等清正士人,视作眼中钉、肉中刺,绝不肯轻易放过。”

“天下名士李膺、杜密、翟超、刘儒、荀翌、范滂、虞放等百余人,皆被下狱处死。在各地陆续被逮捕、杀死、流徙、囚禁的士人,达到六、七百名。当时的有名望士人,几乎被一扫而光!”

“吾当时籍籍无名,却也未能幸免于此难。虽然未被下狱,但出仕之事,全然无望。遭到这次打击,吾才转而研读‘老黄’之书,以抚平心中之气。”

“后来,吾读书略有所得,于是开坛讲学,广招门生,收八大弟子,立下‘太平’一道。本来,吾自思既然不能立于朝堂之上,为万民造福,亦可以藏身村野之外,教化百姓,心存善念。”

“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突然有一年,被阉竖奸佞捕购多时的党人名士张元节【张俭】,从塞外潜入,拜访吾家。”

“张元节虽然年老,依然壮心不已。他劝说于吾,既然当年陈太傅和窦大将军,谋诛阉竖奸佞于朝廷之法不行,不如反其道而用之。以村野之名,汇集百万义士,在天下九州同时发动,以外势相逼,必可诛除阉竖奸佞,还天下以太平!”

“吾然其言,遂分头派遣八大弟子,奔赴各州,传播教义。其间,诸多残留党人也多方协作,才让吾太平道于区区十多年间,遍布天下九州,信众百万。”

“到得去年,张元节亲来见吾,提及时机已到,约定甲子年全国一齐举兵,威逼汉室,以诛除阉竖奸佞,还政于天下正人。”

“然而,终不料人心难测。”

“吾黄巾义军刚一兴起,汉室便废除党锢。党锢一除,原本与吾太平道为友的无数党人,纷纷忘却前情,趁机出仕汉室,与吾黄巾义士为敌。局势发展到如今,却变成了吾太平道,与天下名门豪强的生死之战!”

ps:1原文为“大丈夫生不得五鼎食,死亦当五鼎烹”。出自汉武帝刘彻时的名臣主父偃。

又ps:本节有一个背景知识,便是“党锢之祸”。“党锢之祸”与“黄巾起义”之间,没有相关的直接记载。本书此处介绍的时代背景,多有笔者的个人臆断,并无史实根据。然而,只要相关逻辑上可以说得通,则小说家之言,也可以言之凿凿。

第46节 但埋头种田(一)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50节 功臣孰为首?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42节 曹操试应敌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95节 两军斗智勇(上)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21节 壮士半生死(上)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14节 浴血豪强间(下)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50节 筹谋幕府间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2节 名族遭毒手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43节 且冷眼旁观(一)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20节 复仇起草莽(二)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24节 万军无主将第45节 汉宫现连环(三)第46节 但埋头种田(一)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43节 且冷眼旁观(一)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72节 居心藏诡异(下)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3节 需胜方由己(上)第65节 太行根基盛(二)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35节 李傕托士气
第46节 但埋头种田(一)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50节 功臣孰为首?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42节 曹操试应敌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95节 两军斗智勇(上)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21节 壮士半生死(上)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14节 浴血豪强间(下)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50节 筹谋幕府间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2节 名族遭毒手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43节 且冷眼旁观(一)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20节 复仇起草莽(二)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24节 万军无主将第45节 汉宫现连环(三)第46节 但埋头种田(一)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43节 且冷眼旁观(一)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72节 居心藏诡异(下)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3节 需胜方由己(上)第65节 太行根基盛(二)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35节 李傕托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