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

不过,丁原敢于这么对董卓下令,自然也是有所依仗的。他在河内郡屯兵五千,皆为并州骁勇。如今丁原进京任职,得到了大将军的命令,是带了三千精锐上任的。更何况丁原的军中,还有如吕布这样的猛将,另一员大将张辽也即将完成招兵任务,返回雒阳。

有这些基本班底在手中,再加上朝廷的法度和大义,丁原不信自己会压制不住董卓这个军痞刺头。

除非,董卓想要造反!

丁原对董卓部的压制,进行的非常顺利。以“万人敌”吕布为急先锋,以明正军纪为借口,执金吾丁原名正言顺的从城东开始查处董卓所部,有无违反大汉军纪之处。

凉州军很能打,却绝对不是恪守军纪的严整之师。丁原甚至无需捏造罪名,只要秉公查处,就能够轻轻松松的将不少凉州军士卒,用各种偷鸡摸狗的罪名钉死。

丁原军来势汹汹,董卓的大部队还没有开进雒阳,面对占尽了法理的执金吾,不敢公然翻脸,一时间被闹了个措手不及。转眼之间,丁原的声势居然凌驾于董卓之上!

面对丁原的强势,原本想要投靠董卓的雒阳官兵,纷纷开始观望起来。一些见机快的家伙,更是直接转变了自己的阵营。

先是何进部将吴匡见到这个势头,果断的脱离董卓,改投丁原。然后是死去多年的宦官曹节【非曹操祖父】的女婿——西园军助军右校尉冯芳,也借机背离了董卓。一时之间,丁原挟已故大将军何进的人脉与余威,让董卓感到难以招架。

只可惜,丁原可以对付董卓,却没能抵挡住董卓背后那人的反扑。

看到董卓节节败退。关键时刻,太傅袁隗终于出手了。他也没有大张旗鼓的弹劾丁原,只是秘密的从天子那里“请”来一份诏书,派现为郎官的五原郡人李肃,交给同乡——丁原军主薄吕布。

李肃当然不认识太傅袁隗这样的大佬。但是,他是前豫州刺史。现任河南尹王允的故吏。同为并州人,王允对其余老乡来说,那是偶像级的人物。当太傅袁隗需要一个认识吕布的人,去稳住吕布的时候,王允便举荐了李肃。

袁隗交给李肃的诏书,是一份任命诏书。简单的说,就是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吕布为骑都尉。

这份诏书虽然简单,可是里面蕴藏的含义。却绝不简单。

吕布目前是丁原的主薄。所谓主薄,就是指掌管官府文书帐薄的官员。这个位置,一般都是主官的亲信才能做得到的。但是,对吕布这样的盖世猛将来说,主薄一职,绝对不是他适合\喜欢的位置。

本来,丁原对吕布还是颇为欣赏的。但是,自从那次吕布尾随太行军奇袭美稷王庭以后。丁原对吕布的态度就变得不冷不热。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丁原对吕布在太行军遭受于夫罗奇袭时。站在太行军一边,毙杀于夫罗之事极为不满。

在丁原的思维中,太行军虽然有着官军的皮,其本质还是一群造反的蛾贼。相比之下,于夫罗虽然身为匈奴人,却是大汉朝廷的忠实簇拥。

如果于夫罗能够在这一次奇袭中。一举杀死太行军首脑张狂,不说太行军从此以后就土崩瓦解,至少也会折损大半的实力。而于夫罗作为对大汉朝廷态度恭顺的一任南匈奴单于,一旦重新掌握了南匈奴的部众,也绝不会像现在的太行军那样。从河东与河内两个方向,隐隐的威胁着大汉的帝都雒阳。

所以在吕布做出了帮助太行军对抗于罗夫的举动之后,丁原对他的评价,就多出了一条“不明大义”的标签。既然如此,为了免得吕布自己又不知深浅的搞出什么不得体的事情来,丁原干脆将吕布的军职撤去,改任他为主薄,想要让吕布在对朝廷公文的熟悉中,明确自己应当占据的立场。

应该说,这个安排,对吕布来说并不差。作为朝廷秩比二千石的骑都尉,丁原主薄也有六百石的级别。至于秩中二千石的“执金吾”,主薄的俸禄更是升到了秩比千石。

只是,让吕布这样一个“万人敌”级别的超级猛将,去干那些文官吏员的文牍往来活计,无异于用一把狙击步枪在厨房里杀鸡。吕布固然胜任得了这些文字要求,却绝不甘心专门做些这样的无聊活计。

恰恰就在此时,李肃以同乡的身份出现在吕布面前,极有针对性的拿出了这份任命他为骑都尉的诏书。

从秩比千石的私人所属官吏,一跃而成为秩比二千石的正规朝廷大吏,这其中的差别,就如同从一家月入两千元的私企,跳槽变成月入四千元的国家公务员。

面对如此诱惑,却不知又有几人能够拒绝呢?

吕布不能轻易的拒绝这种好事。但是,他也没有轻易的答应。如果吕布接受了这份诏书,就意味着他主动脱离的丁原的阵营。一想到丁原对自己这一年来的提拔栽培,吕布就不好意思在这种关键时期,离开丁原。

但是,李肃在这个时刻,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让吕布无言以对。

李肃虽然出身并州,也练得一手好武艺,偏偏看起来像一个文士。他直接问了吕布一句:

“奉先兄,你是要做国家的忠良呢,还是只想当一个武夫的私臣?难道天子的征辟,还比不上你与丁金吾的私交?”

其时,大汉虽然遭逢了黄巾之乱和羌人之乱,实力受损,但声威依旧。对于出生在边地的人来说,他们对大汉声威的感受,比内郡更加直观,也更加在意。这种现象,就犹如国内多美分,而出国却多为五毛。李肃一抬出天子的名头,立刻就打动了犹豫不决的吕布。

“愿为天子效死!”

吕布单膝跪下,庄重的接过天子诏书。而这一行动,立刻成为丁原败亡的导火索。

在招诱了丁原手下最能打的吕布之后,董卓立刻趁丁原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大举进攻。他在太傅袁隗的支持下,率领手下精锐千人,直扑执金吾的官邸。沿途的丁原部属,但凡想要阻拦的,被手持天子诏书的李肃一句:

“天子有诏,丁原滥报边功,私吞军饷,交付有司下狱!”

这些来自并州的豪杰,往往就胆怯的退到了一边。

由此可见,在一些朝廷的大佬心里,朝廷只不过是他们手中的工具;可在那些浴血奋战保卫大汉的勇士心中,朝廷威严却凌然不可冒犯!

当丁原听到来者当众宣布的罪名时,他就意识到自己这次是满盘皆输了。

若是董卓打着其他的旗号,来进犯执金吾官邸,丁原自然能招呼部下以武力对抗。但是,当天子下诏,要治他私吞军饷、剥夺部下功绩的罪名时,除了极为忠心的铁杆,丁原这一方就没有几个愿意为此出手的战士。

在丁原军中,诏书里提到的这些事情,可是没少发生。丁原既然是大将军的部将,那么,大将军的一些亲信子侄若是想要几颗首级来冒功,丁原又如何能够拒绝?

就比如上次吕布从美稷王庭带回去的数百颗首级,最终落在吕布一行人头上的功劳,还不到一半。大半的首级,最后都成为远在雒阳的几个何氏子弟的进身之阶。自家辛辛苦苦搏杀得来的功劳,最后没剩下几分,这也是吕布最终选择离开丁原的又一个原因。

此刻,在丁原心中,还有一个细节,让他越发绝望。那就是:

——吕布到哪里去了?!

丁原自认为是吕布的恩主,对吕布的恩德,不说比天高、比海深,绝对也是以“国士”的礼遇对待的。以吕布的武力,别的不说,保护丁原从执金吾官邸冲出包围,还是可以的。

但是,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吕布却从执金吾官邸突然失踪。这个事实,让丁原有一种深刻的被人背叛的感觉。

——别人也还罢了。可是吕布居然没有在此刻挺身而出,就是不忠,就是不义!

于是,在丁原感到大势已去,不愿被董卓的人押送下狱受辱,愤而自杀之前,他当着周围的将士,大骂吕布“忘恩负义,卖主求荣!”。

这句话被朝廷中的有心人一番传播,最后居然变成了吕布为搏上位,于是出卖故主丁建阳,这才得到了董卓给予的骑都尉一职。更有些忌惮吕布武技的人,直接将吕布的身份编造为丁原的义子,还说丁建阳之死,是吕布亲自抄刀,一刀斩下丁原的首级。

这些污蔑之词,不但将当事人吕布给气得半死,还被某些无聊文人写入文集,流传后世,成为吕布所谓“三姓家奴”头衔的来历。

倒是亲身经历过这些变故的大臣们,对吕布的人品,倒没有太差的评价。特别是前将军董卓,因为爱惜吕布的武技,又觉得大家都是边地人,有共同的背景和经历,努力的想要将吕布拉拢进自己的阵营。

为此,董卓特地将心爱的“赤菟”宝马送给吕布,以示友好。而这匹被送出去的“赤菟”宝马,在给雒阳人留下“人中吕布,马中赤菟”的感慨后,又被某些无聊文人记入文集,成为吕布背叛丁建原的又一有力证据。(未完待续。。)

ps:??ps:《三国演义》里,因为董卓是奸臣,所以与他作对的丁原就是一个大大的忠臣。但是,事实绝非如此简单。本书既然是作者写的,那将一些臆测的私货塞进来,也未尝不可吧?

第3节 兖州名士劫(上)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37节 列人内有乱(上)第8节 小人偏遇吉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2节 名族遭毒手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49节 公曹当覆灭(上)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45节 孰能横刀立?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34节 金毛现狮王?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14节 片语闻敌情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37节 列人内有乱(上)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59节 子龙搏激流(上)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17节 取城如探囊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53节 流亡亦强力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45节 孙袁皆受挫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46节 但埋头种田(一)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46节 但埋头种田(一)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66节 中原乱风波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56节 煌煌威共势
第3节 兖州名士劫(上)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37节 列人内有乱(上)第8节 小人偏遇吉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2节 名族遭毒手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49节 公曹当覆灭(上)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45节 孰能横刀立?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34节 金毛现狮王?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14节 片语闻敌情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37节 列人内有乱(上)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59节 子龙搏激流(上)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17节 取城如探囊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53节 流亡亦强力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45节 孙袁皆受挫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46节 但埋头种田(一)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46节 但埋头种田(一)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66节 中原乱风波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56节 煌煌威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