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 奉先喜得国(下)

如“张狂被围,生死不知”这等极为关键的消息,是不可能被长期封锁住的。张燕的努力,让这个不利消息在军中的扩散,推迟了整整十天。十天后,由冀州的难民和客商带来的消息,终于来到幽州,并转瞬间就传遍了涿鹿大营。

正当万余新近被张燕收编的幽州大军,由于这个大为不利的消息,为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甚至导致不少新投降的将士出现逃亡想法之际,张燕却主动召开军议,向军中众将公布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

——袁绍撤军,冀州战局获胜!

袁绍撤军之后,张狂击败袁绍的消息,在张狂的特意要求下,传播的速度比袁绍入侵的消息要快上一大截。得到最新战况的幽州降军们,哪怕依然有些将信将疑,终于算是安分下来。而在不久后,袁绍大军被李傕、郭汜击败的消息,更是让幽州的势态明显倒向张燕一方。

当军心完全稳定下来以后,张燕松了一口气,果断结束休整,驱动大军全速西进,一举攻克了代郡郡治高柳。猝不及防的刘虞,在逃往北地的路程中,为幽州降兵截获,生俘后送往冀州。于是,幽州安定的任务,算是被张燕完成了一半。

刘虞既灭,公孙家的叔侄俩,也无力对抗在张燕统御下,显得士气高涨的两万大军。公孙续不甘心就此降服,尽起大兵与张燕一战,结果被张燕军当场阵斩。听到侄儿阵亡的结果,公孙范自知无力对抗张燕大军,遂带着亲信弃城逃亡辽东,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度。

公孙氏死的死,逃的逃。幽州剩余诸郡也丧失了抵抗张燕的信心。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广阳、渔阳、右北平、辽西诸郡都纷纷向张燕表示降服。整个幽州除了最东边的两个郡,其余尽皆平定。

只有辽东太守公孙度自恃拥众十万,兼且道路遥远。兵力投送困难。很是傲慢的拒绝了张燕的劝降。张燕由于辽东苦寒,而且偏居一隅。大军征讨不易,没有接着立刻对公孙度动手。当然,等张狂势力腾出时间来,公孙度迟早也是难逃被消灭的结果。

而冀州的张狂。在袁绍的死讯传出以后,立刻四处调动可用的大军,向原本属于袁绍的州郡发动进攻。不出他所料,本来属于袁绍的冀州各处州郡都无心抵抗,大半城池不战而降。并州军只付出了极为微薄的代价,便轻松占领了几乎整个冀州。

到了安定二年【194年】春,整个冀州里。除了一个靠南的清河国依然被淳于琼占据住,其余诸郡皆落入张狂手中。如此一来,张狂坐拥并州、冀州、幽州三州,几乎将大汉整个河北的地盘都给拿下了。

失掉了半个冀州的袁谭。在与曹操会见以后,专心攻略青州。他以袁绍留下的军队,轻松的击溃了公孙瓒的残部田楷,迫使田楷北上逃回幽州,后来投靠了张狂。青州黄巾军首领管亥,也被张郃带兵屡次击破,不得不渡过黄河,投奔冀州的张狂。如此一来,袁谭遂独领青州,并以车骑将军的身份,自称青州牧。

袁谭统一青州之时,也是徐州易主之日。

上一任徐州牧陶谦,病逝于安定二年【194年】的五月十一。临死前,他并未留下正式的遗嘱,明确下一任徐州牧是谁,只是让两个儿子将自己的灵柩运回老家守孝。

既然陶谦无意趟这一滩浑水,便让新任徐州牧的宝座,成为一个众人窥伺的烫屁股位置。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哪怕某些人成功坐上了这个位置,怕是迟早也会被其他势力赶下来。而围绕着徐州下一任主人的问题,原本还算是能够和平共处的徐州诸豪强,终于发生了彻底的决裂。

历史上本该接任徐州牧的刘备,此时的处境却并不算好。毕竟,作为一个白身武人,刘备的名声未免有些拿不出手。

刘备是由袁绍的谋士辛评引荐,又得到陶谦的同意和大豪强糜竺的支持,才带着部曲进入徐州地界暂时屯驻的。陶谦的态度暂且不论,糜竺和袁绍的支持,还是拥有一定作用的。

哪怕之前徐州一直是属于亲近袁术,反对袁绍那一方的。袁绍的面子,在徐州还是很有些人认可。若是袁绍肯为刘备游说徐州豪强,说不定大家就都同意,让刘备这个没有什么根基的外来户上任了。

刘备虽然出身不高,毕竟是汉室宗亲,在名声上没有什么污点。而只会打仗的刘备,缺少治政的能力。他当上徐州牧,必然需要大力依靠徐州豪强的帮助,才能保证徐州治下的安定。这对于大家来说,可是一件大大的好事。毕竟,权柄放在手边,可没有几个人会觉得太重了。

但是,就在刘备频频在徐州豪强间活动,觉得自己好事将近的时候,突然有人横插一脚,也看上了徐州牧的位置。在徐州豪强的眼里,这个搅局者的条件,比起刘备还要强的多。如此一来,立刻让刘备陷入了鸡飞蛋打的境地。

那么,这名搅局者是谁呢?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继刘备之后,正式统治徐州的“温候”吕布。

要说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此时本来应该跑到兖州去的吕布,怎么提前进入徐州了,那还得从袁术开始说起。

袁术是大汉顶级世家的公子出身,身份的高贵程度,大约仅仅次于汉家天子一家,比起那些诸侯王们,怕是还要隐隐超过。如此好的身世,用眼高于顶来形容袁术,可是一点儿都没有错。

凭借自己的出身,这位大汉的后将军,此前一直混得可谓是风生水起。在收纳了“江东猛虎”孙坚和“天下武力第一”的吕布之后,袁术势力的兵威让天下震恐。总而论之,在张狂击败袁绍之前,天下最强的诸侯,大约可以算是袁术。

如此大好局面下,袁术早些年被收敛起来的公子哥儿习气,免不得再次萌发。

孙坚贵为豫州刺史,吕布也是朝廷名正言顺的奋武将军,本来二将与袁术的关系,相当于半独立的从属盟友性质。可是随着袁术的自我膨胀,两位大汉“万人敌”一级猛将,却被袁术差不多当做属下的部曲将那样使唤。

孙坚由于屯兵在豫州鲁阳,与袁术的驻地离着一段距离,还要指望袁术在钱粮兵员上的支持,算是勉强还能够忍耐袁术的态度。可是,吕布是何等桀骜之人?

沾染了不少胡人风俗的吕布,向来将能不能打,看做是衡量一个人分量的标志。袁术的武技,吕布不清楚。但袁术的战绩,据吕布所知,还真是不怎么样。这让吕布未免有些小看袁术。

外加上吕布好色,特别是好人【和谐】妻。有一次他参与袁术的宴请,居然当着满座宾客的面,公然试图勾搭袁术派出来劝酒的妾室。这等相当于对着袁术打脸的行径,自然会让袁术气愤不已。

袁术岂能容忍自己眼中的一介下人,在自己面前如此嚣张?

袁术恼羞之时,若吕布机灵些,当场服个软,说不得袁术就会学学当年的楚庄王,将美姬送给吕布。偏偏吕布美色当前,脑子充血严重,更是不会退让,使自家在美人面前丢了面子。两人一言不合,差点儿当场动了刀剑。

以此为契机,本就心怀不满的吕布,再也不能在袁术手下呆着了。正好,彭城曹氏与吕布偶然间略有联系。曹氏见吕布意图脱离袁术自立,想到吕布的彪悍战绩,便趁机说动吕布,邀请吕布前往徐州图谋大事。

吕布对于富庶的徐州,可谓是垂涎三尺。一得到彭城曹氏的邀约,他便迫不及待的带着他那一干勇猛善战的小伙伴,如张辽、高顺、成廉等人,悄悄从南阳潜行离开,直奔徐州而来。

来到徐州的吕布,有了曹氏的支持,支持刘备的糜氏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再加上吕布无论是从战力上,还是名望上,都比刘备要强上一大截子,这立刻让原本倾向刘备的徐州豪强,态度开始摇摆不定。

特别是有一次,刘备的亲信部将张飞,于酒宴上向吕布发起挑战,却只能和吕布的副将张辽打得不相上下。众所周知的是,张飞是刘备军头号猛将,而张辽却比吕布要差上不少。经此一战,见识过双方硬实力的徐州豪强,最终还是更多的倾向于拥戴吕布。

别的不考虑,如果不选择吕布,万一吕布投奔其他势力,对徐州发动进攻,谁能抵挡?

靠刘备?

挡得住吗?

刘备是个机灵人。眼看着徐州豪强都倾向于支持吕布,就连通过一起贩卖私盐结交到的糜竺,都开始动摇,刘备知道事不可为,便很大度的表示支持吕布接任徐州牧。

不过作为退出州牧之争的补偿,刘备有一个要求,希望徐州豪强能够看在刘备识趣的份上,为他的部曲提供些钱粮,并指点一个可行的去处。

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14节 强军初露头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31节 何进立少帝第57节 短弓对强弩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75节 判敌未如判第18节 争权论朝堂(四)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14节 浴血豪强间(下)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2节 纵败无降意(下)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17节 董卓思时局(上)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75节 判敌未如判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66节 中原乱风波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49节 陷地终有计(五)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6节 张狂攻可取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45节 汉宫现连环(三)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22节 运筹谋千里(六)第36节 侠士亦官迷(上)第65节 太行根基盛(二)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24节 黄巾密密铺(下)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
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14节 强军初露头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31节 何进立少帝第57节 短弓对强弩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75节 判敌未如判第18节 争权论朝堂(四)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14节 浴血豪强间(下)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2节 纵败无降意(下)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17节 董卓思时局(上)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75节 判敌未如判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66节 中原乱风波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49节 陷地终有计(五)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6节 张狂攻可取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45节 汉宫现连环(三)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22节 运筹谋千里(六)第36节 侠士亦官迷(上)第65节 太行根基盛(二)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24节 黄巾密密铺(下)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