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

“居然会是董公仁?!”

袁绍看着郭图献上的谍报,抬头看了郭图一眼。

“是。”

郭图终于恢复了平日里那副沉稳自若的模样,态度恭谨的回答道。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此人虽然出身寒门,却在年轻时便于郡中有了不小的名声。据说在使用了某些暗地里的手段以后,董昭成功的挤下同郡的几位名士,被郡守举为孝廉。

在朝廷中担任了好几年侍郎1以后,董昭在两年前选官,出任巨鹿郡瘿陶县令。虽然只是一介县令,可瘿陶却是巨鹿郡治所在。担任这等要地的县令,虽然上头有个现管在,行事碍手碍脚,却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郡中的消息。而袁绍进入冀州以后,此人是第一批向袁绍表示服从的冀州官吏。由此董昭便入了袁绍的眼帘。

后来公孙瓒与袁绍交战,巨鹿郡原本的太守李邵和郡中仕宦,认为公孙瓒兵力强盛,都想要投奔公孙瓒。董昭在参与完李邵和郡中豪强的反袁聚会之后,立刻写信揭发李邵的行动,从而得到了袁绍的赏识。随后,袁绍果断派出大将颜良拿下李邵,以私通外贼的罪名将其斩杀,而董昭则被任命为新的巨鹿太守。

董昭初上任,便在郡中士绅面前,大胆的伪造了一份袁绍的檄文,以袁绍的名义,斩杀郡中孝廉孙伉等十余名知名士人。由于有李邵被杀之事在前,郡中居然没有几个人怀疑这是假的。当全郡士人因为袁绍的檄文而惊惶恐慌之际,董昭又挨个予以安慰。如此软硬兼施之下,他于是顺利将全郡都安定下来。

对于董昭这种假借自己的名声来杀伐果断的行为,袁绍心中极为不喜,却不得不捏着鼻子表示嘉许。毕竟,董昭的行为也是在为袁绍做事。哪怕他做的有些出格,也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如果袁绍因此而处罚董昭,怕是他的手下以后遇到为难之事,就不敢大胆的去干了。

所以。不喜归不喜,袁绍不但不会处罚董昭,还打算将他加以重用。不过,等董昭惹上了足够多的怨气以后,袁绍也不介意借他的人头,去平息冀州士绅们的怨气。

在得知魏郡太守栗成被杀之后,袁绍挑选栗成的继任者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董昭这个胆大能干的手下。可是谁能料到,策划了此次并州军东侵事件。并一举攻克邺城的幕后谋主。居然就是这位看起来眉清目秀的白面书生?

当袁绍因为得知董昭居然是并州军入侵的策划者。而大感震动的时候,身为罪魁祸首的董昭,正悠闲的与张狂闲聊。

董昭是巨鹿太守,巨鹿与并州之间隔着一个常山。本来张狂是没那么容易见到董昭的。不过,董昭凭借自己的身份地位,为并州军提供了不少军力调动文书。有了相应的文书作为证明,在动荡不安的冀州,各地对路过的这些客军也不会特地去阻拦。

更夸张的是,董昭还将在镇压巨鹿豪强时从袁绍那儿要来的虎符,送到张狂手中,让张狂可以让其派出的并州先锋军,都冒充成袁绍军的旗号。

如此一来。不管是南线的臧霸攻略涉县也好,中线的周仓攻略上艾也好,抑或北线的于禁攻略井陉也好,居然都成功的做到了兵不血刃,一鼓而下。袁绍小心翼翼的在涉县和邺城留下的防御力量。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董昭和陶升这两个“叛徒”给废掉了。不少郡县所属的小吏都还没有明白过来,半个魏郡和大半个常山,就已经易主了。

当然,开局良好,并不意味着张狂的冀州攻略,最后一定能够成功实现。

比如说,张狂若是想要顺利的将常山、巨鹿二郡拿到手中,光凭董昭的内应还不行,必须要用自身的实力击败袁绍,才能够真正震慑住冀州的一干大大小小心向袁绍的豪强。而对张狂来说,目前势态下,最好的一个作战目标,就是屯驻在下曲阳的颜良、文丑所部。

张狂带着中军六千人,在汇合了前锋于禁所部五千人和董昭带来的巨鹿郡兵四千以后,兵力一跃达到了一万五千之多。如果等后继的张燕带着部下四千人赶到,那可就差不多是整整两万大军了。

这两万大军,可都是战兵和辅兵组成,还没有包含为数达到三千的并州民夫和四千巨鹿民夫在内呢!

光是从兵力的总人数来看,这次出征的动员兵力,已经成功刷新了张狂的统兵上限。

在下曲阳城外西南五十里处,张狂与董昭两人终于第一次见面了。

“仁大师!你的大名,张狂闻名已久,却始终不得一见。如今一见,足慰平生啦!”

面对张狂所表现出来的热情,董昭丝毫不敢托大,极为恭谨的行了一个臣下对主公的大礼,高声叫道:

“董昭拜见天师!”

“自家兄弟,何必如此多礼!”

张狂急忙向前赶上几步,一把扶起董昭,与他把臂言欢。

“若非仁大师,我军何来如此顺利的局面?仁大师功莫大焉,功莫大焉!”

董昭在大军面前向张狂摆出臣服的姿态,让张狂极为满意。既然董昭如此上道,张狂也毫不吝惜自己的夸赞,当即封董昭为并州刺史,而自己则接过了冀州刺史的头衔。如此一来,此时的冀州,居然有了三个冀州刺史,也算是体现出冀州的战略重要性。

当然,张狂这个冀州刺史的头衔,比起严纲和袁绍的冀州刺史头衔,在法理上还是更有根据的。

严纲的冀州刺史来自公孙瓒的自封,刘虞的默许;袁绍的冀州刺史来自韩馥的推让和天下士人的认可;然而张狂的冀州刺史,却是来自长安城内的天子诏书,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名正言顺。

占据了大半个司隶以后,韩遂还没有切实掌控住半个司隶,立刻就要面对袁术号称二十万,实则为十万的讨伐大军。如此棘手的形势,也是韩遂事先所预料不及的。

谁能想到本来已经要攻打兖州的袁术,都到了箭在弦上的程度,居然愣是停下来。果断改变进攻的方向呢?

袁术的大举进犯,让韩遂和马腾等人在关中的局势大大危险起来。此时,司隶北方并州刺史张狂的态度,就变得相当重要了。如果张狂来一个乘火打劫,韩遂的西凉羌汉大军在关中立足未稳,很有可能被张狂和袁术联手打回苦寒的凉州。

韩遂与张狂两方的势力,曾经在白波谷的争夺中略有小怨。不过,在事关天下的大事面前,韩遂是不会去计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怨。他同样相信,张狂若不是个傻子。就不会对这些细节耿耿于怀。

不过。以韩遂的老谋深算。当然不会看不出张狂此时南下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就算韩遂被击败,张狂想要占据司隶,也必须正面对上有孙坚指挥的十万袁术大军。

根据韩遂对张狂这些年的研究。他认为张狂此时的心思,应当是放在东部的冀州。在那里,有袁绍和公孙瓒拼了个两败俱伤,可是大把的便宜在等着张狂去捡呢!

猜想归猜想,老辣的韩遂是不会将希望寄托在可能性的猜想上。所以,他一控制长安城的天子,立刻向并州下达了天子诏书,封张狂为冀州刺史,以期待祸水东引。

为了表示对并州的重视。担任使节的,是韩遂极为倚重的心腹谋士——成公英。

成公英虽然智谋出众,却长得五大三粗,一副赳赳武夫的雄伟模样。他来到并州之时,张狂正忙于东征事物。只是略略与成公英交谈了几句。在双方都无心对抗的前提下,两人三言两语就达成了君子协定。

根据约定,张狂保证不参与到三辅之地的战事当中,而成公英也代替韩遂答应,三年之内,不会试图攻略三河地区2。

不过,在这些条件之外,张狂还代表太平道诸多道众,向成公英提出了一个额外条件。那就是:

引渡皇甫嵩。

作为当年镇压太平道起义的主要将领,皇甫嵩在冀州和颍川等地,向黄巾军犯下了累累血债。别的不说,皇甫嵩当年在击破张梁和张宝统帅的冀州黄巾军主力以后,将俘获了十多万黄巾军,不分老幼妇孺,统统杀害,筑成京观,以夸耀武功。这等行径,让残余的太平道道众,无不对皇甫嵩恨之入骨!

如今的并州军中,有不少中低级官兵的亲人,是在当年皇甫嵩杀害的十数万老弱妇孺中。故此,张狂对别的大汉官吏都可以放过,甚至是握手言欢,却偏偏不可能放过满手血腥的皇甫嵩。可以说,皇甫嵩在大汉军人当中的威信有多高,太平道对他的痛恨就有多深!

对张狂的这个要求,成公英在愕然之后,表示此事他无法即刻答应下来,必须请示一下他的主公韩遂。

皇甫嵩是凉州人,堪称凉州数十年来最杰出的大汉名将,其声望在凉州甚至还超过了曾经权倾一时的董卓。即使韩遂一伙是反贼,与皇甫嵩大战过多年,却也对这位大汉名将极为敬重。

在攻克董卓设立的郿坞之后,皇甫嵩由于得到李傕、郭汜等人帅大军围攻长安的消息,在回军长安的时候,却遭到韩遂、马腾联军的突然袭击,这才不幸战败被俘。虽然皇甫嵩对韩遂的招揽行为一直不予回应,却也不曾暗中做些什么动作。

韩遂碍于皇甫嵩在凉州人心中的威望,不愿意对其不利。但是在听到成公英从张狂那里传回来的消息之后,韩遂的主意变了。

凉州只要一位英雄就足够了。这位英雄,当然是带领凉州人摆脱朝廷暴政的韩遂自己。至于皇甫嵩,还是请你乖乖的去死吧!

ps:??ps:1侍郎,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秩比四百石,低于议郎和中郎。

2三河,指的是司隶所属的河东、河内、河南尹三郡。

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53节 二袁自暗斗第29节 强敌徐徐随(上)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68节 赵云逞单骑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39节 彭城有曹氏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8节 战炁耀三军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16节 虎士痴未成(下)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60节 奉先喜得国(下)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15节 争权论朝堂(一)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15节 乱石穿空过第10节 冀土奇袭谐(二)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37节 有公国名赵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33节 飞将非无敌(上)第97节 三英现峥嵘(上)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15节 争权论朝堂(一)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6节 张狂攻可取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42节 伐交显谋略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第50节 筹谋幕府间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第67节 乐进布铁骑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3节 需胜方由己(上)
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53节 二袁自暗斗第29节 强敌徐徐随(上)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68节 赵云逞单骑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39节 彭城有曹氏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8节 战炁耀三军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16节 虎士痴未成(下)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60节 奉先喜得国(下)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15节 争权论朝堂(一)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15节 乱石穿空过第10节 冀土奇袭谐(二)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37节 有公国名赵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33节 飞将非无敌(上)第97节 三英现峥嵘(上)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15节 争权论朝堂(一)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6节 张狂攻可取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42节 伐交显谋略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第50节 筹谋幕府间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第67节 乐进布铁骑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3节 需胜方由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