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

——飞熊旗!

打着这种旗号的军队,又在此刻,出现在此地,除了名震天下的“飞熊军”以外,杨奉再也想不出第二种答案。

董胖子的魔爪,真的出现了!

——为什么?!

——牛辅那厮不是得了急症,求医去了吗?

——董胖子是怎么得知白波谷里的变乱,如此迅速的做出反应的?

这些问题在杨奉的头脑中一闪而过。但是,当务之急,却是赶快采取措施,应对这些突然杀到的“飞熊军”!

“飞熊军”来得很快。这些身披玄甲,手持长槊,腰悬快刀的骑士,逼近到距离联军大营三百步开外,便停了下来。从数量上来看,这支飞熊军大约只有四、五百人。可是他们身上透露出来的威慑力,却将足有万人的联军大营,完全的压制住了。

杨奉的身上直冒冷汗,感觉黏糊糊的,却没有心思擦洗一下。

他将手中最精锐可靠的战士两千人收拢在身边,亲自带领,预备着与“飞熊军”交锋。至于其他几千人的丁壮,在这个关头,杨奉自觉没有足够的统御力去率领他们,只得指望那些临时安排的头目们,可以超常发挥了。

停顿了片刻,见“飞熊军”骑士没有动作,杨奉的胆子也恢复过来几分。他派传令兵找到呆在羌人骑兵里的韩暹,要求韩暹出击试探一下,看看这些“飞熊军”到底是来作甚的。

韩暹对这个建议,倒是无可无不可。不过,他身边的羌人骑士们,对这个建议却极为踊跃。

羌人据说起源于上古的“炎帝”,与汉人素有“兄弟”之称。这些世居西北的游牧者。擅长骑射,以战死为荣,以病死床榻为耻。自从百年以前,羌人各族愤于汉室官吏的欺压,发动大规模起义以来,羌人与汉军的战斗。已经延续了近百年。

特别是自中平元年【184】年末,凉州羌人再次大规模起义以来,西凉羌人与汉军的交战,变得越加频繁。韩暹带来的羌人骑兵,都是与汉军打老了仗的。就算面对威名赫赫的“飞熊军”,这些羌人骑兵,依仗己方人数多上一倍,并不感到畏惧。

虽然在表面上,韩暹是这支羌人骑兵的指挥官。其实韩暹在队伍里的亲信。不过两百左右。羌人骑兵真正的统帅,却是凉州大帅韩遂麾下的干将之一,人称“横霸”的张横。这个满脸横肉的敦实汉子,听到杨奉的建议后,兴奋的将手中马槊高高一挥,用羌语大声嚎叫道:

“董胖子的人,就在前面!兄弟们,想不想宰了他们?”

那些好斗的羌人。正因为多日没有出战而郁闷。如今见己方的夙敌突然出现,他们立刻一个个开始摩拳擦掌起来。听到张横一声号召。羌人骑兵们立刻响应以一阵阵狼嚎,表示愿意出战。

就在这时,从北边的官道上,飞奔出一群骑士,让正准备出战的杨奉等人,心中又是一个咯噔。

——又有什么事来着?

这些骑士。数目不过十余人。等到他们奔跑到联军大营的近处,有眼尖的军吏,已经认出这些人是杨奉派往胡才、李乐大营,担任双方联络的人员。但见这些丢盔弃甲的骑士,一口气奔行到杨奉将旗所在的位置。上气不接下气的叫嚷道:

“主公!胡帅和李帅他们,已经败了!”

心中的不祥预感,如今变成了现实。杨奉在这一刻,好歹还是撑住了。他面无表情的问道:

“怎么败的?败给谁了?”

“是张狂!张狂亲率大军,步骑数千人,从正面一举击破了胡帅和李帅……”

——该死的!

也许是今天遭到的打击太多,多到杨奉已经有些麻木了。面对张狂突然率领大军出现的消息,杨奉只是呆了一呆,居然迅速的恢复了常态。

——怎么办呢?

还没等杨奉想到对策,北面的视线里,居然再次出现了一面大旄!

紧随着这面黄色大旄出现的,是一群骑士。这些骑士每人都配备了两匹坐骑,虽然人数不过三百,感觉却有近千人的威势。到了这个距离,每一个人都认出来了,这支骑兵,是太行军的骑兵队!

“万胜!”

伴随着太行军骑兵队出现的,是从中堡内传出的巨大欢呼声。当联军士卒的视线被这次巨大的欢呼声吸引过去的时候,很多人的眼睛,都看到了令他们极为惊骇的一幕。

“郭帅!?”

在中堡的城楼上,被众星捧月般簇拥在中间的那个人,赫然正是传出死讯的郭大贤!

“兄弟们!韩暹,杨奉,胡才,李乐等人,勾结外人,阴谋刺杀于额!赖黄天保佑,有‘小天师’张帅相助,额算是逃过了这一劫!”

郭大贤的声音,依然洪亮无比,只是透露出一丝虚弱。但是,他的语调,联军大营里的人,倒是有十之四五都听得出。短短几句话,联军士卒们的士气就跌倒了谷底。

“虽然你们现在围攻额,但是,兄弟们,额不怪你们!”

郭大贤的声音有些变低,显示出中气不足。不过,他依然坚持着说完了最后一句话:

“兄弟们是上了韩暹杨奉他们的当了!只要肯改,依然是额郭太的好兄弟!”

话语说完,整个联军大营里,一下子变得极为安静。杨奉虽然想要说些什么,可是他一想到要面对郭太,心里就没了斗志。就连向来冷静多智的韩暹,此刻也没有出头的想法。

郭大贤就是郭大贤,在白波谷的威望,那真不是盖的!

“大贤师!我错了!”

一个士卒从联军大营里奔出来,跑向中堡城门。他的举动,仿佛推翻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紧随其后的,是数十,数百,甚至上千的联军士卒。他们丢下手中的兵器,跌跌撞撞的奔向中堡,表示自己的忏悔之意。

郭大贤的几句话,居然让联军大营,就此完全崩溃了!

——完了,全完了!

杨奉与韩暹见到事情突然变成了眼前这等局面,心中的绝望,简直是难以言表。见到事不可为,两人连交谈一句的心思都没有,只是目光对视一眼,就纷纷极有默契的带着手下的铁杆,向西边逃去!

杨奉和韩暹两人这一逃,剩下的数千人马,完全丧失了组织性。而张横这个韩遂手下悍将,只不过是个外来者。韩暹一走,他当然不会依然傻呆着。如此一来,郭太的一句话,仿佛就吹散了上万大军。将中堡围困的水泄不通的叛军,就这样一窝蜂的溃散一空!

看到这里,各位看官可觉察出来了?

没错,这是一个计策,一个诈死之策。

提出这个计策的人,不是别人,却是郭大贤本人。

当张狂还未南下白波谷时,郭大贤忧心于自己命不长矣,已经花费了很长时间,思索在自己死后,并州太平道应该如何继续维持。而张狂一来,用后世的“手术”概念,解除了郭太的死亡之忧,让郭太越发感激。

虽然泰大师操作的“手术”很成功,但郭太所挨的这一下,伤势毕竟太沉重。就算郭太捡回了一条命,他以后的活动能力,也要大打折扣。像上战场之类的激烈运动,都要与郭太绝缘了。

所以,郭太的性命固然无忧,并州太平道的担子,依然要交给张狂来肩负。为了帮助张狂早日彻底的掌握整个白波谷,病榻上的郭太,向张狂提出了这么一个诈死之策,想要引蛇出洞,一举扫清白波谷里的异己份子。

张狂在对郭太献上的策略进行思考后,表示同意执行。正好这时,又传来了董卓北上的消息。于是张狂临时修改了这个计划,打算与董卓联手,一起瓜分白波谷。

为什么张狂要拉上董卓来动手呢?

原因很简单,张狂自身的实力,不足以一口吞下整个白波谷罢了。

虽然郭太只查出,乘乱刺杀自己的那人,是杨奉的暗子。可是,韩暹回到白波谷四处活动的消息,也不可能瞒得过郭太这个地头蛇。深知韩暹为人处世之道的郭太,单凭这一点,就能够判断,自己所遭遇到的这次刺杀,与韩暹肯定脱不了关系。

韩暹现在是西凉大帅韩遂的人,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他再次潜回白波谷,必然代表了韩遂的意思。有了这么一个变数在内,张狂感觉光凭自己手中的几千人马,固然能轻松压制白波谷的诸豪强,恐怕却难以快速获胜。

别的不说,白波谷的五堡都是以地势险要,防御出众著称。万一杨奉、胡才、李乐之辈,见到局势不妙,一头缩回这几个坞堡里坚守,张狂需要花费多大的代价,才能将这几个乌龟壳一一拔出呢?

局面只要稍有耽搁,南方的董卓势力,就有可能插手进来,让局势变得一片混乱。与其到了那种局面再去与董卓势力纠缠,张狂觉得倒不如在计策发动之前,就先与董卓谈好。

就算双方分歧太大,根本无法达成一致,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张狂取消让郭太诈死的计策,继续保持目前的局面就是。(未完待续。。)

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37节 列人内有乱(上)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66节 大旗力可扶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5节 麹义观局势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20节 复仇起草莽(二)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48节 自当顺人意(二)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63节 袁绍定决心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34节 郭嘉说局势(下)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16节 乐进破阵弩(下)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14节 时穷节乃现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34节 金毛现狮王?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15节 争权论朝堂(一)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敌讯水上败一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51节 王刘遭暗劫(上)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2节 赫赫猛将威!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88节 城中路何在?(下)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第36节 侠士亦官迷(上)第24节 征战漫天急(三)第49节 屯田有章法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第2节 纵败无降意(下)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第37节 侠士亦官迷(中)第26节 大汉病天子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3节 点化当为禄
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37节 列人内有乱(上)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66节 大旗力可扶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5节 麹义观局势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20节 复仇起草莽(二)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48节 自当顺人意(二)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63节 袁绍定决心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34节 郭嘉说局势(下)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16节 乐进破阵弩(下)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14节 时穷节乃现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34节 金毛现狮王?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15节 争权论朝堂(一)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敌讯水上败一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51节 王刘遭暗劫(上)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2节 赫赫猛将威!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88节 城中路何在?(下)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第36节 侠士亦官迷(上)第24节 征战漫天急(三)第49节 屯田有章法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第2节 纵败无降意(下)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第37节 侠士亦官迷(中)第26节 大汉病天子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3节 点化当为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