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 归去复来兮

臧霸到底何时会来呢?

张狂在等。他等得起。正好天平军行军多日,也可以借机修整训练一番。

三天后,张狂正在与泰大师等人议事,却见何迁快步走进议事房,汇报道:

“渠帅,十五里外,有一只八百余人的队伍,未打旗号,正向此处前进!”

自从“飞天道人”何曼应张狂之请出手之后,他就担任了斥候队的百人长。原斥候队队长何迁被降为何曼的副手。对这个任命,何迁倒没什么意见。毕竟,无论是武功、声望、资历、经验中的哪一项来比较,何曼都远远超过何迁这个本家。

同时,何曼的任职,也就意味着随从谢逊而来的“波才”残部,正在顺利的融入天平军中。这样的结果,张狂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何迁说完,想了一想,又补充了一句:

“这些人马匹极多,怕不有三、四百匹。”

——不打旗号,是要掩饰身份吗?

张狂坐拥坚城,兵力也在对方之上,自是不会担心。他淡淡的下令道:

“多派侦骑,四处查探,看看是否有伏兵。”

“诺!”

——是臧霸吗?来的倒也不慢……

张狂这样想着,派人去通知典韦、周仓、于禁、乐进等将领。战斗的准备要预先做好,这样才比较安全。

一个半时辰之后,何迁再次来报,身边还带了一个人。张狂抬眼一看,却是孙乾。

“公祐,别来无恙啊?”

虽然一路风尘仆仆,孙乾的精神还是神采奕奕。

“托福托福。无忌兄多日未见,越发的英伟了!”

“公祐今天前来,可有好消息?”

“哈哈,幸不辱命,事谐矣!”

张狂听了大喜。他对身边的周仓说道:

“快去请陈元龙前来!”

“诺!”

周仓前一段时间,被孙坚部下的亲将祖茂所伤,不得不将养了好些日子,也缺场了多次大战。他现在伤势痊愈,让张狂手下又多了一条得力的臂膀。

与孙乾聊了几句,陈登来了。张狂也不须解释,只是说了句:

“元龙,走吧!”

陈登一看孙乾,就什么都明白了。也不多说,跟在张狂身后,骑上一匹战马,随大队人马出了坞堡。两支人马,在距离坞堡四、五里处相遇了。

对方的首领,正是曹豹曹仲彪。他远远的看见孙乾、陈登一行人,自恃武力,催马上前问道:

“元龙,这些黄巾军可曾无礼?”

陈登笑了笑,并不说话。一旁陪伴的中间人孙乾,迎上前去,略作解释。曹豹这才对着张狂一抱拳:

“你要的人,吾已经找到了!你还不放人?”

张狂一举手,淡淡的说道:

“哦?但请一见!”

曹豹身边早有人推出一辆大车,车上有一名中年妇女和一名青年。这位青年,身长在七尺七、八寸左右,嘴上留着一小撇淡淡的须毛,双目炯炯有神。他一手扶着身边的中间的妇人,脸上满是恼怒之色,大声喝道:

“曹仲彪!这是何意!”

曹豹不答,对张狂说道:

“人,吾已经带来了。至于他愿不愿意跟你走,吾也无能为力啊……”

张狂的心中有些纠结。本来,他是准备一见到这位,就给他来一个当场“点化”,让他心服口服。不过,现在情况有些变化,张狂不得不想要试一试另外一种方法。

“大丈夫生于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太史子义,你乃当今豪杰,难道想要逃避你的责任,躲在东莱偏僻之地,以后做一个小吏,庸庸碌碌的度过此生吗?!”

这话一出,不但太史子义愣住了,其他在场的人,也在心中暗暗称奇。

张狂何许人也?

虽然表面上,他手下只有两千余人的部众,在遍地的黄巾军中,实在是不起眼。可是张狂随随便便派出一个部将来,就能杀得以“彭城第一气侠”之名,横扫徐州的曹豹大败而逃。

勇武如此过人的手下,却对张狂服服帖帖。只此一项,便足以让徐州军上下对张狂另眼相待了。

陈登也不由得多看了这位“太史子义”几眼。他不得不好奇。因为眼前这位年轻人,就是在张狂口中,价值千金,足以交换贵为东海陈氏未来家主的自己。如今一见之下,陈登虽然觉得此人相貌不凡,却还是看不出有什么独特之处。

不过,别人不知道,张狂可是对眼前这位太史慈的未来事迹,极为了解。

说起来,这又是得益于,张狂在后世所阅读过的一本网络小说,名叫《东莱太史慈》。同样因为时间久了,他对这本书的内容,已记不太清楚。但是由此出发,张狂当年在网上,可是查阅了有关太史慈的不少资料。

根据历史记载,太史慈弓马熟练,箭法精良。从管亥手下突围,为孔融向刘备求救的事情就不说了。太史慈可是真的与“小霸王”孙策单挑过,结果难分高下。从这种表现来看,太史慈很有可能,又是一位真正的“万人敌”级别猛将。

而且,在历史上,太史慈还是以孝义守信而著称。他一诺千金,信誉之高,著称于当世。虽然不知道出处,张狂还记得有这样一段评价太史慈的话:

“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

——如此忠勇之士,怎能从我的觳中脱去?

“此人是谁?虽然身为黄巾,却对我如此看重?”

此时的太史慈,年纪轻轻,武艺还没有大成,在郡县间名声全无,也就是亭里之间有些熟人略知一二。突然听到有人这样高看自己,虽然他素来心怀报国之心,对突然暴起的黄巾军并无好感,却也难免从心中升起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太史慈勉强控制了一下心神,对张狂说道:

“足下……某……何得知某?”

——你是怎么知道有我这么一号人的?

“此乃天机。子义,你本是上应天星,转世前来,辅佐我建立功业的。虽然你现在还不自知,但是天意如此,你又怎么能违背得了呢?”

“荒谬!”

这时候,太史慈身边的中年妇女突然开口了。她对张狂叫道:

“太平道的贼子!当众蛊惑我儿,是何居心?我儿虽然愚钝,但是一颗忠君爱国之心,天地可鉴!曹公子,请让我母子二人返回故乡吧!”

曹豹对陈珪那只老狐狸,是怎么将这对母子骗来的,略知一二。不过,在他的眼中,这对身份不高的平民母子,无论如何,都是无法与陈登的安危相比较的。

现在,陈登就在眼前。曹豹一心只想,快点换回这个与自己甚为相得的谋主,对这对平民母子,还真的不怎么在意。

他也不说话,只是努了努嘴,身边的侍从已经心领神会,拉住驾车的马匹,笑道:

“小哥儿,那个想要见你的人,不就在前面?俺们这就送你过去……”

太史慈听到这话,勃然大怒,手中短戟一抄,就要对曹豹的随从出手!

PS:人物——太史慈。

太史慈这人,身上的游侠气息极浓。严格的算起来,是非观念也不太严格。他做事,只对被他认可的人讲究信义。对于其他的无关人等,太史慈骗起人来,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据《三国志》记载:“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少好学,仕郡奏曹史。

会郡与州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时州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选行,晨夜取道,到洛阳,诣公车门,见州吏始欲求通。

慈问曰:“君欲通章邪?”吏曰:“然。”问:“章安在?”曰:“车上。”慈曰:“章题署得无误邪?取来视之。”吏殊不知其东莱人也,因为取章。

慈已先怀刀,便截败之。吏踊跃大呼,言“人坏我章”!慈将至车间,与语曰:“向使君不以章相与,吾亦无因得败之,是为吉凶祸福等耳,吾不独受此罪。岂若默然俱出去,可以存易亡,无事俱就刑辟。”

吏言:“君为郡败吾章,已得如意,欲复亡为?”慈答曰:“初受郡遣,但来视章通与未耳。吾用意太过,乃相败章。今还,亦恐以此见谴怒,故俱欲去尔。”吏然慈言,即日俱去。慈既与出城,因遁还通郡章。

州家闻之,更遣吏通章,有司以格章之故不复见理,州受其短。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

这种诡诈之事都做得出来,要他在逼不得已的情形下加入黄巾军,其实太史慈也应该是能够接受的。

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56节 董卓大起兵第60节 上应转世星?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2节 竖子安敢欺?(下)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16节 虎士痴未成(下)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23节 豪强陷阵急(上)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53节 流亡亦强力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4节 兖州名士劫(下)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40节 称王成风潮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45节 汉宫现连环(三)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38节 白波起乱战(二)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11节 踌躇黄河岸(下)第15节 乱石穿空过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26节 伏兵城中来(五)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49节 公曹当覆灭(上)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5节 郡国嚣张卒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22节 运筹谋千里(六)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95节 两军斗智勇(上)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24节 黄巾密密铺(下)第45节 汉宫现连环(三)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45节 陷地终有计(一)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51节 当朝有太傅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11节 踌躇黄河岸(下)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73节 吕布非叛将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60节 子龙搏激流(中)第38节 白波起乱战(二)
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56节 董卓大起兵第60节 上应转世星?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2节 竖子安敢欺?(下)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16节 虎士痴未成(下)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23节 豪强陷阵急(上)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53节 流亡亦强力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4节 兖州名士劫(下)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40节 称王成风潮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45节 汉宫现连环(三)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38节 白波起乱战(二)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11节 踌躇黄河岸(下)第15节 乱石穿空过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26节 伏兵城中来(五)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49节 公曹当覆灭(上)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5节 郡国嚣张卒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22节 运筹谋千里(六)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95节 两军斗智勇(上)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24节 黄巾密密铺(下)第45节 汉宫现连环(三)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45节 陷地终有计(一)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51节 当朝有太傅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11节 踌躇黄河岸(下)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73节 吕布非叛将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60节 子龙搏激流(中)第38节 白波起乱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