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 列人内有乱(上)

冀州巨鹿郡列人城。

张狂从并州带到冀州的军队,被分成了三大进攻集团和若干地区守备部队。

其中,于禁主力“折冲营”和赵云所部骑兵,与敌将麹义对峙于安平国一带。臧霸的“山前营”自从偷袭邺城成功,就摇身一变,成为了邺城守备军,在河内的谢逊支援下,顶着来自东郡方向的曹操军,还有斥丘的袁绍主力。

而另一大主力兵团,周仓的“太极营”,由于在赵国陷入了审配的消耗战,损失不小,如今由于战力不足,被当做冀州预备兵团使用。还有太史慈、何曼、褚飞燕等将领所部,都被分散在常山国和巨鹿郡的各地,担任郡国守备任务。实力强大的张狂直辖军团,则跟着张狂呆在巨鹿城里,作为近卫军使用。

如此一来,真正屯驻在列人城里,用于牵制斥丘袁绍军主力的,就只有关羽、鲍出、韩当三人下属的精兵四千余人,外加在冀州动员起来的辅助军五千。

按理来说,有关羽为主将,又有四千精兵和五千辅兵,外加坚城一座进行守备任务,这等军事实力,哪怕袁绍出动十万大军,也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够打得下来。

而且,只要袁绍有调动大军的消息传来,张狂便会立刻做出反应,从后方调配数以万计的援军,亲自带队前往支援。所以,张狂对列人城的安全还是相当放心的。袁绍想要强攻列人,那简直是自讨苦吃!

可是,偏偏在袁绍军中号称帐下第一人的“雷神”淳于琼。就带着本部精兵,对防御看似极为坚固的列人城。发动了突然的猛攻。而且,只是一次进攻,淳于琼就攻破了南城门!

鲍出一刀斩出,将一名袁军战士的脑袋削去半边,却也被另一名袁军队率乘隙刺了一枪。大腿染上一片鲜红。他看了看前方蜂拥而至的敌人,忍着痛,一瘸一拐的向后退去。

这不是鲍出怕死。若是他再不退,可就没得退了。就算是身为“万人敌”,在一口气斩杀敌军三十余人,重伤三十余人以后,体力消耗严重的鲍出,身上所剩下的战力。也并不比普通的“百人斩”军士强出多少来。

鲍出在退,淳于琼却在进。

淳于琼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从容的指挥着部下,井然有序的通过城门洞,如同潮水一般,绵绵不绝的杀向列人城中。城门既然被攻下,此战的胜负便已经决定。淳于琼无需亲自上阵,只要坐镇一线。就能够大幅度的激励己方的士气。

每当代表着淳于琼的将旗大旄向前推进一步,就相当于给袁军鼓了一把劲。当淳于琼的主将大旄越过城门洞,出现在列人城中的时候。所有进了城的袁军,立刻震天价的呐喊起来。他们那股疯狂的势头,一下子将并州军还残存的士气,又狠狠的打压下去一截!

士气大跌的并州军,终于有人不顾严酷的军法,公然从战斗的前线溃逃。本来并州军就是突然遇袭。仓促间队伍不齐,编制混乱,作战起来配合并不默契。有了第一个溃逃者,立刻就有了第二个,第三个……

可怜的鲍出,由于刚才拼杀的过于凶猛,身边临时带上的五名亲兵已经死伤殆尽。腿脚不便的他,由于某支并州军小队的崩溃逃窜,突然间就成了整只队伍的殿后者。

追击的袁军虽然在同袍的死伤中,意识到鲍出是个凶猛的家伙,却更加看重斩杀鲍出的首级功。如此追逐了片刻,且战且退的鲍出又挥刀杀了两人,伤了三人,代价却是身体上整整多出了三道伤口。

眼看敌人又是一枪刺来,鲍出挥刀招架,却牵动身上的伤口,出刀的力道大减。危急之下,鲍出果断弃刀,一个驴打滚,好不容易躲开了敌人的攻击。

但是,没有了兵器,鲍出的处境将变得更加危急。眼看自己就要被逼入绝境,鲍出情急之下,不由得大声呼救:

“云长兄救我!”

关云长得到敌人入城的消息,比鲍出要晚了一刻钟。此时,他带着一队亲卫,一面整顿己方的败兵,一面不断靠近战斗的第一线。在鲍出大声呼救的时候,关羽的位置,距离鲍出只有十步之遥。

不过,十步的距离,很有可能就是鲍出力竭身死的原因。对于袁军中那些经过多次大战的熟练老兵来说,一个人跨越十步距离所消耗的时间,足以让他们将一个没有抵抗之力的敌人,杀死十遍以上!

所以,关羽仅仅踏出一步,就不得不紧急出刀。

鲍出倒在地上的一处柴草堆上,呼吸的声音如同破了的风箱。面对当头攻来的一刀一枪,他此刻勉强能够做的事情,便是略微挪动一下腰部,避开对要害之处的伤害。

其实,在精疲力尽之前,只要给鲍出片刻回气的休息时间,他自信便能恢复全盛状态的五分战力。五分战力,已经能够让鲍出有了自保之力。

可惜,列人城的城门破的太突然,敌人来的太汹涌,想要堵口子的鲍出,一阵高强度的厮杀下来,居然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能获得。

此时,关羽还在九步之外。而袁军士卒的一刀一枪,已经来到距离鲍出的身体要害,不足九寸的地方!

鲍出敢发誓,这是他这辈子所面临过的最危险的一刻。就算是当年何进被淳于琼暗算杀害,鲍出不得不面临整个雒阳城内的汉军搜捕时,也远不如此刻的危机。

还好,危机在下一刻自动结束。一道赤黄色的刀气,无声无息的飞过九步之遥,越过正在追杀鲍出的袁军士卒,飞速的洒向冲锋中的大队袁军!

这一刻,天地间仿佛凝固了……

刀锋落在鲍出的肩头上,枪尖扎在鲍出的心口上,却无力破开已经残破不堪的轻甲。因为,关羽的凌空一击,先就带走了那两名袁军士卒的性命!

飙血,如花开。

艳若玫瑰。

离鲍出最近的十多名袁军士卒,身体一瞬间纷纷变得残破。关羽在紧急关头斩出的那一刀,凝聚了他体内的五成以上“战炁”,其威力绝对非同小可!

一记血腥的杀戮,让袁军前进的势头戛然而止。面对那无可抵御的凌厉“半月斩”,哪怕大家都知道,敌人多半无力发出第二记,却绝没有谁敢于在此时出头!

借着这短暂的威慑,关羽乘机救下了了鲍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袁军的震撼慢慢散去。随着不远处淳于琼的下一道命令,一队生力军越过原来的追击部队,踏着遍地的血污和尸体碎块,强忍着呕吐的欲【和谐】望,缓慢向关羽的所在逼近。

关羽自从挥出了那道“半月斩”,就如同一尊雕像似的,半闭着眼帘,矗在那里调息。当袁军再次逼近过来,关羽猛然间圆睁双眼,身子如风车般快速旋转,带动着手中的“青龙偃月刀”,挥出一道有若实质的杀气!

最前排的袁军,无不大恐。只是,他们被后排的人顶着,退无可退,只得放声嘶叫,疯狂的挥动手中的兵器,以释放自己心中的恐惧……

关羽挥刀转过一圈,青龙刀上的力道蓄足,踏前一步,向着袁军的阵型,便是拦腰一刀!

刀法名:一刀断岳。

这一刀,足足斩断了七个人的腰!

袁军大恐!

袁军溃退!

可是,关羽对这个战果,似乎还不太满意的皱了皱眉头。

“前进者,死!”

关羽的咆哮,在一地死人的注释下,显得格外的有说服力。至少短时间中,袁军的进攻时难以被组织起来了。

鲍出在后方看到这一幕,只觉得心里有说不出的羡慕。不过,他也知道,关羽与自己的武技风格不同,杀伤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此时的关羽,多半也是体力不足,在那儿硬撑着。单论杀敌的绝对数量,鲍出其实当在关羽之上。

就是这样一个实力下降了至少七成的关羽,生生的挡住了数百袁军精锐的去路。这一局面,直到淳于琼的将旗大步向前推进,才得到缓解。

“随我杀!”

见前线受到阻拦,淳于琼骑着大马,进入前线阵型,以身作则的鼓动士气。一见到淳于琼上前,关羽便知道要糟糕。

在袁绍军中,淳于琼号称“雷神”,虽然武技没有达到万人敌,却并不比一般的万人敌逊色多少。而且,这位是绝对能够看出,如今的关羽纯属强弩之末的。真要是与淳于琼动起手来,只怕他关羽的人头,就要保不住了。

既然如此,关羽也不矫情,一个转身,带着部下便退去。这一幕,落在袁军士卒的眼里,当然是以为关羽自觉不是淳于琼的对手,这才主动逃走。

“将军威武!”

欢呼起来的袁军士卒,大声呼喊着战号,再次勇猛的向敌人发动了追击。

——列人已不可守!

关羽的思路非常清晰。在突如其来的破城之后,仓促应战的数千并州军,已经不可能在敌人的优势兵力下得到胜利。至于其余的几千名冀州辅助兵,没有成为拖累就是好的。

事实上,关羽已经得知,这些辅兵便是城门失陷的原因。

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37节 白波起乱战(一)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第5节 公路何足道(上)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34节 飞将非无敌(中)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66节 大旗力可扶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25节 小县藏能吏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60节 奉先喜得国(下)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42节 伐交显谋略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40节 称王成风潮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56节 董卓大起兵第2节 纵败无降意(下)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3节 兖州名士劫(上)第18节 君臣青且嫩(下)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21节 壮士半生死(上)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66节 大旗力可扶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49节 屯田有章法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27节 华雄战不休(上)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37节 有公国名赵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56节 阉党鸣挽歌(下)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
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37节 白波起乱战(一)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第5节 公路何足道(上)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34节 飞将非无敌(中)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66节 大旗力可扶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25节 小县藏能吏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60节 奉先喜得国(下)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42节 伐交显谋略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40节 称王成风潮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56节 董卓大起兵第2节 纵败无降意(下)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3节 兖州名士劫(上)第18节 君臣青且嫩(下)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21节 壮士半生死(上)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66节 大旗力可扶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49节 屯田有章法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27节 华雄战不休(上)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37节 有公国名赵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56节 阉党鸣挽歌(下)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