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

“臧霸!?”

臧霸不接口,不承认。

他的脸上,蒙着一块黑巾,就是为了防止有人直接认出自己。

毕竟,如今的太行军已经被大汉朝廷所招安。臧霸出兵袭击大汉州兵,这种事情,根本是形同反叛。臧霸这次出动,在表面上所打出的旗号,也是一群在山中残留的黄巾流寇。无论别人怎么猜测,臧霸都要避免落下确实的证据。

没有确实的证据,就算有人凭借臧霸的武技,猜出了他的身份,只要臧霸没有真正露面,太行军也大可用打口水仗的方法,把这一点糊弄过去。

“格老子的!别乱叫!看刀!”

借着几句话的停顿,臧霸回过一口气,手中宝刀刀锋闪烁,再次一跃而上。对面的武将,长矛使用的不错,连刺九矛,与臧霸拼了六刀。臧霸趁这将长矛刺出的一个空挡,身子一团,揉身而上,正要在此将身上斩上一刀,却被一旁短刀一档,不得不退后,回到原处。

臧霸的攻势一歇,他手下的士卒,立刻感觉到前方汉军的阻挡,变得坚实起来。不过,在借助臧霸刚才的凌厉反击,稳住了阵脚之后,太行军士卒也从最初被伏击的混乱中回复过来,倒也没有在严阵以待的汉军面前,吃什么大亏。

如今的局势,对臧霸部很不利。

不算一开始,臧霸部就被汉军的伏击,一举击杀不下五十人。就看现在,双方在军营的门口相持不下,凸出在汉军军营中的队伍,承受到三面夹击的围攻。如果臧霸部不能赶快扭转这种不利的阵型,时间长了。失礼就是必然的事情。

“这个麹凉儿,果然谨慎!他是从哪里,看出我军的破绽来的?”

对于奇袭的失礼,臧霸嘴上不说,心中却极为郁闷。这次出击,并不是臧霸本人对麹义有什么仇怨。而是对麹义在数月之前,所做的那件事情的反击。

提到这里,臧霸不得不对主公张狂的识人、用人之能,表示衷心的佩服。当赵风遇害的调查任务,被张狂交给一个此前毫不出众的无名之辈——史阿,来进行调查的时候,臧霸心中,对此并不以为然。

就如臧霸这等在太行山和冀州西部厮混了好几年的“悍匪”,都对赵风之死查不出什么明显的线索。史阿一个无名之辈。又不是冀州本地人,怎么可能有能力调查处这等毫无头绪的公案来呢?

但是,短短一个月里,事实却是,这个史阿居然就将赵风遇害事件的内幕,给大致理清。

虽然,这里面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冀州刺史王芬和冀州都尉麹义是幕后的黑手。但是。结合史阿回报的种种线索,只要不是傻子。就能看出赵风之事与王芬、麹义二人的关联。

这就足够了。

毕竟,太行军可不是一个需要证据确凿,才会动手报复的执法组织。

接下来,让臧霸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冀州刺史王芬,还没等张狂正式下令报复。居然就莫名其妙的自杀身亡。于是,剩下还活着的直接打手麹义,就成为张狂的报复令中,最主要的被打击者。

麹义若是乖乖的呆在他的冀州州军大本营里,臧霸也不能奈何他分毫。要知道。麹义在冀州的名头可不是假的。这几年当中,但凡与麹义交过手的义军,就没有几个,能够全身而退的。臧霸虽然立功心切,也没有正面硬抗麹义的把握。

不过,也算是难得的机会,这次麹义亲自带兵,出征一支近来颇为活跃的黄巾军余部,就被臧霸窥探到了其中的战机。

只要麹义不是守在冀州州师的大营里,臧霸自信,以他部下的行军能力,外加几个与太行军关系密切的沿途豪强的补给配合,必然能够在麹义措不及防的情形下,对麹义的临时营地达成突然奇袭,从而一举击垮冀州州师。

只是,现在的局面,是麹义居然提前有了防备。这样一来,臧霸的奇袭活动,说不定就变成了以卵击石。

不过,有一点,臧霸不太明白。麹义带兵打仗,向来喜欢身先士卒,冲杀在战斗的第一线。可是,从战斗展开后,到目前为止,臧霸都已经出手了,麹义却还没有露面。

什么,有人问,刚才与臧霸交手的那两员武将是谁?

可以肯定一点,他们都不是麹义。麹义在冀州的名头,很有两分是建立在对抗太行军的战绩上边。双方打过的次数不算多,可臧霸在战场上,毕竟与麹义照过面。

如果臧霸没有记错的话,那两员,不,还要加上旁边的另外两元武将,没有一个是麹义本人。他们应该便是被称为“麹氏九子”的九名麹义部将里,其中的四人。

麹义是西平麹氏的嫡子,手下赖以威震冀州的部队,便是以麹氏子弟为主的私人部曲。而麹义部下,战斗力最为强悍的组成,就是据说能够与“江东猛虎”孙坚的“猛虎义从”,“白马公孙”公孙瓒的“白马义从”相提并论的“先登义从”。

所谓的“先登义从”,目前约为四百人,都是至少斩杀过三名敌军的精英。而“先登义从”里,又有九名武将,武技超群,更兼配合默契,被好事者冠上了一个“麹氏九子”的称呼。

臧霸刚才与敌将接战了两次,已经试探出那四名“麹氏九子”成员的大致实力。

若是论起武力,这四人里也就是一人拥有“千人破”的实力,其余三人则大约都是“百人斩”一级的顶峰。然而,借助四人间的那份默契,四人合力组成了一个小阵,居然成功的压制住了“万人敌”臧霸的突击。

对敌人的小阵,臧霸的心中也很是无奈。

虽然几年前借助张狂的点化,臧霸就晋入了“万人敌”的级别,可是他却不是那种擅长正面交手的武将类型。移动力和身法极为高明,特别擅长山地作战,便是臧霸的战斗特点。

若是在山地,臧霸凭借自己的步法优势,足以将两个典韦一级的强者耍的团团转,并通过不断的纠缠疲劳敌人,最后战而胜之。但是,遇到当前这种需要正面强行破阵的情形,只怕要两个臧霸,才能抵得上一个典韦对敌阵的冲击力。

就比如眼前由四名“麹氏九子”将领所组成的军阵,他们虽然可以通过默契的配合挡住臧霸,可是遇上典韦的话,在典韦的恐怖怪力和浑厚“战炁”面前,却绝对撑不过十招。

至于臧霸的副将褚飞燕,更是一只山猴子,号称“天下没有他爬不上去的山”。只是,与臧霸一样,实力达到“千人破”级别的褚飞燕,在缺乏腾挪辗转空间的正面军阵接战之中,战斗力并不比一般的“百人斩”武将,要强上多少。

“该撤退了!”

褚飞燕挤到臧霸的身边,低声提醒道。

他们这支军队擅长的是长途奔袭和游击袭扰,却并不适合阵地战和攻坚战。既然眼下捞不到什么好处,那还是先撤退比较好。毕竟,麹义军的战斗力,臧霸他们也是见识过的,可以说是心有余悸。要是再打下去,褚飞燕估计也是得不偿失的。

“好!你带着滑雪队,先准备好反击!”

击退了汉军的一波围攻,“战炁”消耗不少的臧霸在阵后恢复了一下体力,给褚飞燕下达了指挥命令,立刻又冲到了战斗的第一线,带领着敢战的部下,再次与“麹氏九子”拼杀在一起。

战场之上,进攻其实不难,难的就是撤退。一支军队,是不是精锐,在组织撤退的时候,就可以清晰的观察出来。

军队的撤退,可不是主将一声令下,大伙儿就一股脑的向后跑。那不是撤退,那叫溃逃。如果发生这等事情,敌人一个追击,一支军队只怕就要损失四、五成的兵力。

真正的撤退,必须有组织,有纪律,要安排好后卫部队,还要准备好反击部队。这样,才能让敌军不敢肆无忌惮的追击,最终安全的完成撤退的任务。

“风大,捞帽子!”

臧霸又冲上前去,与汉军拼过一场,感觉体内的“战炁”消耗了快到一半,也不敢再逞强,乘着双方士卒脱离接触的当儿,低声的对周边的部下,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臧霸所部多是山贼游侠出身,用黑话传令,那是驾轻就熟的事儿。

虽然听到撤退的命令后,军中士卒略有些骚动的意思。但臧霸既然还担任着后卫,其他士卒的心中倒也不算慌张。

好在臧霸军这些年来,正面交战的次数不多,可游击战战法却是用过不少次,撤退起来也是经验丰富。臧霸一声令下,很快全军就后队变前队,开始了有秩序的撤离。

臧霸所部的撤退,并没有引起汉军的追击。这一点,让臧霸有些疑惑。

不过,既然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军中的斗志自然大幅度下降。这种情形下,就算臧霸看出了汉军的破绽,也没有可能更改命令,让部下重新组织进攻。

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34节 院后火起中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58节 本初终陨落(下)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14节 片语闻敌情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16节 乐进破阵弩(下)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45节 且冷眼旁观(三)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58节 本初终陨落(下)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63节 无忌思好逑(中)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94节 独品惊共骇(下)第3节 兖州名士劫(上)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54节 太傅显老谋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67节 乐进布铁骑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2节 竖子安敢欺?(下)第2节 竖子安敢欺?(下)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65节 太行根基盛(二)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75节 吕布遭暗算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14节 片语闻敌情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14节 浴血豪强间(下)第47节 歌“明月几时”
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34节 院后火起中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58节 本初终陨落(下)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14节 片语闻敌情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16节 乐进破阵弩(下)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45节 且冷眼旁观(三)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58节 本初终陨落(下)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63节 无忌思好逑(中)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94节 独品惊共骇(下)第3节 兖州名士劫(上)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54节 太傅显老谋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67节 乐进布铁骑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2节 竖子安敢欺?(下)第2节 竖子安敢欺?(下)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65节 太行根基盛(二)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75节 吕布遭暗算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14节 片语闻敌情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14节 浴血豪强间(下)第47节 歌“明月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