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节 两汉论根本

心意已定,张角的精神居然好了些。趁自己还能支撑的时候,张角抓紧时间,为张狂从本质上介绍了一番太平道以及黄巾军的由来和根本。

作为一代人杰,张角的眼光自然是深刻无比,足以看透事物的本质。特别是他在经历过天地元气反噬的伤害以后,眼界居然能再一次拔高,将原来一心发动黄巾军时,所染上的执念脱却。

有这样一位认识深刻的指导者在一旁介绍,再结合后世张狂所接受过的政治、经济等多门学科的教育,对如今的世间形势,张狂又有了更加本质的认识。

东汉与西汉,虽然都是刘氏做天子。可是两朝皇帝之间的血缘,其实并没有多少。更加根本性的区别,则是两汉在朝廷基本国策上的差异。这种国本差异,让两汉在统治中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大不相同。

汉高祖开国之道,全凭自身的文韬武略,一路拼杀。期间打倒的王侯,数以十计。自降服秦三世子婴以降,高祖刘邦在一班能力过人的文臣武将辅佐下,先后诛灭各路诸侯,又击败了当时的世间最强者——“霸王”项羽,皇位可谓是全靠自身一手打下来的。

若从得国之正的角度来看,在张狂眼中,后世只有明太祖可以比拟。而得国越正,对皇帝的统治权威就越为有利。如此一来,在皇位传承中,天下人都必须共同尊奉刘氏为天子,让汉室朝廷的威严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此时,由于秦朝建立时,迁徙天下富户于咸阳的政策,将六国的大姓豪强几乎一扫而空。故而在西汉的前期,地方上并没有什么过于强大的豪强。地方官员依靠汉室朝廷的行政力量,足以轻易的将地方州郡里,某些不太驯服的豪强家族拔除。

所以,西汉,或者称为前汉,因为有着刘邦留下的“非刘氏不王”政策,最大的问题,不是压制那些异姓官僚的野心,而是解决同姓王爵对皇位的觊觎。赫赫有名的“七国之乱”,并非唯一的例子。反倒是异姓大臣的谋反,终前汉二百年里,都显得极为罕见。

顺便的,若是在地方上出现了有力的豪族,州郡长官也有义务抑制豪强的发展,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打压。

但是,到了汉武帝刘彻时期,伴随着刘彻的雄心壮志,整个大汉朝廷的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推恩令”的下达,让刘姓诸侯王的力量被严重分割削弱,再也没有强大到足以挑战中央朝廷的诸侯王了。而武帝刘彻讨伐匈奴人的战争,不但耗尽了国库的所有财富,还让天下小民的生存环境极度恶化。

随着大批提供税赋的自耕农纷纷破产,大汉的国力一度严重下挫,以至于武帝刘彻最后不得不下达“轮台罪己诏”,来收拾国内的残破局面。

伴随着自耕农的纷纷破产,在乡间得以幸存的,自然是家底比较殷实的大户人家了。借助朝廷对民家的收刮,破产农户的土地纷纷被乡间的豪强大户所兼并。由此一来,在秦末汉初,被始皇帝携破灭六国之威顺带拔除,而大伤元气的地方豪强,终于借机重新崛起。

受到财政问题困扰的武帝刘彻,虽然也想要对这些地方豪强打压一番,最终却为了支撑朝廷的运转,不得不选择公开向豪强大户们出售爵位,以筹措维持朝廷运作所需要的钱财。这种由于面临朝廷破产而做出的决定,终于埋下了导致前汉灭亡、后汉光复的种子。

如此情形,维持到西汉末年。由于王莽篡位,又遇到各种天灾**,天下盗贼蜂起,拉开了乱世的序幕。天下豪强大族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再次强盛起来。借着这次大乱,豪强们纷纷修建坞堡,聚拢私兵,或主动、或被动的参与到这次天下决定归属的纷争。

光武帝刘秀的崛起,便是借助有力豪强的结果。由于刘秀身边的亲信大将都为豪强出身,当他中兴大汉,建都雒阳以后,朝廷对豪强大族的态度,自然由抑制变成了放任。

光武帝是个聪明人,当然知道这样做的弊端。然而,他以“度田”1之策略一试探,发现豪强大族的势力已经再难抑制。为了新建立的东汉政权的安全,刘秀只得默认了豪强们的特权,不再试图压制。

连皇帝都奈何他们不得,如此一来,天下间的豪强大族,便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势头。以至于作为官员补充阶级的士人,几乎大半都出自各路豪强大族。

豪强大族在朝廷中的势力越来越大,则汉家天子的权柄便开始缩水。历任汉家天子当然不肯容忍这种臣强主弱的局面,自然要想方设法重新夺回权柄。

为了试图强化自己对朝廷的控制,以便于和朝中的豪强世家大族争夺权柄,历任汉朝天子都不得不扶植外戚和宦官来充当打手,为自己冲锋陷阵。

以外戚与宦官自身的实力,当然算不上有多强大。然而,天下豪强世家那么多,自然不可能都是一条心。为了压倒其他的豪强世家,让自己的子弟更多的入朝为官,分享朝堂权柄,豪强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相互倾碾。

为了自家的私利,一些势弱的豪强,便投靠到外戚与宦官一方,通过打击其余豪强,为己方的上升铺路。如此一来,那些入朝为官的士人,便分成了好几个不同的派系。有投靠外戚的,有依附宦官的,也有严守独立性的,以及坚定反对宦官、外戚的。

由于十多年前的“党锢之祸”,目前的汉室朝廷中,并没有多少反对宦官一派的官员。而由于大部分豪强大族,对宦官一系或明或暗的抵制,宦官一派只能够在中央朝廷里呼风唤雨,并不能真正把握几处郡县地方。

结果,目前在大汉朝廷里最为庞大的一股势力,居然变成了以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为代表的中立士族派系。这一派系在朝廷中的立场,从来不会完全明确。他们既不会与皇帝正面对抗,也不会明确对被贬斥的党人一脉进行打击。

因为对各方关系处理的好,中立士族派系不但被天子和宦官一派倚重,担负起治国的重任,而且也被潜伏的党人们视为可以联手的同盟,在天下士人中威信不低。可以说,无论是哪一派上台执政,都需要这些盘踞着从朝廷中央到地方郡县的官吏帮助,才能够有效的治理国家。

当然,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之所以可以逍遥的做着中立派,是因为宦官一系和反对宦官一系势力相差并不悬殊的结果。如果一方被彻底的打垮了,那胜利的一方便会毫不客气的对汝南袁氏一派下手。

为此,这一派需要在朝野中始终保有两个相互敌对的势力。哪一方势弱,他们便会暗中支持这一方。

太平道之所以能够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发展迅速,与中立士人派系的暗中支持是分不开的。要不然,就算张角实力再高,毕竟只是一介布衣。别的不说,朝廷只要下一道旨意,宣布太平道是所谓的“淫祀”2,就可以让天下郡县大吏取缔太平道的公开活动了。

可是,当太平道一朝发动了震动天下的“黄巾大起义”之后,意识到黄巾军所具备的强大破坏力,中立士人派系立刻感受到对自身的威胁,极为果断的确定了全力镇压黄巾军起义的策略。

若是袁氏杨氏他们能够不改变暗中支持的立场,张角对张狂感慨着说道,只怕黄巾军早就进入雒阳城,完成“清君侧,中兴大汉”的目标了。

从张角口中亲自说出来的黄巾军终极目标,让张狂真正感到有些意外。张狂之前对此就有些猜测,却觉得相当的古怪和不可思议。但是,既然张角都亲口承认了这一点,张狂只觉得整个黄巾军的浴血奋战,一下子变得相当的无谓。

“内外俱起,八州并发”的百万人级别起义,最终的目标居然不是改朝换代,而是为了匡扶汉室,实现大汉的再次中兴?

这是张狂自从穿越以来,所听到过的最大笑话。可惜,在确定了这一目标的真实性以后,张狂哪里能够笑得出来呢?

当然,由于形势的发展,黄巾军目前不再是以中兴大汉为目标了。他们现在,只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而战。张狂心中暗自推测,只怕张角的伤势如此迅速的恶化,也是由于他最初目标已经不可能实现,从而导致的心病?

ps:1度田:东汉初年光武帝为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与劳动力的控制,增加政府租税与赋役收入而采取的政策。具体来说,就是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此一政策引起豪强地主的普遍不满,“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迫于压力,光武帝在平息了这一次动乱以后,放松了度田的尺度。度田令由此沦为形式。

2淫祀,指不合礼制的祭祀,不当祭的祭祀,妄滥之祭。简而言之,就是没有被国家认可的庙宇祭祀宗教等等。

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21节 复仇起草莽(三)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14节 片语闻敌情第31节 水火腾刀浪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63节 袁绍定决心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66节 中原乱风波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36节 相逢是冤家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63节 袁绍定决心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27节 谈笑定军机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63节 无忌思好逑(中)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73节 吕布非叛将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34节 院后火起中第60节 上应转世星?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61节 雒阳兵祸起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41节 真气世家子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37节 有公国名赵第18节 争权论朝堂(四)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44节 胜负难明言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66节 中原乱风波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第65节 苦斗马不歇(中)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66节 大旗力可扶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21节 壮士半生死(上)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4节 兖州名士劫(下)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15节 乱石穿空过第65节 苦斗马不歇(中)第60节 奉先喜得国(下)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第23节 回春有良方
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21节 复仇起草莽(三)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14节 片语闻敌情第31节 水火腾刀浪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63节 袁绍定决心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66节 中原乱风波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36节 相逢是冤家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63节 袁绍定决心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27节 谈笑定军机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63节 无忌思好逑(中)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73节 吕布非叛将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34节 院后火起中第60节 上应转世星?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61节 雒阳兵祸起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41节 真气世家子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37节 有公国名赵第18节 争权论朝堂(四)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44节 胜负难明言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66节 中原乱风波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第65节 苦斗马不歇(中)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66节 大旗力可扶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21节 壮士半生死(上)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4节 兖州名士劫(下)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15节 乱石穿空过第65节 苦斗马不歇(中)第60节 奉先喜得国(下)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第23节 回春有良方