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

下曲阳向北不远,便是中山国。中山国虽然是属于冀州的郡国,却在过去的公孙瓒入侵时,倒向了幽州,如今被幽州牧刘虞所接管。

幽州的州牧刘虞,近来因为袁绍正策划推举其担任天子,对袁绍势力的态度大为改善。沮授相信,只要进入幽州势力的地界,己方就能够联手幽州郡县大吏,一齐反击并州军的追击部队。相比之下,向东方撤退虽然有麹义所部可以接应,但风险依然远远的超过向北方撤退。

只可惜,颜良和文丑这两个莽夫,将整个计划都弄坏了!

本来,在发现颜良和文丑所带大军,被并州军截断了后路的时候,沮授若能果断弃城而逃,郭威的骑兵也是抓不住他的。

只是,沮授想到颜良和文丑还没有突围而出,只好耐心的等了一阵。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武力冠于河北的两位“万人敌”,居然会在一战之中双双被杀。

等沮授发现颜良和文丑所部在进攻并州军大营时,已经全军覆没以后,他再想要逃走,便有些晚了。哪怕沮授让城中的主力部队向东逃窜,作为诱饵以迷惑并州军,自己则带着少量精锐骑兵向北方逃窜,最后依然没能逃过并州骑兵的追击。

面对关羽,沮授显得无比硬气。因为在被俘之后,沮授就没有想过要生还。

身为冀州豪强大族的代表性人物,沮授的出身和立场。决定了他不可能靠向以寒门和贫民为主体支持者的并州张狂。作为被袁绍重点盯着的人物之一,张狂在并州所干的事情,冀州豪强们绝不会不知道。

张狂出身太平道,本就是黄巾余孽。这等身份,决定了没有几个有节操的士人,会看得起他。所以,整个并州的名门大族,几乎没有哪个是愿意真心投靠张狂的。失去了名门士人的支持。自然让张狂在巩固自己地盘的时候,凭空增添了许多的麻烦。

并州豪强希望用这种不合作的方式,让张狂的势力无法发展壮大,在并州沃土上立不住脚,最后老实的去干山贼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而张狂对此的反应则是:

——拉拢寒门士人,招募底层贫民,自行培养基层人才。

并州豪强不愿意投靠张狂,张狂也没有一定要指望并州豪强为自己所用的打算。相反,为了得到贫民和寒门士人的支持和投效。也为了从民间收刮到足够的资源和土地,张狂在并州对世家大族进行了强烈的压制。

所有表现出不服,试图反抗张狂统治的并州豪强。若没有及时逃离并州军的地盘。就会被张狂的爪牙毫不客气的捕杀。对于那些胆敢汇聚全族的力量,起兵反抗的世家大族,张狂的手段更是强硬无比。

他倒不会去诛杀那些依附于豪强的底层佃户、徒附和宾客,但是对略有一些地位的大族子弟,张狂是有错杀,没错放。曾经有一次。张狂将捕获的豪强直系和支系两百余人,公开在晋阳旁的河水边处刑,并将被斩杀的豪强家人尸身直接投入河水,直接喂了鱼。

经过一系列的清洗和屠杀,如今的并州。至少有一半的世家大族,已经在并州大地上消失了。剩下来的豪强们。都是比较老实的遵守了张狂颁布法度的识相者。对于这些识相的豪强士人,张狂倒是没有继续高压政策,而是陆陆续续征召了一些有才学、有名声的士人出仕。

至于那位专门负责处理这些血腥事物的“讨逆从事”史阿,更是在并州豪强大族的传说里,成为了可以止小儿啼哭的屠夫级人物。

所以,对于张狂这个以屠杀士人为乐的黄巾余孽,沮授只有一句话可以说,那就是:

——道不同,不相为谋!

沮授的怨念,立刻就被关羽明确的体会到了。关羽的性子,本来就不喜欢那些出身高贵的士人名族。沮授的不合作态度,更是让关羽在审讯中感觉到被无视了。若不是碍于主公张狂对沮授此僚的重视,以关羽的性子,早就一刀将此僚砍头了事。

不过,张狂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都没有接见沮授的可能。别的不说,在占领了下曲阳以后,对并州军下一步的发展战略,就够张狂头痛的啦!

张狂的昏迷时间,只持续了一天一夜。到了第二天,张狂醒过来以后,身体依然虚弱,动用不了真气,可是慢慢的开口说话和思考,却是没有多少问题了。

其实不管张狂的身体有多么虚弱,只要他还能够清醒的对部下发号施令,整支大军的控制权,就依然能够被张狂牢牢的把握住。这一点,从张狂醒来后所召集的第一次军中千人长以上会议时,竟然没有一个人缺席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军权在握,让张狂和他所有的忠心部下,都长出了一口气。而且,张狂这种不顾危险,救回典韦一条性命的做法,无疑再一次大大提高了部下大将的忠诚度,也让张狂“天师”的声望越发高涨。

当然,张狂现在还起不了身,只能勉强被阿是扶着靠坐在床榻边上接见部下将士。不过,泰大师在为张狂详细诊断之后,已经向其他人表了态。他保证张狂的病情将会一天比一天好,最多五、六天,就可以下床走路。再过半个月,除了还不宜动用真气外,张狂就能与常人无异。

只是,想要从道法的反噬当中完全恢复的话,张狂必须老老实实的好好调养三个月以上。

事实上,张狂的病倒,除了影响到军中的士气之外,对整个冀州战事的大局,作用倒不是很大。并州军的三路进攻,是在战前便已经制定好的计划。一旦开战,各路进军的将校,就只能靠自己的能力来执行已经布置下去的任务。张狂即使身体完好无损,以当前的交通和通讯方式,也很难有效的调动那些已经进入战场的部下。

好在如今冀州的常山国、赵国、魏郡、巨鹿郡,都已经大半落入并州军的手中,此战的计划已经大部分达成。消息传到张狂的榻上,让他心中颇为安定。

在战前的计划中,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张狂还打算向东攻略一下安平国。可是下曲阳一战,并州军主力虽然伤亡不是太大,却也需要休整几天,才有能力继续行动。

有了几天的缓冲时间,袁绍军手下大将的能力只要在水准线以上,必然会及时的做好布防工作。而张狂在冀州其他郡县中,又没有董昭这样的内应。失去了突然性以后,并州军想要继续如之前那样高歌猛进,那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所以,张狂半躺在床榻上,只能是给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定下一个基调。至于在这个基调下,各路人马的大将们将会如何行动,就不是张狂现在能够具体指挥的啦。

张狂定下的基调,便是:

——巩固所得地盘。

要知道,袁绍军的实力雄厚。虽然损失了颜良、文丑这一路偏师,袁绍军主力却依然完整。有了之前的大半个月时间,袁绍必然已经回过神来,应当调兵遣将,做好了应对并州军的准备,不会再给张狂留下什么可乘之机。

而张狂虽然在兵力总量上并不会逊色于袁绍,毕竟是个不受冀州豪强欢迎的外来“入侵者”。哪怕拥有长安天子授予的“冀州刺史”官位,冀州的大小豪强也不会因此改变对张狂的敌视。

并州军一举攻克数个大郡之后,锐气已失。对张狂来说,并州军如今也就是那种进取不足,防守有余的局面。与其极为冒险的再对袁绍发动新一轮攻势,倒不如乘机巩固和强化对新占领地盘的统治,顺便为大军下一步的扩张,收刮更多的粮草和资源。

当然,并州军在巩固地盘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就要与袁绍军脱离战斗。整个二月和三月间,张狂与袁绍两大势力,在边境线附近的大军对峙和小规模激战,一直在进行中。其中一场最为激烈的战事,是发生在于禁和麹义两员大将之间。

鄡县位于巨鹿最东端,虽然地势平坦,无险要之处,在目前的战局当中,却有着特别的战略地位。于禁只要屯兵在此,上可以威胁到饶阳城的麹义,让其粮道不安;下可以择机攻略安平国的国都——信都城。

所以,袁绍一方对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也在第一时间想要加以控制。若非于禁从下曲阳城下出发时,特意让赵云的骑兵队先行一步,鄡县县城多半就会落入麹义派出的先锋手中。要知道,哪怕赵云紧赶慢赶,也仅仅比麹义的先锋军早到了半天。

于禁大军刚刚赶到鄡县城下,麹义的主力也正好到达。双方都是立足未稳,却都无意相让,于是各自乘着锐气未消,果断引兵出战。

如此一来,一场规模不算太大,惨烈程度却丝毫不低于饶阳大战的苦斗,就在于禁和麹义这两位统御力高手之间展开。

由于没有得到详细的战报描述,对此战的具体过程,张狂亦不得而知。但是,在军报列举出的伤亡数字面前,即使是身经百战的张狂,也是有些动容。

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48节 自当顺人意(二)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51节 王刘遭暗劫(上)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24节 征战漫天急(三)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60节 上应转世星?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33节 飞将非无敌(上)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21节 单父现重礼(上)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36节 相逢是冤家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32节 天师登神坛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92节 细分狐与豺(下)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28节 攻城休怨累(下)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15节 乱石穿空过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2节 名族遭毒手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12节 冀土奇袭谐(四)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
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48节 自当顺人意(二)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51节 王刘遭暗劫(上)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24节 征战漫天急(三)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60节 上应转世星?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33节 飞将非无敌(上)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21节 单父现重礼(上)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36节 相逢是冤家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32节 天师登神坛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92节 细分狐与豺(下)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28节 攻城休怨累(下)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15节 乱石穿空过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2节 名族遭毒手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12节 冀土奇袭谐(四)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