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 大刀速斩“羊”

距离杨丑还有十步。

关羽猛然间双眼圆睁,小腿用力的一夹马腹,原本被限制住速度的“飞电”,突然全力启动!

就在一转眼间,速度剧烈的提高了一倍多的“飞电”,就在杨丑惊愕不已的眼神中,突进到他的跟前。然后,早已经蓄势多时的关羽,手中青龙刀一扬,便要夺取杨丑的性命!

性命攸关之时,杨丑自然而然的全力爆发出自身的潜力。当关羽的大刀迎面横扫过来,陷入惊愕状态的杨丑,居然在不可能之中,及时的一矛刺出,正中青龙刀的刀锋!

刀矛相交。

青龙刀上赤黄色光芒一闪,居然便轻而易举的摧破了毛尖上的深厚青气。杨丑的木属性“战炁”,面对金系克星,毫无抵挡能力。

矛断!

一刀断矛之后,青龙刀上气势更盛!

面对铺天盖地压迫过来的坚硬气势,杨丑大恐!

杨丑想要躲开这看上去无可抵挡的一刀。但是,他的身心却被刀上的气势所逼住,此刻居然丝毫动弹不得!

“噗嗤……”

刀到!

人断!

杨丑被当胸斩成两截。他的头和半边胸正在天空翱翔之时,依然端坐在马上的残躯却爆出漫天血雾!

充分利用好坐骑的瞬间加速能力,结合自身爆发力当世第一的武技特点,关羽一刀出手,便一举阵斩敌军主将杨丑!

只是,杨丑虽然已经死去,却并没有对当前的战局造成太大的影响。全速冲刺的骑兵一经发动,便是极难阻止的。当骑兵们都将注意力,集中到眼前即将发生交锋的敌人身上时。也只有天崩地裂之类的大事情,才能够阻止他们的冲锋。

所以,关羽一刀斩杀杨丑之后,接下来还是要面对紧跟在杨丑身后的骑兵。

由于马速飞快,杨丑被斩杀所爆出的血污,没有半点儿飞溅在关羽的战袍上。只有青龙刀的刀锋上。沾染有一丝血迹,透露出此刀的一星半点儿峥嵘面目。

第二名骑兵杀到跟前。关羽刀势不变,当头迎上。

一刀,两断!

第三名骑兵杀到。

一刀,两断!

第四名……

第五名……

整整十名骑兵,不幸的撞上关羽的刀锋。当关羽一口气杀出敌阵,勒马回头观看战局时,正是整个战场战斗到最激烈的那一瞬间!

嚎叫,呻吟。

人喊。马嘶。

残肢断体,遍地狼藉。

关羽很想杀回去,给渴求鲜血的青龙刀再次发威的机会。只是,刚才的激烈厮杀,其实已经消耗了他太多的体力。别看关羽现在立马横刀,犹如雕塑般屹立。其实,他的手臂,已经开始微微的颤抖。如果不给他一点儿回气恢复的时间。关羽的战斗力,至少要降低五成以上。

全力以赴的爆发。对人的身体负担之大,可不是闹着玩的。若是长期过度的发力,一个不慎,就可能让一名猛将的武力大幅度衰退,再也回不到巅峰时期。

而且,略微等待了片刻。关羽已经没有杀回去的必要了。

两军交战中,真正激烈的厮杀,其实胜负只在一瞬间。那些所谓的大战数日,数十日的记载,其实交战双方多半是在相互对峙。等待有利于己方的战斗机会而已。

当双方骑兵对冲着交错而过以后,发生战斗的地点,留下了大批的伤兵伤马,倒伏在地上呻吟。至于刚才短短片刻中所制造出的死者,鉴于此战的激烈程度,数目足足是伤兵的两倍以上!

不必去看地上伤亡人员的服色,有经验的战士,只要略微看一眼双方剩下来的阵型,就能够判断出各自的死伤。

太行军的骑兵墙,出现了多个缺口,宽度也有了明显的缩水。但是,总体上来说,他们的阵型保持还算完整,可见伤亡不会太大。关羽估摸着,缺员应当在两成以下。

反观上党军一方,骑兵阵型明显有些稀稀拉拉。而且,代表主将的将旗也已经不见。粗略估计,伤亡人员只怕接近四成!

看到这样的结果,分布在两翼的游骑兵们,反应是最大的。

双方的两翼骑兵,如今其实都还没有正式交锋,只是以弓弩相互对射。可是,就在双方对冲的结果出来之后的那一瞬间,突然间太行军游骑兵士气暴涨,极为勇猛的向张杨部下的豪强私兵发动了强攻。

而豪强私兵们,也没有迎面冲上去交战的打算。他们的几个首领,相互间极为有默契的比划了几个手势,当机立断的调转马头,连略加阻挡都不干,急急忙忙的抛下杨丑残部,自顾自的向着上党军大营所在方向狂奔逃走。

对于那些根本不敢接战就逃走的敌军,关羽并不在意。他回到己方阵型中,对两翼游骑兵发出将令,让他们不必追击。因为,有价值更大的目标,值得关羽动手。

此时,杨丑的本部精骑,正处于一片混乱当中。由于主将的战死,残余的三百骑兵一下子失去了指挥。不光如此,刚才与太行军骑兵的短暂交手,所造成的巨大伤亡,也彻底的摧垮了他们的士气。如今的情况下,这些残兵唯一的念头,就是逃回大营。

但是,如何安全的逃回大营呢?

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极为要命的问题。

由于刚才与太行军的骑兵对冲,杨丑残部目前所在的位置,是在太行军的外侧。他们若想要返回上党军大营,就必须先突破夹在大营与他们之间的太行军骑兵。可是,在士气完全崩溃的情形下,这些残兵败将,如何还敢靠近太行军?

而不靠近太行军,他们又如何能够返回大营?

就在残存的几个骑兵屯长,就如何返回大营相互争论的时候,关羽已经整合完部下,调转马头,向着上党军残部逼近。见到这一幕,骑兵残余下来的士卒们,立刻发出一阵哗然。紧接着,在一名惊恐的骑兵带动下,不待军官下令,这些残兵败将便自发一股脑的朝北边逃去。

这时候,他们已经顾不得研究什么方向问题了。只要能够离开那些可怕的敌人,哪怕只是暂时的,残兵们就会催动胯下战马,一直顺路跑下去!

只是,越想逃走的人,往往越是无路可逃。

将将奔出三、四里地,这群残兵败将,却见前方尘头大起。紧接着,一列行军中的步兵出现在他们面前。看着远处步兵打出的太行军旗号,众败兵相顾无言,欲哭无泪。

前有大军,后有追兵,左右两侧都是低矮却密集的灌木草甸,马匹难以通行。面对如此境地,败兵们一下子陷入了绝望。

杨丑败兵正在绝望中煎熬,却不知道被他们撞上的太行军步兵,却也是一阵鸡飞狗跳。这支步兵,正是由于禁亲自统帅的“折冲营”。由于前方有关羽的骑兵千人队开路,于禁便安心的带队行军,没有向远处派出斥候。

可是,谁知道突然之间,前面就多出一队来路不明的敌军骑兵。在措不及防之下,任于禁的心态早已经修炼到“刀剑当前而不动声色”的地步,却也大大的紧张了一回。

步兵对上骑兵,必须要有列阵的时间,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处于行军状态中的步兵,如果突然遭到骑兵的突袭,结果只能有一个。那就是:

崩溃!

以于禁练兵之能,在当前情形下,除了指望最前方的部队能够及时应变以外,也只能祝他们自求多福了。他目下能够做的,便是急忙让中军结阵,摆出战斗姿态。同时,于禁命令前方的士卒,若是战败,必须自行向两侧溃退,不得冲击中军阵型。若有违抗者,斩!

只是,预料中的溃退并没有发生。前方的骑兵,居然滞留在原地,徘徊不前。当于禁快步登上指挥车,看见队伍最前方的步卒,已经从最初的慌乱中恢复过来,列好阵势以后,心中大为安定,同时若有所悟。

“击鼓!”

于禁一声令下,最前方的三个百人队,分为三个小阵,分别沿着大路和两侧的灌木草丛向前推进。他之所以敢用机动力完全比不上骑兵的步卒,主动向敌人发动攻击,显然是看出了对方是一群败兵。

对付败兵,只要你的胆气比他们要壮,做出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败兵们多半就不敢动手,而是自动溃逃了事。

若是对方的败兵中,还有能够压得住阵脚的主将在,想要对折冲营发动反扑。于禁也相信,自己一手练出来的精兵,在结成阵势的情况下,不会顶不住敌人的垂死挣扎。

当折冲营的步兵小阵逼近到百步之内的时候,在犹豫中浪费了宝贵获胜机会的杨丑败兵,此刻终于下定了决心。就在后方的关羽带兵逼近到百步开外,打算给予敌人最后一击的时候,却见前方的敌人打出一面白旗。

这些向来骄傲的,号称“并州精骑”的骑士,面对糟糕的现实,终于选择了最不愿意的选择。

他们,无奈的,投降了。(未完待续。。)

ps:??ps:从今天起,咱也能够说一句,咱也是百万字的作者了,哈哈。

另,标题中的“羊”,通“杨”。

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57节 真定藏麒子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5节 郡国嚣张卒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58节 本初终陨落(下)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15节 三军齐整备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34节 院后火起中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29节 强敌徐徐随(上)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14节 浴血豪强间(下)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49节 陷地终有计(五)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37节 列人内有乱(上)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21节 复仇起草莽(三)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51节 王刘遭暗劫(上)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12节 三英战吕布(一)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15节 三英战吕布(四)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
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57节 真定藏麒子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5节 郡国嚣张卒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58节 本初终陨落(下)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15节 三军齐整备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34节 院后火起中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29节 强敌徐徐随(上)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14节 浴血豪强间(下)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49节 陷地终有计(五)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37节 列人内有乱(上)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21节 复仇起草莽(三)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51节 王刘遭暗劫(上)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12节 三英战吕布(一)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15节 三英战吕布(四)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