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

“奉先,住手!”

第二十三个回合结束,一声从不远处传来的大喝,停止了这场,到目前为止,还是看起来势均力敌的战斗。

一个身材瘦小,却长着一脸络腮胡子的汉军大将,策马来到阵型前方。此人眼睛一瞪,便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略微有些眼色的人,一看便知道这位汉将,绝不是什么等闲之辈。

在此人身后,跟着几名武将。武将之中的一人,赫然便是不久前,刚与关羽交过手的“武猛从事”张杨。

看到一向狂傲无比的吕布,被此人一声呼唤,便乖乖的退到此人身后,张狂的心中略有所悟。这幅架势,在目前的并州土地上,只有一个人可以做到。那就是……

“俺是并州刺史丁原,你们快去知会你们的张校尉,就说俺在这等着!”

听到这里,张狂自然只好上前一步,表明身份:

“我便是张狂。丁并州,久闻大名矣!”

古时官员之间的谈话,往往会用某人担任的官位来称呼对方。比如那位让梨的孔融先生,就被时人称为“孔北海”。著名的刘大耳,也曾经因为担任过“豫州牧”的虚职,而被人尊称一声“刘豫州”。

“哦?”

丁原须发茂密的脸上,露出一个奇怪的表情,大约是惊讶的意思:

“早就听说,张太行虽然战绩彪炳,却是年纪轻轻。可俺真是想不到,张太行居然年轻成这样?”

古人尊老。所以,说一个人看起来年轻,并不是什么好话。通常里面蕴藏的意思,会有些“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之类的贬低。丁原这句话脱口而出,马上反应过来,急忙补充了一句:

“张太行看起来,倒是很有当年甘罗的风范呢!”

甘罗是著名的神童政治家,在民间有着“十二岁拜相”的传说。丁原这句话,大约是想要夸赞一下张狂。不过,这位并州刺史却忘记了,甘罗可是死的极早,倒也不是什么吉祥人物。

但是,张狂会\能\好与丁原计较这些吗?

“丁并州过奖了!不知丁并州远道而来,失礼了!”

双方的手下刚才还在一边打生打死,可是两军的首脑一见面,相互间偏偏极为客气。这正是外交的奇妙之处。

丁原一边与张狂寒暄,心中一边惊疑不已。

作为一个兖州泰山人,丁原与家乡的故旧之间,自然少不了联系。早在数年之前的“黄巾之乱”时,他就听说过张狂的名头。

本来,并州刺史一职,并不是丁原,而是名士张懿。但是,在今年的三月初,匈奴叛军在战斗中,击败了领军平叛的张懿。可怜向来口若悬河的张大名士,用兵的本领却不到口才的十分之一,又无法用语言从匈奴人的刀下救出自己的小命,最终被匈奴和屠各联军阵斩。

伴随着张懿战没的,除了西河郡守邢纪,还有并州州师精锐三千余人。此战过后,并州一时间几乎没有可用之兵,倒是让南匈奴和屠各人大肆掳掠了一番,收获不小。整个西河与五原郡的汉人大族,几乎被那些反乱的蛮子们洗劫一空。

如此乱象,自然汉室让朝廷极为震怒。而接近糜烂的并州局势,也让各大世家名门子弟们噤若寒蝉,不敢接下这件棘手的差事。甚至还有几个原本接受了并州地方职位任命的官吏,托故拒绝上任。

若非新任的匈奴单于威望无法服众,匈奴人又与屠各人因为分赃不均而闹翻,只怕不光西河五原两郡,就连太原、雁门、定襄等郡,都难免沦陷于匈奴人马蹄之下。

事急从权之下,又有大将军何进全力推荐,朝廷这才让出身不高,却颇有勇名的丁原,紧急上任并州刺史一职,以便镇压匈奴叛军。

丁原也不负众望,一到任就大力招募并州豪杰,得到了吕布、张杨、张辽、穆顺等并州豪杰的投效,一个月之内便拉扯起一支人数达到三千的新并州军。依靠这支新军,丁原成功的击退了几支前来抢掠的匈奴骑兵,初步安定了并州的局势。

丁原的出头,是因为勇武过人。所以,对于家乡中的勇武之辈,丁原向来极为注意。当年臧霸十八岁劫牢救父的故事,丁原也有所耳闻。如果有机会的话,丁原并不介意,帮助同郡的后辈,洗脱那个不算什么的罪名。

但是,偏偏有一支奇怪的“天平军”,只在泰山郡呆了两、三个月,就把郡中最为勇武的一批年轻“游侠儿”,统统给招募走了。那其中,甚至还有丁原极为欣赏的“孝子”臧霸。

有了这么一出,当丁原听说并州与冀州边境的“太行军”,首领叫做“张狂”,第一时间,便将那位“天平军”首领“张狂”,与其联系起来。事后的细作【间谍】打听,也证实了丁原的猜测。

因为,太行军中,也有一位超级猛将,叫做臧霸的。

所以,丁原对太行军上上下下情况的了解,其实还超过了与太行军交手过多次的冀州刺史王芬。虽然那些了解,也多只是表面而已。

谁会老是盯着一支窝在大山里,很少出来招惹事情的无名贼寇呢?

也就是在太行军去年出兵河内,展示了一下军队的战斗力以后,汉室才对太行军有了一丝了解的兴趣。但是,随着太行军走了“十常侍”的路子,顺利招安以后,人们对他们的兴趣又自动的消去了不少。

这次与太行军的会面,其实是出自前豫州刺史王允在中间牵线搭桥,想要让太行军与并州军两军合力,共破南匈奴的叛军。

丁原与王允之间,一为武人,一为士人,本来是没什么交情的。但是,身为并州刺史,丁原深知在地方上,名门望族的潜势力有多强。如果丁原想要在并州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想办法拉拢并州的士人。

偏偏王允此人,便是目前并州名声最响亮,威望最高的一位。若是有王允一句话,丁原治理起并州来,至少要省上三分力气。有着这么一层因果在内,王允的话,丁原就必须要给几分面子。

外加丁原出身不高,对由低层士人组织和参与的黄巾军起义,暗中也有一份恻隐之心。思虑一番之后,丁原同意了王允带来的提议。反正,太行军若是想要耍什么花样,丁原麾下的并州州师,身为地主,自然不会怕了作为“客军”的太行军。

但是,今天吕布与太行军诸将的三战,却让丁原心中有些不安。

据丁原所知,太行军中最为著名的猛将,一个是泰山华县人臧霸,另一个是陈留人典韦。若是这两人出面,与吕布战了一个胜负难分,丁原固然会有小小的惊讶,却也会不以为意。

可是,今天出战的太行军武将,偏偏却是三个不为人所知的年轻武将!

这样的结果,让丁原、丁建阳的心思,开始有些疑虑。

——区区一群黄巾余孽里,居然是卧虎藏龙?

——如果张狂心怀不轨,那就有些……

伴随着疑虑的产生,丁原对张狂的态度,倒是殷勤了不少。

不管怎么说,在打过一场之后,太行军与并州州师之间的关系,居然拉近了不少。有道是“不打不成交”。双方将士纷纷认可了对方的实力,相互之间的态度,也就慢慢的和平了起来。

当然,两军高层心里真正的想法,又要另当别论。

双方初次见面,刚才又狠狠的摩擦了一番。在这种情形下,许多事情无疑都不适合开口。因此丁原与张狂,都没有与对方深谈的**。

与丁原寒暄两句,认了一下人之后,双方各自散去。张狂召集众将,对今天的事情,进行评议。在比箭中大放异彩,赢得不少钦佩目光的太史慈,居然一反平时沉默的常态,第一个开口,说道:

“丁原对我军,起了防备。”

乐进对此不以为意,顺口说道:

“他本来就应当有防备的。”

太史慈平日里,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过,今天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居然认真的向大家解释道:

“众所周知,丁原是以骑射著称,才当上并州刺史的。然而,今天一开始,丁原刚出场的时候,他的战马上,居然没有携带弓箭!”

这种细节,在场的诸人多半没有注意到。张狂心想,太史慈不愧是个射手,看人的第一眼,专门注意别人有没有带上弓箭。

“这说明,丁原一开始,其实并不太在意我军。”

见众人点头称是,太史慈接着说道:

“但是,在与主公会面的时候,丁原此人的左手,始终握着马辔头。只要他的手向右轻轻一带,战马就会听话的转上一个大圈,奔回本阵。”

“这也平常啊?”

乐进用手比划了一下这个动作,说道:

“俺们骑兵,这样很正常。不,是有些不对劲……”

“如果总是这样,手是很容易累的!”

太史慈对众人细细说明道:

“除非是心中极为警惕,否则,他握住马辔头的姿势,不必如此紧张!”

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60节 上应转世星?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20节 复仇起草莽(二)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4节 游侠探可疑(下)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34节 金毛现狮王?第31节 水火腾刀浪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34节 院后火起中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40节 三军取全胜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26节 大汉病天子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42节 曹操试应敌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39节 彭城有曹氏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14节 浴血豪强间(下)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第58节 本初终陨落(下)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60节 子龙搏激流(中)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二 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18节 君臣青且嫩(下)第35节 青史本无常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4节 游侠探可疑(下)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14节 浴血豪强间(下)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22节 运筹谋千里(六)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27节 谈笑定军机第34节 郭嘉说局势(下)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第57节 真定藏麒子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21节 单父现重礼(上)
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60节 上应转世星?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20节 复仇起草莽(二)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4节 游侠探可疑(下)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34节 金毛现狮王?第31节 水火腾刀浪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34节 院后火起中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40节 三军取全胜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26节 大汉病天子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42节 曹操试应敌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39节 彭城有曹氏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14节 浴血豪强间(下)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第58节 本初终陨落(下)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60节 子龙搏激流(中)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二 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18节 君臣青且嫩(下)第35节 青史本无常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4节 游侠探可疑(下)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14节 浴血豪强间(下)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22节 运筹谋千里(六)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27节 谈笑定军机第34节 郭嘉说局势(下)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第57节 真定藏麒子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21节 单父现重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