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

“这么说,何进与宦官居然是被袁绍一箭双雕,暗算而死?”

听完鲍出和潘隐二人作为见面礼而献上的这个机密消息,即使是身为穿越众的张狂,也不由他不露出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

这个秘闻,彻底颠覆了张狂原来对汉末大事所拥有的历史印象。

好一会儿,张狂才反应过来,对古人的谋略水平心惊肉跳了一番。他在来到汉末多年以后,再一次衷心的对这些古人的智力水平表示钦佩。

“那么,袁隗之所以在后面任由董卓废掉天子刘辩,鸩杀何太后,也是为了给袁绍的行为擦屁股了?”

听到张狂突然间爆出一句“擦屁股”这样的俗话,程昱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不过,这点儿小事也不值什么。程昱接过张狂的话语,为张狂分析道:

“在废立天子这件大事上,太傅袁隗只怕才是真正的主谋。至于太后之死,更应该是袁氏亲自动的手。仆一直都对董卓进京以后所发生的事态,感到难以推导。但是若有了袁绍刺杀何进之事,一切就都可以融会贯通了!”

紧接着,程昱就将自己花了一夜时间所作出的推导,向张狂原原本本的解释了一遍。这个推导,与洛阳所发生的事实基本一致。张狂这才头一次发现,袁绍这厮,别看他在历史记载上,完全是一副失败者的衰样,可他对于未来三国局面的形成,居然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

只是,就算张狂知道了袁绍干的这件阴私勾当,却也难以从中利用上。别的不说,一个没有证据,就足以让任何对袁绍的不利指控都烟消云散。空口白话的。谁会相信呢?

更何况,如今掌握了士林话语权的人,正是袁氏一族。而在当今这个年代,谁掌握了士林的话语权,谁就掌握了整个大汉的最高话语权。拥有如此优势地位,出身黄巾军的张狂。所说的任何一句话,袁氏都可以不做理会,直接让它变成一句废话。

不过,张狂虽然吃惊于袁绍所表现出来的隐忍和谋划,以及极为惊人的实力,心里却并不将袁绍当做太重要的敌人。没办法,后世历史记载给人留下的印记太深刻,让张狂天然的对袁绍就有着几分轻视。

根据历史记载,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三国游戏剧本记载,张狂记得,189年可是“诸侯讨董”这件大事的发生年。如今,距离到年关已经没有多久的时间了。这也就意味着,三国游戏剧本中的“诸侯讨董”,就将迫在眼前了!

——打吧!董卓和袁绍,你们两使劲的打个你死我活吧!

——当你们打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就是我张狂坐收渔人之利的时候了!

这就是张狂此时的想法。

张狂的想法很快变成了现实。或者说。张狂这个半吊子历史爱好者,托了历代三国游戏的福。没有将这件事情的时间记错。

但是,出乎张狂意料之外的是,首先对董卓起兵的,不是袁绍这个众望所归的党人魁首,而是袁绍的小弟,在后世大名鼎鼎的曹操!

自从查阅过一些网络资料以后。张狂对《三国演义》里描写的曹操第一个起兵反董,就表示不相信了。得到曹操率先起兵的消息,张狂心中诧异了好一阵,第一反应便是:

——这不科学!

根据张狂目前对大汉的认知程度,他完全无法理解。就凭区区一个曹操,又有什么资格和实力,来挑战占据了朝廷大义与军事优势的董卓?

曹操这个“乱世之奸雄”,居然连“枪打出头鸟”的道理都特么的不懂么?

张狂毕竟只是个旁观者,对于远在雒阳城内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只能用他那贫乏可怜、错漏百出的后世历史知识,进行脑补推导。而这种推导,自然是不可能将事情的发展真相弄清楚。

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在中平六年【189年】的年底,第一个举起对抗董卓掌权的叛旗呢?

说来,里面的话就长了。

曹操虽然与袁绍关系密切,更是在外人的眼里,被看做是袁绍的小弟之一,其实两人的关系,却更加类似于朋友,或者说是政治盟友的关系。

谯县曹氏并非学术世家,曹操虽然喜欢读书,可对于目前大汉的主流学术——儒家,他的钻研不算多强。不过,对法家、兵家之类百家的奥义,曹操倒是极为感兴趣。在他的朋友们眼中,曹操是一个长于机变,但短于经义的跳脱家伙。

以曹操的个人观点看来,大汉之所以目前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完全就是因为各级官僚,特别是天子陛下,不肯严格的依据大汉法令来治国,才会产生的。

假设天子陛下能够精通法家的“法”、“术”、“势”三道,并且选拔一批精通律令、严守法令的臣子,来辅助天子治理国家,必然就能够将大汉治理的井井有条,不复当前的混乱局面。

对于原来在大汉朝廷中颇为得势的宦官,法家信徒曹操认为,这是天子不遵守法令,擅自任用私人的表现。本该呆在宫掖中服侍天子的宦官,跑到朝廷里去指手画脚,完全是一种不合法度的行为。

如此一来,天子就将打破大汉法制的框架,破坏律法的威严,让整个朝堂都由此变得混乱而**起来。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曹操对自己发端的宦官势力很没有好感,一心想要摆脱自己脑门上那个“宦官子孙”的标签。从宦官的角度来看,这小子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徒。

所以,在曹操初入仕途的时候,他这个“雒阳北部尉”才会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做出“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的堪称鲁莽的举动。

那时候,汉灵帝的第一任皇后宋皇后还在位,蹇硕是宋皇后手上的得用宦官。以蹇硕在宫廷中的权势,朝野之中没有几个人愿意随便得罪他。

偏偏曹操当时血气正刚,一心想要做出点像样的成绩出来。结果。他一遇到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居然就毫不留情的将蹇图,用“五色棒”生生打死!

按说“违禁夜行”这样的罪名,一般是罪不至死的。曹操这样一来,算是给自己立下了一点儿威名,可也结下了蹇硕这样一个仇家。好在曹操的祖父曹腾手段高明,为曹操的老爸曹嵩留下一张极为有利的人脉关系网。区区一个蹇硕,还奈何不得薄有根基的谯县曹氏。

但是,这件事情过后。曹嵩也明确的将曹操责备了一番,并想办法让曹操远离了皇亲贵戚聚居的雒阳城北部,直接到较为偏远一些的顿丘去当县令,算是变相发配,以给蹇硕一个交代。

碰了这样一个软钉子,愣头青曹操算是明白了大汉官场上的一些规矩。在结束了顿丘令的短暂任期以后,曹操又回到雒阳当郎官。这一次,曹操明显乖巧多了。没有再给曹氏一族添麻烦。而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友谊,也从这时开始。

曹操与袁绍熟归熟。但政治观点并不完全一致。相较于袁绍希望出现一个有力的重臣,出手将目前昏暗的朝政整理一通的主张,曹操认为,应当以大汉的律令为准绳,来判断一个臣子的忠奸与否。只要能够让大汉的律法得到足够的尊严,大汉就可以再次中兴。

特别是在最关键的对宦官态度上。曹操认为,只要将宦官严格的控制在宫廷里,不让他们干涉朝廷事物,就足够了。没有必要为此将他们斩尽杀绝。

由于这一点,袁绍在谋划尽诛宦官的时候。是将曹操排除在外的。

所以,当袁绍尽起西园军围攻宫城的时候,曹操虽然参与了此役,表现却相当的消极。与其说他是去进攻皇宫内的宦官的,倒不如说曹操是去打酱油的。

哦不,曹操也不是完全在一旁打酱油,其实他还是兼任了治安官和消防员的工作,将在战斗中燃起的大火一一扑灭,算是保护住这些宏伟壮观的宫室。

接下来,曹操对于袁氏在董卓面前的退缩,完全无法理解。他既然没有参与意在尽诛大将军何进与宦官两派的连环计,袁氏的一系列行为到底是为什么,对曹操来说,也就只能是一头雾水。只是,既然大势如此,曹操也没有傻到跳出来反对董卓。他只在一旁静观其变。

但是,曹操想要静观其变,董卓却没有那么容易让曹操在一旁悠闲。

在袁绍出奔冀州,淳于琼跟随而去,蹇硕、鲍鸿已死,助军右校尉冯芳也被当做宦官一党清算掉的情形下,典军校尉曹操,居然一下子就成为西园军中的第一人。董卓想要收服西园军,自然首先要拿曹操开刀。

当然,曹操虽然有宦官的背景,可这些年以来的表现,证明了他一直是站在士人这一方的。外加上前太尉曹嵩在朝廷里的人脉,董卓对曹操并无坏心,本来想要大加拉拢。

所以,曹操是不能继续呆在典军校尉的位置上了。但董卓也特地为曹操新设置了一个官位,叫做“骁骑校尉”。虽然这个官职的具体权力范围还没有确定,只要曹操表现出向董卓臣服的意思,必然能得到董卓的重用。

一些董卓身边的亲信,比如他的侄子董璜,暗地里都对曹操的运气嫉妒不已。那个“骁骑校尉”,纵然比不上“上军校尉”的风光,至少也是在雒阳城里独统一军,指挥数千精兵的实职重臣。这等权柄,就连董璜自己都没有混到呢!

只是,被人品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会甘心就这样屈服在董卓部下吗?(未完待续。。)

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20节 复仇起草莽(二)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52节 白波现故人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56节 阉党鸣挽歌(下)第51节 当朝有太傅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53节 流亡亦强力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53节 二袁自暗斗第36节 相逢是冤家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57节 真定藏麒子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42节 曹操试应敌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40节 三军取全胜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7节 大事多磨砺
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20节 复仇起草莽(二)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52节 白波现故人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56节 阉党鸣挽歌(下)第51节 当朝有太傅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53节 流亡亦强力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53节 二袁自暗斗第36节 相逢是冤家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57节 真定藏麒子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42节 曹操试应敌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40节 三军取全胜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7节 大事多磨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