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

如果张狂还在这里,一定会对他离开后所出现的情形大吃一惊。原本在张狂进入张角的居处之后,就自动离开的张宝,突然如同鬼魅一般,在张角面前凭空出现。如此令人诧异不已的情景,倒像是后世“大变活人”的魔术表演,极为不可思议。

这,便是“地公将军”张宝的拿手好戏。遁地无形,神出而鬼没,本来就是张宝在修炼道家秘典时,所领悟的道术法门。若张宝一心想要逃跑,则天下有能力阻止他的人,绝不会超过三个。而且这三个人其中的一位,还是“大贤良师”张角。

“无忌这小子,说的话不尽不实。胆子倒是不小。”

张宝负责太平道内部的谍报系统,也曾经亲自教过张狂的武技和粗浅的谍报知识,对张狂原来的表现,还保有几分印象。如今张狂当着张角一顿神侃,虽然说的是有板有眼,但在经历良多的张宝眼中,自然看得出其中必定有虚言大话。

听完张宝的评价,张角只得苦笑一声。自从他领悟了的,道术大成,一手创立“太平道”以来,有多少年,没有遇到敢于直视自己的人了呢?

即使贵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即使身为帝王贵胄的刘氏诸侯王,在张角面前,固然是暗有心思,也绝无一人,敢于直面“大贤良师”的视线!

“不过,话说回来,若是在吾面前唯唯诺诺,不敢作声,吾倒是会怀疑,他说的‘安世者’之语,到底是真是假。”

张宝心中一惊。

“大兄,难道无忌所说的,确实可信?”

“在吾的‘神目’之下,无忌就算想要胡说,也没有这个能力。毕竟,他还是嫩着些。”

听到张角的话语,张宝心中重重一颤:

“难道……大兄你真的……”

“道之一路,最为飘渺难测。为兄数日之前,被忠于汉室的‘直正之士’破去道法,感觉反噬不小。修养两日之后,内伤居然大好。所谓反常之事即为妖,如今内伤突然好转,焉知不是另有玄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虽然不能真正的‘知天命’,却也多多少少能有些预感。此事,为兄已经有了准备。”

张角的话语虽然隐晦,又怎么瞒得过亲兄弟兼得力助手的张宝?普一听到这番话,张宝的心中就自动的跳出一个词语来:

——回光返照!

——这,怎么可能?

——冀州十余万黄巾力士,天下百万太平道信众,怎么能离得开兄长的指导呢?!

张宝不敢相信兄长话语里的真意。他木然的站在张角面前,头脑里一片糟乱。张角见兄弟一脸难以接受的模样,心中不忍,张口开导于他:

“无忌这孩子,是得了真传的。他所说的话,并非自己可以想得到。若非有高人相助,便是南华老仙真的显灵了。”

说起来好笑,身为“太平道”的创立者,张角本人,却是并不相信所谓的“神仙”之事。在他的眼中,世人口中的“神仙”,不过是一些如同张角本人那样的,修炼有成之士。要知道张角本人在世人的眼中,可也是属于“神仙”一流的。

但是,今天对张狂的言语试探,却让张角对世间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神仙,变得有些将信将疑起来。

“大贤良师”固然是神通广大,却万万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人,叫做“穿越者”。对于张狂言之灼灼的那些真话,张角思来想去,还是不由自主的,向着飘渺的神仙一路靠去。

其实,这便是死到临头,道心不稳的表现。张角再豁达,也做不到漠视生死。有了这重威胁,平时的坚信变得动摇,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有人云:死生之间,有大恐怖。

果然!

有了一段时间的缓冲,张宝的表情终于开始恢复正常。见到张宝的脸色有所好转,张角也无意继续多说什么。

“今日之事,不得外泄,以免意外。”

张角淡淡的吩咐着。既然已经确定了某件事情,那么,就必须及早的开始做些准备,以免到时候措手不及。

平时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张宝,只觉得口中哽咽,一个简简单单的“诺”字,居然努力了三、四次,才成功的哼出来。

等到退出了张角的居所,张宝全力催动“遁地之术”,狂奔数里,来到广宗城外一处极为隐秘的小屋中,放声大哭!

如此过了整整一个时辰,张宝这才若无其事的站起来,恢复了平时的从容冷静。

如果张角升仙之日不远,张宝就必须想办法承担起太平道未尽事业的重任来。

“黄巾军”可以覆灭,但是“太平道”的传承,却绝对不能断绝!

重新冷静下来的张宝,化悲痛为力量,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开始了后张角时代的安排。

但是,当务之急,首先就是要确认张角逝去之后的继承人。

张宝无心当这个继承者。

自家事自家知。张宝身上缺乏作为一大势力首领,所需要的野心和心胸。最适合他的位置,应当是首领的重要助手。而六弟张梁,身上无疑也有着种种缺憾,并非一个合格的最高领导者。

再继续放眼望去,张宝暗中历数了太平道中的诸多祭酒、大师、长老,却没有发现任一个适合继承“大贤良师”地位的人……

当然,张宝开始考虑的事情,与张狂暂时还是没有关系。他从张角那里回来,便一头扎进了自己的帅帐,宣称需要休息,闭门不见他人。

与张角的那番对话,虽然时间不长,却实在是太费精神了!

——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对于自己的回答,张狂并不满意。但是,谁又能料想到,“大贤良师”张角居然能如此洞察人心,让张狂那些辛苦打叠好的编造话语,一句也说不出来呢?

到了最后,张狂也只得临场发挥,将自己对未来历史的一些儿记忆,想方设法自圆其说的扯了一通。那些历史记忆,并非胡说八道,才能够在张角的视线注视下,从张狂口中一一道出。

回到大营军帐中以后,张狂见左右无人,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今天这一关虽然过程颇为刺激,好歹算是熬过去了。照着张狂自己的想法,既然张角没有直接斥责自己,那就应当不会留下多大的问题。要知道,“大贤良师”的人品道德,那是连汉室朝廷都无法直接攻诲的。

不过,在军帐中闭门反思的时候,张狂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却是:

——是谁,到底是谁,将自己无意中透露出张角将死的口风,传到了张角的耳朵里?

张狂绝不肯相信,这是张角想要知道,然后掐指一算,便能知道的。“大贤良师”固然是道法高深的“半仙”一流,却也绝没有神秘到如此地步。要不然,他所领导的黄巾军大起义,又怎么会接连遭遇到战败的结果呢?

特别是长社一战,本来“波才帅”统御的颍川黄巾军都已经占据了优势。若不是汉军出其不意的放了一把火,怕是如今的汉军,只能龟缩在函谷关内,不敢出头呢!

偏偏如此事关重大的一把火,张角却无法预先提醒“波才帅”。所以,张角绝不可能凭空知道张狂的隐秘言论。

所以,唯一合情合理的结论,一定是:

——有人泄密!

这个人,必须是张狂平日里非常信赖的,才能够听说过“张角寿命不长了”的言论。而且,他还必须是太平道的死忠,对“大贤良师”顶礼膜拜,视为神明。唯有同时符合以上的几个条件,此人才会一听到有关“大贤良师”张角的消息,立刻主动将消息向上传递。

想到这一步,答案仿佛已经呼之欲出了。但是,张狂却越发的头痛起来。

因为在张狂目前的亲卫队中,除了几个类似韩当这样出身汉军的家伙,其他大部分人,都是虔信的太平道道众。惟其虔信太平道,才能够被张狂放心的选入亲卫队。然而在目前的形势下,这一点却偏偏差点儿要了张狂的小命。

——会不会并非如此呢?

张狂真心的思索着。他无论如何,也不希望自己的身边居然埋有一颗钉子。如果能够有其他的解释,张狂真的愿意去选择相信。

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40节 三军取全胜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25节 州固易得矣第37节 有公国名赵第5节 公路何足道(上)第31节 水火腾刀浪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56节 煌煌威共势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8节 战炁耀三军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21节 复仇起草莽(三)第89节 巷里敌可踩(上)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35节 青史本无常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88节 城中路何在?(下)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23节 运筹谋千里(七)第14节 强军初露头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3节 需胜方由己(上)第3节 游侠探可疑(上)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48节 自当顺人意(二)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39节 彭城有曹氏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34节 金毛现狮王?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45节 汉宫现连环(三)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
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40节 三军取全胜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25节 州固易得矣第37节 有公国名赵第5节 公路何足道(上)第31节 水火腾刀浪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56节 煌煌威共势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8节 战炁耀三军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21节 复仇起草莽(三)第89节 巷里敌可踩(上)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35节 青史本无常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88节 城中路何在?(下)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23节 运筹谋千里(七)第14节 强军初露头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3节 需胜方由己(上)第3节 游侠探可疑(上)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48节 自当顺人意(二)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39节 彭城有曹氏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34节 金毛现狮王?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45节 汉宫现连环(三)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