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 冀州强龙伺

在为人处世上,孙坚有不少的缺点。但是在关键的问题上,他还是能够想得透彻的。如果孙坚私下里与董卓议和,别的不说,在后方坐镇的袁术,必然会与孙坚翻脸。而董卓本身财力不济,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辎重补给支持孙坚军。

更加关键的是,孙坚是以“除汉贼,清君侧”的旗号向董卓开战的。如果他敢于与董卓停战,立刻就会被天下士人鄙夷为“言而无信,为虎作伥”之人。而孙坚的部下们,也会因此暗中起异心。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那时的孙坚,就算能够从董卓那里得到一个三公的官位,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正是因为以兵法家的眼光,看透了董卓这次行动的后果,孙坚立刻请纪灵、张勋、桥蕤等袁术手下大将一齐到场,共同会见使者李傕。在李傕不卑不亢的提出了董卓愿意给予的条件以后,孙坚根本不用多想,马上在全军诸将的面前,严词拒绝了董卓的提议,并果断将李傕当场赶出军营。

孙坚果断的行为,无疑极为恰当。若是他当时表现得有所心动,甚至只是略微迟疑一下,必然会被袁术的亲信大将发现,然后引发袁术对他的怀疑之心。但是,经过如此一番表现以后,袁术对孙坚的人品大为相信,日后自然少不了给孙坚的好处。

看到李傕狼狈的逃回来,知道自己的离间计失败了,董卓也不懊恼。这种事情,本就是小动作,不上台面的。董卓更是从来没有指望过,孙坚会真的同意议和。不过,孙坚的态度表现得如此明确。丝毫没有可以利用到的地方,倒是让董卓略略有些遗憾。

孙坚在赶走李傕之后,立刻催动大军,直扑雒阳。凉州军的抵抗并不强烈,只是微微迟滞了孙坚的行军步伐。不过,等孙坚远远的看见雒阳城墙的时候。吸引他注意力的,却是几道冲天而起的烟柱!

火烧雒阳的好戏,终于开始了!

看到雒阳城里冒起的浓烟,孙坚怒发冲冠,呀眦欲裂,简直就要疯掉了。他万万想不到,身为大汉相国【自封】的董卓,居然会做下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情!

这是一个大汉的重臣,可以做下的事情吗?!

——董卓。吾誓杀你!

面对燃遍全城的大火,孙坚已经不去考虑追杀董卓断后军的事情了。对他来说,如今的当务之急,便是救火。

作为深明兵法之大将,孙坚猜也猜得出董卓会派谁留在最后放火断后。

吕布,只会是吕布。

吕布手下的骑兵不少,而且本身精通骑战,一身武技更是高明得可怕。有他在一旁骚扰。孙坚军的前进速度,至少会被减慢一半。

当然。这些都不是吕布会被派出来的主要原因。以孙坚的判断,吕布担任断后任务的最大原因,便是吕布并非董卓的嫡系,其部下即使有所损伤,董卓也不会在意,甚至会更加安心些。

断后如此危险的任务。当然要交给死起来不心痛的非嫡系部队。

经过与吕布的那次直接交手,发现有吕布在前方断后,孙坚明白,自己的追击必然是无果而返。所以,他很直接的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到了指挥士卒救火的行动上。由于孙坚的抢救及时,部分汉家宫室居然被成功的保存下来。

这也是放火者敷衍了事,没有严格执行计划的原因。看到堆积在宫室里的那些未被点燃的巨大柴堆,孙坚更加确认,断后的一定是吕布。

孙坚在宫室里救火,救到了些什么玉玺之类的东西暂且不提。却说袁孙联军克复雒阳以后,立刻声势大振。对此事最为郁闷的人里头,当然有董卓一个,而仅次于董卓的郁闷者,其实还属袁绍。

雒阳克复了,功臣却不是袁绍。这让在河内领兵,与凉州军对垒了数月的袁绍情何以堪?

袁绍袁术两兄弟,相互之间有着直接的竞争。由于汝南袁氏上一任家主袁隗死的突然,没有明确确认下一任家主是谁,便被董卓干脆的干掉了,附属于袁氏的门生故吏们,对谁是新一任袁氏家主存在很大的争议。袁术声势大振,便意味着袁绍势力的衰退。

如今的袁绍,孤悬在外,远离自己的领地,连军粮供应都需要仰仗冀州牧韩馥的鼻息。而伴随着雒阳克复,讨董战争得到了阶段性的胜利,韩馥也就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来减少给袁绍的军粮物资。

没有来自冀州的粮草供应,大舅子刘岱也在之前,被酸枣联军耗尽了军粮,袁绍一下子便陷入了补给断绝的危险境地。

为了节约为数不多的粮草,袁绍不得不开始削减部下的军粮供应。如此一来,饥饿的士卒,开始抢掠驻地百姓的粮食,而失去粮食的百姓,只得采摘未成熟的桑葚作为食物充饥,或者成群结伙的逃离家园。

民以食为天,无粮则军自乱。有鉴于此,袁绍必须开动脑筋,想法子搞到一批粮食来度过难关。他想到的第一个选择,依然是从物产富饶的冀州获得粮草。

冀州牧韩馥既然拒绝继续向袁绍军提供充足的粮食,那么,想要从冀州再次得到粮草供给,就只有一个办法:

赶走韩馥。

韩馥在冀州的根基并不牢固。由于上任时间不长,冀州诸郡的太守,多半对他只是表面服从,没有谁会坚定的支持韩馥。而更重要的是,韩馥手中掌握的兵权并不强大,在这个以武力决定成败的乱世,韩馥固然位高权重,却可以算作一个虚弱的巨人。

袁绍目前所拥有的兵力,连同曹操所率领的三千部曲在内,总数在两万以上。而冀州的总兵力,高达五万以上。从这个数字对比来看,袁绍似乎没有什么机会。

但是,可别忘记,冀州各郡对韩馥只是表面服从。如果袁绍愿意拉拢诸郡郡守的话,各郡的郡县兵掌控者们,大多数会比较乐意采取作壁上观的态度,然后在袁绍与韩馥分出胜负以后,追随那个胜利者。

如此一来,韩馥可以调动的兵马,就一下子下降到两万余人。偏偏这两万余人中,还有一个前任冀州刺史王芬的亲信——麹义夹在当中。由于韩馥上任以来,对麹义一直是不冷不热,让麹义心中很不自安。袁绍此前派人接触过麹义,自信若是向韩馥翻脸的话,麹义有九成的可能性,会加入反对韩馥的阵营。

麹义所部四千人,是整个冀州州师的精华。他若出头对抗韩馥,韩馥至少要派出一万人才能与之对抗。如此一来,袁绍对上韩馥,在谋算中便有了巨大的优势。

“但是,这还不够!”

提出夺取冀州计划的第一人——许攸,在一众袁绍心腹面前侃侃而谈。

wωω .тt kān .C O

“以车骑将军【袁绍】与韩冀州的关系,可以暗中威逼,却不宜直接为敌。韩冀州【韩馥】虽然是袁氏故吏,毕竟担任过九卿,位高名重。车骑将军如果公开对其下手,难免让天下士人为之大失所望。”

“可是,许先生,若不动手,韩冀州会自动将冀州让给父亲大人吗?”

发出疑问的是袁谭。袁谭是袁绍的长子,为袁绍前任妻子李氏所生。他今年二十岁出头,风华正茂,相貌堂堂,接人待物挥洒自如,大有袁绍年轻时的风度。袁绍对这个风度类似自己的长子,可是很看重的。在起兵反董以后,他便将袁谭带在身边,言传身教,培养这个儿子处理事情的能力。

“公子不要心急,就算不公开动手,也是有法子让韩冀州自动退让的。公则,你来给公子说说,可以怎么做。”

公则,是郭图的字。郭图为颍川名士,曾经在郡中出任“上计吏”,因此见过袁绍。反董战争爆发之后,颍川很快沦为了战场之一。郭图只好带着族人,离开故乡,去投奔有实力的诸侯。而他选择的势力,便是“天下楷模袁本初”。

“上计吏”是郡国的长官,向上一级的刺史州牧派出的使者,负责向上级“上计”。所谓上计,即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上计吏并非常任职务,必要时由郡太守临时委派,通常为郡县长吏临时兼任。

颍川郭氏这一脉,虽然人丁不广,名气却不小。郭图的前两代先祖,也曾担任过两千石的大吏,算是颍川的名门世家。他本人则才学过人,在州郡中广为人知。所以,郭图一到袁绍手下,便被袁绍委以重任,担任幕府从事。而郭氏的其他族人,也在袁绍的关照下得到了安排。其中有一个叫做郭嘉的远房族人,被安排到曹操所部里,担任粮草“计吏”的要职。

郭图是袁绍手下新近的谋臣,受到了许攸的提携和看中。如今许攸给了他这样好的一个露脸机会,郭图当然要好好把握住。他神情恭谨的向袁绍施了一礼,这才直起身体,侃侃而谈。

“韩冀州威望素著,不可无故轻易伐之。然,图以为,无需主公动手,自然有人可以为主公代劳!”(未完待续。。)

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63节 无忌思好逑(中)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15节 三军齐整备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第21节 复仇起草莽(三)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27节 谈笑定军机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12节 张杨谍影缠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26节 伏兵城中来(五)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2节 名族遭毒手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50节 功臣孰为首?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第23节 豪强陷阵急(上)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10节 冀土奇袭谐(二)第66节 中原乱风波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56节 煌煌威共势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45节 汉宫现连环(三)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44节 胜负难明言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65节 苦斗马不歇(中)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52节 白波现故人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2节 竖子安敢欺?(下)第24节 黄巾密密铺(下)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
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63节 无忌思好逑(中)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15节 三军齐整备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第21节 复仇起草莽(三)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27节 谈笑定军机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12节 张杨谍影缠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26节 伏兵城中来(五)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2节 名族遭毒手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50节 功臣孰为首?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第23节 豪强陷阵急(上)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10节 冀土奇袭谐(二)第66节 中原乱风波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56节 煌煌威共势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45节 汉宫现连环(三)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44节 胜负难明言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65节 苦斗马不歇(中)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52节 白波现故人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2节 竖子安敢欺?(下)第24节 黄巾密密铺(下)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