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节 汉军展奇袭!

追到这里的黄巾军们,一个个如同木胎泥像,定住不动。

他们没法不惊奇。因为,在他们面前的,不是别的,而是一队队器甲鲜明,阵型严整的正规汉军!

“好多汉军啊!”

“不好!中计了!”

在黄巾军战士的惊骇之中,前排的汉军士卒,猛然亮出一排黄巾军战士最为害怕的武器,立刻让几个胆大到想要冲上去的士卒,也急忙向后急退。

强弩!数十张的强弩!

“嗖嗖嗖……”

铺天盖地的弩箭,一下子将最前面的十多名勇士,射成了刺猬。突然之间遭到这样猛烈的意外打击,让前来追击的“疾走营”士卒,心胆俱裂!

“败了!败了!救命啊……”

不知是谁大叫了一声,整个“疾走营”的士气就猛然崩溃。无数的战士,丢弃了刚才缴获的物资和首级,掉转头,就向着来路奔逃。张绕大怒,急忙上前呵斥败军,想要制止这些逃兵。

然而,“疾走营”只是临时建立,多数士卒,对张绕这个小帅并不熟悉,哪里管得这么多?结果,不但没能劝动部下,张绕反而被部下士卒裹挟,不得不一路败退。

——这数百名汉军,是从哪个角落里面蹦出来的?

一边后撤,张绕心中一边思索。然而,还没等他想出什么眉目,前方的败兵猛然间又大声的喧哗起来!

“有埋伏!”

“啊……”

“我们被包围了!”

却见一队汉军士卒,突然从败兵的前方杀出,截断了这数百黄巾军士卒撤退的道路。那片火红色的汉军军服,让这些被包围的黄巾军战士们,一个个面如土色。

“天啊!怎么办啊!”

“杀过去!杀出一条血路!”

一群蛮勇之徒,头脑一发热,就对着前方的汉军冲过去。

然而,在公元二世纪,中国大地上的植被,还是相当茂密的。这条林间的小路,只能容纳最多七、八人挤到第一线。汉军们的准备也极为充足,居然在前方排上一排大盾,后面的长矛手只管从盾牌的缝隙中乱刺一气。

冲上去的黄巾军固然勇气可嘉,对防护严密的汉军们,却是无计可施。反而在汉军的反击中,死伤了七、八人。

“怎么办!……”

前后都有汉军夹击,危急之时,终于有人注意到了张绕这个小帅。这些六神无主的黄巾军,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急迫的问着张绕:

“渠帅!怎么办啊!”

张绕苦笑。他对兵法也是一知半解,哪里想得出什么好主意?

——怎么办?

——凉拌!

“事到如今,也只有从树林里逃跑了!”

树林中没有道路。一个不熟悉地形的人,若是在树林里迷了路,说不定就再也出不来了。不过,现在这种情况,除了这个方法,也没有其他主意好想了。

其他黄巾军士卒,相互茫然的对视了几眼。见张绕果断的脱下皮甲,扔下头盔,只留下一柄环首刀,一头向密林中冲去。没了主意的黄巾军士卒,也就只好跟着一哄而散,向四面八方的森林里分散逃去。

所以,当后方的汉军追上来,与拦截住退路的汉军汇合的时候,总共也只是斩获了七十多具黄巾军首级。至于俘虏嘛,当然是一个不留,全都算在首级功里。

对于那些分散从森林中逃走的黄巾军,汉军并不在意。或者说,汉军的目地,就是逼这些黄巾军败兵遁入森林。

略微整理了一下道路,这些刚刚伏击黄巾军成功的汉军,再次沿着小路,向着黄巾军主力所在处前进。

如果天平军百人长于禁在场的话,一定能认出不少熟人。

带着一队汉军,在最前方开路的那个八尺大汉,却是于禁曾经的手下败将——侯成。而这只汉军的统帅,正是兖州州师的都尉,鲍信鲍允诚!

林间小路,骑马行路艰难。此时的鲍信,身上只是披着一件轻型的单层皮甲,腰间跨着一口短剑,与部下一同赶路。在他的身边,刚才前去骚扰诱敌的那些战士的首领,正满面羞愧的接受着鲍信的训斥。

“让你去诱敌,如何将诈败变成了真败?”

鲍信对自己的这个弟弟,也是恨铁不成钢。

他虽然仗着自己的家世和官位,让弟弟鲍韬担任了郡国兵的军候,可是毕竟功劳不足,难以服众。为了给鲍韬建立威望,鲍信多次让鲍韬执行可以立功的任务,可是结果总是不甚理想。

见鲍信又要责骂亲弟,一旁的一位黑袍文士,急忙出声劝阻:

“胜败乃兵家常事。区区小败,无伤大局,允诚又何必挂怀?”

鲍信自然不是真的想要,将自己的亲弟弟如何如何。既然有人出头劝阻,鲍信自然是从善如流,对鲍韬说道:

“既是公台为你求情,今日且饶过你这一遭。先退下,安抚好你的部众!”

鲍韬如释重负,对着黑袍文士行了一礼,说道:

“谢陈先生缓颊。”

说罢,又向兄长行了一礼,自己去了。鲍信等弟弟退下,笑着对黑袍文士说道:

“舍弟愚钝,忒不成器,让公台见笑了!”

“允诚何必如此谦虚?令兄弟二人,勤于王事,不避斧钺。高风亮节,当为士人所效仿啊!”

“公台过奖了!吾等智力不足,不能为朝廷革新,也只能在能力之内,尽一些绵薄之力了。”

说到朝廷,黑袍文士陈公台显然大有感慨。他捋着一缕胡子,边走边叹息道:

“要说这张角,却也憋屈。其人的才智,当真是‘天纵奇才’。据说此人早年,便在乡中极有名望,一心想要出仕朝廷,一展高才。无奈他的恩师,却被牵连进‘党锢之祸’,由此断绝了仕途上进之路。

张角这才更改出路,加入太平道。不意二十年的时间,竟然能够被人尊为‘大贤良师’,并以诸多身受‘党锢’的高才为助力,掀起如此大的祸端!

由此可见,朝廷此次获乱,全是自身量才不公,捐弃美玉。若是朝廷以后国策不做更改,只怕去了‘黄巾’之祸,却又生出许多‘绿巾’‘蓝巾’来!”

鲍信听了这些话,却不好接嘴。

他知道陈公台此人,要论起才华智慧来,乃是当世第一流的人物。

只是此人出身有些不足,算是寒门士子。以鲍信的的眼光,自然看得出这位,至少乃是“一州之才”。然而由于出身的关系,目前却只是得了个二百石的小吏,可以算是是大大的屈才了。

只不过,兖州乃中原心腹之地,高门大族层出不穷。就算是本州的几家高门,其子弟都没有足够的“举孝廉”名额,何况是出身不高的陈公台。所以,这位陈公台年过三十,依然出仕无门,只得投到东郡太守手下,充当一个亲信吏员。

以鲍信的本心来暗中推测,这位陈公台,若不是有现在的这个二百石小吏之位稳着,说不定就投到了太平道阵营中,去冒险谋取富贵了。

如今,正当乱世。这位陈宫、陈公台,放着郡中安安稳稳的二百石小吏不当,居然毛遂自荐,主动提出为州师出谋划策,进攻这些青州黄巾军。

虽然口头上大家都说,陈宫这是为汉室分忧解难,事上以忠。其实,哪个看不出来,这位是到军中谋求富贵去了。

不过,也就是这样,让陈宫在兖州的名声大涨。凡是交接过陈宫的人,无不对他的谋略表示赞赏。这不,骑都尉曹操,还特地推荐陈宫到鲍信军中,意图帮助鲍信军,在青州黄巾军与兖州的“卜己”黄巾军汇合之前,先击垮这支来自青州的敌寇。

或者,至少也要迟滞这支青州黄巾军的行动。

ps:人物——陈宫。

陈宫此人,应当是个相当有野心的家伙。如果不是这样,就很难解释,他为什么要突然勾结吕布,背叛曹操。

在曹操手下的时候,陈宫明显觉得自己的功劳,没有得到足够的报酬。这应该是他发动叛乱的重要理由。试想一下,如果吕布成功的击败曹操,掌控了兖州,他又能够依靠谁来有效的控制兖州?

只有陈宫。

第37节 侠士亦官迷(中)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11节 踌躇黄河岸(下)第23节 运筹谋千里(七)第45节 且冷眼旁观(三)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64节 欲静风不止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16节 乐进破阵弩(下)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31节 颜良战典韦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42节 伐交显谋略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23节 豪强陷阵急(上)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49节 陷地终有计(五)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14节 片语闻敌情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34节 金毛现狮王?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67节 乐进布铁骑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二 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67节 乐进布铁骑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15节 乱石穿空过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16节 乐进破阵弩(下)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53节 遗言藏真卜
第37节 侠士亦官迷(中)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11节 踌躇黄河岸(下)第23节 运筹谋千里(七)第45节 且冷眼旁观(三)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64节 欲静风不止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16节 乐进破阵弩(下)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31节 颜良战典韦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42节 伐交显谋略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23节 豪强陷阵急(上)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49节 陷地终有计(五)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14节 片语闻敌情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34节 金毛现狮王?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67节 乐进布铁骑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二 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67节 乐进布铁骑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15节 乱石穿空过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16节 乐进破阵弩(下)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53节 遗言藏真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