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

“丁并州,其实,君的想法,倒不是没有机会啊……”

见自己的话语成功的激起了丁原的兴趣,王允面色依然平静。他正襟危坐,发挥一位名士的风范,侃侃而谈道:

“南匈奴势力强大,如今我大汉日渐虚弱,这些蛮夷的态度,明显不如原来恭顺。这样下去,吾却担心,数年以后,南匈奴将有尾大不掉之祸。”

“不过,如今汉室威信依然未衰。这些蛮夷现在闹上一闹,正好可以让吾等借机狠狠的教训一二。而且,本次匈奴变乱,牵涉到单于之位的争夺。目前匈奴的‘左贤王’于夫罗,正在向天子哭诉,想要天子派兵,助他夺回‘单于’之位。”

“不瞒丁并州,吾已经写下书信,邀请于夫罗率领麾下精骑,到并州前来助战。”

对于匈奴骑兵,丁原并不感兴趣。在边地的汉军中,“一汉当五胡”的观念根深蒂固。若是没有汉军骑士作为军中的骨干,区区数千名纯匈奴骑兵,根本无法引起丁原的注意力。

相反,这些匈奴人,在族中头人贵族的统帅下,打仗不行,抢东西、扰民倒是很有一手。丁原可不想手下不经意间,就多出这么一伙惫懒的家伙。

至于被南匈奴攻杀的并州刺史张懿,那根本就是一个不通军事的蠢货。即使是对上这个家伙,南匈奴人也是依靠五倍以上的数量优势,才敢于围攻并歼灭张懿统帅的并州边军。

如果当时带兵的是丁原,丁原有自信,能够将那些首鼠两端的匈奴崽子打得连他妈都不认得。

“王豫州,你把这些蛮子叫来,是嫌俺并州的事情太少吗?”

“当然不是。于夫罗这个‘左贤王’,是匈奴人认同的首席‘单于’继承人。有了他的旗号,我军便可以将那些并未参与反乱的匈奴部落,招揽到手下。而且,当我军帮助于罗夫登上‘单于’之位以后,还可以让他下令,强攻太行军……”

丁原眼睛一亮,接口说道:

“不管是匈奴崽子,还是太行军,死的都是越多越好。而且,由于俺们并州军并没有直接动手,在朝廷那里,这件事俺们也说得过去。就算是太行军,吃了这个亏,也不能公开说俺们如何如何!

果然是妙计!哈哈……”

——吾之计较,又何止于此?

看着丁原脸上的大胡子,因为大笑而一抖一抖,王允心中依然是意犹未尽。不过,后面的事情,现在还不必让丁原知道。那是王允和冀州刺史王芬之间的事情,丁原这个武人,还没有资格参与到天下名士间的筹划。

——果然是老奸巨猾……

丁原一边做出大笑的样子,心中一边腹诽了王允一番。

——计划虽然好,可那个张狂,绝非常人。此人真的会像王允的预计一样,老老实实的与匈奴崽子拼杀吗?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念头,突然就出现在丁原的头脑中,久久不能消去。

不管心中是怎么想的,两天以后,代表太行军的“太行校尉”张狂,与代表汉室朝廷的“并州刺史”丁原,还是成功的在前“豫州刺史”王允的调停下,进行了亲切、友好、和平的会谈。

双方就目前并州的“南匈奴之乱”,深入的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同对付匈奴叛乱分子的一致协议。根据协议,太行军将作为并州州师的援军,进入兵力薄弱的并州西河郡,配合当地的郡县兵,捕杀敢于南下滋扰西河郡郡治的匈奴游骑。

张狂对这个结果,表示满意。西河郡是当前并州太平道影响较大的一个郡。虽然并州太平道由于某些原因,将总部迁移到了属于“司隶校尉部”的河东郡白波谷,可留在并州的势力也不算太小。

河东的白波谷,就在西河郡的正南,距离西河不过数百里地。有太平道渠帅郭太、郭大贤派出的使者协助,张狂也不怕在西河郡当地被官兵暗算。

作为“大贤良师”座下“八大弟子”之一的郭太,虽然在天下士人中,有着“胆小”、“平庸”的评语,却绝对是“大贤良师”张角最忠心的信徒之一。

别的不说,单看郭太到如今依然坚持太平道的大旗,自认为“大贤良师”座下弟子,对同属太平道一脉的张狂极为友好,尽力提供各种帮助,就可以证实这一点。

若无郭太事先最坚定的表态,行事并不缺少谨慎的张狂,可能将手下的精兵良将,一股脑的带出来冒险吗?

只是略微读过一些《三国志》的张狂,自然不会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郭太率领的并州太平道,将在此时,掀起一场新的起义。这只义军的名号,以并州太平道大本营所在地为名,叫做“白波军”。

张狂这只小小的蝴蝶,终于将翅膀轻轻的扇动起来。那么,历史的惯性,是否还在继续呢?

对于黄巾军余孽“太行军”,丁原自然是高度重视。在正统的大汉官员心中,这些曾经造过反的家伙,永远都是不值得信任的异己分子。所以,自从“太行军”在原“临水县”治所屯驻下来,并州斥候的视线,就从来不曾离开那里。

根据斥候们传出来的消息,一连半个月中,太行军都没有什么异动。

可是,没有异动本身,就是最大的异动。丁原心中,坚信这一点。

既然刺史有了疑虑,汉军斥候就不得不加倍辛苦起来。

可是,太行军的行动,依然正常的很。不时有小股的太行军,接到匈奴游骑兵骚扰的信报,前去出击。时不时的,丁原还能收到一车被硝制过的人头。

只要看上一眼这些人头的发式和辫子,丁原就能辨认出这些胡人的身份。然后,按照军中的惯例,这些“首级”将换成一车财帛,运回太行军的驻地,以表示赏赐。

如果丁原没有亲自见过“太行军”首领张狂,这种局面,将是丁刺史求之不得的。可是,一想起年纪轻轻,却气度非凡的那位黄巾余孽,丁刺史就感觉,一定有什么事情,会被那个“张无忌”做出来!

能够将好几位“万人敌”一级猛将收入麾下的一方霸主,会是一个轻易就能够被看透的人吗?

但是,这个“张无忌”,到底会干些什么呢?

丁原直觉的排除了“造反”的选项。若是为了造反,张狂有必要跑到苦寒的并州来吗?就算丁原自己是并州刺史,他也不得不承认,并州实在是一个要钱没钱,要粮没粮的穷地方。

而且,在这里起事,还要直接面对强悍的边军围剿。如果易地而处,丁原认为,选择冀州或者兖州,都比并州要强。

强得多。

更何况,这些黄巾余孽,才刚被“招安”几个月?

对于“太行军”被朝廷“招安”的内幕,丁刺史根据自己的官场经验,连蒙带猜,可以估摸出八、九分实情来。若是没有花费到一亿钱以上,张常侍【张让】会让天子同意这件事情么?

除非太行军嫌自己钱太多了。否则,刚被招安又造反,这样的反复,完全没有必要。

只可惜“并州州师”与“太行军”,既不是敌人,也算不上友军。汉军的斥候,无法深入探察对方的底细,只能远远的吊在太行军队伍后面,隐约的了解一下太行军的战况。

——这个张狂,到底有什么打算呢?

丁原一边纳闷着,一边看起斥候送回来的最新军报。

不以为意的将木简抛在案几上,丁原刚想得出一个一切正常的结论,突然脑中灵光一闪!

——这里……有问题?

丁原急忙翻出前几天的斥候军报,一一翻看。看着看着,丁原猛的一击掌,大声叫道:

“原来如此!”

这一刻,丁原认为自己已经猜到了张狂的打算。

PS:有票么?感觉推荐票有些寒酸呢。

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94节 独品惊共骇(下)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12节 张杨谍影缠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14节 时穷节乃现第11节 临淄诚难保第36节 侠士亦官迷(上)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61节 雒阳兵祸起第57节 真定藏麒子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66节 大旗力可扶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49节 杀伐天子殿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31节 颜良战典韦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21节 壮士半生死(上)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25节 州固易得矣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第26节 大汉病天子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23节 豪强陷阵急(上)第29节 强敌徐徐随(上)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45节 陷地终有计(一)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36节 相逢是冤家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97节 三英现峥嵘(上)第65节 苦斗马不歇(中)第53节 二袁自暗斗第27节 华雄战不休(上)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32节 天师登神坛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50节 功臣孰为首?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12节 张杨谍影缠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
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94节 独品惊共骇(下)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12节 张杨谍影缠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14节 时穷节乃现第11节 临淄诚难保第36节 侠士亦官迷(上)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61节 雒阳兵祸起第57节 真定藏麒子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66节 大旗力可扶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49节 杀伐天子殿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31节 颜良战典韦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21节 壮士半生死(上)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25节 州固易得矣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第26节 大汉病天子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23节 豪强陷阵急(上)第29节 强敌徐徐随(上)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45节 陷地终有计(一)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36节 相逢是冤家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97节 三英现峥嵘(上)第65节 苦斗马不歇(中)第53节 二袁自暗斗第27节 华雄战不休(上)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32节 天师登神坛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50节 功臣孰为首?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12节 张杨谍影缠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