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

由于刘备的识趣,徐州豪强对刘备的感官都还不错,也愿意与这位有实力的武将结下一些善缘。如果刘备能够在徐州附近找到一块落脚地,徐州豪强依然愿意和刘备保持较为亲密的可靠关系。

这其中的另外一层含义,便是用来压制吕布。如果吕布入主徐州之后,表现得不合豪强们的意,也许还可以试着再请刘备回到徐州,用以抗衡吕布。

正好,当时的扬州刺史陈温染病身故,与袁术关系变差的徐州豪强,可不愿意袁术趁机将扬州收入他的囊中。于是,徐州豪强打算抢在袁术之前,推举一位新的扬州刺史前往扬州,以免袁术的实力进一步扩大。

那么,该请谁出任扬州刺史呢?

可不是什么样的人,都有资格担任扬州刺史之位呢。

刘备勉强是个人选。但以他的名望,绝对不会被扬州的官吏给接受。不过,除了刘备,徐州豪强们欣喜的发现,另一位刘姓宗亲,却完全有资格担任扬州刺史。

这位刘姓宗亲,名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与太史慈是老乡。刘繇是大汉“齐悼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代。他的兄长刘岱,曾任兖州刺史,名气很大。他的妹妹刘氏,是袁绍的继室,袁谭的后母。他与兄长刘岱两人,被已故名士陶丘洪夸赞为“御二龙于长涂,骋骐骥于千里”。以这位的身份地位,要压制住扬州的一干郡县官吏,当问题不大。

当然,最终让徐州豪强们决定推举刘繇出任扬州刺史的原因是,刘繇此时,正好在徐州东海郡的淮浦避难。只要刘繇行动够快。完全可以在袁术反应过来之前,抢先一步入主扬州。

当然,刘繇若是一个人跑去上任,还是比较危险的。扬州的豪强宗贼势力强大。万一对刘繇不利。刘繇必须要有所依仗。

这不,正好有刘备这员悍将在吗?

图谋徐州不利。可以让刘备以本部兵马,护送刘繇去扬州上任。为了拉拢刘备,刘繇当然要给刘备安排一个好位置。有了一个州师都尉的官位,刘备也该心满意足了。

就这样。当袁术高兴的得知徐州刺史陶谦,扬州刺史陈温两人相继病死,打算插手二州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吕布这个无礼的边地蛮子,居然先一步得到了徐州牧的头衔。

回过神来的袁术,想要对付吕布这个无礼的家伙。却郁闷的发现,那厮武力太高,居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没有孙坚出手,无论是张勋。还是纪灵,都没有信心敢于挑战吕布。其余桥蕤、雷薄之流,那就更不用说了。

无奈之下,袁术暂时咽下这一口气,打算再将扬州占下来。可是,当他正要有所行动的时候,刘繇被扬州官吏拥戴,成为新任扬州刺史的消息又传来了。

谋划接连落空,袁术的愤怒可想而知。但是,坏消息还没有完。

吕布一接任徐州刺史,就公开联系豫州刺史孙坚,提出豫州与徐州结为友好同盟的请求。而豫州的孙坚居然连袁术都不知会一声,自顾自的答应了吕布的盟好要求。这等行为,对袁术来说,可是公然的背叛。这样的话,孙坚算是正式与袁术分道扬镳,自立一方了。

在安定二年【194年】里,原本无论是从声势还是实力来说,都堪称大汉最强势力的袁术,突然间便实力大损。随着孙坚的独【和谐】立,半个豫州的地盘顷刻间再也与袁术没了关系。而袁术接连失去了孙坚和吕布两大臂助,武力值大为衰减,手底下居然拿不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来了。

如此一来,不要说向东攻略扬州,或者向南攻略荆州,就连保住袁术目前所占据的地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此时,袁术的对手们也都各有各的麻烦要处理,没人有兴趣趁机打击袁术。相反的,由于袁绍之死,汝南袁氏的家主之争,再也没有了异议。原本被袁绍、袁术之争所分裂开的袁氏势力,开始慢慢的汇集到袁术麾下。

这件事给袁术带来的直接好处,便是扬州郡治所在的九江郡,主动向袁术靠拢。新任的扬州刺史刘繇在寿春压不住阵势,不得不主动渡过长江,跑到丹阳驻扎。于是,九江郡的富庶地盘,便自动的掉到袁术的囊中。

如此算来,袁术虽然因为孙坚的独【和谐】立,失去了半个豫州,却意外的得到扬州最富庶的九江郡作为补偿。哪怕从整体实力来看,袁术已经不再是大汉最强,却也依然可以被排在第二位,是当之无愧的南方霸主。

至于第一,就算很多士人并不愿意承认,占据了并、冀、幽三州大部分地区的张狂,依然被公认为大汉最强的军阀。

那么,袁术的对手们,到底去干嘛了,连乘机削弱袁术都没空呢?

先说袁术的老对手刘表。

能够单人独骑平定荆州的刘表,可不会真的是某些人口中的“坐谈客耳”。他有着他的野心。

自从大汉天子落入羌乱叛逆韩遂、马腾等手中以后,刘表一边大力谴责韩遂等贼人挟持天子的行动,一边就命人暗中制作大汉诸侯王使用的各种器具、仪仗、衮服等,想要自立为王。

对北边占据重镇南阳的袁术,刘表可是时刻想要趁袁术虚弱之时,狠狠的给这厮一下子,好扫灭袁术这个对荆州的最大威胁。这样的话,刘表自立为王的想法才不会受到干扰。

当孙坚从袁术麾下独【和谐】立出去的时候,刘表也是打算乘机出兵,削弱一下袁术的实力。只可惜,南郡此时突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瘟疫。由于刘表处理得当,及时动员了包括名医张机在内的南阳诸豪强,这场瘟疫的危害被有效的控制起来,人口死亡不算太多。不过。有了这番耽搁,出兵袁术的时机就没有了。

不光是瘟疫让刘表头痛,他的部将张羡,也是刘表手中一个极为不安定的因素。张羡是南阳人。常年在荆南四郡各地为大吏。刘表接任荆州刺史的时候。张羡为长沙太守,第一个对刘表表示臣从之意。

不过。刘表以张羡行事粗鲁,并非士人出身,可不怎么看中他。被刘表轻视的张羡,游侠脾气大作。已经是半公开的与刘表决裂了。而且以张羡长期在荆南四郡任职所结下的人脉,除了长沙之外的其余荆南三郡,也以张羡马首是瞻。如此一来,刘表不得不面临荆州内部分裂为荆南、荆北两大块的局势。在解决张羡之前,刘表可没有心思,也没有力量去管其他地方的闲事。

当荆州正闹瘟疫的时候,益州的形势也有了剧烈变化。

在灵帝手上被任命为益州牧的。是宗室刘焉。刘焉也是朝廷中第一个提出,将州刺史改为州牧,好独揽州中大权,以征讨不臣。安定百姓的朝中重臣。会提出如此建议,刘焉的心思可见一斑。

自从入蜀之后,刘焉一直致力于打击境内的豪强,好竖立自家的威信。在董卓进京以后,刘焉自认为身为汉室宗亲,有资格自立一方,便派干儿子张鲁攻下汉中要地,截断朝廷与益州腹地的联系,截杀汉室使者,以便于刘焉自己不受阻碍的割据益州。

对刘焉如此明显的行为,朝廷是心知肚明,却又无可奈何。掌控权柄的董卓,还面对着关东的全面反叛,哪里会有心思去处理摆明了要自立一方的刘焉?

既然不可能当真带兵去攻打地形险要的益州,董卓治下的朝廷,能做的也就是将刘焉还在世的三个儿子控制在帝都,以威胁刘焉不得异动。

其实刘焉总共有四个儿子,其中他最看重的第三个儿子刘瑁,还一直跟随在刘焉身边,似乎并没有继承人的危机。可这位刘瑁偏偏有些短命,入蜀没有多久,便死于非命。

顺便提一句,刘瑁的妻子吴氏,在《三国志》中记载,后来成了先主刘备的皇后。

有了子嗣这个威胁,素有野心的刘焉,虽然心中很想直接称王,甚至是称帝,却不敢有实际动作。如果他敢称王称帝,董卓一个激动,将刘焉的三个儿子都杀了,那益州的大好基业,却又有谁来继承?

Wωω▪ TTKΛN▪ ¢ 〇

后来,董卓身死,李傕郭汜等人反攻帝都,却被西凉羌乱叛军杀入长安,挟持天子,刘焉的三个儿子也被迫卷入了这次大战。

不幸的是,刘焉长子刘范、次子刘诞参与了王允策划的反董政变,先后死于乱军之中。只有幼子刘璋,由于为人胆小,早早躲避到议郎庞羲家中,得以与刘焉的两个孙子一起被送回益州。

老来丧子的消息,让刘焉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而黯弱的刘璋,也不是继承益州事业的理想人选。几重忧虑之下,年老的刘焉终于病倒,并在安定二年夏天死去。

由于刘焉的悉心安排,刘璋虽然能力和威望都很有限,还是成功的继承了父亲益州牧的官位,并掌控住刘焉招募外来流民所编成的“东州兵”,成为大汉土地上独霸一方的强大诸侯。

当然,乱子还是少不了的。因为刘焉之前大力压制益州本地豪强的策略,益州豪强可不会欢迎刘璋继位。反倒是刘焉的部下们,看中了刘璋的弱懦,对代替刘璋执掌益州权柄很有兴趣,纷纷全力支持刘璋,镇压了益州豪强们的反抗。

比如益州本土的将领沈弥、娄发、甘宁等人起事反对刘璋,不过被刘璋任命的“征束中郎将”赵韪打败后逃奔荆州。张狂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特意让负责谍报的韦笑和郭嘉派出人手,打探那些逃奔荆州的冀州将领下落。

随着刘璋的正式登场,未来十年里,张狂统一天下的全部对手,终于到齐亮相完毕。

辽东公孙度,凉州和司隶半州的韩遂、马腾,兖州曹操,青州袁谭,河南尹朱隽,半个豫州的孙坚,陈国王刘宠,地跨豫、荆、扬三州部分郡县的袁术,汉中张鲁,益州刘璋,荆州刘表,还有扬州的刘繇和刘备。这些汉末的诸侯,便是未来十年里,在大汉的土地上相互攻伐兼并的主要出场人物!

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37节 侠士亦官迷(中)第60节 子龙搏激流(中)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33节 飞将非无敌(上)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44节 胜负难明言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37节 侠士亦官迷(中)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4节 刘虞心在帝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11节 临淄诚难保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31节 颜良战典韦第64节 欲静风不止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39节 彭城有曹氏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第24节 万军无主将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12节 三英战吕布(一)第16节 虎士痴未成(下)第18节 君臣青且嫩(下)第14节 强军初露头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97节 三英现峥嵘(上)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40节 三军取全胜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64节 欲静风不止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11节 踌躇黄河岸(下)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
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37节 侠士亦官迷(中)第60节 子龙搏激流(中)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51节 匈奴伤心身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62节 意外得重礼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33节 飞将非无敌(上)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44节 胜负难明言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37节 侠士亦官迷(中)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4节 刘虞心在帝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11节 临淄诚难保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31节 颜良战典韦第64节 欲静风不止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39节 彭城有曹氏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第24节 万军无主将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12节 三英战吕布(一)第16节 虎士痴未成(下)第18节 君臣青且嫩(下)第14节 强军初露头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97节 三英现峥嵘(上)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40节 三军取全胜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64节 欲静风不止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11节 踌躇黄河岸(下)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