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

解决了其余的汉军骑兵,张狂走过来,发现居然还有一个硬骨头,一时好奇,问了那个劝降的老卒一句。

“管他叫什么,有某家出手,不过就是个死人罢了!”

典韦的身上,到处都是血污。有人的血,有马的血,斑斑点点,在昏暗的火光下,甚是骇人。

“子韧,且慢。”

“子韧”是张狂给典韦取的字,意义来自于“革韦”的“坚韧”之特点。

张狂觉得,反正战事已定,也不急于这一刻,很想要听听,眼前勇士的来历。

那老卒的胆子倒也不小,看了张狂一眼,说道:

“他叫乐进,阳平卫国人,今年才虚岁十八岁。别看他个头小,可是我们这一屯最年轻的一个伍长呢!”

“什么?你说,他叫什么?”

“啊!……他叫乐进……”

老卒见这个黄巾军头目脸色大变,毕竟底气不足,心里一个哆嗦,说的话也开始结巴起来。

“乐进?他可是有个字,叫做文谦?”

“这个?小人没听过,不知道……”

“主公,这样的无名小卒,有什么好问的?待某家将他拿下,不怕他不说!”

典韦在一旁听得不耐烦,自告奋勇的说道。

“好,子韧且去将他擒获,但是小心不要受伤了。”

“诺!”

典韦应承了一句,大踏步的向小个子乐进走去。他二话不说,提起一只短戟,就向乐进的大戟砸去,想要凭借力量,先打飞乐进的武器。

“当”的一声,双戟相交。

乐进固然矮小,臂力却大过常人。外加上典韦所用的短戟,分量不足,不能完全发挥典韦的可怕怪力。乐进的长戟虽被荡开,却被他就势一抡,绕过一个圈子,反手再次刺向典韦!

典韦措不及防之下,差点儿就被大戟击中。关键时刻,他紧急运起棕黄色的“战炁”,单手发力,用短戟架住了对方的大戟。然后,典韦一转短戟,用戟刃锁住大戟的戟刃,将对方用力一拉,就要把对方的武器给抽走!

乐进发力回抽,却抽不回!只见一个矮小的身子,被典韦大力一拉之下,竟是朝着典韦飞了过来!

还没等典韦得意,只见乐进的身躯,在眼前一下子变大了一大半!

呼吸之间,乐进双脚一蹬,弃戟、抽刀、斩落!

三个动作一气呵成,连贯无比。这一瞬间,乐进竟是借助典韦自身的拉力,接近对方,想要撞进典韦的怀里,一刀斩杀典韦!

那一刀,如此的迅捷!

那只握刀的手,泛着紫金色的淡光!

那一招,竟然是要极为冒险的与典韦贴身一搏!

如果典韦能够接下,顺势进行反击,乐进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死路。

那种风险,简直和孤身进入老虎窝,去抓老虎的小崽子,差不多大。

想当年,大汉“定远侯”班超,出使西域,面对匈奴使节的威胁,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所以,那一刀的名字,就叫做“探虎穴”!

典韦本来是可以接下这一招的。在巅峰状态的典韦手下,即使是号称“武力天下第一”的吕布,也没有典韦接不下的绝招。

但是,典韦轻敌了。

他看着乐进拖着瘦小的身躯,与几个普通黄巾战士相持不下,就将对手的实力,划到了不入流的武者行列。却不料,看似弱小的乐进,竟能爆发出如此强悍而不要命的攻击!

于是,只施展了五分实力的典韦,没能接下这一招。

锋利的环首刀,在乐进的金系“战炁”加持下,变得锐不可当!

第一层皮甲,被毫不费力的切开。典韦这一刻的感知,甚至能觉察到刀锋切割皮甲时,所发出的“哧哧”声。

然后……

一柄短剑突兀的出现,剑尖准确的点在环首刀的刀刃上。受了这么一下阻挡,乐进的出刀之势一沮,在荡开了短剑之后,余势破开了典韦身上的第二层皮甲,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一抹嫣红。

接着……

“砰!”的一声,乐进瘦小的身子,被急速回防的典韦,用戟杆抽中,飞出丈余之外。

虽然最终获得了胜利,典韦的全身上下,依然被吓出了一身大汗!

感受到微风拂过胸口,所带来的微微凉意,即使是典韦的勇武,也不免生出一阵后怕。

——若不是预先穿上了双重甲,只怕这一次,不死也要重伤了!

这样想着,典韦对这个小个子对手,倒是升起了一些敬佩之心。

“多谢主公救命之恩!”

见到乐进在地上蜷成一团,昏迷不醒,被几个黄巾力士绑住了,典韦对张狂深施一礼,谢过他的救命之恩。

张狂收剑入鞘,一手扶住典韦,笑道:

“你我君臣,荣辱与共,说这些就见外了。”

“渠帅大人,这小子怎么处理?”

张狂看了看昏迷中的乐进,淡淡的说道:

“派两个人看住他,等他醒了,立刻通知我。”

“诺!”

一转头,张狂心里又一次偷笑起来。曹操老大,你的“五子良将”,少上一个两个的,应该不会跟小弟我计较吧?

“哈欠!”

在十多里之外,正忙于追杀黄巾军败兵的骑都尉曹操,突然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他摸了摸鼻子,心想:“难道,本初(袁绍)大半夜的,不在被窝里忙碌,却突然想念起我来了?”

袁绍忙不忙,没有人知道。不过,王果现在倒是真的很忙。

ps:人物——乐进。

乐进身为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一,排名次于张辽,其武力,应当是极为强悍的。他在曹操手下,担任了陷阵都尉,经常在战场上先登有功,也就是曹军的先锋官。

可惜乐进后来死得比较早,也没有类似“张辽威震逍遥津”这样的辉煌功绩,向来被人们低估。在中,乐进的武力属于准一流,比张辽低了一筹。

由于乐进在和中,都是在曹操起兵反董时才出场的,故作者假设,乐进出身军人世家,是曹操在北军中的老部下,后来主动投奔曹操。这样,就可以解释本书中乐进的出场身份。

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3节 游侠探可疑(上)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4节 兖州名士劫(下)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1节 冥冥我是谁?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43节 且冷眼旁观(一)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53节 二袁自暗斗第46节 但埋头种田(一)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14节 片语闻敌情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11节 临淄诚难保第45节 且冷眼旁观(三)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35节 抽丝理乱麻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95节 两军斗智勇(上)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66节 大旗力可扶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3节 需胜方由己(上)第56节 煌煌威共势第2节 赫赫猛将威!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38节 白波起乱战(二)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49节 屯田有章法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6节 张狂攻可取第49节 陷地终有计(五)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51节 当朝有太傅第57节 短弓对强弩第4节 兖州名士劫(下)第25节 小县藏能吏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29节 强敌徐徐随(上)第68节 赵云逞单骑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
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3节 游侠探可疑(上)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4节 兖州名士劫(下)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1节 冥冥我是谁?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43节 且冷眼旁观(一)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53节 二袁自暗斗第46节 但埋头种田(一)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14节 片语闻敌情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51节 群氓一走私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11节 临淄诚难保第45节 且冷眼旁观(三)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35节 抽丝理乱麻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95节 两军斗智勇(上)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第64节 公孙破黄巾第66节 大旗力可扶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3节 需胜方由己(上)第56节 煌煌威共势第2节 赫赫猛将威!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38节 白波起乱战(二)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49节 屯田有章法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6节 张狂攻可取第49节 陷地终有计(五)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51节 当朝有太傅第57节 短弓对强弩第4节 兖州名士劫(下)第25节 小县藏能吏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29节 强敌徐徐随(上)第68节 赵云逞单骑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