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

田氏坞堡之中。一间客室之内。

一个中年文士端坐席上。此人宽额长须,二目神采慑人,颇有不怒自威的感觉。在文士的对面,卸去了衣甲的颜良和文丑端坐于此。这位能够在颜良和文丑面前,依然占据主动的文士,自然便是在士人中有着“冀州人才之冠”评价的沮授。

打了一个小胜仗,阵斩了张狂军两员“千人破”偏将,沮授的表情却依然不见高兴。他在听完颜良的简短回报以后,皱了皱眉头,郑重的对颜良和文丑说道:

“此战虽胜,我军局势却不见好转。二位将军,于今之计,上策当为丢弃辎重,全速东撤,期待与麹将军汇合,再图反击!”

沮授的话,让文丑有些不满,他低着嗓音问道:

“先生,我军既然都胜过一场,何必又急着撤退?再说,我军若是撤退,田别驾一家老小,却又如何处置?以某家兄弟二人之力,张狂就是亲来,某也不怕,何必如此仓惶东撤?”

文丑因为刚才一战胜得轻松,感觉并州军除了逃得快些,与其他军队也没有什么不同。可是颜良在突袭于禁之时,真切的感受到了于禁所部的强大战斗力,想法自然不会和文丑一样。他不等沮授开口,便劝说文丑:

“贤弟,张狂虽然是个黄巾余孽,却颇能练兵。当年他以一支孤军,就能横扫北胡,抵定并州,岂会是浪得虚名之辈?某今日依照先生之计,突袭张狂军先锋,可是真切的感受到了。单论阵战而言。那张狂的先锋军,实力怕是不在麹将军所部之下!”

此话一出,听者都是一阵吃惊。麹义是冀州公认最能练兵和用兵的大将,颜良、文丑都自叹不如。若于禁的部下能够与麹义部下精兵相比较,那可就足以正面击败颜良和文丑所部了。

文丑只是狂傲些。并不是傻子。他对颜良极为敬服,听了颜良的话,立刻失声叫道:

“居然如此强悍?那我军岂不是没有几分胜算?”

听了颜良对敌人的评价,沮授的表情越发的阴沉。思考片刻,他轻轻地摇了摇头,对颜良和文丑说道:

“若张狂贼军当真强悍若斯。那我军反而撤不得了!”

听了沮授的判断,颜良和文丑都是一呆。

“先生,刚才说是要快撤的是你,如今说是撤不得的又是你,你这变化未免也太快了些吧?”

文丑嘴快,毫不顾忌的数落了沮授一番。沮授心中苦笑。脸上倒没什么反应。他清了清嗓子,为颜良文丑二人解释起来:

“并州多骑兵,向来与凉州、幽州并称。若是张狂贼军能将步卒练至麹将军麾下的程度,则其骑兵必然不会差。以并州骑兵之数量,再加上战力惊人,我军以步卒为主,怎么能摆脱得了贼军骑兵衔尾追击呢?”

“若被贼军骑兵咬住。我军除非放弃主力,只以轻骑走脱,否则便是一个全军覆没之局。”

颜良听到这里,问了一句:

“麹将军可否来救?”

沮授答道:

“难。麹将军北却公孙瓒,也是经历过苦战,损失巨大。如今的饶阳,必定兵力有限。再说,麹将军麾下也多为步卒,要想驰援我军,张狂贼军亦只需一支偏师骑兵。就能迟滞。所以,我军此时的境地,其实已经极为危险……”

听到沮授的回答,颜良和文丑一时间也沉默了。

“若是早听了先生之言,将董昭贼子的诡计告知主公。就好了。”

文丑马后炮似的后悔起来。

关于董昭的断粮之计,其实沮授一到下曲阳,就察觉到了一些端倪。

大战在即,只有尽量给前线补充资粮的,哪能因为一些小问题,就暂时停止对前线部队的补给的?

当时,沮授就想拉着颜良、文丑二人一起上报袁绍,让袁绍斥责董昭行动不力。只是颜良、文丑当时认为董昭做事向来勤勉,想必是手中出了一些小问题,应该给董昭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两人出于对董昭的信任,外加上董昭也及时来信为自己解释,声称他很快就会将不足的军粮补上。因此,颜良和文丑并没有同意与沮授一起上书。

当然,若是将这件事情掰碎了来说,这里面的弯弯绕很不少,牵涉到袁绍部下官吏们对执政权柄的争夺问题。这种文官之间的勾心斗角,如颜良和文丑这等武将,都不想搀和进去。

简单来说,因为袁绍待人宽厚,于是他手下的士人为数极多,兼且来历复杂。按照士人们的出身,籍贯,资历等等,这些士人自动的分成好几大派系。冀州系与颍川系之间,高门与寒门之间,党人与非党人之间,元从系和新近系之间,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纠葛和对立。

这种内部争夺落实到董昭身上,让董昭在袁绍麾下的情形显得并不乐观。董昭属于外来士人,也非颍川这个大派系中的人,又是寒门出身,连党人也不是,堪称袁绍手下外系中的外系。

当然,董昭并非袁绍麾下党争的唯一倒霉者。事实上,由于董昭的身份离冀州中枢甚远,虽然他与田丰、沮授这些冀州本土的高门大族士人,还有郭图、荀谌、逢纪等颍川系士人或者天生就不合,倒也没有被冀州系和颍川系特意排挤。

比董昭还倒霉的,有一个颍川系郭氏的旁系子弟,姓郭名嘉。这个家伙董昭见过,绝对是一个极为精明的人。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堪称人精的家伙,却愣是被安上一个“贪墨钱粮”的罪名,被冀州系给公开的赶出了冀州官场。

即便如此,若非袁绍对董昭的能力颇为欣赏,董昭早就被田丰、沮授一伙冀州系,或者是给郭图、荀谌、逢纪等颍川系士人,无意间丢到到不知哪个角落里去了。要知道,董昭身上的巨鹿太守一职,可是很让人眼热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董昭之所以会果断的投靠并州张狂,未必不是对自己在袁绍麾下的仕途感到无望的结果。

闲话休提。沮授的先见之明,即使在事后被证实,对当前的情形也是毫无帮助的。对颜良文丑等人来说,如今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张狂统帅的数万大军。

“如今之计,只有死中求活了。”

沮授沉吟半晌,对颜良、文丑缓缓道来。两人虽然都是大胆不畏死之人,可是听完沮授的计策,也不由得心中大惊。

不过,在一番左思右想以后,颜良咬着牙哼道:

“干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反正也逃不掉!”

文丑武力在颜良之上,行事却多听从颜良的话。颜良既然同意了这条危险无比,堪称九死一生的计策,文丑也无异议。于是,颜良立刻选派出手下最心腹可信的五百人,立刻收罗了上百辆大车,离开田氏坞堡,去向下曲阳城的东边河流岸边……

颜良和文丑在谋士沮授的策划下,紧锣密鼓的准备着与张狂主力接下来的大战。而张狂也通过对被俘获的几名落单颜良军士卒的拷问,得知了监军沮授的存在。

“天师,是属下失职,居然不曾探知沮授老儿在此。”

得到沮授在下曲阳军中的可靠消息后,董昭很是惶恐,第一时间便向张狂拜倒在地,表示请罪。

张狂急忙扶起董昭,温言安慰:

“这等事情,怪不得仁大师。是那沮授老儿心思狡诈,居然故布疑阵。仁大师毕竟精力有限,哪能顾得上这许多鼠辈?”

安抚完董昭,张狂端坐在军帐中,环视帐下诸将。

“沮授老儿智计过人,不是易与之辈,被袁绍倚为臂助。如今我军逼近下曲阳,关于如何落城之事,各位可有良策?”

在帐中诸将当中,于禁的地位最高。他看了看周围,见没人开口,于是咳嗽一声,回应张狂说道:

“我对沮授虽不了解,可单凭今日之战,便可知此僚绝非等闲。其计环环相扣,虽不犀利,却极为稳妥,纵使失利,也无大损。我军此战失利,绝非偶然。”

“所以,若要以计谋与沮授相攻,以沮授之老辣,必不会轻易得手。不若以我军战力之优势,步步为营,迫颜良等与我军决战,以不变应万变,如此可谓万全之策。”

于禁最擅长的便是阵列作战,埋伏追击都不是他的长项。所以,他的发言,一如他的统兵风格。而颜良和文丑虽然勇猛过人,于禁一样有信心,在正面交战中击败二人。

于禁说完,张狂点了点头,未置可否,便将视线投向坐在他下首的赵云。

赵云这些年一直在北地的草原上征战,将与“张狂-宴荔游联盟”敌对的那些草原部落,杀的是闻风丧胆。不过,这位的性子依然如小时候那样沉默,哪怕张狂很有鼓励意味的眼神投在他身上,赵云依然用一句话就结束了他的发言:

“云愿为先锋!”

——还是不开窍……

张狂心中暗叹一声,将视线转到了下一位关羽的身上。赵云是张狂的小舅子,忠心上毫无问题。可惜他勇则勇矣,在军略上到底没有多少天分。这让想要大力培养一下赵云统兵能力的张狂很是无奈。

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12节 冀土奇袭谐(四)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95节 两军斗智勇(上)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95节 两军斗智勇(上)第53节 二袁自暗斗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63节 袁绍定决心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56节 阉党鸣挽歌(下)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73节 吕布非叛将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14节 强军初露头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3节 需胜方由己(上)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第31节 何进立少帝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第40节 称王成风潮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26节 大汉病天子第61节 雒阳兵祸起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4节 刘虞心在帝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敌讯水上败一第24节 万军无主将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3节 兖州名士劫(上)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63节 枭雄大事成(五)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20节 运筹谋千里(四)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40节 称王成风潮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
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12节 冀土奇袭谐(四)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95节 两军斗智勇(上)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95节 两军斗智勇(上)第53节 二袁自暗斗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63节 袁绍定决心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56节 阉党鸣挽歌(下)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73节 吕布非叛将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14节 强军初露头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3节 需胜方由己(上)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第31节 何进立少帝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第40节 称王成风潮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26节 大汉病天子第61节 雒阳兵祸起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4节 刘虞心在帝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敌讯水上败一第24节 万军无主将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3节 兖州名士劫(上)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63节 枭雄大事成(五)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20节 运筹谋千里(四)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40节 称王成风潮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